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从躺到被窝里,舒服得长出一口气。
  他一向睡得好,只是最近却被堂弟要去从军的烦心事闹得心烦,刚刚才吵过一架,别说是林放了,就是他也睡不好。
  等到林从辗转反侧了好几回,陈金花小声地问:“当家的,小叔他还是要去当兵啊?”
  “是啊,你说这小子怎么就这么犟呢!咱家现在日子好不容易好过起来,他怎么就不能安定下来。咱家过上这日子不容易,自从咱们家大牛……唉,咱家现在都没个香火,他又不好好娶妻安定下来,这可咋整!”
  说到大牛,陈金花的声音都低落下去:“都怪我当初没照顾好大牛,他小时候那么壮实……”
  “这跟你有啥关系啊,这都是命,爷奶爹娘他们,不也都……咱现在日子好过起来了,孩子还会有的,到时候再生一堆娃娃,把他们都养得壮壮实实的。”
  陈金花小声地“嗯”了一声。
  “不行,这成亲的事可不能再拖了。金花,前阵子让你给二弟选媳妇,你挑得咋样了?”
  “唉,别提了。二弟不是不乐意嘛,我好说歹说才让他松口,可一见着人家闺女,就嫌弃人家不是大周人,就见了人一面就回来了,把我臊得啊。人家闺女哪里不好了?干活利索得很!”
  林从也沉默了:“不是人家闺女不好他看不上眼,我看呐,是他压根就不想娶亲。看来这小子是铁了心不愿意在这里娶妻生子了。”
  他这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他们小溪村属于郑国宣怀府,郑国就是大周郑王一脉在中原之外建立的藩国。
  除却他们这些主动迁移过来的大周百姓外,这里还有许多原住民。
  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愿意来藩国,除了家乡遭灾、乡里乡亲一起奔着藩国的优抚来的以外,便是家里穷得过不下去,还不如到藩国有个盼头的。
  三年前,他们乡里遭了灾,逃难的时候又死了不少人,他们家当时在村里也算是日子过得好的,可是一场大灾过去,他们爷爷这一支就剩下他和堂弟林放两个男丁,除此之外,长辈们和他的独子大牛,不是遭灾的时候就没了,就是路上逃难的时候护养得不好,到了地方没养上几天,也没了。
  他们林族在原籍的族人,有些活下来的,半途也走散了,逃难到一处的就零星两三户。
  官府安置受灾灾民,有原籍灾难平息后送返、逃难所在地官府就地安置两种,当然还有各处官府都有的送往藩国,每个丁口都有倍数田地安置的默认选项。
  大周在中原之外,如今已经有汉国、郑国、纪国、梁国等数个藩王藩国了,除此之外,还有功臣侯国与公国——只不过这些封国都在远洋之地,相比之下,还是藩王藩国更让他们有前往的动力。
  郑国的地理位置离交趾省,相比于北方的汉国,郑国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家乡本就在南方的林族人,在选择了前往藩国后,就被安排到了郑国来。
  大周的这些境外藩国,国内有人手的也就罢了,没有人手的,便非常需要更多的人丁,这些人丁,光靠远征军可不成,所以大周国内的百姓到藩国来,都会有藩国给予的安置福利。
  他们家——林从和二弟是没分家的,家里遭灾的时候堂弟虽然已经是成丁了,但到底没到自己顶事的时候,不说长辈们临终前的惦念,就是他自己,也想着要和这个弟弟相互扶持,给家里传续香火。真要分开过,还得堂弟也娶上媳妇,开枝散叶,他们老林家不那么势单力孤的时候——分到了足有三百亩的田地,一人就是一亩。
  这要是放在中原,得几辈人才能攒下这么多的家业啊?
  林从个性老实巴交,这辈子能有这么多田,比他们家遭灾前还要多出不少,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
  可是很显然,他的弟弟林放和他的个性截然不同。
  而且……林从在床上又转了个身。
  前阵子,小溪村里来了位“大人物”。
  这位“大人物”也是个熟人,是他们从前的乡人,诨名唤作王大。
  只不过王大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逃难后来到藩国的,而王大则是早早地离乡加入远征军了。
  王大的家里很穷,家徒四壁不足以形容的那种穷。
  他的爹是远近闻名的烂人,最是好赌,又好酒,平日里游手好闲,终于将家业败了个精光。
  结果王大他爹有一晚喝多了,回家的时候被绊了一跤,自己拍拍屁股就死了,留了一堆的债给孤儿寡母。
  王大他娘前些年也没熬过去,他娘去了以后,为了安葬老娘,王大身上又是一笔债。
  这人后来一狠心,便去官府报名,参加了远征军。
  也不知他后来在哪个王爷的藩国那里落了户,总之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远征军的千户了。
  纵然藩国的千户官放到大周本土,指不定要被降级成百户、总旗甚至于小旗,含金量不够,但那大小也是个官不是?
