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为防止民众造反,往往下令禁止民间养马,连二轮马车马匹都不够用更不要说四轮马车了。
3、与水运相比的成本问题。
明大陆自周以来有“家天下”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虽各自分封,但仍是周天子下的诸侯。自秦以来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尽管之后不时分裂,但统一仍是主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这些统治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在疆域如此辽阔的帝国内实现大范围大运量快速有效的物资传送。
古代欧洲诸国既小,人口也少,四轮马车能够迅速满足国家范围内的相对较远距离大运量运输,但在古代明大陆这远远不够。大宗货物,尤其军需运输及赋税,因明大陆古代的赋税和俸禄多以实物缴纳和发放,远距离运输如果用四轮马车来完成,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大于水路运输,成本实在高昂。这一情况也使明大陆人对将马车大规模应用于陆路交通失去兴趣。
以上所述可能是导致马车、尤其是四轮马车在明大陆未能应用的主要原因,当然,在道路铺设工艺、车辆制造工艺上的不同也对此结果产生了影响。
而且,欧洲人在四轮马车的基础上,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终于发明了汽车,这让我们的世界从此大大不同。
梅乐芝经理边向着香山小区走,边回想着当时技术员们的畅谈,呵呵,虽然在逻辑和分类上,那个技术员的帖子并不严密,但是他没有去打扰他们……理工科的人偏重于用物质基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
但是核心问题真不在四轮马车本身上,也不是在物质环境上。
第二百八十九章 香山地区的早晨
香山溪从香山地区里面蜿蜒流过,正好把整个香山地区划分为两部分。
有山,有树,有水,有人,这个地区就灵动起来了,当然也就在物质条件上使它具备了成为高雅、高档社区的可能。
但是,这条香山溪同进也成为了一种阻碍。
分给郑家和潘家的住房基地,都被规划在香山溪的左岸……事实上,后来申请购买的商人都打包安置在那里了,由此可以看出汉唐集团的小心眼:他们想让古人自己去完善此地的基础建设。
目前看,香山溪左岸的安居地区里面,还属郑家的面积最大,除了已经修建好的一处,还有其他两处也正在施工。
郑家和先行施工的潘家一样,都没有请到明人第一、第二和后来成立的第三、第四建筑队,主要原因无他,汉唐集团自己的建设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呢。
潘家是第一个开发自己住宅基地的,因此便在香山溪上先行架了一座木头桥,方便自己运送的各种物资……
郑家接着开始开发时,觉得占了潘家的便宜,派到这里管事的管家当时心道,我郑家何时占过人家便宜?!
郑三爷那时正在新兵营里学习参观,哪里管得上这等的小事情。
当时,那郑家管家便从厦门多招了些人手,自带干粮,一口气把这里到热兰遮城的道路修整了一番,至少可以通过两轮马车了……
郑家还愁没有人手干活?随便在厦门街头问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你愿意为郑家服务吗?一百个人中会有一百个愿意……愿意率为百分之一百。
随后又开始修整到赤嵌地区的道路,而潘家对郑家大行修路的行为,没有再行插手,只是不断地加固了木头桥……其他的,不再出面了。
汉唐集团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们分析认为,这个时期的乡绅,还依然保留着一种古风,那就是富甲一方的士绅,对自己所处的地方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修路修桥乃是应做之事……甚至,这还是一种表明自己能力强大与否的手段。
这也许就是自从秦始皇成功地恢复了奴隶制后,历代皇帝的权力只是管到县……但是,整个社会在农村的权力架构却依然能够正常运行的原因吧?
