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天后,沈良去张大人府上了。
沈清兰迎来了会州新闺房的第一个客人,半在意料之中,这人是徐家小姐徐嫣芸。
徐嫣芸没有提前递帖,而是在登门前半个时辰让丫头送来一个精致的礼盒,说法是,“我家小姐刚才逛铺子时看中的,猜想沈小姐会喜欢,立即让婢子送来,我家小姐想念沈小姐了,怕是逛不下去,一会就来找沈小姐玩儿。”
沈清兰,“……”
礼物进了门,不好拒收;收了礼物,更不好拒人于门外,何况,她早就断定,不出这一两日,徐嫣芸必定会来,上次逛街半途而废,还欠着自己一句话呢,不过,她也没想到,徐嫣芸登门的方式会这么别出心裁。
想来,就等着吧,来了,就接着吧。
沈清兰吩咐翡翠去厨房准备,自己没什么可做的,该做什么做什么。
半个时辰后,徐嫣芸来了,在台阶上抖落一身的雪花,笑眯眯地喊,“沈姐姐!”
第406章 细说
“嫣芸,快进来。”沈清兰笑着招呼。
其实沈清兰很有些不好意思听徐嫣芸喊自己“姐姐”,她叫“嫣芸”时也有些别扭,因为徐嫣芸无论时个头、体型还是容貌,看上去都更像个姐姐,而自己要是直呼“嫣芸”,总有种冒充大人占人家便宜的感觉。
碧玉送上茶,默默地退到一边。
“先喝点热茶暖暖。”沈清兰笑问,“才又新下了雪,正冷着,怎么想着过来了?”
徐嫣芸也笑,似乎有些遮掩的尴尬,“本来昨天想约沈姐姐看雪的,又怕……沈姐姐着凉,今天我上街,路过上次与沈姐姐一起走过的地方,就想念起姐姐来,忍不住过来,是不是有些冒昧了?”
“没有。”沈清兰含笑化解,本来也不是件大事,那天逛街回来后,她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我在家无聊得很,又懒得动弹,你来得正好,陪我说说话儿。”
徐嫣芸在那句“无聊”时眼睛闪亮,还没来得及插言,接下来一句“懒得动弹”,又让她咽下了舌尖的建议。
真遗憾,她想。
“沈姐姐平时在家都怎么打发时间?”
沈清兰没直接回答,“左右不过那些琐碎事儿,你呢?”
徐嫣芸像是来了精神,“我也无聊,母亲让我做些针线,我手艺不好,拿不出手,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有时会找二哥玩儿,不过,二哥勤奋好学,他不像别的官宦子弟喜欢整天喝酒划拳、花街柳巷、逗猫遛狗的,他爱看书、弹琴,所以我去找他,他就教我些知识,只是二哥准备应试下次科举,没时间陪我玩。”突然,她一脸兴奋又骄傲地说,“对了,沈姐姐,我二哥的琴弹得可好了,我每次一听就入迷。”
“……”沈清兰用喝茶的姿势掩饰自己微微抽动的嘴角,力求稳妥得称赞,“嫣芸兄妹的感情真好。”
“那是,我二哥是真好呀!”
沈清兰实在忍不住了,问,“大公子不陪你玩吗?”
她早就知道,徐家有两位公子,上次去卢府,大少奶奶还跟在徐太太身边呢,可徐嫣芸满嘴里都是二哥长、二哥短,几乎没提过大哥。
最初,沈清兰对徐嫣芸的厚此薄彼很奇怪,心说是不是徐大公子对这个妹妹不友好,所以妹妹也不喜欢这个哥哥?直到那天徐嫣芸从珠宝铺离开,让二公子代替照应,她才隐约琢磨出点意思来,原来兄妹之间并不是亲疏有别,而是有意为之啊。
徐嫣芸愣了下,迅速回答,“大哥长我好几岁,玩不到一处去。”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但沈清兰显然还有话说,“这倒也是,年年龄相差太多,总没那么多共同语言,那,你大嫂呢?”
不提二哥是为了把二哥推到最前面,情有可原,那么大嫂呢?也不提?也不玩?
