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渔村-第8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虎眉飞色舞的说道:“绝对是丰收,五百六十八条,明天再干上一上午,下午咱们就能回去了。”
  野生大黄鱼是顶级食材了,加上陆虎的牌子,一条鱼卖上个一两万很正常。
  因为平台是面对普通消费人群,这样一两万一条鱼的价格就比较夸张了,于是陆虎今年就定下了一千条大黄鱼的销售额,只要把这些鱼卖出去就行了。
  除了捕捞大黄鱼,敖沐阳准备明天再捕捞上一些多宝鱼和鳎目鱼,这两种鱼来渔场的时间也很久,族群已经足够壮大。
  这次捕捞供应上一批次后,他在整个禁渔期就不准备往外出产了,大龙头号和龙头号都要送去颜青城的蓝色船工做保养,其中龙头号已经送过去了,颜青城要往上涂抹一层新型船漆。
  热热闹闹的丰收了一场,他们没有在当天下午就赶回去,陆虎提前带上鱼离开,村里渔汉们又在岛上住了一晚上,休息足够之后才在三号中午离开。
  回到村里他安排敖大国带人将渔船清洗干净后就送去了蓝色船工,另外村里还有一些小渔船,这些渔船也得趁着禁渔期做保养,只是用不着送去蓝色船工罢了。
  维护保养这些小杂船得靠捻匠,捻匠就是船医生,他们能给渔船查漏补缺,渔船上有窟窿、有裂缝、有变形,都得靠他们。
  今年天气干旱,六月份也没有雨,即使是海边的空气也不潮湿,于是老敖就想把村里的船都给保养一遍。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村里多了好些木船,光是龙涎湖上就飘荡着五十多艘。
  游客们喜欢乘坐小木船游湖出海,村里人就抓住了这个生意良机,以前的木船都给用上了,然后又有人去其他村收了些老木船。
  村里的木船都收拾的干净,外面还做了装潢,一艘艘跟花船似的倒是漂亮,但里面肯定有问题了。
  上月末开始,敖沐阳就让老文书敖志明联系捻匠,准备这个月分批次把村里的老木船都给修理一下,免得以后出事。
  结果等他捕捞大黄鱼回来,敖志明为难的跟他说道:“村长,现在这捻匠不好找啊,没多少干这活的了,我托关系找了好几天,就找到四个师傅。”
  敖沐阳吃惊的问道:“现在捻匠这么少了?”
  敖志明叹了口气道:“不好干啊,现在有多少人家还用木船?你是渔家娃,你知道捻匠这活得多细心、多能吃苦,一艘渔船就是好几条命,捻匠肩膀上任务重啊。担责重、吃苦多,可是赚的偏偏少,已经没多少人干啦。”
  敖沐阳默默点头,现在渔村有好些工种消失不见,说起来自从他回到村里,确实没有再听说过捻匠的消息。
  在渔家历史上,捻匠一度是很吃香的活,虽然累,虽然责任大,可是这是门手艺活,那时候家家户户有木船,家家户户靠木船捕鱼来吃饭,捻匠不光生意多,而且受尊重。
  如今,风水轮流转。
  得到了敖沐阳的口信,敖志明就把四个捻匠给叫了过来。
  敖沐阳去跟四人接触,发现他们年纪最小的都有六十五了,年纪最大的一个七十六!
  跟医生一样,捻匠也是上了年纪更吃香,这一行当很是依靠经验。
  四个捻匠都认识,年纪最大的老捻匠叫陈冬娃,他就成了捻匠小组的负责人,有什么事由他跟敖沐阳来接洽。
  头一番见面,敖沐阳没有直接让他们去干活。
  他知道捻匠都是老烟杆子,特意准备了四条烟,不是什么好烟,就是红洋当地产的白浪,一百二十块一条,劲大、耐抽。


第1349章 消失的工艺
  一人一条烟,四个老头有些受宠若惊。
  一般船家都会给捻匠准备烟和茶水,不过就准备一包,抽没了自己想办法。
  捻匠的活太枯燥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在船上待一天,敲敲打打很容易精神疲惫,所以他们喜欢抽烟来提神。
  敖沐阳把烟给了他们分了,也把茶拿了出来,一人分几个茶包。
  陈冬娃拿出个几乎掉光漆的老式军用水壶,他只拿走一个茶包,憨厚的笑道:“这一个够泡一天啦。”
  敖沐阳说道:“老爷子不用客气,这个咱家里不缺,你们拿着喝。”
  陈冬娃亮了亮白浪说道:“谢了,村长,我们有这个抽着就够得劲。”
  一排渔船停泊在码头上,他们各自上了一艘船,然后把工具箱打开,拿着放大镜从木船的船头开始看起。
  敖沐阳探头看了看,工具箱里家伙什挺多,凿头、斧头、缝钩、侵口等等十几种,另外还有捻匠三宝,麻绳、桐油和石灰。
  看过工具箱,他蹲了下来说道:“老爷子,我没什么事在这里看你们干活行不?我不是信不过你们,也不是监督你们,我就是没见过这活,有点好奇。”
  陈冬娃叼着烟笑道:“行啊,想看就看,欢迎着呢。唉,说起来啊我还真希望咱渔家娃娃能好奇点,多来几个人看看,说不准有人感兴趣,能跟着我学。”
  他抽了抽鼻子吐了口烟,又说道:“祖师爷传了一千多年的手艺,可能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断喽,以后我们这帮老家伙死了,到了地底下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见祖师爷。”
  敖沐阳安慰他道:“没事,可能祖师爷已经转世投胎了,你们碰不上。”
  四个老头都被这话逗乐了,一个叫彭年安的老头说道:“但愿如此喽。”
  敖沐阳问道:“我听我们村老文书说来着,现在捻匠这活就没年轻人愿意接手?这好歹也是门技术啊。”
  陈冬娃摇头:“这个年代,笑贫不笑娼。捻匠不赚钱,谁愿意跟着学?现在年轻人愿意学手艺,但得是赚钱手艺,不赚钱的一边去。”
  彭年安说道:“老陈你也别有意见,我儿子不愿意学,就是不赚钱。没办法,他们现在花钱的可多了,我儿子跟人姑娘去相亲,人家开口就要一套房子,你说干咱们这活,要凑齐一套房子的钱得到什么时候?猴年马月!”
