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妙探[穿越]-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天下之盛; 扬为首”的说法。
  扬州不仅仅盐业发达; 农业也十分发达,扬州处于长江中下游,境内湖泊密布; 水道纵横; 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官府大兴水力,重视农耕; 加上人口多、劳力充足,粮食产量很高,素有“天下粮仓”称号。扬州是长安等地粮食的主要供应地和中央税收的主要来源。
  而幽州,地广人稀,气候相对恶劣,边关又常有蛮夷侵犯,经年战事不休息,古往今来,这里出的最多的便是骄兵悍将,甚至,幽州节度使大人也十分忌惮这些骄兵悍将的势力,此时的幽州节度使也是如此。
  幽州的管辖范围东北与高句丽接壤,又与契丹等少数族群接壤,这里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早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先后三次与高句丽动兵,都是以幽州为后备基地,唐朝亦是如此,唐朝出兵高句丽,无论陆路水陆,均是以幽州为大后方。
  由于唐朝中后期,东北少数族群的势力日益强盛,幽州地区的防御兵力不断增强,幽州节度使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最高峰的时期,幽州节度使管辖的兵力能够占到全国十大节度使管辖兵力的五分之一强,随之而来的便是幽州节度使日益骄横跋扈,不受朝廷发号施令管辖,根本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于是,大唐天宝年间,出现了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安禄山以范阳为根据地起兵,酿成了就是妇孺皆知的“安史之乱”。安史乱后,唐朝元气大伤,盛唐景象一去不返。甄子彧觉得自己不是很走运,没有到真正的大唐盛世看一看,如今的唐朝已经今非昔比。
  说起唐德宗年间的幽州节度使,此人姓刘名济。刘家统治幽州,始于刘济的父亲刘怦。刘怦本是唐德宗时幽州节度使朱滔的部将。
  唐德宗建中四年,长安发生“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奉天,朱滔的闲居长安的哥哥朱泚被乱兵推为皇帝,请朱滔出兵来援。朱滔以刘怦留守幽州,亲自率大军南下,过魏州时与魏博节度使发生冲突,两军交战,朱滔大败,逃回幽州。
  朱滔败归,本以为刘怦会趁机图谋节度使之位,然而刘怦并无异志,他出城二十里迎谒,望朱滔大哭,二人相携入城。朱滔此后抑郁颓废,政事全部委任刘怦。贞元元年,朱滔忧病而死,军中推举刘怦为节度使。
  刘怦位仅三个月就病死,军中又推其子、莫州刺史刘济嗣节度使之位。刘济不同于一般的蛮横粗野的军士,他曾在长安读书,还中过进士,文化素养很高,而且很有政治才能。他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对军中官兵善加抚慰的做法,深得军心,同时保持忠于朝廷的政治姿态,号称在河北藩镇中“最务恭顺”。
  所以说,这幽州节度使刘济对甄子彧等人还算是比较客气的。若是放在以前,幽州这地界只有骄兵悍将,没有伦理王法,更不会有人“请”他们来喝茶,不想来,绑也会绑来。章豫青大概也是清楚节度使的行事作风,所以才敢与之抗衡一二,他也是个知进退有分寸的人,他才不会傻子一条路瞪眼往前走呢。
  可惜这刘济稳坐钓鱼台,在各方势力之间纵横捭阖,谋取了多重利益,却万万想不到身边人在打他的注意。
  如果甄子彧没有记错的话,史书记载幽州节度使刘济是被他的亲生儿子给毒死的。毒死他的是次子刘总,刘总弑父杀兄,最终坐上了幽州节度使之位,却因为做贼心虚常年精神抑郁,后安排几十位僧侣诵经超度亦不能行,最终他自己也落得个出家为僧的下场。
  这节度使府,用不了多少年,又要易主了。
  魏洛身份特殊不便露面,甄子彧等四人已经坐了一盏茶的功夫,节度使刘济自外而入,所有将士均恭敬行礼,甄子彧等人一起身行礼。
  刘济与甄子彧想象中的形象有出入,完全看不出是文人出身。此人五十岁左右,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势刚健似骄阳,剑眉下的双眸迅速扫过堂中,似乎能够将所有人物动向全部收入眼底。刘济身上没有那些军士身上展露的粗狂骄横,对甄子彧等人倒是还算和颜悦色,可说出话来却不甚可客气,“观澜往来我幽州辖地内办案的判官人数众多,你们几位算是最难请的。”
  可想而知,那些去客栈“请”他们的军士定是回来禀报了过程。
  章豫青眼神闪了闪,淡定自若,似乎那时在客栈内与军士们拔剑相向的人不是他。
  刘济道:“你是章老将军的嫡孙?”