  这王大回来是为他娘修坟的,当年他家落魄,就算他愿意背上一笔债,也只是让他老娘不落到草席裹身这样凄惨的境地里去,那安葬的薄棺真是连被拜托做棺材的木匠看了都不落忍,还给他家免费又加厚了两寸,又让王大在他家好好吃了顿饱饭。
  就是这两寸和一顿饱饭,王大感念在心。
  那时候他们乡还没遭灾,王大厚谢恩人后,木匠他们家竟借此在府城买了两进的宅子,又在村中蓄了好几亩田。
  后来王大走的时候,就引得村中好些年轻人心念大动,想着跟他一样去搏富贵。
  只是家业难舍,就算自己能下得了决心的,也被家中长辈、妻儿绊着,没能成行。
  前阵子林从和林放去府城——郑国到底只是个藩国,不能和繁华的中原比,这里的府城,放在中原,只能算是个小县城——竟又见到了王大。
  这回见面的王大比前些年见到的更威风,和宣怀府的知府坐在一块谈笑风生,而林家兄弟上一回见到知府这样的大官,还是从中原过来。
  他们都是正宗华夏苗裔,被分配到不同村子的时候,不仅府中衙门的吏员们齐齐干活,就连府尊也和他们闲话一二,勉励了几句。
  这要说王大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倒也没有,就他爹那个烂赌鬼的模样,更不能说是祖坟上冒青烟。
  所以王大为什么能发家?
  还不是赶上了好时候,中原的朝廷支持藩王们出海立国,愿意跟着一起走的百姓都有百亩良田,更何况是跟着一起打仗的远征军?
  只要能活下来,有战功,那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初那些藩王们,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参加他们组织的远征军,一个个封侯拜相的许诺都不要钱似的发,而事实上也确实有许多的人成功地享受到了这些拿命搏来的富贵。
  就是他们当年乡里没遭灾,也没少听见地方官府做的“宣传”。
  二弟没成亲没挂念,又正是年轻气盛有闯劲儿的时候,也难怪会被激起这样的想法。
  林从想起上次在府城见到的王大,哦不,是王指挥使,更睡不着了。
  今天虽然没争出个结果,但二弟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王大来郑国,指不定是这些藩王要组的联军真的要成立了,若是二弟一直死犟着不松口,该如何是好啊……


第100章 番外:从军行(二)
  林放最终还是成功地辞别了兄嫂; 应募去了郑国远征军中。
  他死犟着不愿意成亲,执意要参军,他大兄也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
  更何况; 这一回恰巧遇见了王大来募人,彼此之间是乡人; 好歹也有个照应。
  若是让林放自己不管不顾地偷跑去报名应征,却连个提携照应的人都没有,反而会更不妙。
  这一番思量之后,林从最终还是为林放打理了一身行装; 送他参军了。
  入伍后,跟林放同个军营,以及同驻地的; 都是大周出身; 彼此之间自有一份亲近。
  这亲近都是对比出来的。
  诸藩远征军的人员构成很复杂; 有当年就随藩王一道开边的元从——这些人一般都是有官身了的,最低也都是小旗(十夫长)——有大周本土和诸藩藩国里征募的周人百姓; 以及诸藩的藩国土著。
  已经有了官身的元从们自成一派; 就算彼此之间有龃龉,也不会特别看得上新加入的新兵; 顶多提携一番乡党。
  周人百姓参军的,彼此之间虽也有地域之分、籍贯之别以及军户与农户、匠户等的区分; 但都是华夏之人; 又都是为了建功立业来的; 在军营之中; 并没有太多龃龉。
  这不同类别的人应征后; 自然也都彼此抱团。
  更何况; 周人在军营中虽能得到一定的优待; 但是架不住土著的数量大啊。
  藩国之中,土著为官的不在少数,纵然周人有身份优势,想要晋升,还是要立下功劳才行。
  此后林放便在军营之中勤练不辍,兼之军中还有教授他们识字的先生,这日子竟过得比从前还好。
  军中的先生教授的是常用的汉字,操练完毕后,每晚便有一个时辰授课、解惑,每月里除了常规的军阵、操练考核,还有识文写字的考核。
  这都是景熙年间确立下来的规矩,到现在过了几十年,早已成定例了。
  要说出格,宣德皇帝连遣大儒给宫中宦官授课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景熙帝不过是让人给军中将士扫盲而已,并不足以让人诟病。
  反倒是秀才、举人等有功名又不足以直接授官任事的文人,又有了可以入仕的渠道,还能与武官交好——在这个大开拓时代,拘泥于文武之分的人,迟早是要被淘汰的,朝中科举出仕者,不管是前往藩国还是在中原任事,认识几位武将,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了——除了最开始推行的那几年,而后入军中做“教授”一直都是很吃香的。
  待久了之后,林放也渐渐弄清了更多的事。
  他是凭借着自己和王大这位指挥使是乡党,又是周人,参加远征军多少会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