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地精三岁半-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父亲,顾学章第一次享受到女儿带给他的安全感。
  就像战场上,他能把自己的背部,完全交给她。
  顾学章只觉鼻头微酸。
  但他很快拍了拍她肩膀,“今天这招‘假传圣旨’做得不错。”
  他已经看过了,她那本“照着念”的笔记本上,啥也没有,能临时组织那么多公文性语言,说明最近整理文件的工没白打,他顾学章的闺女真是好样的!
  因为撒下了大谎,当天晚上,他们立马给黄外公那边去了电话,知道设计图出来了,准备招工开始干活,他们才放下心来——谎还是能圆回来的。
  批发市场也没比蛇口的大多少,压根用不了多少工人,可现场报名的太多,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难处,要么伴侣生病,要么兄弟姐妹残疾,要么父母老弱,儿女嗷嗷待哺……顾学章不忍拒绝他们,干脆把凡是报名的都拉去温州,工地上能用几个用几个,用不完的就让他们在当地打短工,怎么说也算是就业了。
  工地的工作其实不难,只要肯出力气,抬石棉瓦,挑沙灰拌水泥,有的是活儿干。工地伙食虽然不好,但至少玉米馍馍青菜汤管饱,比在阳城市饿肚子强!
  两个月不到,批发市场的档口就盖好并装修好,水电接通了。而去的知青们,痛痛快快结到斤百元工资,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而其他当初嫌弃工资低工作苦没去的,那可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天天在家里候着天上掉馅饼,可人不嫌弃的都拿上工资了!其中不乏许多想要著书立说的知识分子,天天守在文化宫和作家速成班门口等着幸运之神降临,或是拿着诗稿四处乱投的,现在都快饿死了,还写啥小说啊!
  有能力的在哪儿都有能力,有几个吃苦耐劳的知青,干完工地上的活儿,晚上还接钉纽扣、编中国结、装玩具的手工活回住的地方做,能多得块把钱,一个月下来比有正式工作还挣得多!干脆打电话回来,让家里其他人也过去,专接手工活加工,比种地轻松,还自由嘞!
  顾学章听说,让各街道积极鼓励大家出去,为了方便家属远赴温州,继续一天二十四小时值班开介绍信。曾经最高纪录达到一天开出去三十份介绍信的程度!阳城市成了温州市最大的外来人口来源地!
  要知道,这些人去了温州,可他们的爹娘孩子还在阳城,挣的钱不也得带回花?花在阳城,那就是给城市创造GDP啊!顾学章虽然不是唯GDP论者,可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也十分开心。
  他相信,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这些有能力的在哪儿都会发光的“金子”们,肯定能在温州扎下根来,带动整个家庭或者家族的富足发展,阳城市或许不再是那个让人一提起就头痛的高寒山区了。
  而对顾家来说,也是明显的受益者。
  黄外公一个人在温州,既要挂念蛇口的事,又要操心温州的,忙得脚不沾地,关键身边还没个可信赖的下手,干啥都得亲力亲为。
  可自从连续过去三批知青后,他肩上的担子肉眼可见的轻松下来,他把很多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工作分派给他们,挑出几个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错的年轻人,顾学章帮他私底下摸排这几个人的底,除了一个不怎么清白,其他人都是不错的。
  黄外公索性逐渐把这几人发展为得力干将,将温州批发市场百分之八十的事务分派给他们,他只做总参谋就行,终于能抽出时间回大河口看看女儿外孙们,也终于不用再蛇口和温州两头跑了。
  而他深谙用人之道,既要用他们,让他们最大程度的发光发热,又要让他们相互制衡,杜绝贪污受贿行为,甚至哪怕贪一角钱的小东西也不行。而对能干事的人,他也丝毫不吝啬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一年下来每人至少能拿到两千块的收入!
  这样的高薪,就是四十年后的“高管”水平。
  同一年去温州的知青,有的成了批发市场高管,有的自立门户干起了包工头,有的学当地人开起手工小作坊,无一人回阳城就业……这就是幺妹一时兴起的成绩,令人侧目的成绩。
  且说回现在,仅仅两个月不到,曾经闹得顾左右头疼的知青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剩下的,那就是不想真工作,只想通过“闹”来得临时好处的家伙,饿死活该!
  而这批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头领”,名叫胡晚秋。


第186章 
  胡晚秋躲在幕后; 通过她的书籍和在阳城市文化界的影响力,鼓动了这次闹事。
  本来,顾学章没想到这茬; 是忽然听闺女提醒; 部门新来那个年轻小姑娘不对劲; 他也没怎么着她; 而是让跟她一个办公室的人悄悄留意她的言行举止。
  果然,她桌上、抽屉、文件柜里放着十来本小说和诗集,都是来自一名“胡晚秋”的作家。顾学章不知道文化界的事儿,不知道这是何许人也,是后来听小年轻说起她的成名作《腐朽的我们》,才隐约有点印象。
  当然; 以他日常的忙碌程度,也不可能看过这本书的,他只是听闺女和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提起过。
  晚上回家一问; 幺妹傻了; “又是她?”
