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想,哪怕郑克爽日后当真联合冯锡范害死你,你也不会允许别人杀了他为你报仇吧?”
“总舵主,反清复明是公,郑王爷对你的知遇之恩是私,你怎可公私不分?”
陈近南浑身一震,两眼直愣愣的看着杨翼飞,这番话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使得雄才大略的他也大受震动。
以前从未有人对他说起过这些,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关于公与私的问题,更想不到自己究竟是忠于大明还是忠于郑王爷那里去。
然而此时这个问题,被杨翼飞明明白白的摆上了台面,却让他一时之间有些无所适从,刚才是吴六奇迷惘,此时迷惘的,却换成了陈近南。
吴六奇与茅十八却是暗暗点头,杨翼飞的话完全没毛病,公是公,私是私,若郑克爽真的对反清复明大业造成了妨害,届时就该为大义灭之,而不该去考虑什么私人感情。
这一次,陈近南沉默得更久,足足小半个时辰过去,他才涩声开口道:“那杨兄弟以为,我该如何做?”
杨翼飞缓声道:“小弟以为,若事情真的走到那一步,天地会要么脱离延平王府,独立出来,要么……”
说到这,杨翼飞双目一凝,沉声道:“就灭了冯锡范郑克爽一脉,将台湾的大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只有如此,我们的力量才能空前凝聚,反清复明方才有望。”
陈近南的致命伤,就是对郑成功的愚忠,当然,陈近南的致命伤,其实也是延平王府的致命伤。
郑克爽轻视陈近南,千方百计将他除去,结果失去了天地会这个遍及天下的庞大势力,这不仅仅是力量上的损失,最大的损失,在于情报与里应外合的优势。
所以在与清廷的争战中,延平王郑经一败涂地,郑克爽投降,接受清廷封赐,在京城不住受韦小宝的同僚上门滋扰侮辱,后悔已迟。
要是郑经不纵容家人多方破坏陈近南的事务发展,台湾郑家纵不能反清复明,也至少能在海外称王,钳制陈近南,郑家无异自毁长城。
陈近南苦笑道:“脱离王府是行不通的,天地会的经费、资源、武器装备等所有支持,全部来自于王府,若脱离了王府,天地会根本无法运转下去,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至于夺权……唉,大世子势弱,根本就没有多少话语权,王爷与太夫人也站在二世子一边,我……”
陈近南此时是真的很想说一句,我太难啦!
………………………………
第三十章 成了
听陈近南话语中已有松动,杨翼飞心下暗喜,当下趁热打铁,朗声道:“这不是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总舵主敢迈出那一步,这些小弟都会替你解决。”
陈近南不可思议的看着杨翼飞,道:“你要如何解决?天地会上下十余万人,所需的经费可不是小数目。”
杨翼飞微微一笑,云淡风轻的道:“我至少知道三处大宝藏的下落,这三处大宝藏有任意一处起出,都比鞑子的国库还要丰盈。”
“什么?”陈近南猛然弹身而起,难以置信的看着杨翼飞,声音都有些发颤,“杨兄弟,你说的都是真的?”
杨翼飞也站起身来,看着陈近南的眼睛,道:“句句属实,这三处宝藏,一处是南北朝时梁元帝所藏海量财富,一处是当年闯王李自成搜刮的无数金银财宝,还有一处是满清入关时藏下的大宝藏。”
“这三处宝藏,得任何一处,皆足以供应反清复明所需,若三处尽得,不仅反清复明所需足够,更可在光复大明后,以最短的时间令天下恢复元气。”
“若总舵主不信,我可先说出一处宝藏的下落,并陪总舵主去将之起出,但我的条件是,总舵主立誓,从此脱离延平王府,再不回台湾。”
“此事吴兄与茅兄可做个见证,若总舵主立誓之后,我不能带你找到大宝藏,愿自取项上人头。”
吴六奇闻言,也霍然起身,劝道:“总舵主,杨兄弟所为,皆是为反清复明大业计。”
“天地会虽是你奉郑王爷之命所建,但创立天地会的人终究是你,天地会兄弟也只认你。”
“与其依靠郑王府,处处受其制约,不如独立出来,大干一场,咱们天地会兄弟上下一心,劲往一处使,未必不能完成大业。”
“更何况,你仔细想想,若你一意孤行效忠郑王府,日后大业得成,郑家岂能容得下你这样一个,手握十数万人马,势力遍及天下的臣子?”
