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楼上的春苗,所有话都听见了,感动得一塌糊涂,为能有这么个护着她,想着她的妹妹。加上几年前上初中那一次,这是幺妹第二次护着她,让她有学可上了。
崔绿真啊崔绿真,我亲爱的妹妹,你让我怎么报答你才好呀?
春苗趴在床上,再次痛哭失声。
此时,崔家大门忽然被人拍响了,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人站在门口,有礼貌的问:“请问这是崔春苗家吗?”
“我来给她送通知书的。”
原来,本来春苗的通知书早早就到了阳城市,转运到红星县高中去。可恰巧那天接收邮件的工作人员是新来的,核对了好几遍姓名,发现应届毕业班里没有这个人。
约定俗成的规律,寄来学校的,那都是刚毕业的,往届生已经回家了,肯定是寄到家去呗。
而春苗,填地址的时候没回过神,留的是高中学校。
这不,她在家里也没想起去学校问问,学校新来的老师也不知道有她这么号人,就当错件给扔墙角,无人问津了。
得亏邮递员负责,回单位后仔细的调查一番,发现确有其人,只不过是往届生,这才赶紧没收假就亡羊补牢来了。
第145章
老崔家三个高考生全考上大学; 这是啥概念?牛屎沟瞬间炸开锅了!
就是方圆两百里内也没听过谁家孩子这么出息的啊!就连李家沟的人也听说了,知道三个准大学生在高元珍厂里帮忙,社员们成群结队来看稀罕; 状元不游街; 但街坊们上门拜访来了。
春晖的燕大自不必说; 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排名第一第一梯队的名牌大学; 友娣上师专也不赖,就是春苗居然也看不上本省大学,原本报的是上海财经学校,没掉档到广州财经学校。
无论上海还是广州,对于高原上的小村庄来说,这都是妥妥的金凤凰; 再加上已经去了北京五年的春月,老崔家这群闺女要逆天啊!
七个里头走出去四个,谁家也没有这么高的成才率不是?
数来数去; 现在就剩三个小的最没出息。
可她们骄傲呀; 在村里溜达的时候,那小胸脯都挺得高高的; 就等着别人问起她们姐姐,她们炫耀的话能有一箩筐不带重复的。
食品厂那边; 过年也没能好好过,因为隔壁另外两个县的供销社也跟高氏老字号下订单; 一共七千多个罐头的大生意,高元珍两口子年夜饭都是随便糊弄过去的。
从来不敢想的机遇摆在眼前,他们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字——干!
必须大干一场!
知道时间紧,任务重,黄柔也没在婆家和娘家多待; 初三就带着妯娌侄女们帮忙去了,赶在开学前,让她们每人挣到一百块钱。高元珍和王满银商量一下,又从自个儿分红里给她们每人包了个大红包,让她们去买两身新衣裳。
崔老太同样每人一个大红包,奖励她们好好学习,让她们上市里自行选购东西,而出远门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行李箱(包)。
刘惠和王二妹嫁过来的时候带来两个红木箱子,但二十年前的东西,油漆斑驳拿不出手不说,锁也坏了。听说现在火车上乱得很,到处是扒手,没锁可不行,姐妹三个决定周末上百货商店买行李包去。
星期六一大早,姐妹七人趟着露水来到公社,坐上第二班开往市区的公共汽车。春芽和小彩鱼没怎么去过市区,从昨晚就兴奋得睡不着,一上车就扒玻璃窗上,伸着脑袋看大马路,看到啥稀罕景象还要跟幺妹分享一下。
可怜的崔绿真,睡眠没补上,被她们拉着看了一路的大马路拖拉机摩托车。好容易熬到下车,又赶上元宵节庙会。
是的,庙会。
停了十一年的农村传统庙会,居然开了!还是开在最热闹的班车站附近,来往车辆行人,谁都能看见。
因为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开,所以没往下头穿消息,她们在牛屎沟居然没听人说过,能来了才知道,十里八乡的社员都来了!比年前城南自由市场还“自由”,那叫一个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可以说,在幺妹有限的人类生涯里,除了劳教场,她从未见过如此热闹非凡的场面!
那么多的农民挎着背篓提着竹篮,里头有的是土特产,农副产品有的是便宜买的豆腐豆芽,那么多的干部职工们推着自行车挂着网兜,里头有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有要去供销社和副食品商店排队才能买到的农副产品……甚至有人当街支起一口大铁锅,炸着起热腾腾油条。
幺妹惊呆了,她这几个月都在李家沟帮忙捏柿饼,没想到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这样热闹的,生机勃勃的社会图景,不禁让春晖湿了眼眶。
多少年了,她终于能再次看到这幅美丽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祖国母亲这位巨人,她的病好得越来越快了!
“姐姐你怎么啦?”幺妹晃了晃她的手。
春晖横着袖子,十分粗鲁的揩掉眼泪,“没事,咱们看看去。”
正月里的蔬菜横竖就那几样,崔家自留地里也有,可她们就是觉着,卖的比自家的好!
