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今天的情况不一样,他不能就此放弃。
  陈到咬咬牙,拨马而来,大喝一声:“再来!”战马跑得更快,陈到端平了长矛,直刺孙策心口。
  刺心口比刺小腹难一点,可是对陈到来说影响不大。但刺心口时长矛端平,更难格挡,更难判断距离。孙策手中的千军破只有一丈左右,利于劈砍,却不利于刺击,要想抓住那一瞬间的机会格开矛头绝非易事,至少要比刺小腹难得多。
  陈到本来不想这么做,但形势逼得他不得不如此。他如果不拿出最利害的招法,想赢孙策很难。
  两匹战马相向而驰,八只马蹄腾空,错身而过。在那一瞬间,孙策手臂抖动,千军破像长矛一样刺出。两件兵器一碰,陈到发力挤靠,想将千军破推出去,却发现矛柄一松,挤了个空,心知不好,连忙侧身闪臂。一道寒光从面前闪过,千军破瞬间照亮了他的眼睛,紧接着下巴就挨了一下。
  陈到眼前一黑,刹那间失去了意识,没等他明白过来,人已经腾空而起,轰的一声,摔倒在地。
  孙策策马而过,缓缓勒住青骢马,回到陈到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陈到。
  “从现在开始,你的命是我的了。”
  陈到半躺在地上,摇摇头,慢慢清醒过来,脸色瞬间涨得通红,随即又一片苍白。


第298章 平舆二龙
  陈到站了起来,扶正头上只剩半截的武弁,跪倒在地,向东方拜了拜。拔出腰间佩刀,横在脖子上。
  “命归将军,心留汝南。”
  孙策端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你的心留在汝南,是留给你的家人,还是留给许劭?”
  陈到挑起眼皮,抗声道:“许子将是汝南名士领袖,将军羞辱许子将,就是羞辱我汝南人。我学艺不精,未能报仇,却也不能为虎作伥。我与将军决生死,输了,大不了一死。”
  孙策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勉强你。我招贤纳士,上为安天下、保太平,下为镇豫州、护黎民,既然这两项你都没什么兴趣,也不想封妻荫子,我也没必要为难你。你走吧,去向许劭请功,顺便帮我带件东西给他,然后我们就两清了。”
  陈到一时没反应过来。孙策也不解释,伸手从王津手中取过一捆竹简,扔到陈到面前。
  “你把这个东西带给他,他会知道怎么做。”
  陈到狐疑地打量着孙策,发现他眼神清澈,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他放下刀,拿起竹简,解开上面的系绳,看了一眼,顿时心里一紧。这份竹简上记的是许劭月旦评品评过的人,每支竹简一人,先列出姓名爵里,然后列出许劭的评语,再列出此人现状。
  陈到心跳加速,连忙翻看了一遍,想找自己的名字。但是他失望了,这份名单里不仅没有他的名字,而且有很多与他想象不符的地方,有人被许劭评为佳士,但他后来的行为却完全不相称。有人被许劭评得不堪,但他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虽说没什么大的德行,却也算不上什么恶人。就他所知,这里面品评与事实相符的不到三分之一。
  原来月旦评是这样的?陈到大失所望。他放下竹简,一时间心灰意冷,觉得自己真是傻到了极点。这么多年为了得到许劭一句点评朝思夜想,不惜与孙策一战,最后就是为了这么个东西?就算战胜了孙策又如何,许劭点评的人几乎都是儒生名士,却没有几个是武人。倒也不是一个没有,阉赘之后曹操就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陈到站了起来,双手捧着竹简,奉还给孙策。“陈到不敢奉命。”
  “是不敢,还是不愿?”
  陈到沉默不语。
  “你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你,但是今天这场戏,我希望你做个见证人。”孙策接过竹简,让桥蕤安排人送到许劭家。翻身下马,走上内城的城楼,下令通知全城的名士到城门前集中,他要给他们一个交待。
  陈到犹豫了片刻,还是走上了城楼,站在一旁,静观其变。他见识了孙策的武艺,还想再看看孙策怎么与这些名士论战。
  太守府的掾吏刚刚将消息发布出去,便有名士接到了消息,蜂拥而来,在内城的城门前聚集,一边议论一边翘首以望。孙策却没有立刻露面,他来回踱着步,有一搭没一搭的与陈到闲聊。陈到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只好挑自己知道的应付一下。
  城下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将城门围住,粗粗看去,至少有上千人。
  杜袭站在人群中,听着身边的人义愤填膺的讨伐孙策,看着静静的城头,心里隐隐不安。眼前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孙策与许劭的冲突引起了众怒,居然有这么多人赶来声援许劭。比起南阳的世家豪强,这些人虽然没有武力对抗,影响力却一点也不小。
  孙策能应付得来吗?他身边只有千余步骑,可不像在南阳时手握重兵。
  杜袭悄悄看了一眼郭嘉。郭嘉看起来有些莫名的兴奋,一边环顾四周,一边将买来的零食往嘴里扔。今天有事,他没有喝酒,但嘴依然不肯闲着。说实话,与郭嘉相处几天,杜袭对郭嘉的印象越来越差。这个出身阳翟郭家的年轻人不仅轻佻,而且放荡,天天出没于酒肆、倡家,美酒、佳人须臾不离,庞山民为他准备的盘缠花得精光不说,连牛车都卖了。
  这样的浪荡子能成事吗?
