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王侯-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煲檎呓鲆恍χ弥�
  正如大江帮军师苏增书所言,虽然避开了林仁肇统领大军正面,在距离林仁肇大军东侧两百里处池州城正对着的江面上开始铺设浮桥,但是林仁肇一方也很快就知道了宋军在干什么,并且也察觉到池州城有变。
  林仁肇和麾下官兵虽然惊怒池州城守将杜培忠的叛变,但听说宋军在长江上架设浮桥,认为不过是异想天开,如同儿戏一般,根本未放在心上。
  林仁肇麾下十五万大军除了他直接统领的五万人马之外,另外十万大军由七员大将统领,分别是统领水师的李时铁和张兴涛和统领五万陆军的关兴、徐耀星、吴雄、齐杰、杨加伦。
  此时林仁肇得到探子汇报宋军正在架设浮桥一事之后,便将七位大将招来议事。众将一听宋军竟然在大江上架设浮桥,一阵嗤笑之后,又大骂了一阵池州将杜培忠。
  这时,徐耀星眼珠一转,心想这是一次立头功的机会,便率先对林仁肇抱拳说道:“大帅,大江上架设浮桥纯属妄想,末将去过北方见识过黄河,那黄河宽只有长江十分之一,深最多只有五分之一,黄河之上倒是有浮桥,但那是北人耗费数年功夫,趁着枯水期在河中修了多处地基串连而成。如今宋人想在长江之上以数日时间架设浮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宋军统帅潘美并非浪得虚名,所以末将以为宋军此举必是有诈,末将斗胆猜测铺设浮桥是宋军奸计,是想要以所谓架设浮桥将我水师引开,而宋军另有伏兵。”
  众人闻言,略一思索,感觉徐耀星说得有理,纷纷点头附和称是。
  林仁肇沉思片刻之后,也认为长江上架设浮桥的确是不可能的,所以想来想去,也认为徐耀量言之有理,最后说道:“既然如此,传我命令,水师做好随时出战准备,暂时先按兵不动。”
  水将统领李时铁和张兴涛躬身称是。
  林仁肇目光扫过五位陆军大将,最后将目光定格在徐耀星身上,说道:“池州杜培忠已经叛变,池州城内有七千人马。徐耀星!你带领麾下一万人马去攻打池州。此外……将在岸边码头上帮宋军铺设浮桥的大江帮那些水贼全部杀了。”
  徐耀星心中欣喜,抱拳称是,转身大步出了大帐,心中充满了立下首功的期待和信心。
  ……
  ……
  杜培忠在池州城内只留下一名心腹带领一千人马守城,而他带领麾下六千人马和两千大江帮帮众将池州城北岸边码头牢牢护住。
  徐耀星带一万人马赶到池州境内时,眼见铺设浮桥的码头上有八千人马,与自己麾下人数相差并不是很多,又眼见池州城内守军竟然只有一千人,不由大喜,在大军前面大呼“天助我也”。他压根就不相信浮桥能够架设成功,而在他看来他来池州主要目标就是将池州城夺回来,立下此次两国大战的头功。至于码头边上那八千人,只要他将池州城攻下,而浮桥又不会架设成功,这八千人被隔绝在南岸,自己派一使者过去说项,说不定不费一兵一卒便让这八千人投降。至于投降之后林大帅和朝廷如何处罚那杜培忠,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徐耀星想到这里,毫不犹豫的选择先攻打只有一千守兵的池州城。
  三天之后,也就是三月四日,徐耀星死伤近两千人,将池州城攻克。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长江上的浮桥果然架设成功。
  这是长江之上亘古以来的第一座桥梁,是用巨船大舰和长木修竹相连而成的一座浮桥。江北岸的宋军,牵着战马,带着辎重,如履平地,士气如虹,说说笑笑地跨越了长江天险。
  徐耀明得知此事之后,大惊之下慌忙亲率大军前来攻打码头,妄图在宋军过来之前,将浮桥破坏。但这个时候他麾下只有八千人马与杜培忠带领六千人马和两千大江帮众人数相当,并且他们刚刚攻打三天池州城,是真正的疲兵,所以即使杜培忠麾下六千人马战力比徐耀明统领大军弱了一筹,而两千大江帮众个人武艺战力很强可不善长战阵,但是一时半会徐耀明也难以攻下码头。
  同一时间,林仁肇得知宋军竟然真的已经架设了近半浮桥,不由大惊失色,突然想起了宋国那一位听说已经要死了的善于创造奇迹的祥符郡王,感觉在长江上架设浮桥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560章 楼炎明心中的战栗
  林仁肇心中惊惧之下,自然后悔莫及,早在徐耀星之前半天便已经果断派出水师从水路前来破坏浮桥的架设,但早有准备的宋军水师迎了上去,虽然宋军水师处于下风,死伤不少,却也牢牢将南唐水师挡了下来。
  三月五日,林仁肇眼见从大江上难以阻拦宋军过江,便已经亲自统领剩余九万陆军前来支援徐耀星,准备在岸边给宋军迎头一击。
  当林仁肇带九万大军来到池州城外岸边时,宋军已经有六万人以浮桥通过大江,与杜培忠所部和大江帮帮众汇合一处,在池州城外开始与林仁肇大战。
