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清兰有些恍惚,是啊,没想到是这样。
马车哒哒,依次出城门而去,车窗口挥舞手帕的手也已经收了回去。
无人见城门一侧,有个锦衣华服的少年人静默凝望那一队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晨曦天光中的马车,良久,低低道一声,“此一别,恐无再见之期,你我无缘,到底不过是我一人一梦罢了。一路顺风。”转身回城。
冬雪未融,道上冰雪成泥,行程比来的时候慢了许多,也颠簸许多。
饶是车夫小心谨慎,仍是行驶得摇摇晃晃,如此七八日之后,大家都面色不佳、精神不济,因为担心有人在途中生病,越发的放缓了速度。
这一日,进入江州地界,路过一个称为蒲塘的县城,恰好日暮,林氏让秋月回来与沈清兰商量。
“太太已经打听过,此处驿馆不在城中心,需要穿城往西,估计还有四五里路程,太太的意思是,不如先在城中用些菜饭,再去驿馆投宿,小姐觉得可好?”
沈清兰打起帘子往外看,只见街道宽阔,两旁店铺林立,酒旗斜矗,行人悠闲,显见得是个热闹繁得所在,当然乐意。
“听太太的安排就是。”
话传过去,马车继续往前,没过多久就在一家颇具规模的酒楼前停下,大家依次下车入内。
第232章 制止
伙计过来张罗,听口音知道她们都是外地人,立即推荐当地特色美食,夸得是天花乱坠、人间少有,最怕御膳房总管听了都要自惭形秽。
沈清兰笑,“处处都有特色风情,你光说不管用,把菜端上来,我们看过、尝过,说好才叫好。”
伙计拍着胸脯保证。
果然送了一桌菜肴来,蒸炒焖炖煎煮炸,瞧着当真不错。
沈清兰挨个尝一筷子,赞道,“确实别有风味!”又问了伙计,酒楼楼上可住宿,索性央着林氏在这住下,也不必再找驿馆了。
林氏尝了菜,也觉得不错,吩咐春兰去搬东西入房。
伙计高兴起来,又把城里城外统统介绍一遍,说道,“太太、小姐,二位远道而来,是为走亲访友,还是游山玩水?”
林氏老成,出门在外,不愿多言,沈清兰却像被刚刚刑满释放似的,精神头极好,笑答,“若是游山玩水,这附近莫不是有什么好看头?”
伙计认真起来,掰着手指介绍,说起来,到底是个县城,不过是城西一条河、城东两花园,郊外一座庵,如此这般。
沈清兰笑着赞两句,却没多大兴趣,倒不是她瞧不上小地方,确实是被颠了这几天,浑身骨头都散架了,若不是十分有趣的地方,她只想好好躺着歇一歇。
伙计也看出客人们对他介绍的这些不感兴趣,有些怏怏,忍不住又补充,“天下名山庐山距此不过百余里地,太太和小姐不妨去看看。”
林氏和沈清兰还没说话,门外忽传来一声轻笑,笑声清朗温和如石上流泉,十分好听。
她们所在雅间,有门有窗,因为正月里生意冷清,女眷们也没过多讲究,加上伙计进进出出的,门只是半掩半开。
屋里人说着话,没料想这时外头有人,被这一声笑,惊得愕然。
门外一男子,华服锦绣,被门遮掩半身,他又笑道,“小二,推荐也需因人而异,哪有推荐太太、小姐往山上去的?这时节天寒路滑,山花未开,去了岂不是遭罪?”
伙计面带尴尬,不知说什么好。
林氏皱眉,吩咐秋月开门,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既然主动开了口,她不能失了气势。
不想秋月把门拉开一看,人已不见。
“罢了,许是用过餐已经走了。”林氏作罢,见伙计忐忑不安的立于一侧,又笑,“你的好意我领了,不过他说的也有道理,如有机缘,下次趁个好时节再来。”
伙计松口气,赶紧告辞出去。
饭后,母女上楼看了房间,见窗明几净,十分满意,春兰已着人将行李等贵重物品搬进来,大家都已疲惫,各自休息。
沈清兰让碧玉去跟店家要了热水,洗尽一路风尘,这才舒舒服服的睡了个美觉,这一睡,就睡到了次日破晓。
四下静寂无人声,唯有低沉呜咽的风声在廊前回旋,像一只被拔了爪牙的体弱年衰的狼,对着已去的大势郁闷不已。
忽然,她听到风声之中隐隐夹杂着金石的清越,不禁好奇,下床来,悄悄拉开窗户往外看,只见庭院中有个人影正在舞剑,那金石之声就是剑的声音,她看不懂招式,也看不清人的容貌,却觉得那飘逸的身姿十分赏心悦目,不觉入神。
天色渐明,舞剑人不愿惊动别人,收剑入鞘,飘然而去。
沈清兰啧啧称赞,心说,戏文里总说世上有仗剑天涯、神出鬼没的侠者,还有腾云驾雾、变幻飘渺的神仙,说得神秘莫测,令人向往,只是谁又见过?不过刚才那人影舞剑舞得游龙惊凤,已是她平生未见了。
翡翠迷迷糊糊的醒来,见她倚窗而立,吓得脸都白了,一把拉回来,“小姐,您怎么能站在窗口,仔细灌了风生病。”
用过早饭后,林氏笑问女儿,“休息得怎样?现在启程吗?”
