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技术人员有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的人负责接待和安置,王海龙则带着聂青山一起进了电梯,直接到第18层,敲门进了唐飞的办公室。
因为早就知道聂青山要来,唐飞已经泡好茶,早早的在办公室之中等待,看到进门的聂青山,马上热情的道:“聂总,欢迎再次来到我们九洲工业有限公司。”
聂青山道:“唐总,恭喜你们,听说红星厂的DJ4型控制系统已经研发成功了。”
唐飞点头道:“已经完成了设计,现在正在做一些准备工作,即将试制第一台车的控制系统。”
闻言,聂青山心中一片欣喜,他知道,既然唐飞他们能帮红星厂研制出DJ4型控制系统,那为自己厂研制DJ4型控制系统问题更加不大。
这个时候,聂青山非常想了解一下,九洲工业有限公司设计成功的DJ4型控制系统性能怎么样,和西门子公司,或阿尔斯通公司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相比,有多大的技术差距。
聂青山也还不敢相信,也根本不敢想,九洲工业有限公司设计的DJ4型控制系统在性能上,在技术上,会超越西门子或阿尔斯通公司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
是啊,真不敢想!
见聂青山对自己设计的DJ4型控制系统这么感兴趣,唐飞一笑,打开自己的电脑,找出DJ4型控制系统的介绍资料打开,准备向聂青山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
介绍资料也是几天前才做好的,图文并茂,本来是用于向红星厂,或是未来的评审专家组介绍DJ4型控制系统的,聂青山成了第一个看到这份介绍资料的对象。
聂青山连忙搬了一把凳子,赶紧坐在唐飞的旁边,听唐飞介绍DJ4型控制系统。
有介绍资料,图文并茂,加之唐飞的介绍主次有序,聂青山一下子眼前一亮,连连悄悄的看了唐飞好几眼,心中狂呼,天呐,不会吧!
聂青山是北方某电力机车的总工程师,懂技术,算是电力机车方面的专家级人物,他一下子明白了,九洲工业有限公司设计的DJ4型控制系统性能优秀,技术领先,不管在性能上,还是技术上,都应该超越了西门子或阿尔斯通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
了不起,牛!
聂青山在激动和高兴之余,差一点朝唐飞竖起了大拇指。听唐飞介绍完之后,他的内心还久久不能平静。
深深呼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激荡的心情平静一点,聂青山道:“唐总,你们太厉害了,居然设计出了这么出色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这样看来,我们需要的DJ4型控制系统问题不大吧。”
唐飞自信的道:“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只要大约三至四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你们需要的DJ4型控制系统的设计。”
我的个老天!
聂青山以为自己听错了,楞了楞之后,心中直呼,惊喜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居然只要三、四个月。
上次他过来的时候,唐飞承诺是六个月的时间,那次已经给了他很大的惊喜,现在唐飞显得更加有把握和自信,明确告诉聂青山,只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曾经聂青山他们为了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伤透了脑筋,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三、四个月之后,就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为什么只需要大约三、四个月呢。
虽然聂青山他们的DJ4型电力机车是阿尔斯通的技术,红星厂的是西门子的技术,但都是DJ4型电力机车,控制系统大同小异。
有一些有区别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九洲工业有限公司已经有为红星厂设计成功DJ4型控制系统的经验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再为聂青山他们设计控制系统,不管是设计的工作量,还是难度,都大大降低。
唐飞有自信,三、四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完成聂青山他们需要的控制系统的设计。
得到如此明确的回复,聂青山也放心下来,整个人似乎都轻松多了,和唐飞轻松的交谈着。
聊了他们正在试制之中的DJ4型电力机车,也聊了一些其他的话题。
他满脸喜色的告诉唐飞,他们第二台DJ4型电力机车即将要落车了,试制的第三台车也已经开始进行总组装了。
闻言,唐飞也一阵高兴,不管是红星厂,还是聂青山他们,DJ4型电力机车的试制进程比历史上要得多。
唐飞记得,国内第一台DJ型电力机车落车,好像是2000年的事情,至于DJ4型电力机车落车,那还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则比历史上要足足提前了好几年多的时间,第一台车不但早就落车,而且已经开始在铁路线上进行试运行。
………
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着,生产制造出一批一批的产品,有IGBT产品,有伺服电机,也有无刷高效电机,还有为红星厂生产制造的各类电力机车的零配件,包括牵引电机。
刘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肯钻研,肯学习,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很快。再加上唐飞特地为他配置了精兵强将,其中包括好几名随同刘江一起管理生产的大学生,整个公司的生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每天都有日生产计划,每周都有周计划,每月还有月计划。相应的,每天都有日报表,统计出每天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上午一上班,刘江刚进自己的办公室,刚坐下没有多久,还没有来得及去生产现场看一看,小张就敲门进来了,将今天的日生产计划,昨天的完工情况统计报表送了过来。
每天看一看生产报表,这是刘江的习惯,见东西送过来,马上就翻开起来,才稍稍看了一下,刘江就惊讶起来。
“咦!”