“大嫂身体不好,又性子好静,我去找她多了,会打扰她。”
徐嫣芸这语气情真意切,不像是作伪,反倒让沈清兰惊了一下,上次远远的见了一面,还真没注意到她是否有病,性子好静却是真的。
一时间,沈清兰还有些惭愧,觉得自己过于多疑,忙岔开话题说些别的。
翡翠从厨房回来,将新做的点心摆了一桌子,点心没什么特别的,会州的原料、会州的厨娘,做出会州的风味,哪一样都是徐嫣芸从小吃到大的,好吃是好吃,却不稀奇了。
沈清兰也没怎么动,她这些日子每天都吃,已经没了新奇感,甚至开始思念起申州来,她琢磨着,许久未下厨了,什么时候自己亲自做些来吃。
“沈姐姐的闺房真漂亮!”徐嫣芸打量四下,眼神略有些古怪,语气却是真诚地称赞。
沈清兰笑了笑,“刚来,还没怎么点缀,看着有些素。”这是实话,她都还没认认真真把从申州带来的装饰品摆出来呢,更没上街好好“淘宝”过,屋里除了卫长钧准备的家具,只有些八成新的细软。
徐嫣芸更来了兴趣,“我知道有个会州有个市场,地方不大,但是宝贝很多,都是西羌、北夷、南蛮那头的东西,稀奇古怪,好玩着呢,沈姐姐要是有兴致,改天咱们去逛一逛,别看那些个部落人粗鄙野蛮,但他们值钱的东西不少,比如玉石、牙骨类。”
这一说,沈清兰真的眼睛亮起来,她本就是好动好玩的性子,申州的每条大街小巷都被这位别驾千金光临过,或自己带着丫头偷偷摸摸,或拉着沈之逸、方茹音光明正大,收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玩意儿,当然,也没少挨林氏的瞪眼、训责。
“甚好,嫣芸你陪我去。”
这么着,就算说定了。
坐着说了会闲话,两人趁着没什么风,出去园子里走走。
沈清兰注意到徐嫣芸对这个园子十分熟悉,拐弯、过院都很自然,她知晓这个宅子原来的主人王大人也有个女儿,自己现在住的小院子还极有可能就是那个王小姐住过的,那么,徐嫣芸常来走动也不足为奇,但一时好奇心起,还是故意问了句,“嫣芸以前是否常来这里?”
“是来过好几次的。”徐嫣芸也没隐瞒,索性详细说了起来。
“沈大人调来之前,会州别驾是王大人,王大人有一儿一女,我都是跟着母亲来做客的,与那王小姐也有几分交情,有时在她闺房坐一坐,有时就在这园子里转一转。”
沈清兰点头,“我听说王大人的老家离会州极远,有数千里之遥,他致仕后,举家返故里,以后恐怕难得再回来了。”
徐嫣芸眼里没有想象中朋友离开后再难相见的遗憾,她平静地说道,“我听父亲也是这么说的,父亲说,王大人家是南方大海边上的,他从会州回去,光是路上就得小半年吧,不过,能赏尽沿途风光,也是极爽快的一件事。”转又饶有兴趣地问,“沈姐姐从申州而来,一路上是不是也觉得风光迥异,新奇且有趣?”
第407章 梅树
“确实如此,各地风土人情大有不同。”沈清兰含笑,“略有遗憾的是,时值严冬,一路皆是风雪,若是换个季节,定然更加迷人,嫣芸将来有机会也可以到处去看看,嫣芸,你想去哪里?”
徐嫣芸抿着嘴想,更像是抿着嘴羞涩地笑,脸颊也微微透着红,她轻轻地回答,“去哪里都行,去京城就更好了,我听说,那里样样都好看。”
沈清兰笑,“天子脚下,自然不同凡响,嫣芸到时候去看看就知道了。”如果不是因为穆华景在那撒了张网,她自己也很想去京城,不仅想去,还想在那定居,不仅想自己定居,更想父亲、母亲、兄长以及嫂嫂……都在那里定居,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所以,她一点也不觉得“想去京城”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徐嫣芸低头,不知是看被雪浸润的鹅卵石呢,还是看她自己绣着粉色芍药的鞋尖,轻轻地应了一个“好”。
这个奇怪的反应让沈清兰不由得揣测起来,这其中有什么不可言说的妙趣吗?还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又将徐嫣芸打量一番,得出结论,十有八九是这小姑娘心里念着人就在京城,或者将来要去京城。
就在沈清兰转动心思想打趣两句时,徐嫣芸突然主动开口了,“我听说,姚太太以前去过京城。”
姚太太啊……
她何止是曾经去过京城,她就是在京城长大的!
沈清兰讷笑,“你怎么知道?”
“听我二哥说的。”一听到徐鸣玉,徐嫣芸又精神起来,“二哥去过一次菡萏园,他说菡萏园的布局颇有京城风韵,他就问了姚太太,姚太太告诉他,因为以前去过京城,喜欢这种风格,所以在建造菡萏园的时候,刻意模仿。”
沈清兰目瞪口呆。
她绝对相信姚太太对自己说的话,虽然她从来没去过京城,也从没有亲身体验过京城的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和都城气派,但莫名的觉得姚太太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雍容、雅致、娇韵、妩媚、大气、爽快……自认为这就该是京城的气质。
何况,那些破费心思的点心、那园子里不动声色的细节,都绝非是一个“去过罢了”的人肯用心至此的。
她早就好奇过姚太太的娘家身份,也听说关于姚太太的闲话与猜疑,说会州无人知道她姓什么,无人知道她的来历……看来,姚太太是在刻意隐瞒、甚至说谎糊弄。
真是个有秘密的人。
“原来如此。”沈清兰心里已经翻来覆去想了许多,对着徐嫣芸却没露出分毫。
可转念又心生困惑,既然姚太太瞒着千万人,怎么独独就把这秘密告诉了自己?除了在卢家见过一面,说了几句话,沈清兰思来想去,自己与姚太太从未有过交集,她凭什么就对自己这么信任?
沈清兰越想越蹊跷,看来,还得尽快再去一趟菡萏园。
“沈姐姐,西角上那株腊梅开着吗?”徐嫣芸摸了摸小路旁灌木叶上的冰层,好奇的问。
沈清兰愣了愣,西角的腊梅?没见过呀。
“没注意,走,咱们看看去。”
徐嫣芸笑,“这园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