  三月六日,潘美眼见自己亲率八万陆军全部过江,一声令下,直接将浮桥给烧了,至于粮草,自然是可以从南唐人手中抢到。
  没错,潘美是要背水一战。
  宋军战力本来就要比南唐军队强,如今又是背水一战,发挥出战力比平时还要强上一些。不过,林仁肇身为南唐军中第一人,为当世名将,在统兵打仗方面实际上比只有三十来岁的潘美还要强上一筹。
  所以,这一战孰胜孰负,并非是宋军就一定能赢。
  林仁肇麾下五万水师和十万人马是目前南唐唯一一支真正能够在与宋军正面野战中相抗的军队,林仁肇早知道宋国迟早会南下伐唐,这些年在南唐朝廷超级腐败软弱的大环境下,想方设法筹集军备,埋头练兵咬牙坚忍。而在对面的,乃是宋国除那位传奇郡王叶尘之外,宋国军中年轻一代第一人潘美,潘美在昨天得知东边赵赞已经打下常州,拿下了此次伐南唐的头功,而自己亲率大军虽说进展也很顺利,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华夏卫府铺设浮桥的功劳,并非是他潘美的功劳。所以潘美也急于取得一场大战的胜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有宋军强大的战力做底气,潘美根本不用考虑有谁能够挡住他,即使是林仁肇他也只是重视,并不认为林仁肇能够挡得住自己。
  双方没有太多的弯弯道道,林仁肇带大军抵达池州外大江岸边,摆开阵势,潘美也就直扑而来。
  在一切还未传入南唐迟钝的神经中枢金陵城内南唐朝廷时,池州外大江岸边加上大江上两支还大战的水师,两支军队共超过二十万人的军势,已经以最为猛烈的姿态冲撞在一起,掀起了血浪……
  ……
  ……
  春天已至,夜空中隐隐的春雷传来,南唐国师楼炎明站在金陵的城墙上,望着北面延绵而去的河山,神情肃然而安静,稀疏的灯火在原野上朝着远处蔓延。
  这位天下仅存两名半步先天强者中的一个——弥勒教教宗,虽然一生以蛊惑和精神催眠君王和百姓的方式,先是将弥勒教寄生在后蜀,后蜀被宋国所灭,又费尽辛苦成为南唐国师,将弥勒教又以寄生虫一般寄生在南唐。可是如今,中原大地和南方除了宋国之外便只剩下南唐。至于偏居一地大理小国,他就算有心想将弥勒教移过去,也是极难,因为大理国不同于南唐,大理国是真正的全民崇尚正统佛教,这些年弥勒教试图数次想在大理寺发展,都在当地佛教势力的宣传之下,大理几乎所有百姓都将弥勒教视为邪教,往往稍微发展出一些势力,大理从朝廷到百姓很快就将其扑灭。至于他亲自出手潜入大理皇宫中以精神催眠控制大理国皇帝,楼炎明并不是没有想过,但大理国皇族中有那位已经半只脚踏入半步先天境界的山岳上人坐镇,他很难做到此事。
  至于最北边契丹,那是太平教的地盘,有张无梦在,楼炎明同样没有机会,更何况契丹如宋国一般,朝廷和皇族极为强势,不管是他,还是张无梦都不可能控制得了。
  所以,如今南唐已经成为弥勒教最后一块寄生之地,准确的说弥勒教已经和南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
  正因为此,从去年宋国攻打南汉开始,楼炎明带领弥勒教反而成为对抗宋国最活跃和最有力之人。先是上官冰云趁着宋军攻打南汉之际搅动川蜀暴乱,若非叶尘百里夜袭以一千大破流寇八万,一战扭转乾坤,否则宋国当时就可能陷入危局。
  紧接着,楼炎明和上官冰云又借南唐使团刺杀大宋皇帝,当时若非叶尘出手,宋国皇帝陛下已经死了,宋国多半也陷入内乱之中。
  后来,楼炎明和上官冰云又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挑拨离间吴越国和宋国的关系,妄图让吴越国和宋国反目成仇,最起码也要让吴越国成为南唐盟友。不料又被叶尘破坏不说,还被叶尘趁势直接将吴越国和平吞并。
  接二连三计划每每在成功之计被叶尘破坏,楼炎明和上官冰云终于认识到叶尘的恐怖和其一手建立华夏卫府的强大,也认识到要想对付宋军,必须先将叶尘杀死。所以,弥勒教便开始与圣堂的大长老玉枫联手,想尽各种办法杀叶尘。
  吴越一线山中炸山活埋;开封城外山谷五百敢死强军狙击;西北党项大军围困十里堡;陷害王超引叶尘前来法场毒杀。
  “如今,叶尘终于要死了,但他留下的华夏卫府并没有因为叶尘的垂死而分崩离析。最主要的是宋国大军是如此的强大,而南唐军队除了林仁肇麾下大军还能够一战之外,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楼炎明眉头紧蹙,喃喃自语。
  南唐在去年秋天在林仁肇的强力建议之下本来是要效仿宋国华夏卫府成立类似情报机构,但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为争那几个位置,角逐不休,直至今日甚至也只是有个框架,根本成不了事。所以南唐朝廷情报系统还没有弥勒教情报来源的效率快,也是因此,当宋军入侵的消息,递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