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陇西边军大将名唤李信,乃是陇西郡守李崇之孙,陇西李氏,便是那种所谓的“千年的世家”。
李信少年从军,年未及冠便因军功被封为将军,是大秦少壮派中较有为的显赫人物,同时也是始皇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
十多年前他与王翦配合攻灭了赵国,在攻打燕国时,衔尾追杀燕太子丹,一直追到衍水,后太子丹被燕王喜派人斩杀,首级便是李信带回去的。
李信可算是大秦一代名将,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罕有败绩,只在攻楚时栽了一次大跟头。
当时始皇问王翦,攻灭楚国要多少军队,王翦说要六十万,李信年轻气盛,当面打脸,说他只要二十万兵马即可攻灭楚国。
始皇龙心大悦,说王翦已老,不中用了,结果李信带着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大败而归,这次失败也是他辉煌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好在之后跟王贲配合攻灭齐国,稍稍挽回了一些颜面,大秦统一六国后,李信便被派驻陇西,镇守边疆。
这李信虽说也算一代名将,可在历史上的名气还不算大,知道的人不算多,但是他的后人中,名传千古的人物却是大有人在。
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便是他的直系后代,还有大唐皇室李家,皆出自陇西李氏。
没有千年的皇朝,只有千年的世家,这句话的确是真理,为将为臣时,陇西李氏世代显赫,传承千年,可一建立皇朝,短短三百年,就辉煌不再,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
蒙家军到来时,李信早已收到消息,安排好蒙家军驻地与营帐后,亲率近卫队于大营外相迎。
虽说陇西李氏身份显赫,传承悠久,但在这个时代,跟蒙氏相比还是稍有不如。
杨翼飞待在弓骑兵队伍前,只遥遥看到蒙毅与对方寒暄,却看不清对方形貌。
片刻之后,一名亲兵策马而来,对杨翼飞道:“杨将军,蒙将军请你上前。”
杨翼飞点点头,交代手下两个二五百主带好部队,便跟着那亲兵策马往大军前端奔去。
亲兵自行归阵,杨翼飞却策马奔至蒙毅身侧,道:“杨翼飞奉命前来,不知将军有何吩咐?”
蒙毅微笑着对杨翼飞道:“杨将军,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李信李将军,他想见见你这个传奇人物。”
杨翼飞这才看向面前的李信,只见他身材颀长,仪表非凡,唇上留的是八字飞扬胡,少了几分蒙毅的粗犷雄壮,却多了几分儒雅之气,这是个常山赵子龙式的儒将。
杨翼飞抱拳道:“末将杨翼飞,见过李将军。”
李信轻抚颌下清须,微笑颔首道:“好,好,杨将军英姿颖发,气度不凡,有大将之风。”
“杨将军所创锻体之阵与新战法,可谓惠及全军,本将军在此,代麾下将士对杨将军说声多谢。”
杨翼飞在马背上欠了欠身,道:“李将军言重了,为家国安宁,江山永固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我等大秦将士的本份,末将不敢居功。”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正是我大秦每一个将士都该有的信念,杨将军,良将也。”
李信看向杨翼飞的目光是越发的欣赏,年轻有为,却不骄不躁,实在难得,心下不由暗暗羡慕蒙毅,如此良将,为何不是在我麾下?
双方寒暄完,便是蒙家军入营,安顿好后,所有军侯以上将领前往中军大帐升帐。
从军职上来说,蒙毅与李信平级,但在爵位上,蒙毅却比李信高一级,蒙毅乃是十六级大上造,属上卿,而李信为十五级少上造,为中卿,是以升帐时,发号施令的是蒙毅。
“李将军,目前局势如何?”
李信道:“敌军这些时日并未大肆进攻,目前的主要战斗,在于斥候轻骑间的交锋,互有伤亡。”
蒙毅道:“可有探明敌军在何处下营?”
李信道:“从斥候游骑的回报来看,敌军大营当在西北方向三十里外,临近渭水支流。”
“嗯……”蒙毅沉吟一声,手指在地图上划动,随后在一个地方画了个小圈,轻轻点了点。
蒙毅忽然抬头看向杨翼飞,道:“杨将军。”
杨翼飞出列,抱拳道:“末将在。”
蒙毅道:“你认为,这场仗我们该如何开启战局?”