油条早上才吃过,可她们就是觉着卖的比家里炸的更香更金黄!
一样的鸡蛋一样的土豆红薯大白菜,可幺妹就是按捺不住掏钱的小手,叔叔婶婶们的吆喝声比百货商店不知动听多少倍,没有居高临下的玻璃柜台挡着,任何人都能随意看,随意挑拣……这才叫买东西,才叫快乐!
当她再一次想要掏钱买鸡蛋的时候,春芽彻底急坏了,跺着脚说:“妹你咋一点儿也不听话,这臭鸡蛋咱们家有,不能花钱。”
可幺妹指指她怀里的大白菜,你不也抱着人家的菜不撒手吗?
还有你小彩鱼,不许笑,你嘴里叼的油条咋回事?
……
忽然,只听“砰”一声巨响,七仙女们吓得抱着头蹲下去,这是炸药,去年炸山的时候就是这么响的!要是躲不及时,石头落下来会砸坏脑袋嘞!
然而,庙会上的人不为所动,依然面色如常的该买买,该卖卖,也没出现地动山摇石头飞溅的场面,倒是一群小孩“哇哇”叫着往不远处冲过去。
幺妹一愣,赶紧站起来跟上,她的小鼻子呀,闻见一股陌生的焦香味啦!
不远处,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一堆脑袋,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都在“吸溜”口水。以幺妹的身高居然看不见里头是啥,必须动用她的地精灵力才行。
“哇爆米花!”
“我要回去拿玉米!”
“我要我要半斤还有吗?”
中央焦点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叔叔,准确来说是一个黑漆漆圆溜溜的大肚子似的铁家伙,两端各有一段细长的“烟囱”一样的部件,所有人的眼睛都只盯在那神奇的堪称“航天火箭”似的东西上。
“火箭”下头是一个烧得旺旺的风炉,只见叔叔驾着“火箭”在火上旋转,大家的眼睛跟随它转啊转,奇怪的黑烟升腾起来,叔叔忽然在“火箭”上狠狠地踩了一脚。
“砰——”
一声巨响,什么炸开了,一堆雪白的菜花样的小东西呈现在众人面前。
幺妹用力吸了一口,哇哦!好香呀!
“叔叔我要半斤!”
“我要一斤!”
等候多时的孩子们,争先恐后递上他们的小钱钱,买到的故意嚼得“嘎嘣”脆,馋得没买到的孩子直咽口水。
幺妹手快,在排了三轮以后抢到两斤,用油纸包成两个巨大而蓬松的纸包。
才吃一粒,大厨崔友娣尝出来,“玉米爆的。”
“对,叫爆米花。”
“那为什么比玉米好吃?”
“因为它是爆米花。”
“又脆又香,为啥嚼吧嚼吧还有股甜味儿?”
“因为它是爆米花。”
……
无论姐姐妹妹们问啥,幺妹都用“爆米花”三个字回答,大家笑归笑,可仔细一想,还真是这道理嘞!
大家嘴巴忙得不可开交,只听此起彼伏重重叠叠的“嘎嘣”声,庙会还没逛完,油纸包就空了。
再罐一瓶“大白梨”下肚,爆米花顿时成了发面馒头,撑得一个个肚子胀鼓鼓,再也吃不下别的东西。
今年的庙会是真庙会,除了摆摊的,还有石兰省最出名最传统的文艺节目——唱山歌。
中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千奇百怪的同时又各有特色,东北有二人转,西北有扭秧歌,南方有迎妈祖舞大龙,石兰省有的,正好是唱山歌!
石兰省属于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汉族跟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各族同胞们杂居久了,就演变出这种神奇的文艺节目。一开始是唱古诗,譬如《将进酒》之类耳熟能详的,可只局限在少数识字人的群体里。
后来,唱得人多了,就变成自个儿随机应变对对子似的唱法了。
譬如此时,层层叠叠的人将一男一女围在中间,男人用悠扬婉转的调子唱了一句“石榴开花麼叶子薄,今年粮仓麼耗子多”,可不就是阳城市农村的真实写照?
人群“轰”一声鼓起掌来。
对面的女人穿着破败不堪的花棉袄,“耗子多么社员不怕,国家带着咱搞四化”。
她的声音又脆又亮,仿佛一条唱着歌奔跑的溪流,叮叮咚咚,涓涓流淌,一听就让人心旷神怡,更别说这通俗易懂又紧抓热点的歌词,今年报纸上出现最多的可不就是“建设四个现代化”?
立马,人群里响起雷鸣一般的掌声。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颇有种“将军对垒”的气势。
这几个准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如果这样的“歌词”是读书人说出来的,可能就是稀松平常,甚至显得太通俗易懂,太白话,可从大字不识的老农民嘴里冒出来,还是根据上一个人的歌词临时想词,见招拆招……这样的应变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要知道,哪怕是玩成语接龙,读书人也不一定能反应这么迅速,接这么多回合。
春晖哽咽着说:“中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这么多伟大的农民。”
几个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