  顾学章也愣了,“什么叫又是?”难道她还干过别的事儿?
  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 幺妹就把前年春节前皮革厂为啥没订单的事说了,顺便从书架最底层抽出那本“大作”; 翻到最后一页,“爸你看。”
  这一看; 顾学章差点给气死,一连骂了两遍“王八蛋”,“当时咋不跟我说?”
  幺妹吐吐舌头,“这不是爸爸正忙嘛。”那段时间物资交流会刚结束,他忙着全省经验交流; 还去了一次北京大会堂作报告,一周也没两天在家,反正妈妈知道了,也没想出办法对付她,她不想给爸爸添乱。
  顾学章摸摸她脑袋,“傻丫头,爸爸再忙,也是……”为了这个家,可如果连老婆儿女都护不住,要让她们挺身而出独当一面,那他还有什么脸面说“为了这个家”的话?
  幺妹满不在乎的摇摇头,“哎呀不说这个啦爸爸,我觉着他们闹事还挺有组织和纪律性……”
  “对,或许就不是知青自愿自发来的,而是有人在背后撺掇鼓动。”那这事可就大发了!
  那些登记了就业去向,安排到温州市务工的知青很容易联系上,只需一打听,所有事就清楚了。原来,他们一开始都不知道可以来闹事,只是有人联系他们,说“人多力量大”,让政府看见他们的团结就不敢再敷衍他们,这是逼着政府表态,是表达合法诉求。
  本来,大家也确实又穷又饿,可从来都是安分守己的小老百姓,被那家伙一鼓动才知道,原来还可以通过“闹腾”让政府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
  于是,大家一合计,又有人带领,这事就闹开了。
  本来,顾学章的心胸倒也不狭隘,不会因为他们“闹”而怀恨在心啥的,只是在留意那个女孩的时候恰巧又听说这位“胡晚秋”跟皮革厂有过瓜葛,又听参与的知青们说,时间地点都是别人通知他们的,带上老人孩子去“充场面”也是有人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只是按通知来到地点,喊喊口号罢了。
  至于冲进办公区打砸,也是别人带头的。
  而带头的几人,他们都不认识,说看着不大像阳城市知青,因为阳城市知识分子的圈子本就不大,彼此之间沾亲带故是常态,他们也是最近才见过他们的。顾学章让公安那边负责彻查这几人,很快就得出消息,原来几个都只是阳城本地无业游民。
  不是确实受了委屈的知识分子,你凭啥闹呢?跟你有半毛钱的利益关系?因为收了一个女人的钱而出头策划了这场“闹”!
  公安把胡晚秋的照片拿给他们辨认,所有人都指认就是她联络他们策划的。
  事情到了这份上,已经很明白了。公安立马到胡晚秋家请她来接受问讯,谁知却扑了个空。他们家早已经人去楼空,啥家当也没了,装垃圾的撮箕里还有一堆烧纸后留下的灰烬。
  一定是毁灭了什么证据!
  这女人不简单!
  这时候,走访周围邻居才发现,她是一名独居女人,据说未婚未育,平时深居简出以写书为业,没听说有啥亲人,只偶尔有几个朋友来往,倒是书信很多,不知道是外地的亲戚朋友还是书信投稿寄稿费啥的……哪怕是整个街道最八卦的中年妇女,也不知道她的底细。
  不过,在经常与她来往的人士中,有人认出其中一位——大河口公社主任张爱国同志。
  于是,某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原本正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的张爱国,就被市公安局的同志带走了。他那最宝贵的搪瓷茶杯碎了一地,两只常跷二郎腿的大脚被凌空提起,他本人还没怎么着呢,倒先把杨发财吓傻了。
  他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张主任被抓了!
  堂堂一公社主任,说抓就抓,他的胆都快吓破了!尤其是想到跟着张爱国干了不少糊涂事,他心里门儿清着呢,单独一件拎出来都是生孩子没屁眼的缺德事啊!
  当天中午,来不及吃饭,饥肠辘辘胆战心惊的杨发财,就跑了。只来得及跟老娘和儿子交代一声“我出去躲躲”,人就不见了。
  张爱国也是个孬的,在市公安局都没咋审讯,就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问了几个,他就吓得撂挑子了……当然,也跟突然被带走没啥心理准备有关。
  一般能对抗组织调查的,那都是早早听到风声,做过长时间思想准备的,他这种事先一点风声没听到,喝着茶忽然莫名其妙被带走的,压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被人举报揭发?还是让人攀咬出来的?
  而他撂的内容,也挺让顾学章失望的。
  原来,他跟胡晚秋是在省城念工农兵大学的时候认识的,他那几年因为跟结发妻子闹翻了,没人给他寄生活费维持他呼朋唤友结交政治资源的生活,恰在此时一位叫“胡晚秋”的女诗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