杨翼飞心下暗暗感激,他知道蒙毅是想栽培自己,给自己立下首功的机会。
一场战争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若是首战告捷,己方自然士气大涨,在战争中占据主动权,所以首战告捷的军功是非常大的。
当然,风险也大,若首战失利,原因是将领指挥不当,那便有过,且其过不小,战争结束后若没有立下足够的军功功过相抵,便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若是其他原因,比如不可抗因素,或是斥候的情报错误等等,那便无过,自有其他人为战争失利而负责,总归是有人背锅的。
杨翼飞虽然是第一次带兵打仗,但他却并不怵,略一思忖,便朗声开口道:“回将军,弓骑兵正是作为开启战局最合适的部队。”
“一者,弓骑兵精通骑射,比普通斥候甚至还要强了一筹,末将可率弓骑兵直扑敌营,沿途消灭敌方斥候。”
“二来……”
杨翼飞将自己的作战计划一一说来,听得营帐中众将士是喜上眉梢,蒙毅与李信连连点头。
待杨翼飞说完,蒙毅神色一肃,喝道:“杨将军听令。”
杨翼飞抱拳道:“末将在。”
蒙毅道:“本将军命你明日一早,待太阳升起后,率弓骑兵出击,直扑敌营。”
“末将领命。”
………………………………
第十八章 弓骑兵,出击
次日辰时,杨翼飞在蒙毅李信南宫彦等人“马到功成”的祝福中,跨上了自己的战马。
此时他才明白,为何蒙毅要定在太阳升起后出击,他们在东,敌营在西,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处于他们背后。
一来以太阳为背景可增强他们的威势,二来敌人正对太阳,不可避免的会被阳光晃眼。
敌人的弓弩本就不如大秦弓弩,再因阳光晃眼而失了准头,己方无疑会更加安全。
他们若使用抛射,敌人连箭矢来势都看不清,也就无从躲避抵挡,显然会大大增加伤亡。
后世汉末三国时,曹操就曾凭此战术,以两万人马打败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那一战曹操伤亡约八千,袁绍折损大军十万,彻底扭转了汉末局势。
这古代行军打仗的门道实在太多,杨翼飞深觉自己还有的学。
后世打仗则根本没这讲究,因为那军帽的帽檐,就是用来遮挡阳光,避免瞄准时眼睛被阳光晃到的,所以哪怕太阳在前方,也不影响士兵瞄准射击。
此次出击,战术昨日杨翼飞已经跟两个二五百主和四个五百主商定好,他们将分为两组,采用接力的方式对敌军发动攻击。
毕竟弓骑兵们能开弓的次数是有上限的,不可能一直射,其中一千人攻击时,另外一千人会待机,然后交替着来。
而在他们出发一段时间后,蒙毅会派出步骑大军跟在他们身后,沿途敌军斥候被弓骑兵清除后,敌军便把握不住他们的动向,到时候他们随时可以给敌军一个巨大的惊喜。
中路被弓骑兵一路横推过去,其他秦军斥候便主要集中力量,全力清除敌军两翼及周边的斥候。
准备完毕,杨翼飞举起手中长弓,大喝道:“弓骑兵,出击。”
“唏律律……”
场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战马嘶鸣声,两千弓骑兵催动战马,向着目标方向小跑而去。
此地距离敌营有三十里,他们自然不会一开始就策马狂奔,徒耗马力。
弓骑兵为了保持战马的耐力和灵便,武器装备被精简到极致,身上不着片甲,除了携带一张长弓与四十支箭矢,以及两天的干粮饮水外,身上就只有一把短剑。
那短剑还不是用来近身作战的,而是用来割首级,因为计算军功斩首多少级,就是用敌军的首级来作为证据。
别的部队杨翼飞不管,但他的弓骑兵部队,他规定无论一战下来射杀了多少敌军,首级一缕平分。
因为都是远距离放箭,一轮轮箭雨下去鬼知道谁射死了多少敌军,而且弓骑兵部队相对安全,军功与白捡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规定弓骑兵们全员支持。
若是斩首不足两千,不能每个人都分到军功,那就以爵位最低的人优先分配,杨翼飞希望自己麾下部队,所有人都能拥有爵位,哪怕是区区公士也好,总归能比普通士卒吃得好一些。
这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好处是很多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可也有其弊端。
比如某些凝聚力不足的部队,或来自两支不同部队的士卒,在战场上会发生为了争抢军功而自相残杀的情况。
这种弊端还算是轻的,更可怕的是,一些手狠心黑的军士会为了军功,屠戮百姓以冒充敌军首级,也就是所谓的“杀良冒功”。
当然,这两种情况在商鞅刚刚变法,以及始皇发动统一战争那几年还比较多见,这个时代却是很少见的。
在打扫战场时,将领们会在战场上盯着,若发生因争抢首级而内讧的事,对挑起者可以直接处以极刑。
而如今天下已经一统,发生战争的地点基本上都是在边疆,军队能割到的首级也只有敌军的。
一旦战争结束,部队集合班师,不仅没机会再去屠戮百姓,此时也不会再记录军功,自然便不会出现以百姓首级充军功的情况。
若是以后始皇又开始向外开疆拓土,打到外族的老巢去,这种情况多半还是会出现,这没法禁绝,只能靠军队将领严密管控。
将领们也只能保证尽量不出现这种情况,却不能保证绝对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