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夏,你知道的,我想要看的不是一本数据那么简单。”沙正阳也笑了笑。
夏克俭点点头,这一位不是外行,起码懂点儿行道。
“那你想听什么?”夏克俭脸上的笑容也没有那么公式化了,有了一些亲近感。
“嗯,咱们聊点儿实际的东西吧,我看过县里的报告,GDP、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税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林林总总,心里大概有了一个谱,但我还想听一听你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真阳现在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沙正阳看着夏克俭,夏克俭摸出一支烟来,默默的点燃,深吸了一口。
“刚才的联席会议上没多说这些,但是我估计袁书记也应该和县长你交换过意见了,当下县委县府的中心和核心工作就是要把举步维艰的县经开区重新振作起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里就业,……”
夏克俭很随意的说着,很显然他对县委那边确定的方略了如指掌,袁成功应该在祝汉明还担任县长期间就已经有了这个构想,只是沙正阳来之后强化了他这个观点。
“那只是一方面,工业兴县没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我们真阳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能拉动经济增长,能解决就业,但是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工农业协调发展并不矛盾,我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如何能让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路径来解决增收致富的问题。”
沙正阳的话让夏克俭脸色更复杂。
如果说这番话在干部大会上沙正阳这么讲,或许还有点儿作秀的嫌疑,那么今天只剩下二人的情形下,仍然如此坚持,就说明沙正阳是真有这方面的意图了。
“县长,这是林书记和冯市长的要求?”
沙正阳讶然,但随即点点头:“嗯,是他们的要求,而且专门对我也做了叮嘱,我相信袁书记那边也一样。”
“不一样。”夏克俭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沙正阳眼睛眯缝起来。
“袁书记的心思县里都知道,他更看重工业的拉动效应,对农业农村这一块,他不看重,因为的确没啥搞头。”夏克俭低垂下眼皮子,寡淡的道。
“没有搞头?”沙正阳也听出了夏克俭话语里的一丝情绪,笑了笑道:“这个搞头是要看怎么来认定,当然你要说农业这一块要拉动多少GDP增长,贡献了多少税收,的确可能无法和工业相比,但是这对于我们一个百万农业人口的大县来说,哪怕能让农民人均增收五十块一百块,那都是了不得的搞头。”
夏克俭抬起眼睛,眼中精芒一闪,但是脸上却是古井不波。
“县长,农业增收不是那么好搞的,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经济作物,精耕细作,这些花式都没那么简单,而且很多风险都不小,农民投入了,最后见不到收成,见不到效果,那是要骂娘的。”
“所以我们在农业农村上的投入和制定发展战略,都要格外慎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农业农村工作不好干,就因噎废食,大家都畏之如虎。”沙正阳沉声道。
“我是搞工业出来的,我知道工业的确在很多方面比农业更具优势,老夏,你在管财政,也清楚工业对税收的贡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真阳的工业经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发展到可以消纳几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水准,所以我们必须要两条腿走路,而且农业这条腿迈步还必须要走稳走准!”
“县长,你可有点儿颠覆我们的认知啊,你在经开区大干快上搞招商引资,把经开区本来是一片白地的工业产业弄了起来,搞得老丁都心急如焚,坐卧不安,现在你来了真阳,却和我大谈特谈要发展农业,你知不知道,你今天和我谈的这些,如果让袁书记听到,恐怕就要引起轩然大波了。”
夏克俭毫不避讳的表明了态度,而且很肯定。
“老夏,你把袁书记的胸襟未免看得太狭小了一些,而且我的理念想法和袁书记并没有太大差别,或者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抓下去,而且还要加大力度,但是这并不表示农村农业这一块就无所作为,而且还大有可为,战略上如此,战术上更应当丰富多彩。”
沙正阳很坦然平静的态度让夏克俭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难道这家伙真的可以改变素来刚愎的袁成功的态度?
