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看今朝-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永昌和郭向阳也应该早就有准备了,跟随着林春鸣一起走到了市委大楼后的小院。

    不出沙正阳所料,这里是几位市委领导办公的地方,除了林春鸣外,还有市委副书记、市长冯士章、市委副书记唐华以及另外一位市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孟子辉的办公室。

    本来还有一位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也该在这里办公,但是前任已经到人大担任副书记、副主任去了,一直没有补缺,所以便空缺着。

    而冯士章和孟子辉在这边办公的时间也不多,绝大多数时候冯士章都在市政府那边办公,而孟子辉则在三楼的纪委那边办公,所以也只给他们象征性的保留了一间办公室。

    现在这个小院就显得有些冷清,除了林春鸣外,就只有唐华在这里办公,不过今天例外,冯士章和孟子辉都到了这边,显然是要为书记碰头会做准备。

    书记碰头会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说法,准确的说这种书记碰头会更像是市委常委会之前的预备会议,书记碰头会上形成的决议如果不经过市委常委会过会,并不具备法定意义,更像是一种共识。

    而多年后随着减副,副书记这一职逐渐变成只设一名由行政首脑兼任的副书记和一名专职副书记之后,这个所谓的书记碰头会也就宣布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一些形式会议,当然如果说书记和副书记在一起研究事情也算会议的话。

    书记碰头会的内容很简单,确定了市委常委会开会时间和议程,同时也研究了林春鸣下一步调研的日程安排,还有近期需要召开的几个重要会议。

    林春鸣初来乍到,以听为主,主要是由唐华和明永昌来介绍。

    林春鸣也是一个干净利索的人,喜欢开短会,唐华和明永昌介绍,他也就一边表态,三下五除二,不到半个小时这个碰头会就结束了,拿明永昌的话来说,创造了宛州市高官碰头会历史。

    接下来明永昌和郭向阳也就把沙正阳的工作交代了,首要任务,选秘书,其次,就是抓紧是熟悉和了解宛州以及市委办的情况,同时下午还要开一个市委办机关党委会,沙正阳也成为市委办机关党委成员。

    “正阳,恐怕前期的调研你还是得陪着林书记,虽说林书记说没有必要,但是你知道林书记也才来,咱们这边人都还不太熟悉他的习惯,你跟着在一起,方便一些。”明永昌一边走一边道。

    “行,这边就请郭秘书长早点儿把人选名单拿出来,咱们早点儿替林书记把秘书给明确了,我也好找点儿交差。”沙正阳也乐呵呵的道。

    “嗯,已经给市直机关几个单位打了招呼了,还有就是咱们市委办里边,正阳你也可以选一选。”郭向阳也觉得头疼,这风声一传出去,立马就引起了无数人关注。

    给市委i书记当秘书,对所有人来说无疑都是一条终南捷径,如果能入市委i书记法眼,日后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沙正阳也询问过林春鸣对秘书的要求,林春鸣曾经半开玩笑的说像沙正阳这样的最合适,当然这是玩笑话,后来林春鸣也提了几点,一是头脑清醒,二是态度端正,三是要有一定文字能力,四是最好年龄不要太大。

    最后一条沙正阳也问了林春鸣的具体标准,林春鸣的回答是最好在三十岁以下,看来他在汉都对展涛这个秘书还是比较认可的,沙正阳就只能按照展涛的标准来寻找。

    市委办这边三十岁以下的人员不多,要么就是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沙正阳觉得林春鸣恐怕不太喜欢这类太过于稚嫩的角色,三十多岁的干部倒是不少,但又不符合林春鸣的标准。

    沙正阳自己大概勾勒了一个标准,大学毕业,最好是中文、历史、政教这一类文科类毕业生,男性,三十岁以下,工作三年以上,有办公室工作经验,形象气质合乎标准,文字能力上佳,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勤学肯干。

    后面几条有点儿抽象,不太好认定,但是前面几者可以筛掉不少。

    郭向阳的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就已经让人给沙正阳送来了几份简历,基本上都是来自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这样的部门中,也有包括市教育局以及宛阳区和龙陵区的一些人选。

    粗略的看了一遍,应该说看上去都不错,能够被各部门推荐过来的,当然都是优中选优的,如果不是林春鸣初来乍到,宛州市委这边和林春鸣都不熟悉,这份工作也轮不到沙正阳来。

    下午的市委办机关党委扩大会,除了机关党委委员外,还包括各处室的负责人,明确了沙正阳的工作分工,协助郭向阳副秘书长分管秘书一处和综合一处,同时还要主持市委政研室工作。

