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地精三岁半-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实际上,他负责自行车采购这几年可吃了不少油水,几辈子的养老钱都有了。顾学章自然不可能将自己该得的职位拱手相让,只是,他奉行君子之道,只想公平竞争,不玩那些背后阴招儿。
  当然,等他想起要翻对方老底,给自己留一手的时候,证据也没了。
  说起来,这还跟他曾经的“战绩”有关。
  凭一人之力端了红星县供销系统窝案,他的名声开始呈两极分化。有的人夸他两袖清风铁骨铮铮,恨不得把他树立为优秀党员行业标兵,可有的人却觉着他年纪轻轻心狠手辣,一点儿也不顾念旧情,顶头上司他想端就端,也不想想人家都抱孙子快退休的老人了,就不能让人好好的退休吗?这不就是嫌人家老不死的挡着他上位吗?
  这小子,是个狼人。
  这样心狠手辣一心上位的年轻人,无论去到哪个单位,但凡听到一点儿风声,人还没到,名声已经传出去,其他职工都已经胆战心惊!留有一手随时防备着他的人很多,尤其是那些本就不干净的!
  所以,等他反应过来揪对方小辫子的时候,别人早剃光头了!
  二处处长有了他的政治污点作把柄,再有现成的“豪宅”摆在眼前,不大做文章才怪!钱怎么来的?他挣的,他工资多高?老婆挣的,老婆又多高?怕不是黄柔从北京带来的吧!
  毕竟,有那么个大贪污犯的父亲,她手里能不落点啥?就是父亲贪的东西没落她手上,可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她这做闺女的能出淤泥而不染?
  是不是她也得了贪污犯父亲的真传?
  是不是近墨者黑,他这位优秀党员同志也被妻子给腐蚀了?
  这么多年的顺风顺水已经让黄柔忘了自己背后的“污点”,一时半会儿没想到这茬,以为是搬家请客时太过招摇导致的。她懊恼地说:“都怪我,当时妈说要大办的时候我就该阻拦……”
  顾学章怎么可能忍心亲爱的妻子自责?他搂了搂妻子的肩背,“你别多想,不是你的原因,也不是咱妈的,他们是冲我来。”
  当然,他也不会把残酷的政治斗争放她们跟前。
  崔绿真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成年人的压力,虽然爸爸什么都没说,可早慧的她,已经敏感的猜到了,除了妈妈的“背景”,猜得八九不离十。
  唉!
  因为这事,顾学章在单位自然没受到什么好脸色,连带着也没找到时间打电话联系朋友。现在不可轻举妄动,但凡跟外界联系一下都是在勾结别人,这不害人嘛?
  现在又多了个说法,因为郝顺东曾来单位找过他,二处的人都在传他抱上市委书记家的大腿呢!却哪里知道他跟郝顺东的渊源,他在不知道郝顺东何许人也的时候就救过他!
  人言就是这样,没人说的时候风平浪静,谁也不会说,一旦有人开了个头,所有人都能联想起他的“不正常”,说长道短,添油加醋。
  以前的供销社跟现在的物资局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这才叫勾心斗角,置之死地。
  三口人还是该干啥干啥,装作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崔绿真也只在某天放学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多了三个穿解放装的伯伯叔叔,她很乖巧的打了声招呼,背着书包进卧室。
  当然,为了偷听大人说话,她故意没关门。
  那几个伯伯叔叔正在沙发上坐着,状丝漫无边际的聊天,从爸爸妈妈老家哪儿的,还有几口人,都在哪儿工作聊起,居然还聊到他们怎么认识的,平时感情怎么样,生活有没困难……甚至还问到孩子的身世。
  当然,小地精就是这个“孩子”。
  她无趣的撇撇嘴,她不信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可知道还要问,无非就是想听到另外的不一样的版本呗?
  她写完作业,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淡黄色的“古书”,翻到中间夹着一片树叶书签的地方,是她最喜欢的一篇。
  别的人看书都是从第一页开始往后,依次阅读。可她是先看目录,找一篇自己最想看的开始。这本《古文观止》,顾名思义,收录的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好文,甚至是绝世好文!自从知道目录是按历史朝代排序后,她就从最后一篇《五人墓碑志》看起。
  黄柔觉着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从第一篇往后,她说因为朝代距离现在越近,文字越接近白话,看起来简单,慢慢的由浅至深,从简单到复杂,读到先秦文字的时候,她就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啦!
  当场就把黄柔说愣了,她一教语文的,居然没想到!
