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权将-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三人一直谈到午夜,张贵最后才说道:“归某只不过是胡言乱语而已,陆先生若觉得有用之处,不妨参考。”

“不,归公子。”陆常平摇头道:“公子所言,已超出了老夫的认识,老夫不敢据为己有。”

“不满陆先生。”张贵说道:“有一句话先生可能不知道,人,可以改变世界,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张某打算重建象山书院。”

“均州书院经过两年的发展,时至今日,早已不在象山书院之下。”张贵也不顾陆幽的吃惊,继续说道:“想必陆先生已知道,只不过均州书院毕竟名声不隆,若想继续发展,没有一定时日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朱子学派横流,并不是很好的现象,学说之流,最好不过百花争鸣,而能与朱子学派抗衡的唯有象山学派而已。”

“大人,象山书院,还能行吗?”陆常平不敢相信的看着张贵。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张贵认真说道:“就算是学说也是一样,只要先生去完善,去总结,今日张某所说,虽谈不上开天辟地,但自认为亦可当一家之言。”

“在下愿意用这些学说,为象山前辈增花添锦,为象山学说增加几分胜算。”

“象山书院,一定要发展,而且要大力发展。”张贵看着一脸沉思的陆常平和陆幽,继续道:“世间一切皆学问,格物、算术等也无例外,如果陆先生同意,张某打算在书院中增添几门功课,也算是为书院增添几分力量罢了。”

“这个?”陆常平犹疑了片刻,问道:“象山书院没有这方面的先生?”

陆常平,明显心动了。

张贵笑了笑,道:“难道陆先生还要在张某面前装糊涂?均州书院别的先生不多,但这方面的先生还是有不少。”

陆常平这才想起,眼前之人正是将要入主荆湖的主人。

“见过张大人。”陆常平连忙拉着陆幽要行见面礼。

张贵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

陆常平并不知道,这次不简单的见面,给他带来毕生的荣耀,融合了张贵胡言论语的后世唯物主义要领的新象山学说,很快就在大宋引起了滔滔波浪。

陆常平并不知道的是,象山书院的发展逐步偏离了方向,虽然新象山学说在象山书院依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以格物、算术等为主的其他学科,逐渐取得了主要地位,并且越发重要起来。

三个月后,修葺一新的象山书院迎来了它辉煌的开始,张贵亲笔题字,用他丑得可怜的字写下了四个大字:象山书院。

这几个大字,也成为了张贵毕生的耻辱。

而在均州小报上,醒目的大字引起了大宋无数人的注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日后,也有人将张贵归纳为新象山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就是在这篇文章上找到了依据。

第二卷 正阳 第十一章京城来客(1)

第十一章京城来客(1)

从京城前往均州,往日走水路可以直达,用时也不过数日而已,自从襄樊围城后,均州就成了一个失去朝廷照顾的孤儿,在战场中风雨飘零。后来襄樊解围,然而鄂州却又被鞑子拿下,这样一来从长江沿水路前往均州、房州,甚至更远之处的利州、四川等地,算是彻底被截断了。

这两年来,南北战乱,北方又恰逢大旱,很多活不下去的北方强人,都偷渡跑过来了南方,一些活不下去的壮汉,也冒险南下。

一些运气不错的北归,到了均州等地,成了良民,一些运气不好的北方汉子,只好过上了舔刀子的生活,他们不是第一个被生活逼上活路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幸好朝廷对地方管理还算严格,又有乡兵、厢军等地方乡勇,这些拿着朝廷饷银的地方军,对付北方的骑兵是不行的,但对一些手无寸铁,面黄肌瘦的幸存下来的偷渡客,还是绰绰有余,所以大的动乱几乎是没有的。

但小的动乱却免不了,远在绍定二年,汀州就曾经爆发了晏梦彪领导的乱民作乱,赣州爆发陈三抢和张魔王作乱,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广南东路乱民纷纷“截发刺字”,起而响应。

这些乱民也没有一个消停,断断续续的和朝廷打,年景好的时候就化为百姓,勤恳耕种,混一顿好饭过日子,年景不好的时候就成了乱民,到处流窜,抢大户,杀小户,见到官兵就跑,可没少给地方遭乱。

这些年朝廷杂病丛生,也只好任由地方折腾,托祖宗的福气,大宋,至少还没有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即使是残喘的大宋,也比北方的百姓活得好一些,听冒险北归的汉人说起北方之事,大伙都是毛病悚然,想着日子还能将就过下去,也就罢了。

这不,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乱民也就少了很多。举目远眺,皆是金黄的稻谷,眼看丰收在望,若不是好吃懒做的家伙,谁愿意过着那些舔刀子口的生活?

