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知这一‘报复’的时候,他面上竟连丝毫不羁不驯都无,仅是心平气和地俯身下拜,就堪称欣然地接受了这一新任命。
他甚至还有心情冲为敌已久的丁谓揶揄一句:“可惜公身形矮瘦了些,不然这换下来的官袍还算新,转至公手,或可省下一笔置装的花费。”
丁谓狐疑地睨他一眼,并未搭腔。
丁谓对官家近来的频频针对心知肚明,自然猜出,刘娥的突然遭难,恐怕与他身上的变故事出同因。
于是愈发谨小慎微,尽可能地减少自身的存在感,以免撞刀锋上。
而他的罪责,也的的确确被与赵恒关系更为亲密的刘娥给分去了大半,加上寇准的上蹿下跳、赵祯的忽然硬气,皆打了赵恒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这场风波过后,他幸运地只从次辅降至末辅,就未再受牵扯了。
最感到遗憾的,显然是王钦若一派——他因始终看不透局势,不敢下重子,连不知是否清醒的陛下也不敢似以前那样一昧紧跟了,就怕好处捞不着,到头来落得陆辞那下场。
等他看透后,要想下手,却已晚了。
王钦若虽对失之交臂的次辅之位心痛万分,却也有可聊以慰藉的地方:他虽没捞着额外的好处,却也没遭受任何损失,反倒是他的老对手们都倒霉降级,叫完好无损的他看了出好戏。
作为始作俑者的陆辞,则被这场轰轰烈烈、将朝中大员悉数卷入的大风波抢去了大半风头,唯有官家和太子一派还清楚地记得他。
而在赵祯主动退了一步,自请辞去监国职事时,所求的头一件事,就是恳请让陆辞早些回归知制诰的职务。
如此冒犯自己的陆辞,竟要被太子护着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如何可能叫赵恒甘心?
不过赵祯提出这点时,也已在寇准李迪等人的规劝下,清楚不可能达成,仅是方便做讨价还价罢了。
在赵祯的执意坚持下,陆辞秘书省监的从三品官本位到底是被保留了,但职事却从知制诰变成了秦州知州,且当月就得出发。
得知这个新任命后,众人都忍不住挑了挑眉。
对陆辞怀抱的情感,就从嫉妒和羡慕,瞬间变成充斥着微妙的同情和怜悯了。
秦州那是什么地方?
位于大宋西北,正拒西夏,民风彪悍、战事频繁,荒凉贫瘠的军事边陲!
尽管西夏自李继迁死后,表现还算老实,但也绝对称不上是好去处。
与它相比,连陆辞之前所知的、那因贫瘠而不起眼的小小汾州,都能被勉强称作一片福地了。
而要将陆辞打发去那不毛之地的不是别人,正是以前对陆辞无比喜爱,屡屡破格擢升的赵恒本人。
在不知内情的人眼里,这陆三元无疑是自掘坟墓,要倒大霉了——任谁都清楚,被陛下以这样的方式惦记着,真真是一辈子晋升无望了。
而在略知实情的人眼中,则对陆辞充满惋惜和敬佩。
哪怕只知晓了只言片语,但从赵恒那激烈的反应来看,不难推断出大概来。
在他们选择装聋作哑,视而不见的时候,这样一位铮铮傲骨,不贪慕权势、不在意功名,敢于直言规谏的青年才俊、国家栋梁,却因损了陛下颜面,而被发配至军事边州……
实在该令世间无所作为的士人,感到羞愧耻辱了。
赵祯仍想为陆辞争取留京,但赵恒却是心如磐石,不论赵祯如何说,都绝不肯让陆辞再留在京里碍他的眼了,定要远远地打发出去才罢休。
“没想到我与诸位煞费苦心,仍没能保住陆秘书监。”
赵祯在最后一次争取失败后,心知事成定局,竭力保持面色如常地回到东宫,等在殿室中召见李迪、寇准二人时,才放纵自己露出沮丧之色:“爹爹心意已决,我无论作何劝说,亦动摇不了他。”
小夫子若非为他奋身直言,又如何会激怒爹爹?
而他明知是爹爹的过错,在如愿护住生母后,却还是保不住功劳最大的小夫子周全,那自己又还有什么脸面再去见小夫子呢……
寇准却是笑了:“比起胡思乱想,殿下何不召陆辞进宫一叙?”
赵祯犹豫良久。
在同寇准和李迪商量完正事,送走二人后,他在宫室中发了会儿呆,还是下定决心,将这不如意的结果同陆辞亲口说出来。
第一百九十八章
“……爹爹心意极其坚定,我实在说服他回心转意不成,唯有让小夫子受些委屈了。”
至于对自己这些天里如何费尽唇舌,同寇准李迪他们商议对策,哪怕让步也不住争取的努力,对陆辞仅怀满心愧疚的赵祯,则是只字不提。
辛苦奔劳这么些天,与姐姐相关的事办成了,却没能保下最大的功臣陆辞,他哪儿还好意思提这些徒劳的折腾,借此邀功似的,来减轻内心的歉疚呢?