沈清兰撒娇,“母亲,我看这蒲塘县城比分宁还大些,不如在这逗留两天,容我逛一逛?”
林氏宠她,许她多住一天,让碧玉和翡翠跟好,叮嘱再三。
沈清兰大喜过望,回房装扮,带了帷帽就往外跑,下楼时,只见一抹锦衣恰好跨过门槛出去,半幅背影飘然而过。
伙计从楼梯下转出来,见她要出门,好心提醒,“小姐初来乍到,可别走远。”
沈清兰笑着道谢,声如银铃,刚出门的人步子一顿,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眼,没多停留又走了。
上元节已过,年味已经淡了大半,商贾士农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但残留的喜气仍在,街道上还挂着不少灯市没卖出去的灯笼,这种东西乃时令性的,卖不出去就得等下一年,如果剩余不多,摊主就难得收拾了。
沈清兰转了几家铺子,掌柜的热情招待,“小姐是外地人才到蒲塘的吧?若是早些时日来,赶上蒲塘的灯市,才叫好看呢,整个县城张灯结彩,男女老幼,人人提灯,您瞧,外头还挂着许多没卖的,可见一共有多少了。”
翡翠嘻笑,“盛世之下,家家欢庆,哪里的灯市都好看呀。”她看过申州的,也看过分宁的,想象不出来蒲塘这个小地方会有多稀奇。
掌柜的不太好意思,谁不是觉得自己家乡的最好呢?
沈清兰以目光制止她,“各地风土人情不同,便是灯市,也自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蒲塘想必也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热闹。”
身后忽传一声轻笑,有个声音赞道,“这位小姐谈吐不凡,颇有见识。”
众人都扭头去看,只见一位锦衣男子站在门口,他衣冠华贵,容貌昳丽,气质优雅,往那一站,顿时华光满室。
沈清兰正拿了一只景泰蓝镂空熏香球欣赏,这熏香球掐丝极为精湛,一看就不是凡物,看他一眼,暗暗赞叹此人好形容,微微一笑,行了个礼,后退一步避嫌。
掌柜的一见那锦衣男子,忙堆满笑迎上去,“公子来了,您要的都已准备好,都包好了放在后头呢,您请坐,我这就给您去拿。”
第233章 改变
锦衣男子笑道,“不急,你先招待这位小姐。”说罢,自己就在旁边一个寻常百姓家的竹编凳子上坐下,丝毫不嫌弃凳子破旧,也不担心磨损自己锦线刺绣的衣裳,举止悠闲,神色温雅。
人都已经坐下了,掌柜的也没再坚持,小心陪着沈清兰。
沈清兰觉得此人必定家势显赫,难得的却是不交横跋扈,彬彬有礼,十分有教养,又向他行了一礼,道了个谢,知道人家还有事,没有再耽误,索性连手头的镯子也放下,告辞离开。
翡翠问,“小姐,您不再看看了吗?”
沈清兰笑道,“不看了,咱们该回去了。”
锦衣男子望着她刚放下的熏香球,挑眉笑了笑,等她走远,才笑着对掌柜的道,“怎么样,我就说吧,这玩意会有人喜欢的。”
掌柜的苦笑,“看是好看的,就是没人买得起啊,好多人都是看一眼,一问价格,吓得掉头就走。”
“哦?刚才这位小姐也是被价格吓跑的?”
“这倒不是,她正夸好看呢,还没来得及说价格,公子您就进来了,这不,她又走了。您放在这里,我也每天提心吊胆的,唯恐弄丢了。这下好了,您来了,就都拿走吧。”
锦衣男子直笑,“好好好,看把你吓得,不是你当初说怕我赖账,订了货又反悔,非要我押个值钱的物件嘛?我临时起意出来转转,哪有带银两,只好把贴身的熏香球给您了,也告诉过你,只管摆出来卖,卖了钱可以抵货款。”
“这事是小老儿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量了,得罪,得罪。”掌柜的连连拱手。
锦衣男子摆手,“罢了,去拿东西,我还有事,得走了。”说话之时,起身到摊前,将熏香球拿在手里,用摸出一颗香丸,熟练的打开球,放进去,又扣好,挂在腰上。
沈清兰又逛了两家,给两个丫头买了几样小玩意,结帐时想起春兰和秋月,又买了两份。
往回走时,碧玉拉她衣袖,低声道,“小姐您看。”
沈清兰撩起丝巾远望,只见两辆马车停在刚才那个铺子前,有两个人正合力抬了口大箱子往其中一辆马车上搬,锦衣男子负手站在一旁指点,风过拂动衣裳,阳光洒落全身,清辉照人。
忽然,只见他腰间光彩闪动,沈清兰定睛一看,好像是个什么色彩鲜丽的小饰物在阳光下反射出光芒,再一看,觉得有些面熟,再看,好像是……自己看上的那个景泰蓝镂空熏香球。
他买走了啊?真可惜,自己还想再回去买呢。
午后,趁着阳光不错,沈清兰又要去河边走走,因那小二说那小河水清见底,四季不冻,因此来了兴趣,林氏在房中坐得闷,索性与她同往。
赵妈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