王清惠穿着简单的盔甲,四平八稳的骑在马上,情绪有些低落,从京城出发,一路向北,走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一路上虽是平稳,但却显得无聊了一些。

“小虎,你说的那些不开眼的山贼在哪里来着的?”王清惠心烦,然而生怒,嗔怒道:“出来前你不是拍胸口保证,说路上不平安,好让你跟着护卫,现在倒好,连半个贼头也不见。”

王清惠并不是文弱女子,她原是朝廷大将王坚的女儿,又是朝廷后宫的女官,深得皇太后的宠爱,弯弓射箭、骑马奔腾那是熟悉得不得了,就连护卫的老家人也暗中为她叫好。

不到两年的时日,往日身体单薄的王小虎,托京城吃得好睡得好的福气,真成了一只能够打死老虎的小虎了,只见小虎一对粗眉、国字脸配上大鼻孔,再加上一双大眼,好一个英俊的小将军。

如今的王小虎,早已能开三石弓箭,举五十斤的石头,吃上三四碗大米饭也不见饱,正是长肉的后生,也是充满了理想的年轻人。

此次王清惠因事出宫,说漏了嘴,给王小虎死缠烂打的跟了上来,还不知廉耻的说:“姐,如今小虎可以单挑十来个小将,他日在路上遇到强人,待小虎帮你解决,这样就不用玷污姐的双手。”

小虎在宫中困了两年,早已闷得发疯,若不是亲姐的武力值太强大了,小虎早就出了宫,当了叛徒去。

如今倒好,都走了半个月,连半个强人也看不到,王清惠也从轿子来到了马背,即使使用了美人计,还是没有半个强人给她露两手。

想当年自己也是跟张大哥上战场的英雄儿郎,王清惠美滋滋的想着,脸色却红了几分。

“姐,莫不是又想张大人了。”王小虎见王清惠忘记了追究自己的罪行,连忙转移王清惠的注意力:“张大人可不得了了,不到一年,又立了大功。”

“呸,谁稀罕那个没良心的坏家伙了。”王清惠怒道:“世上怎么还有这么不怕死的人,若不是老娘在后宫帮忙说话,就算是立了功,皇上还不是照样把他拉去砍头。”

王小虎尴尬的看了看身边的侍卫,幸好这些都是父亲留下来的忠诚家人,若是后头的禁军听到,姐姐可吃不完兜着走。

“姐,”王小虎争辩道:“张大人这是英雄作为,大宋可没有哪个将领如张大人这样的英雄儿郎了。”

“哼,死了就最好。”王清惠怒张贵私自出兵,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也没看一下自己有多少斤两,鞑子数十万大军,就算是一人吐一口口水,淹也要把他淹死,只是不知道这个没良心的家伙运气怎么就这么好。”

“姐,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张大人。”王小虎不容许任何人挑自己偶像的不是,就算是自己的亲姐也不乐意:“大人这是算无余策,运筹千里,出奇兵,袭正阳,这都成了军部的典范,朝廷还下旨表扬了呢?京城中的禁军,都不知道羡慕得不得了。”

“看把你美得。”王清惠不由笑了笑,道:“还说不是运气好?听说那个时候正阳城内还有三万大军呢?那个没良心的家伙就几千人,说起来也怪危险的,万一城内的鞑子冲出来,他可就跑不掉了。”

“对方又是名扬四海的大将军,鞑子大帅的心腹将领,若不小心恐怕连一个收尸的人也没有啊。”

王清惠怕是早上吃了火药,说话都冒着火星,这些侍卫平日跟王小虎呆一起,对张贵也多敬仰,现在听王清惠这么一说,倒是有几分不乐意了。

不过谁让王清惠是王家的大女儿呢?又是皇太后眼前的红人,不乐意也只好装乐意了。

王清惠嘴里说得坚持,心中却不由一软:连一个收尸的人也没有啊。

不由又增添了几分担心,也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

王小虎连忙道:“姐,你这是什么话?对方是名将,难道张大人不是我朝廷的大将吗?姐怎么可以长他人威风灭自己的志气?”

“张大人善出奇兵,这些意外想必张大人都考虑清楚呢?”

“哼,我偏要说那个没良心的家伙就是胡乱碰到了狗屎运,也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性命,就几千人还充什么英雄。要不是他命大,早就不知道让鞑子给砍成多少段了。”

“要说这个没良心的家伙运气好,你还不能不相信。”王清惠笑了笑,道:“鞑子的将领也太不走运了,先是给那人砍了一员大将, 最后更加奇怪的是,连大将军也给那人射死了,你说是不是碰了运气。”

“姐,”王小虎大声说道:“不许你这样说,朝廷的信报,不是说大人设下了计中计吗?哪里就像姐你说得这么轻松,若是这样,大宋随便一个大将军都可以办得到了,为何就只有张大人能够办到呢?”

“哼,朝廷的信报你也相信。”王清惠满怀怨怒,回到京城这么长时间,也没见那个没良心的家伙过来问候一下,路途这么远,路上又不安全,不过来也罢了,就连一封书信也没有。

好吧,好不容易等来了一封书信,这次可好,竟然是问朝廷的局势,朝上的相公,翻遍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