  这丫头,真不是一般聪明。
  全书一共222篇古代散文,她花半个月就认认真真看完了,《师说》《陋室铭》《陈情表》《滕王阁序》都是妈妈帮她用铅笔圈出来的,以后上中学要学的必读篇幅,可她读过几遍也就兴致缺缺,她最喜欢的还是这篇《三槐堂铭》。
  第一遍,她只是当历史故事来欣赏,尤其“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的名句,她能读好几遍,甚至默默的嚼碎在嘴里,咽进心里,写作业的时候忽然顺其自然就能引用出来。
  嗯,语文老师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她从哪儿引用的。
  第二遍,她会去搞清楚里头的“魏国公”“晋国公”“懿敏公”是何许人也,生平事迹如何,有没有什么代表著作,她当拓展性故事书来读。
  第三遍,她开始真正思考苏轼想要阐述的家风家教,因果报应关系……嗯,虽然有些地方她还是不太懂,但妈妈说了,她年纪还小,不太懂也没关系,思考过就行,不必要太在意结果。
  “作业写完了?”忽然,那位花白头发的伯伯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她的身后,笑眯眯的问。
  “是的。”哼,我知道你们是来找我爸爸麻烦的。
  老人嘴边的纹路有点深,他看了看桌上摊开的书,“你看得懂吗?”
  “看不懂,可我当故事书看呀。”小地精在心里撅着嘴,可面上不能带出来,因为这些都是来找麻烦的人。
  老人又笑了,“哦?那你说说,最喜欢哪个故事呀?”
  “这个《三槐堂铭》。”
  老人更吃惊了,他刚来查顾学章,他闺女就在他面前看三槐堂,要说不是大人教的,他还真不怎么信。因为这丫头看着憨憨厚厚的,比别的十三四岁的姑娘还老实和幼稚,再联系她的年纪,怎么可能看得懂这么生涩的古文?
  就是他,也是人到中年才能读懂苏轼的文章。
  顾学章教孩子在他跟前这样表现,未免有点班门弄斧。
  他唇边的纹路浅了两分,“那你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于是,幺妹哒哒哒把三槐堂的故事说了,这是山西王氏一族的祠堂,当年先祖王佑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待人至信至义,可惜因为性格太过直爽容易得罪人,虽功绩伟岸,却始终未当上最让人敬佩的宰相。晚年时期在祠堂亲手种下三棵槐树,寓意将来子孙后代中必有位列三公之辈,后人常用来形容先人积善成德,子孙方能福运绵绵的因果规律【1】。
  她口齿伶俐,娓娓道来。虽然不是特别明白这种因果关系的内在成因,但她知道,一个人只要做好事,做好人,他(她)的子孙后代就能得到福报,就能幸福。
  就像奶奶说的,她这只小福星能够出生在崔家,就是因为崔家祖先做了好事儿,许多好事儿!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是这个意思吧?”老人笑眯眯的,他没想到,这丫头居然真能看懂!
  “对呀,我爸爸做好事,还把做好事的优良传统延续下来,所以我也是个好人。”她吐了吐舌头,很不好意思的补充一句,“所以呀,伯伯你看我是好人,我爸爸肯定也是好人的呀!”
  老人哈哈大笑,小丫头,在他跟前还想上眼药呢?可就是这份笨拙纯真的心,才是最感人的。
  如果她说得滴水不漏,不着痕迹,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一会儿聪明,一会儿原形毕露,才是孩子该有的原始的纯真。看得出来,虽然不是亲生的,可父女俩感情不错。
  “那我问你,你爸爸平时下班都干啥?”
  幺妹偷偷往客厅看了一眼,见他们还在说话,没注意这边,才小声道:“伯伯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哦?先说假的我听听。”
  “我爸每天下班回来就看报纸,练毛笔字,种花逗鸟,像别的爸爸一样。”
  老人又笑了,“那如果真话呢?”
  幺妹又往外头看了一眼,以更小的声音道:“我爸爸买菜择菜洗碗刷锅洗衣服,还会扫地拖地……除了不会切菜炒菜,我爸啥都会干嘞!”
  她骄傲的挺起小胸脯,这是她最自豪的爸爸,也是其他阿姨最羡慕妈妈的地方,爸爸常抱怨说别的叔叔都说被他“害惨了”,让她们以后别把他干活的话往外说,招人恨。
  老人愣了,顾学章这个年轻人,在红星县时他就知道,还是他主动要求把他调去物资局的!可惜人还没调上去,他就病了,去省医院干部疗养科住了半年多,后来组织照顾他身体不便,没有再把他调回阳城,而是就在省城安置,去了阳城市驻书城办事处主任。
  相当于是阳城市在省城的门面单位,平时工作清闲,主要负责业务就是阳城市在书城的各种物资采购和接待。所有阳城市去进修或者开会的干部,都会在办事处住宿。
  最近,他在前去省委党校进修的旧部口中听说,这个顾学章经济问题搞得不干不净,他颇为吃惊。其实,他最初是不信的,他这么多年浸淫官场,有些人一眼就能看透,这后生不是那等蛀虫。可自打见过他的“豪宅”后,这样的房子和装修比负责外宾接待的书城宾馆还洋气,普通干部单凭工资怎么可能盖得起?
  这笔巨额财产的来源,让他也不由得多了两分疑虑。
  所以,他才提出要亲自来看看。
  当然顾学章不认识他,只以为他跟那两个年轻人一样,是负责纪律监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