在夏克俭看来,袁成功原来的观点态度就是一门心思发展工业,其他一切都可以抛掷一边,至于农业农村,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能够在场面上应付得过去,不出问题就行。
注意到夏克俭脸上的怀疑之色,沙正阳笑了笑:“相信我,这应该可以做到。”
………………………………
第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节 县里事儿
和自己下一步工作中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谅解和支持,沙正阳终于舒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在注意到联席会议上袁成功和自己在探讨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问题上时,他就发现了夏克俭态度的细微变化,正因为如此他才把夏克俭留下来要交交心。
现在看来,这一步还是走对了,夏克俭的确不太认同袁成功那种观点,这可能和夏克俭的出身以及心态有很大关系。
沙正阳也不认为袁成功的观点有什么不对。
坚定不移搞工业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真阳经济就永远不能争先,但是如果因为要重点抓工业就忽略农业甚至是把农业甩在一边,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一样不可取。
就这么在说不出来的一种状态下履新了。
沙正阳一时间还真有点儿不太适应。
到宛州,好歹还是跟随林春鸣,有林春鸣这棵大树在前面遮风挡雨,沙正阳觉得自己能够更游刃有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
但是现在,自己却首当其冲的站在了第一位,而且还有一个和自己关系现在敌友莫辨的县高官袁成功,这如何来打开局面,颇费思量。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必须要搞清楚,而革命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自己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就是统战工作。
而战争年代的这种方略用于和平年代一样有效,当然说敌人有些夸张,但是如果能够团结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形成合力,无疑会让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
沙正阳坐在办公室里,2B铅笔在稿签纸上按照顺序写了几个需要马上要做的事情或者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秘书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
原本可以在市委办或者市委政研室选一个过来,但沙正阳放弃了,他觉得在真阳县里选一个能够更接地气,也能更快的融入到真阳县里。
第二,县府办主任的问题。
既然袁成功愿意示好给了这样一个机会,他当然不会拒绝,而且选好一个县府办主任,的确能够让自己从日常杂务中解放出来,轻松许多,也能集中精力来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但县府办主任不好选,这不比选秘书。
既要知根知底,又要能力出众,能说会道那只是最基本的,还得要对县情熟悉,同时还得要具备一定资历,以免上任之后难以服众。
如袁成功所说,县委组织部那边肯定已经有一些意向性的人选,但是最终还得要自己来圈定。
这毕竟是县府办主任,在袁成功不插手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得要由沙正阳来说了算了。
问题是沙正阳对真阳这边的干部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哪怕是组织部随便挑几个备选干部放在自己面前,自己都难以做出抉择。
秘书和县府办主任这两项事情是当务之急,须得要马上进行,当然也可以同时进行,但沙正阳现在心里还没谱,还得要了解一下。
除开这两件事儿,剩下就是具体工作了。
县经开区的工作是迫在眉睫需要拿出方案的。
丁希慎其实之前做得不错,但是一来袁成功没有拿定主意,二来祝汉明态度坚决反对,他这个当副书记的自然也就坐蜡了。
再加上市经开区本身可以动用的资源就要比县里多,县经开区败下阵来也是非战之罪。
当然也并不是说县经开区现在发展不尽人意就都是客观原因,在招商引资力度和办法上明显技不如人也是事实,这也是沙正阳认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夏克俭的担心并非无因,袁成功的心思都在经开区的发展建设和招商引资上。
可以说如果不能迅速在县经开区的工作上拿出像样的东西出来,自己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图在其他比如农业这一块上做点儿文章,只怕就会遭遇极大的阻力,甚至还会激化双方的矛盾了。
在这一点上沙正阳还是有些想法和底气的,市经开区的一些办法,县经开区也一样可以用。
比如成立建发司这样的融资平台,市里可以高开大举,县里也可以因地制宜。
同样在招商引资上,沙正阳也有自己的资源。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被市经开区所吸引,毕竟市经开区的资源也有限,不可能对大小规模不同或者符合产业导向的每个企业都一视同仁,谁都愿意自己更受到政府的看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土地价格或者税收政策。
沙正阳很清楚,如果想要从袁成功那里赢得更多的主动权,那么首先就需要把县经开区这一局打响。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无论是县经开区代表的工业领域,还是西片北片亟待有所突破的农业领域,在没有充分调研获得真实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沙正阳已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