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地精三岁半-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行,你不要的话,陪我去看看好不好?”
  单纯的妞妞立马开心的答应下来,大手牵小手从前门进了批发市场。下午四点多,很多赶集的地方都开始陆续散场了,可市场内依然人头攒动,几乎每个档口都有顾客,商户们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为了今天的开业,幺妹没少出主意。她让外公去广州火车站承包一个大大的广告位:蛇口批发市场,应有尽有;便宜一分钱,量大从优。
  广州火车站可以算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出站口到处是三四层高的小楼,光秃秃的墙壁谁也不会注意。可突然某一天,上头多了块巨大的红色木牌,黄色的大字分外引人注目,外地来的旅客都会多看两眼。
  在火车站打广告,这是前无古人的点子,黄外公当即就在电话里拍腿,大呼“妙哉”,外国的雷达表能在上海墙上打广告,他们的批发市场也能!
  而且,广告费还挺便宜,一个月才七十块,他直接买了一年!甚至还举一反三,去班车站和飞机场出口都打上,反正几十万都花了,也不在意这千八百的,只要有效果!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凡从里头出来的人,谁会看不见这几个大字呢?哪怕是不识字的,也会问旁边的人,一问一答,这名气不就传出去了?
  本来,春苗还提议把电话号码也写上去的,可幺妹拒绝了。
  为啥?
  有了电话号码,商客就会打电话去问,增加接电话的工作量不说,还少了许多实地探访的机会。她坚信,广告牌的作用不是让人知道和了解批发市场,而是让人好奇,让人疑惑,并带着这种好奇和疑惑亲临现场。
  你说吧,就这样的思路,除了她,谁能想得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专门搞市场营销的人才嘞!
  可她崔绿真,还真就是从书上看来的,《资本论》她看过三遍的呀!萨缪尔森《经济学》她看过两遍的呀!就是国内的,《史记》列传不算,她连《陶朱公生意经》都看过,那么多政治经济学的书不是白看的呀!
  这不,广告牌才挂上的第二天,就有客商专程到现场去考察了,只是交通十分不方便,过程十分周折。在火车站问了半天没人知道所谓的“蛇口批发市场”,只好先转班车到蛇口,又再打听着找到码头上去。
  虽然最终只得到一个“五月一开张”的答复,可光看着那规模,他们心里就有底了。
  能把市场办这么高级,这么整齐的,里头规矩肯定多,规矩多了,商品质量就有保证,所以,当时就有人留心了。
  而在广告语挂足半个月之后,从前天开始,黄外公又从省客运公司包了一辆班车,专门停在火车站,车头玻璃上挂着“蛇口批发市场专线”的牌子,凡是来市场的商客免费坐车。
  本来,大家都还不知道蛇口批发市场是个啥呢,这有免费车坐,傻子也会去看看!
  这不,一辆车不够,黄外公今儿又紧急请求从省客运公司调用了另外两辆,每两个小时发一班,每一班都是挤得满满的,别说空座位,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本来,市场内的商户心里已经认定,开业第一天不会有几个顾客,甚至还有人打赌,如果有超过二十个人走进市场,他就跟管市场的老头儿(黄外公)姓……妈的,谁能想到他居然从火车站班车站和飞机场拉人呢!
  车子直接给人拉到市场门口,黑鸦鸦的人头涌进市场那一刻,商户们都不知道这些人来干啥的,甚至都没人起身招呼他们,鬼知道是不是又被忽悠来租档口的。
  然而,等这群南腔北调的“傻瓜”开始问价格,确定这个市场的所有东西都比外头便宜一分钱时,居然有人开始毫不犹豫数钱了!
  这下,商户们傻眼了!
  这……这就买了?还一买就是一百件?三百件?哪怕只买一二十件的,也会算着价格,努力凑个整数。
  商户们炸了,这……这咋回事呢?
  赶紧问顾客,“你们从哪儿来?不是,我的意思是,你们咋知道这儿有个批发市场?”
  原来,他们大部分都是刚下火车的倒爷,天南海北的口音,夹杂着一股“暴发户”的味道,甚至还有不少是散客,人家就只想来广州办事,结果看见广告牌和免费车,鬼迷心窍就来了。
  大家这才知道,市场为了给大家伙引流,为了给大家伙找顾客,原来还花了这么多心思!单说这广告位和免费车,没个几千块,能做下来?
  看来,这市场背后的老板,采集雄厚啊!
  跟着这样的老板干,谁还担心他会卷着租金跑路啊?人家前期投入这么多,傻子才跑呢!
  没房子,老板给盖,没水电,老板给接,不知道发票工商税务怎么跑,老板给包了,没顾客,老板帮你引流!
  你就说吧,这样的批发市场,它能做不起来?
  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大家只用招呼好顾客,多多卖货,这样的生意不好做?大家高兴得嘴都咧到耳后根咯!