刘江轻轻的惊讶一声,然后翻看的速度快了起来,一口气翻看完之后,似乎有一点不相信的样子,又重新仔细的看了一遍。
还拿起前几天的日报表,认真的对比一番,脸上的诧异之色更浓,看了看手上的日报表,又看了看小张,刘江不禁问道。
“小张,这份报表有问题,你们没有发现吗?”
小张也是一愣,不解的在心中想道,有问题吗?好像没有问题呀,这是昨天生产的真实数据,应该不会有错呀。
……。。
今日三更,第一更送上!
………………………………
第252章 王兴奎报道
“刘总,数据应该没有问题,我亲自核实过的,都是真实数据。”
刘江一笑,知道小张会错意了。
“小张,你没有发现吗,我们这几天的生产量都在节节升高,昨天的产量和前几天相比,起码增长了10%左右,而我们并没有增加一线生产工人,也没有增加生产设备。”
是吗?
小张拿过这些生产报表,尤其是对比几天之前的报表看了看,他仿佛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的道:“真的呢,增长量还不小,应该有10%以上。”
“刘总,如果你不提醒,我们还不能发现这一点呢,没有想到,我们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了,这几天一直在增长之中。”
刘江除了内心喜悦之外,也心中诧异,缓缓的自言自语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生产效率居然渐渐的提高了。”
小张一笑,“刘总,也许是大家的干劲提高了,充满干劲的情况下,生产效率相应提高,每天生产制造的产品数量也相应增加。”
“也许是这样吧。”
实在想不清其中的缘由,刘江只能这样认为,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生产效率+1的BUFF生效,整个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效率无形之中提高了。
……。
罗东是国内著名的电机专家,经常看一看国内外关于电机方面的学术期刊,或是学术专著,论文等等,这是他长期养成的习惯。
给博士生们上完一堂课之后,罗东回答自己的办公室,拿起一本电机方面的学术期刊看了起来。
像这种学术期刊,经常会刊发一些学者发表的学术文章,且多为电机方面的。罗东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翻看这本学术期刊。
很快,有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一篇关于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之争的文章,作者是一个日本人。
罗东一看这个日本人的名字就知道这是谁,那是三林电机的首席电机专家,算是日本国内伺服电机方面的专家型人物。
在这篇文章之中,居然大肆贬低交流伺服电机,极力列出直流伺服电机的各种好处,优点等等。
其实,这样的争论并不罕见,关于直流和交流之争,很多专家,学者,各持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直流伺服电机有它的技术优势,交流伺服电机也有它的优势。只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伺服系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交流伺服电机渐渐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如果仅仅只是学术上的争议,那也无可厚非,这篇文章之中居然多次点名道姓的提到了九洲工业有限公司,在文章之中也大肆贬低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交流伺服电机。
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罗东差一点气得拍桌子。马上打开电脑,旗帜鲜明的开始撰写文章,针锋相对,列举了交流伺服电机的几大技术优势,也明确指出,随着电机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伺服电机将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这篇学术论文一口气写完,并署名罗东,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给这家学术期刊出版社寄了出去。
九洲工业有限公司。
唐飞正在看一份报纸,这是王海龙亲自来过来的。就在刚才,王海龙一脸气愤的进来,手里拿着的就是这份报纸。
“岂有此理,这是谁在满嘴喷粪,大肆贬低我们的产品。”
闻言,唐飞接过这份报纸,大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