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是天上光幕的预言,让他忍不住起了窥伺神器的心思,就算记载里他没能成功,也没能杜绝他的希望。
如今却是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他就宣告失败了。
给祁元诲带来更大打击的还是天子之后的诏书。
皇太子册立,他的金宝、金册、仪仗,以及宫内迁宫等事宜,都要安排妥当,准备工作都要准备起来。
轮到祁元诲和他弟祁元证,就是天子冷冰冰的给礼部下的诏谕,等到宗室考封完毕,将拟好的受封结果呈上来,天子要一道给皇子与诸王王子们赐封。
也就是说,同样是天子的嫡子,祁元询受封皇太子,那真是风风光光,万民同庆。
祁元诲与祁元证,就是凄凄惨惨,沦落到要和堂兄弟一起受封的地步,即便是板上钉钉的亲王,也让人高兴不到哪里去。
好在祁元诲多少能从堂兄弟们哪里找回一点优越感。
根据宗室分封新法,除了各宗爵们的世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其余诸子,皆要考封来获得封爵。
而且根据身份不同,考封能承袭的爵位也有所不同。
以亲王为例,降袭的话,世子继承爵位后,则为郡王,其余诸子考封,总不能越过世子去吧?
是以亲王的其余嫡子,考封的所有项目皆很优秀,最高能承袭的爵位为镇国将军,考得差了,最低为奉国将军;庶子们就没这个优待了,最高则只能为辅国将军,最低就跌出将军品,到镇国中尉去了。
和这些倒霉的堂兄弟一比,铁定会受封亲王的祁元诲,待遇再好不过了。
可是天子给儿子的打击还没完。
亲王、郡王是有王号了,这基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封地在哪儿。
光幕上说祁元诲是汉王,他想着再怎么样,这封地也不会差的。
可是,谁知道,天子偏就将他封到了云南去,配上这确实是“汉王”的封号,实在是大大的讽刺!
祁元诲受到的打击太大,连三弟祁元证没有受封“赵王”——北平乃天子原藩,赵王乃天子原号,不可轻封——而是受封梁王也不在意了。
别说三弟梁王受封没有同时知晓封地,就算知道了,再怎么样,还能比他的封地更差吗?
天子这一套组合拳将所有人都打得目瞪口呆。
前脚给嫡长子封皇太子,后脚就替皇太子就有威胁的弟弟打击了个彻底,天子下手未免也太利落了吧?
不过储位已定,国本已立,天子后续做的也不算出格,不值得别人多关注。
相比之下,终于将在宣武年间就疯传的北平将为都给变为现实,将之升格为陪都,名曰顺天府,以北京呼之;又将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应天府,这件事可就重要多了。
而且对朝臣和文人们来说,北京为陪都是大事,皇太子将出阁读书,征辟未入仕但有才学的士子入东宫做属官、同时在朝中为皇太子征选文臣、武将做讲官,也是大事。
这可是常伴储君身侧,一不小心就能简在未来帝心的美差啊!
第45章 出阁(上)
皇太子的册封仪式; 是南京礼部办理的第四次储君册封仪式了,自然驾轻就熟。
懿文太子、郑王、今上,俱有前例,不用担心找不到参照对象。
按照礼部所拟的流程; 在正式册封前一天; 先要昭告天地; 宗庙; 社稷。
节册宝案被鸿胪寺设于奉天门,又有彩舆、宝案、中和韶乐及大乐; 一应种种,俱都安排好。
册封当天,回归本职的锦衣卫则设卤簿大驾; 天子服衮冕,升座后鸣鞭报时,文武百官则着朝服正式行叩头礼。
然后,由礼部的六员礼官引导; 就在这样的万众瞩目之中; 皇太子徐徐就位。
按照流程步步行来,分明是已经谙熟的礼节,祁元询却觉得迈出的每一步都重逾千钧。
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礼仪; 终于; 祁元询听到了赞官唱道:“册长子元询为皇太子。”
作为受封当事人; 祁元询在激动的同时,心内涌出一股无言的感动。
他是这个国家的继承人; 未来; 将会背负着天下臣工百姓的期望; 登上皇位施展自己的雄图。
受封太子; 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众人瞩目,这不仅是荣耀,也是鞭策。
*
太子册封之后,又有朝谢太上皇之仪、朝谢中宫皇后之仪、受文武百官贺仪等流程。
原定版本,诸王与皇太子是同日受封的,只不过太子地位更尊,仪式之中,自然也处处彰显。
只是天子原先迟迟不封皇太子,如今封了皇太子,又要替他强调地位。
皇太子册封先于皇子并诸王子,祁元询升格为皇太子后,次日,他是他的弟弟和一众堂兄弟的受封仪式。
受封人数多了,但规格嘛,和太子册封之仪,就低了不少。
祁元诲和祁元证这两位亲王在一众受封的同辈里,简直是鹤立鸡群,按照亲王、亲王世子(准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四等册封仪式,亲王自然是里头独一份儿。
可是矮个儿里拔高个儿有个什么好高兴的?