杨翼飞赞叹的看了吴六奇一眼,附和道:“不错,对天地会其他兄弟,他们或许会拉拢一批,打压一批,除掉一批。”
“但总舵主你,却是绝无幸免,哪怕你再忠心耿耿也没用,他们绝不会允许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存在。”
“轰……”
吴六奇与杨翼飞这番话,让陈近南脑海中响起一道炸雷,以他的武功,都被这道炸雷炸得踉跄了几步,但这一道炸雷,却也将他炸醒了过来。
陈近南神色变幻不定的怔了半晌,杨兄弟说的不错,反清复明是公,郑王爷的知遇之恩是私,自己绝不能公私不分。
二公子对自己无情,自己却不能对郑家无义,但自己完全可以等大业达成,光复大明江山后,再对他们多加照顾。
否则以如今的局势发展下去,一旦二公子郑克爽掌权,天地会同样会失去支持,分崩离析。
大公子……大公子他终究不是嫡出,掌权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啊!
想到此,陈近南目光坚定下来,重新上前几步,双腿一屈,在火堆前跪了下来,举起三根手指,一字字道:“天地为鉴,我陈近南今日在此立誓……”
“若杨兄弟真能找到足以支撑天地会发展之宝藏,致使大业可期,陈近南愿脱离延平王府,带领天地会,全力驱除鞑虏,光复大明江山……”
“若违此誓,人神共弃,万刃加身,死无葬身之地……”
杨翼飞与吴六奇茅十八互相对视一眼,齐齐露出一个欣慰的笑意,此事,成了。
……
京城从外到内分四块区域,分别是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它们之间有城墙相隔,一墙相隔的,不仅仅是城区的不同,还有居民身份地位的不同。
明朝嘉庆之前,京城只有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嘉庆为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开始修建外城。
不过由于资金不足,只建造了南边的一部分,就是后世的北京外城。
外城面积为24。49平方公里,在清朝一般是汉族百姓和汉族官员居住在外城,不过因为外城繁华热闹,清朝中后期不断有旗人迁居来此。
内城以元大都改建而成,面积是35。57平方公里,清朝以北京为都后,内城不能居住汉人,汉人必须迁往外城,内城只准八旗官兵和家眷、从属居住。
八旗各居在不同的区域,拱卫皇城,到了中后期,不同旗人居住的界限被打破,而从康熙他老子顺治之后,汉人也被允许居住在这里。
不过内城的人口依然被严格控制,一般保持在四十万左右,而内城的消费与物价也比外城要高,以后世的说法,内城就是上流社会的聚居地。
皇城拱卫着紫禁城,面积约6。87平方公里,皇城的一大作用是为皇室活动提供场所,因此有西苑、社稷坛和太庙。
居住在皇城的主要是清廷的王公大臣,各种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
即使是阿哥,十四岁后也必须迁出紫禁城居住在皇城,鳌拜身为顾命大臣,自然也是居住于皇城之中的。
紫禁城,也就是后世的故宫,位于内城中心偏东南的位置,面积是72万平方米。
在紫禁城里面居住的,是皇帝和嫔妃及各类宫廷服务人员。
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多间,其中乾清宫是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居住在乾清宫。
直到雍正移居养心殿后,后来的清朝皇帝都以此为居住和活动中心。
此外,紫禁城的东西十二宫,则为嫔妃居住地。
……
天地会青木堂的据点,便坐落于内城,这是一座占地面积不小的庄园,庄园门头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陈府”二字。
这庄园靠近东直门,地处偏僻,周围没什么人家,仅有的几处房屋,都属于天地会所有,当然,明面上这块区域住的都是些富户豪商。
之所以将据点设在此处,就是因为靠近东直门,出了东直门就是成片的山林,若有什么意外发生,也方便他们逃散。
菜市口在皇城,此时自然毫无意外的已经戒严,各处可以进出的城门都已经被封锁,进出的人员被严密盘查。
昨日天地会众好汉离开法场后,是从什刹海边逃出皇城,回到内城的,是以鳌拜注定要做无用功,只不过短期内,他们是很难再进皇城了。
原剧中天地会遭受了重大伤亡,是陈近南亲自断后才得以脱身,是以并未引起鳌拜如此大的反应。
可杨翼飞的霹雳弹,却展现出了足以硬撼朝廷大军的威力,这就有些刺痛鳌拜的神经了,连康熙听闻此报后,都是危机满满。
哪怕康熙如今还是个少年,他也知道绝不能让这样的武器存在于民间,否则恐怕真的会动摇朝廷根基。
所以对于鳌拜大索皇城的奏请,清廷上下的意见空前统一,康熙也第一次打心眼里支持了鳌拜的行动,若在皇城搜不到什么,早晚会波及到内城,乃至外城。
………………………………
第三十一章 入会
天亮以后,陈近南带着三人进了城,直奔青木堂据点而去。
此时青木堂众兄弟尽皆聚集在此,听闻总舵主归来,全都聚到大厅之中相见。
陈近南先将杨翼飞三人介绍给了众兄弟,吴六奇的武功,他们都是亲眼所见,在场除了总舵主,恐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