  ……
  许劭躲在病榻上,双眼紧闭。
  平舆城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一清二楚。他虽然没有出门,也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访,却依然耳目灵通。不见客只是为了避免尴尬。他是被人抬回来的,无数人看到了他吐血,但没人知道他是被孙策气的,都说是被孙策打的。如果见客,他怎么解释?承不承认都不合适,不如闭口不言。
  孙策一直没有来。听说他一直在募兵,应募的人不少,但合格的人却不多。对那些人,许劭并不在意,一群卑鄙之人而已,影响不了局势,汝南是士人的汝南,不是那些人的汝南。当然了,许劭并不反对孙策募兵,毕竟有了兵才能保护汝南。
  可是要汝南世家支持他是不可能的。孙策在南阳做了些什么,他们也听说了一些。他们不希望孙策在汝南也这么做,谁家的田不是几代人辛苦积累起来的,凭什么要给你?
  不能让孙策为所欲为,要让他看到汝南世家的影响力,要将舆论的影响力牢牢把握在士人手中,这是上天赋予读书人的神圣职责,连朝廷都不能漠视读书人的力量,更何况你一个小小的豫州牧。
  门外响起脚步声,许虔走了进来,将一卷竹简递到许劭面前。
  “孙策刚刚派人送来的。”
  许劭嗤之以鼻。“想求和吗?真是幼稚。他亲自登门道歉我都未必理他,更何况是派人来。”
  许虔叹了一口气。“子将,你二十年来无敌手,但那些都是士人自己争斗,孙策不是士人,你不要估错了形势,被平舆二龙的名头晃花了眼睛。孙策不是龙,他是每五百年就浴火重生的凤凰,龙蛇不过是他的食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味逞强已经不智,挟民意以自重更非圣贤正道。”
  许劭眼神微缩,挺身坐了起来。“兄长是怕我牵连你吗?你放心,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再说了,我们已经分家了……”
  许虔抬起手,静静地看着许劭,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子将,你我兄弟自诩识人,怎么你连我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我是怕被你牵连的人吗?”


第299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许虔、许劭是亲兄弟,许劭成名之前许虔就在士林中享有大名,曾经被召陵谢子微评为干国之器。虽然他后来并没有表现出干国之器的成就,但他对许劭成名有莫大的帮助。许劭对他一直很尊敬,也因此要求很高,看到许虔有向孙策称臣的意思,立刻表示反对,见许虔并无此意,顿时后悔莫及。
  许劭汗颜,连忙谢罪。“是我口不择言,请兄长莫要介怀。”
  许虔摆摆手。“我不会介意,但是偏激会影响你的判断,君子慎独,才能行不逾矩。你还是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再说吧,行军作战,也要知彼知已的。”
  许劭从谏如流,打开竹简,扫了一眼,脸色就变了。许虔见状,从许劭手中接过竹简,迅速浏览了一遍,也大惊失色,良久才喟然长叹。
  “孙策欲破釜沉舟,作巨鹿之战邪?”
  许劭汗流浃背,湿透重衫。他没想到孙策这么狠。这份名单虽然不全,但是一旦公布,他的名声可就毁了。他会成为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之前有多大的名声,以后就要承受多少唾弃。许虔说孙策效项羽破釜沉舟,欲作巨鹿之战,其实是给他面子。对孙策来说,这哪里需要破釜沉舟,这根本就是摧枯拉朽啊。
  兄弟俩四目相对,唯有苦笑。
  过了片刻,许虔拿起竹简。“你安心养病,我替你走一遭。”
  “不可。”许劭摇摇头。“我若怯战,孙策气焰更加嚣张,不如与他一决死战。”
  “你啊。”许虔用竹简指指许劭,恨铁不成钢。“战和不明,敌我不分,却一意求战,岂能不败?”
  许劭糊涂了,茫然地看着许虔。许虔见他不明白,只得问道:“若是孙策想赶尽杀绝,何必将此名册送到你面前?他是在求和啊。他初临豫州,又有军务在身,并不想与豫州士人为敌。你若一意求战,他无路可退,只能拿你来祭旗。杀了你,就与许家势不两立,必然像在襄阳一样赶尽杀绝。”
  许劭愕然。到这时候,他才明白许虔为什么要用破釜沉舟四个字。没错,逼死了他,孙策就与汝南士林撕破了脸,他只能像在襄阳杀蒯家、习家一样,将许家灭门。孙策将名册送到这儿来就是最后的善意。他如果接受了,双方各退一步,还有缓和的余地。如果他不接受,那孙策就不会再留手了。接下来必然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汝南将蹈南阳覆辙。
  “还是我去吧。事情因我而起,也该因我而结束。”
  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