  于是,幺妹和妞妞进去,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南来北往的顾客拖着大箱子大口袋,这家买完进那家,商户们龇牙咧嘴见人就叫“老板里面看,全都是工厂批发价”……而最关键的,服装也确实多,男装女装童装,衣服裤子裙子鞋子袜子,白的黑的蓝的红的粉的应有尽有,就跟春花一样,开得到处都是。
  两个小姑娘看得眼花缭乱,彩色的东西谁不爱呢?这些可都是从香港流行过来的款式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人还没见过呢,更别提穿了!
  她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鞋的档口,老板娘非常热情的招呼道:“小妹妹是批发还是零买?给自己买还是家里人?要皮鞋还是运动鞋?”
  一连串问题砸得她们晕头转向,墙上摆着几个架子,架子上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鞋子,基本就黑白军绿三种颜色,幺妹一眼看中一双塑料凉鞋,是白色带点粉的,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颜色。
  “阿姨这个凉鞋怎么卖的?我只要两双。”
  “小姑娘喜欢凉鞋吗?这个不好看。”
  幺妹一愣,天底下还有说自己东西不好看的生意人?
  女人自豪的挺了挺胸膛,声音拔高两个度,“好看的卖完了,赶厂里拿货去了,你们等一会儿啊。”
  幺妹好奇的问:“全卖光了?卖了多少双呀?”
  女人打量她片刻,排除了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嫌疑后,这才伸出一个手把掌。
  “五十双?”
  “五百。”女人紧张的咽了口唾沫,谁能想得到啊!他们一开始以为也不会有什么人,每种款式的鞋只准备了十双,谁知道来了这么多倒爷,不是按“双”买,而是以“百”为单位,吓死个人嘞!
  幺妹再次确认,“光这款凉鞋吗?”
  “小妹妹你别不信,剩下这个是不好看的,紫色和绿色的可招人喜欢呢,早早就卖空了,其他的解放鞋也卖了不少……害,瞧我,跟你说这些干嘛。”
  “阿姨这个鞋多钱一双?”
  “零售两块,你要批发的话我一块七也行。”
  幺妹嘿嘿一乐,“阿姨生意兴隆呀!”你卖得多,我们家就赚得多,到时候一对发票就知道卖出去多少。
  一双算一块七,五百双就是八百五十块,管理费就是二十五块!这还只是一款鞋,一天的销量,如果能持续一个月,以后每天按开业日的70%计算,那就是五六百!
  呀呀呀,这么多钱都是要交给他们家的管理费呀!
  幺妹笑乐得眼睛亮晶晶的,想要绷住笑容没成功,嘴角翘得老高啦!
  老板娘觉着奇怪,又不好多问,没一会儿,又有别的客人上门,她忙着招呼别人去了。
  幺妹牵着小妞妞,生怕她走失,两个人把奶凉鞋的地方都逛遍了,才知道这家确实有“致胜法宝”,单看地上那一排排紫色的塑料凉鞋,谁会不喜欢呢?
  幺妹给自己和妈妈春苗姐姐各挑了一双,又给妞妞和兰艳阿姨挑了两双。虽然妞妞的脚被晒得黑漆漆的,可穿上还是好看!因为就这么出门,压根没人会看你脚咋样,所有人的眼睛都被鞋子吸引了!
  见她们喜欢,老板娘打开话匣子,道:“小姑娘放心,这鞋子只我们家有,别的地方买不着,不用担心走路上被别人比下去……再说,你这么漂亮,谁能比你还漂亮呢?”
  店里有正在挑鞋的,都默默的看向幺妹,实在是漂亮!
  幺妹对陌生人的赞美其实已经免疫了,她礼貌的笑了笑,“阿姨你哪儿拿的货呀?”
  “嘘……这可是秘密,香港那边今年就流行穿这样的鞋,我有亲戚在那边。”
  幺妹“哦”一声,原来是香港时尚界新宠啊。提着几双新凉鞋到家,妈妈也买菜回来了,“呀,哪儿买的鞋子,可真漂亮。”
  看吧,以后她们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第一批赶时髦的女性啦!
  下午七点,黄外公拿着大喇叭,满市场转悠着喊收工,让下班,各个档口把灯关掉,用各家自己买的锁把木门一锁,第一天的营业就到此为止了。
  大家都好奇坏了,这一天下来商户卖了多少货,市场能挣多少钱,可惜已经说好的,发票是下月初交税的时候才统一计算,所以具体营业额要到月底最后一天才能知道。
  不过,幺妹通过鞋店老板娘的透露,也问过班车司机,前门负责接待的工人,以及后门负责送货的,两相一对比,就能知道大概有多少人买,多少人空手而归,她甚至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得益于宣传效果到位,今天的营业额保守估计也有八九千,运气好的话能上万。
  更让幺妹激动的是,这里小渔村很多,卖海鲜的也多,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鱼居然只卖几角钱,满满一篓拇指粗的大虾居然也才一块钱,妈妈做了一桌海鲜宴,怕汤圆橄榄馋哭,还给熬了一锅鲜香可口的鱼肉粥,放几个虾仁……哎哟,那鲜的,小汤圆都恨不得把锅底舔干净呀!
  幺妹一粒米饭没吃,吃鱼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