乡绅、士绅阶层主动就把权力机关对农村要做的事情给做了……
汉唐集团喜欢郑家用这种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暂时没有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情,这正是一次观察士绅和大小商人之间关系发展的机会,纯属社科范畴的范例。
郑家首先配上四轮马车以后,运输能力一下子就提高了,潘家的人认真观察比较后,马上跟上,也向汉唐集团订购了……他们没有郑家那样有实力,能直接运来马匹拉车,却有办法从广州运来骡子,运输效果还真差不多。
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马上注意到原先能过两轮车的路面经常被压坏,四轮马车装运得多嘛……于是他们开始商量要自主动手大修道路了……同时,原先的木头桥也有些不堪使用了,于是他们就针对连修路带重修木桥的问题,共同商量起来……他们竟然没有要求汉唐集团来做这些事情!也许他们脑子里从来没有服务型政府这个概念……
汉唐集团注意到,这时候郑家竟然没有拿出大腕的手段说,我等全包了!却真的和一共二十七名购买宅基地的大小商人们,开始共同商议要用多少劳力,多少物资和人,多少米粮了……他们的商议态度认真而诚恳。
汉唐集团此时明白了,这次集体行动并非是郑家小气,而这是古人,有能力的古人显示自己存在感的一种方法……
汉唐集团查找了明朝时期一些普通地方上的县志,如此显示存在感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时伍大鹏董事长笑着说:“你看,不用去宣传他们爱什么家乡和地方,那块宅基地的产权契约证刚卖给他们,人家自己就爱上了……当然他们大多是代表,还不是正主……”
梅乐芝经理推了推鼻子上不存在的眼镜,叹了口气说:“他们的正主现在还没有看得上这一点点的地方,不过没有关系,他们以后会在意的……哎,不是现在罢了……”
伍大鹏董事长拍拍他的胳膊,说道:“老梅,别这样伤感,没有我们,广州死的人会更多……一个民族的重生,从来没有不经过鲜血洗礼的……不流血的复兴,永远只是一个笑话……”
梅乐芝经理在心里面摇了摇头。
人,作为万物的精华,仅为了所谓的大局就随随便便被牺牲……吾不想为也。但是,在大家十多次的推演中,他们强行插手的结局就是:一头大象进到一个瓷浴缸里洗澡……结果大象没洗成澡,浴缸也被毁坏了……吾不愿为,只是个情感问题,理智上得承认,只能放任历史的发展,因为这是个事实。
梅乐芝经理后来岔开了话题。
到了这个时候,汉唐集团的人就必须出面了,再不出面,就有些不道德了……因为在香山溪的右岸,那是设计中,汉唐集团的地方,那里要建成八百多栋独立的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好大的一个区域呢。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建,但是,如果他们真的一起下力气把路大大地修整了一番,最后的结果是,汉唐集团还得重修一次……那桥更是如此,这样可就是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了。
汉唐集团当时就把整个地区的规划图纸拿出来了,一番精细地讲解后,27位业主对整个地区的规划了然于心……好吧,他们只要简单修整一下,先修成足够能支撑两轮、四轮马车运输的道路就行。
然后明人业主们专心去等待汉唐集团抽出时间来。这个大型的物业管理部门,必然会把那路和桥修成热兰遮码头那样的样子。
于是他们集中人力物力先把路面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又把木桥再次加固一番,自此后,他们每一家都去忙碌自家的事情了……
1650年1月2号的早晨,梅乐芝经理踏上了那座加固后的木头桥。他趴在木头桥的扶手上,看了看那不停流动的香山溪水。
这条小溪是八掌溪河系里一条较小的支流……现在是干旱季节,溪水少了些,两岸上原先的芦苇明显都被割走了,不知道会是用到什么地方,一些小野草意外地得到了生机,尽管现在是冬节了,却依然翠绿……只要得到机会,生命就要表现出它的不屈来……
河岸上的一些低洼之处还被新土填埋上了,离着越远越能区别开新旧土质,看来医疗部门的灭蚊工作早都开展了,可能很快就会在网上发布结果吧?
河床上露出大大小小的石头,形状千姿百态。
梅乐芝经理暗想,等着自己闲下来,就下个星期吧,好好在这里挑一挑,弄不好就能找出一些奇石来。
天色阴沉像是要下雨,但是空气中却涌动着一种新春的味道。
远处还有不少劳工们正在修整着路面,从他们的装束看,他们是那些业主们自己带的劳工,再从他们干活的姿态上看,好像还有些拘束的样子……这些人来了,就要想办法把他们留下。
这时,一辆敞口四轮马车装着一些家具轰轰隆隆地行上了木桥。
这辆四轮马车明显是从码头那里过来的,赶车的车夫看样子手法还算熟练,那两匹马也是很驯服的样子……但是梅乐芝经理还是快速下了桥,给那辆马车让出更多的地方,没必要赌那辆四轮马车很安全。
那辆四轮马车用得是两大两小的实木条辐轮子,一看就知道这是河口基地产品,不是红星工业区的。红星工业区的条辐轮子是铸铁的……
四轮马车顺利的到了对岸,顺利地左拐,上了另一条路,梅乐芝经理知道那是郑家的方向。
他想了想,便跟了过去,想看看郑家修建得如何了。
明大陆为什么发展不出转向设备?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四轮马车?
道路不是问题,秦朝时,从秦朝那千里的驰道可以看出,那时修路的水平绝不会差……甚至到了现代社会,那条驰道有的路面上还是无法长出植物来;成本也不是问题,技术员们用大规模远途运输的个例来证明问题,片面了……短途运输的问题被遮盖了,只要修好路,四轮马车短途运输的成本远远低于两轮马车,舒适性则又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