反正祁元诲是不顺心的,尤其是受封了,除了拜太上皇、天子、中宫,还要拜东宫,在听得那令人气恼的一声“恭喜吾弟得封亲王”前,还得祝讨厌的大哥“荣膺册宝”,更让人生气了。
不管弟弟怎么想,反正祁元询是很快乐的。
会有和他夺嫡的想法,二弟还是没有接受社会的毒打,祁元询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未来对他回以现实重拳,让二弟的思想早点回到正轨。
那样的话,二弟一定会变成一个乖巧的好弟弟,而不是照礼官的教导说着“长兄皇太子殿下荣膺册宝,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那股不乐意却都要透体而出的讨厌鬼。
祁元询的快乐虽然是建立在弟弟的痛苦之上的,但是,绝对仅限于二弟汉王一个人。
其实册封大典真正举行,大家都挺高兴的。
原本亲王、郡王之下,宗室之爵就直接跳到镇国将军了——毕竟公、侯、伯乃是国朝专封给勋贵的。
但是,实行考封制之后,亲王之后,除却板上钉钉的世子能封郡王,其余诸子能封的,其实只有六等爵,这样一来,未免显得太不好看了。
同样都是太上皇帝的孙儿,凭什么有人能受封皇太子、亲王、郡王,称孤道寡,剩下的人再努力,也只能是将军?
甭管这个将军在宗爵里也已经不算低了,拿出去,毕竟不好听!
按照太上皇当初颁行未改版时的《祖训录》的设想,封镇国将军的都已经是他见不着面的、不能受封为世子的庶出曾孙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已经不错了。
可是,如今受封将军爵的,有好几个可都是太上皇那里露过脸的年长孙子啊!
不管脾性如何,好歹在太上皇那里留有些印象。
考封制度提出者皇太子殿下:不是我,我是真的忘记了两个朝代的爵位等级数量有不同,我可以补救的。
天子在实行考封的时候,觉得方法不错,真正实行起来了,要议定爵位了,才发现这个问题。
是以最后又在宗室爵位中增设了郡公、郡侯、郡伯三级爵位。
只不过待遇嘛,其实就是原定的将军爵的待遇,只不过略有增加,后头的爵位待遇又削得多了些而已。
不管怎么样,有实惠又好听是最重要的。
祁元询的这帮堂兄弟,受封郡公的有高平郡公、汝南郡公,和祁元诲关系颇佳的一位堂弟受封的是昭德郡侯。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在京中风评同祁元诲一样不佳的皇孙祁元讷,就是当年宣武二十六年奉天殿宫宴显示的光幕记载上,构陷亲兄、“失爱于父”都被史书明文记载下来的倒霉蛋。
梁王祁元证怎么嘲笑汉王,祁元询是不管,这都是弟弟们自己的事嘛!
去皇爷爷那里,让他老人家也感受一下自己得封太子的喜气,岂不是比看两个弟弟斗气要来得更好。
之后几天,又有太子妃册封仪式等要办,虽说不用祁元询怎么出力,但是该给太子妃的尊重,他都是得给的。
宗室考封的时间开考都已经是五月十七了,这几天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没几日,就到了六月初三,皇长孙祁允昭的生日。
皇长孙满周岁,在宫中,这自然也是个值得庆祝的好日子。
好在祁元询在受封太子后已经搬家到了钟祥宫,否则的话,原本东宫后头的那处小宫苑,还真不一定能摆出什么排场来。
不过皇长孙一向是养在皇后身边的,最后的抓周举行地点,也还是坤宁宫。
这是皇后慈爱,刻意抬举长孙,太子妃欢喜还来不及,也不会因为不能在他们搬进去没几天、连自己都没能熟悉环境的钟祥宫抓周,而觉得有什么不对。
要不说孩子的面子大呢。
不仅祁元询这个亲爹亲自准备了一本书——真的是他亲手抄的手抄本——太上皇和天子也都赐下了玉佩与金印做抓周物品。
祁元询心里苦啊。
他其实也想送个代表权柄的印章、玉佩之类的,最好是父皇或上皇亲赐,更具象征意义,向别人表达一下自己对长子的看重。
但是,亲爹和皇爷爷送的东西所代表的象征性是绝对比他大的,那他还不如从东西的形体上取胜,吸引儿子的注意力呢。
现在,抓周现场,无论是质地莹润的玉佩还是在光线照射下发着灿烂光华的金印,都比祁元询的手抄书显眼。
头一次给儿子送亲自准备的礼物的祁元询默默泪流,难道这就是他们家祖传的隔代亲吗?
眼见着儿子“成年人才做选择,小孩子我全都要”,将金印、玉佩收入囊中,最后才又拿了书和一柄小木剑,祁元询的脸色才好看了点。
虽然显得他送的抓周物什活像个添头,但好歹还是抓了不是?
那一连串的吉祥话祁元询是听过就算,抓周讨个好彩头不假,真将这些彩头当了真,怕不是要养出当代贾宝玉来。
儿子抓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