他在干巴巴地阐述完最后结果后,就不自觉地垂下眼来,一时半会不敢看陆辞了。
然而他遮掩得虽快,陆辞却是为他讲学过那么长时日的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他负罪般的小心思。
“原来是秦州啊。”陆辞以轻松玩笑的口吻说道:“那我这些天来搜集岭南区域的风土人情的功夫,好像是不巧白费了 。”
赵祯顺理成章地将陆辞半认真的话语,当做为安慰他说的胡乱话,当下心里更难受了:“小夫子,你且在秦州忍上一些时日。我将尽快,尽快……”
而这‘一些时日’究竟是多久,赵祯虽未点明白,两人却都是心知肚明的。
陆辞见赵祯误会了,便温声解释道:“殿下想岔了。我方才所言,句句出自真心,绝无半分勉强。现知秦州的,可是战功赫赫、为人爽直,亦是我神往已久的曹安抚使,此回接替他的职务,我是战战兢兢,唯恐自身不足,替不来曹安抚使,又如何会因担此职务而委屈呢?”
赵祯一怔,不禁反询道:“曹安抚使?莫不是小夫子你曾屡次提到的那位骁勇善战、屡建战功的曹将军?”
陆辞颔首,含笑道:“果然,殿下也还记得他。”
即使是从未踏出过皇城半步的赵祯,内心也藏着颗上阵杀敌、热血沸腾的男儿心的。尤其陆辞当初同他讲完课后,分享各地趣闻奇闻时,但凡涉及西北面敌国的,往往就少不了这位曹将军的登场亮相。
当初听得赵祯阵阵心驰神往,早想见到曹玮一面,好亲眼目睹这位英雄人物的风采了。
无奈大宋值当的将才少,老练沉稳、可独当一面的大将更是屈指可数,常有人蠢蠢欲动的边境,完全少不得他们坐镇。
哪怕是曹玮的娘亲于不久前病逝,他要停职丁母忧的请愿,都遭到了赵恒的夺情,不得不继续接受任职,镇守遥远的西北防线去。
好在这几年来,最需防范的李德明并无太多举动,表面上更是愿向朝廷屈膝,进行奉养,以至于曹玮思念身处汴京的家人的愁绪再次被勾了起来,屡发奏疏,哪怕调不回去,也想回一趟汴京省亲。
赵恒正思忖着将陆辞丢到哪处不碍他眼的地方处时,刚巧就再次看到了曹玮锲而不舍地请求回京的奏章,当下拍板,要将两人位置互调。
既如了这好似已派不上什么用场的老将的心愿,也能让不识好歹的陆辞滚到秦州去,老老实实守一块荒凉的破土。
赵祯还来不及终于要见到这位常出现在小夫子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中的传奇大将而感到激动,就重新燃起了忧心:“既然秦州局势莫测,若遇着凶险棘手、需人协助处,小夫子可得速速回报予我知晓,千万量力而行,莫要逞强。”
要不是秦州近些年来瞧着风平浪静,不似要再起战事的模样,赵祯几乎都要不敢放陆辞去了。
对于这项补偿,陆辞倒未辞谢,而是大大方方地点了点头,笑道:“臣先多谢殿下美意了。”
人在地方任职时,最看重的,自然是‘朝中有人好办事’这点了。
撇开他对秦州所知寥寥,的确需要帮手外,对于朝中局势,他也做不到彻底撒手不管。
不过可想而知的是,由于鞭长莫及,即使赵祯想让他出谋划策,等策略送达,只怕已然太晚,更多时候,就只是充当个心理安慰。
按理说,话说到这,该交代的也都交代完了,当放陆辞回家,准备收拾行囊,尽快出发,以免再次触怒官家才是。
但赵祯只要一想到,这次一别,也不知几时才轮得到自己做主,更不知何时能将小夫子召回京中,心里头就抑制不住地一阵阵悲从中来。
他垂着脑袋,眼眶热烫,一言不发地握着陆辞的手不肯放,半晌小声道:“……哪怕无事,也可常常写信来。”
横竖经过这回,他有多看重和信赖这位小夫子,都已完全叫爹爹知晓了。
两人的通信,也没必要再当做秘密保守,索性光明正大来。
——人都被赶到遥远荒凉的秦州去了,爹爹再不满,难道还能比这个更坏吗?
陆辞轻轻地叹了口气,忽地上前一步,对这位掏心掏肺地对自己、又一向最认真懂事的学生,径直展开一臂,用力地抱了一抱。
在云淡风轻地做了这个能叫旁人看到,定要大惊失色的逾礼举动后,陆辞很快将人松开,温和道:“殿下已经长大了。”
被突然抱住,又猝不及防地听了这话,赵祯一直强行憋着的眼泪,瞬间随着被击溃的心里防线,决堤般滚滚落下。
他从未像这时般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之后,他最信任,也是最为他着想的这位小师长,就要走了。
被爹爹狠心地赶到远方去,徒留他孤零零的一个。
陆辞莞尔一笑,并不替他擦拭,仅是在其微微发颤的手背上轻轻一拍。
“陛下保重,”他不急不缓地行了一礼,笑着说出最后一句:“后会有期。”
说完,陆辞再不看向泪流满面的赵祯,径直转身离开了。
等他回到家中,将这消息向焦急等待消息的两位友人宣告后,尽管对此有所准备的柳朱二人,亦是难以抑制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