    市委政研室另外一名副主任向文广已经五十好几了,还有一年就要退二线,早就开始了他的喝茶看报钓鱼下棋生活,所以也乐得清闲。


………………………………

第三卷 第二十七节 肚里有货,落纸有墨

    实际上沙正阳已经很不适应这种秘书工作了,这一点甚至连林春鸣都有所感觉。

    前世中当了那么多年的市委办副主任,他对这种事务性的工作深恶痛绝了。

    但现在他还不能不承担其这份职责,所以沙正阳急于想把这份担子交出去。

    翻开同学录,沙正阳叹了一口气。

    在汉川大学读书,宛州作为汉川除嘉州外的第一人口大市,肯定多少也有几个宛州籍的同学的。

    原来自己在银台工作,自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现在自己到了宛州,短时间内也许还没有多少人知晓,但这种情况瞒不了太久。

    原来一个班的有两名宛州籍的同学,一男一女,都不是很熟悉,倒是外系英语系的一个宛州籍同学和沙正阳比较熟悉。

    因为沙正阳和他都是大学里一个读书小组的成员,都喜欢都唐诗宋词。

    这个读书小组其实也是一个零散性的组织,也没有官方报备。

    就是大家有兴趣凑在一块儿,有时间在一起读一读书,谈一谈对某个诗人词人某个时代的诗词风格变化,或者对某首诗词的感悟探讨,而且开展活动也不多,基本上一个月才能有那么一场,存在感也不强。

    这个读书小组的人虽然来自各系的人都有,但是主要还是以中文和历史专业居多。

    到了大四的时候,活动就越发少,到最后一学期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开展活动了,只是在毕业时大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而已。

    电话是从另外一名在汉都工作的同学那里获得的,在此之前沙正阳也考虑过很久,到底联系不联系这个同学,主要是因为在毕业之后双方再无联系。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学校里的种种,很难也不宜再带到别以后走入社会中来,这一点也是前世中有无数经验教训的沙正阳所明晓的。

    想了一想,沙正阳还是拿起桌上的电话,打了一个。

    电话拨通了,没有人接,这个时候沙正阳才焕然大悟,这可是暑期,汉东师范学院早已经放假了,怎么可能有人接电话?

    索然的放下电话,沙正阳也懒得多想,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门上人影晃动,沙正阳抬起目光,看见是一个有些面熟的面孔,政研室经济处处长杜克利。

    宛州市委政研室按照级别来说,应该是和市委办同级的,但是谁都知道虽然同级,但是其实质性的内涵要差得远,外边提到市委办实际上也就是把市委政研室涵盖在其中的,市委政研室主任一般也会由一个市委副秘书长来兼任,但宛州市委政研室目前没有主任,由沙正阳这个市委办副主任兼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来临时主持市委政研室的工作。

    市委政研室下设五个处室,综合处,政文处,经济处,农村处,《今日宛州》编辑部。

    虽然看起来有五个处室,但是总共人数也不过寥寥十人,和市委办综合一处这样的大处室人数差不多。

    这也足以说明市委政研室在市委里边的地位多么孱弱。

    “杜处长,来坐。”沙正阳见杜克利在门口晃动,连忙起身招手。

    “沙主任,你在忙?”杜克利是个快四十岁的知识分子,黑框眼镜架在脸上,灰色的长袖衬衣略微有些发白,但洗的很干净,熨得挺拔,头发也梳理得很整齐。

    “有事儿?”沙正阳含笑问道。

    “你上午要的东西,我给你拿来了。”杜克利点点头,有些矜持的坐下,实在是沙正阳太年轻了,让比他大十多岁的杜克利有些不太适应。

    沙正阳没想到上午间很随意的提了一句自己想要了解一下宛州工业经济这一块的构成情况,杜克利当时应了下来,而且这么快就拿出了东西,这让他对政研室的效率大为惊讶。

    “啊,这么快?”沙正阳接过厚厚的一叠资料,随手翻了翻,前面是概况和近十年来的数据对比变化,既有图表,也有文字叙述,很详实,后边就是宛州几大国企的情况,也有非常细致的调研分析。

    “其实每年我们经济处都要对几大国企和一些产业作一些调研,这些调研材料也花了不少功夫,只是领导们不太重视。”

    杜克利语气很平静,但是沙正阳还是能从其中听出浓浓的不忿。

    沙正阳没说话,只是静静的翻阅。

    见沙正阳没搭这个腔,杜克利又有些后悔了,不该在这个新来的主任面前说这些,人家初来乍到,怎么可能表什么态度?

    政研室不受重视不是一年两年了,指望换个领导就能重视起来?

    不过杜克利还是满怀希望,这位新主任既然是市委新上任的林书记带来的,其身份和意义自然不同,或许日后政研室能够重新好起来。

    “谢谢杜处长费心了。”沙正阳大略看了一下之后,就把资料收起来,“这些资料很有价值,我打算花一些时间看一看,就放我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