  “这次是个大活,要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活就好了。”另一个叫做陈得福的老捻匠满足的说道。
  一艘船两百块,龙头村的木船有一百五十多艘,分配下去基本上每个人能赚到八千块左右。
  但他们得忙活小三个月才行,这段时间他们没日没黑不能消停。
  “你快拉倒吧,每天都有这活,那可不是美死你?”陈冬娃笑道。
  敖沐阳苦笑道:“我倒是觉得会累死。”
  两天维护完一艘船,捻匠们得一直聚精会神维持高效率才行,否则时间拖的更久。
  陈得福叹道:“我现在的希望就是累死在船上,能赚到钱才行呀。家里三小子还没有结婚,还指望从我身上刮一层油哩!”
  听老捻匠们说的萧瑟,敖沐阳心有戚戚,他说道:“这样,老师傅,你们明天收拾的漂亮点,我找人给你们录像放到网上,宣传一下咱们这门技艺,同时帮你们征徒弟,你们看怎么样?”
  彭年安瞪大眼睛问道:“放到网上?在渔网上干活?这可怎么弄?”
  陈得福顿时笑了,他说道:“电脑网,你说你整天闷着头也不看个电视?这都不懂?年轻人玩的,电脑网,用一台电脑,你能跟外国人联系上哩。”
  彭年安抽着烟琢磨了一会,摇摇头说道:“搞不懂。”
  陈得福还想解释,陈冬娃摇头道:“你跟老彭说这个没用,他家里都没有电视,平时要么干船上的活要么去地里忙活,哪懂这些东西?”
  彭年安咧嘴笑,露出一口老黄牙:“得吃饭哩。”
  “现在网上都叫吃饭叫恰饭了。”一直没说话的程大金插了一句。
  陈冬娃摆摆手道:“都别说闲话,人家村长说帮咱们宣传宣传,这多好的事,明天换上身好衣裳,配合村长搞一搞。”
  “行。”三人点头。
  陈冬娃跪在船头拿起斧子磕了磕船板,他对敖沐阳笑道:“村长,我干的时候给你讲讲哈,这叫捻缝,这是个细活,又是个技术活,你得找船上的缝和窟窿眼,必须得全部找到,一个不能少。”
  这艘船上有一条比较大的缝,不过之前堵过了,里面有石灰膏。
  陈冬娃用斧子沿着缝隙敲了一圈,又拿起一把小凿子对着缝隙抠了起来,将里面旧有的石灰膏全给抠了出来。
  抠干净石灰膏后,里面有一些黑乎乎、黏糊糊的东西,敖沐阳问道:“这是谁的船?放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陈冬娃笑道:“一节麻绳,这个没问题,规矩都是用麻绳来堵缝子。”
  他拿出一段新绳子塞了进去,用刷子蘸着桐油在缝隙四周和里面仔细的刷了起来。
  敖沐阳以为接下来是要用石灰将缝隙给堵起来,结果并非如此,老爷子将放进去的绳子又给拿了出来,用斧头给剁成了小短块。
  剁碎之后,他把麻绳给拆解开来,混上石灰和桐油放进一个仿佛小石臼的东西里敲打起来。
  随着不断的捶打,解开的麻丝和石灰、桐油混合在一起,逐渐混为一体成石灰膏。
  老爷子敲打速度开始加快,这个时候他就不抽烟了,防止烟灰落到里面去。不过他没把抽到半截的烟扔掉,而是掐灭后夹在了耳朵上。
  敲打了一会后他用手试了试,然后摇摇头说道:“不够软和。”
  足足敲打了二十分钟,他又试了试这石灰膏,此时石灰膏变成了橡皮泥,入手不黏但异常柔软,这样他点点头说道:“好了。”
  他把石灰膏塞进缝隙中,不多不少正好合适。
  最后他又继续往上刷桐油,再拿了个小铁片将缝隙给盖住,这小铁片不是钉在上面,而是用一层胶给黏在上面,修整之后,这条缝隙被完好的堵住了。
  老爷子抹了把汗水,从耳朵上拿下那半截香烟重新点燃塞进嘴里,道:“行了,再走下一路。”


第1350章 拍视频
  捻匠这个活的要命之处,是一旦开干了就没什么歇息的机会,他们自始至终得保持全神贯注,搜索船上每个角落,不能放过一个漏洞。
  敖沐阳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