  果然,朝中有人好办事。甄子彧等人算是明白章豫青为何如此淡定了,看来这位节度使大人与他家老爷子也是颇有交情的,就算没有交情,章家的面子还是有的,更何况,章豫青又是嫡孙。话说回来,甄子彧这才知道章豫青是章家的嫡孙。
  要知道古代可是“嫡长子继承制”,否则,唐朝也不会酿成那么多的惨剧。嫡长子继承制起于商末,定于周初,正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实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继承原则,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元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自然身上也肩负着承担家族兴衰的重要使命。
  章家竟然肯让章豫青离家赴观澜学院,这相当于章豫青已经放弃了家族世袭和仕途晋升,可能以后永远都是布衣平民身份,也是何等的大气魄力?料想,章豫青当初离家之时肯定也是大闹了一场,放弃了所有的身家继承权,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家门。章豫青真是够执拗的,自己不肯娶那九公主,皇帝老子在上也没用。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因为逃婚?
  章豫青这婚逃的,动静着实不小呢。
  章豫青极少提自己的家世,由于他出走时年纪不大尚未入仕,章家对他的身份保护的也比较好,观澜极少有人知道他是章家的嫡长孙,刘博恩也不知道。刘博恩听刘济如此一说,对章豫青的崇拜之情更甚,以前是如滔滔江水,现在已经如大海碧波。
  章豫青神色如常,从容不迫,回刘济道:“大人,章家已无章豫青。”章豫青并不想沾章家的光。
  刘济听罢,道:“好一个倔强的黑袍将军,人各有志,今日不谈家事之谈公事。说是不谈家事,可是眼下幽州有一重要家事,需要你们几位出面去办。”刘济将王宁之死形容为幽州的“家事”,可见其对王家颇为重视。
  幽州地域多骄兵悍将,这王家是其中最出名的将门望族,盛极之时一门五将军,后来王宁的父亲和王家次子战死,剩下了三位将军,现在刘济的副将王宁也死了。去客栈找章豫青等人的便是王家三子、四子王怀、王仪。
  章豫青道:“节度使大人所言,指的可是副将王宁之事?”
  提到王宁,刘济点头,面露伤心之色,门外几位军士也是摩拳擦掌,扬言要日王宁报仇。
  刘济道:“王将军曾经率军多次击退蛮敌,可谓战功赫赫,没想到,他竟然惨遭歹人暗害,此仇不报非君子,老夫定要给军士给他的家人一个交代。”
  章豫青道:“王将军是被何人所害?”
  刘济指了指堂中站立的一位副将,正是早上去客栈迎他们的“四弟”,“这是王宁的兄弟,王仪,具体情况他很清楚。王仪,你将昨夜王家所发生之事给四位判官讲一讲。”
  未等王仪讲话,那位“三哥”抢先道:“定是朱家做的,朱家通敌叛国,残害百姓,谋杀忠良,十恶不赦,要我说也不用查了,我提刀杀将过去,将姓朱的一家灭门,为大哥报仇雪恨。”
  刘济命令王仪说话,却被此人抢了先,按理说应该将其赶出堂中责罚,可能由于王家刚刚经历老大被害之事,刘济倒是对他颇为宽容,表面上看并未动气,但也没有由着他继续说下去,“这位是王家的老三王怀,王仪,你简明扼要讲一讲,抓紧时间带他们去看一看现场。”
  刘济的意思很明白,不让王怀说话。看来这王怀平日也是莽撞惯了,在刘济面前不受待见,否则三哥在现场,没有老四说话的道理。
  王仪对四位判官抱拳,未说话已然红了眼圈,“我王家满门忠烈,家父和二哥早年战死沙场,剩下我兄弟三人也是身经百战,前几日大哥刚刚与蛮夷大战,凯旋而归,未成想遭遇了此等变故。三哥说的没错,我们怀疑是朱家动的手,但现在无凭证,我王家也不想平白污人,还请诸位判官伸出援手。”


第74章 幽州迷案
  幽州节度使刘济出面; 请章豫青等人协助破案。
  章豫青道:“观澜有规矩; 接买案文书需要经过院长同意,我们不能随意接案。”章豫青话说的清楚,请我们出面的话需要“买案”; 观澜不做白送的赔本买卖,而且; 即便你们要“买案”; 我们几个也说不了算。
  章豫青心里明白; 这个案子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了,但他们还有一桩命案要查,而且是大理寺的买案文书,马虎不得; 所以,丑话要先说到前面,节度使和大理寺卿; 总得先伺候一个。
  刘济道:“老夫会派人赴长安与大理寺卿说明缘由。”
  章豫青道:“恐怕您得先与观澜院长说明缘由; 否则; 我们接不了这个案子。”大理寺卿也管不到观澜之事。
  刘济冷了脸。
  甄子彧默默踢了一脚狄敬鸿的鞋尖。狄敬鸿起身道:“大人,若不然,您即刻修书一封快马送至大理寺; 您的书信送出幽州城; 我们便可以着手去追查嫌犯,这样的话我们也不至于太为难,即便回去被院长责罚; 也能说清楚缘由。”
  刘济本没有必要给几个年轻的观澜判官面子。但今日情况特殊,王家要找朱家复仇,眼见两大家族就要打起来,朱王两大家族皆是骄兵悍将,若他们之间直接动手,后果不堪设想。
  刘济为了暂时稳住王家,只能点头,道:“好,老夫即刻修书一封快马送往大理寺。”
  ……
  王家,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