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实际。。 GNP下降;在繁荣时期,实际。。 GNP上升。
例如,假设。。 1992年你在家里自制了一磅奶糖,价值。。 1美
元。第二年同样如法炮制了一回,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价
值。。 1。04美元。按。。 1993年美元的价格计算,表面上多产生了。。 4%
的价值。是这样么?不是。你的产出实际上与上一年相同。
所以,经济学家们将名义。。 GNP乘以换算系数得出实际的。。 GNP。
通过对实际数字的分析方能比较和衡量经济中实际增长的情
况。
除。。 GNP换算系数外,为了研究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家们还采用了另外两种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消费价
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衡量消费者经常购买
的、经特别选定的一揽子产品和劳务中的价格变化。所选定
的这些产品和劳务不随年度不同而变化。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是用来衡量生产者普遍选用的
原材料中的价格变化。这些指数以。。 1967年为基准年,即。。 1967
的。。 PPI=100。1985年。。 CPI指数是。。 322,PPI指数是。。 309。也就
是说,对同样的产品而言,1985年的价格比。。 1967年高出了。。 2
倍多。
还有两种与。。 CNP有关的概念,即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 product; NNP)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product; GDP)。NNP考虑生产过程中机器、工厂和设备的使
用成本。会计中将这一成本称为折旧。NNP是指从。。 GNP中减去
使用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费用后得出的。GDP是。。 GNP的一部分,
即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总值。对经济上过于依赖贸易的国家,
这一概念显得尤其为重要。例如,日本的。。 GNP包括。。 Honda公
司设在美国的组装生产线产出的利,但在统计。。 GDP时,则不
将这一利润计算在内。
GNP等式(The GNP Equation)。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国民
生产总值由能够产生收入的。。 4种支出构成。而每一组成部人
均受政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及低失业率政策的影响。
MBA们在提到。。 GNP的构成时,常戏称之为。。 GNP的“开球杆”。。。
GNP=C+I+G+X
其中 C——个人消费
I——私人投资
G——政府购买
X——出口减进口净值
如上式所示,任何一种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力的增加
都能促进经济增长。日本和台湾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发展,而
美国正好相反,由于每年有大量的贸易赤字,抑制了经济的
发展。
前面曾提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但降低了。。 GNP就意味着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一国的经
济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下运行,则称之为存在“GNP缺口”
(GNP gap)。若政府通过增加开支加以干预,经济就会发展,
就业机会就会增加。这一缺口也就能得以缩小。
货币主义学派争辩说,政府衡量经济的统计方法不准确,
例如地下的未予揭露的经济犯罪、未申报的非法收入、家庭
妇女在家中的贡献等均未被统计进去。CNP未排除对环境造成
污染所应追加的费用,也未含业余时间内创造出来的价值。
乘数效应和财政政策(The Multiplier Effect and FiscalPolicy)。凯恩斯学派对政府加大支出能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
论持积级支持的态度,因为他们深信个人或国家的消费支出
为他人和公司提供了收入。这样一来,支出和收入就会在整
个国民经济中不断重复循环,这种现象,称之为“乘数效应”。
美国国会和美国总统研究如何使用资金所制定的政策称为政
府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学派认为财政政策能带动缓慢运行的经济向前发
展。1992年,美国国会议员们全力支持开工新上公共设施项
目,以带动当时处于衰退状态的经济。政府需出资大量购买
修路所需的碎石、水泥、钢材、设备、人力等原材料,而有
关修路人员又会将收入用在衣、食、住、行上。这时,因为
政府支出的增加,整个经济生活中出现倍增现象。
支出与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循环
工人。。 100万美元的工资收入是如何起乘数作用的呢?工
人的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即怎样花费掉挣来的钱。若
工人从所挣收入中花去。。 80%,储蓄。。 20%,我们就认为。。 MPC等于
0。8。MPC值越高,对经济的影响力越大。用公式表示为:
由此可见,每。。 100万美元的收入能导致。。 500万美元
(1;000。000美元×5)的总消费。顺便提一句,如果哪个国
会议员为自己所在选区争取到新建公共设族项目或国防项目
的合同,他的得票率想必也会增加。。 5倍。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
IS/LM曲线(The IS/LM Curve of theGoods and Money Markets)。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中起推动
作用的还有利率。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投资(I)会受到
高利率的影响而减慢速度。由于高利率的缘故,消费者每月
需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会增加,造成消费者无支付能力,因
而不愿购买汽车、住房等昂贵
IS/LM曲线
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
总收入,产出(Y)收入=产出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投
资和支出(Investment and spending curve; IS)曲线描述了
这一关系。
由于意识到货币的作用,凯恩斯强调利率越高,货币的
流动倾向性越强。1980年。。 12月。。 19日,利率升高到前所未有
的。。 21%,人们蜂拥投资货币基金市场;1992年,利率降至。。 3—
5%,投资者转而将资金投在股票市场。这一关系通过货币的
流动性曲线(Liquidity and money curve; LM)以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图表示出来。在某一理论点上,IS和。。 LM曲线有一均
衡点,存在一均衡利率,并达到。。 GNP某一理论总值。
IS/LM曲线
带有变化的。。 IS/LM曲线
总收入,产出(Y)收入=产出
IS/LM曲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若在衰退时期政府扩大支
出,人们的消费总量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整个。。 IS曲线会
上移,造成高利率和高。。 GNP。如果货币供给量也随着消费量增
加,从理论上讲,利率维持不变。
就整个经济而言,并非存在唯一一种利率。我偿不可能
准确地描绘出消费者支出与利率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需要
有经济学来研究它的原因。IS/LM曲线虽然不准确,但仍在某
种程度上反映了二者之间合乎逻辑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货币主义学派观点
什么是货币?在讨论货币主义学派论点之前,需搞清楚
他们所经常提到的、也是最关心的问题—货币到底指的是什
么。货币是能充当买、卖产品和服务的中介物。虽然听起来
很简单,但货币并不仅仅指现金。经济学家们在谈到如何衡
量货币供给量时,还包括“货币等价物”,诸如银行支票帐
户存款、货币市场资金。
提到货币供给,常用。。 M1和。。 M2表示。M1是指最直接的可
得到的货币,包括现金、银行支票帐户存款和旅行支票;M2
指除含。。 M1外,还加上银行存款及货币市场上的资金。1992年
美国的。。 M1和。。 M2分别为。。 9500亿美元和。。 35000亿美元。政府密
切注视着。。 M1和。。 M2的供给量,以期测定经济运行中对货币的
需求,达到保证其在健康水平运行之目的。
货币数量理论等式(The Quantity Theory Equation ofMoney)。凯恩斯学派通过。。 LM曲线哟调并描绘了经济中货币包
含的内容。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是。。 GNP的主推动杆,并用
数量理论等式阐述了这一观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名
义。。 GNP的直接变化:。。
M×V=P×Q
货币×速度=价格水平×实际。。 GNP
货币供给=名义。。 GNP
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是指货币量和货币量在经济中
流通速度(Velocity)的总称。速度是指货币易手的快慢。
显然,如果将现金藏在家中床垫底下,则对经济发展毫无价
值,速度是“零”。如果同样的现金易手多次,成为一些人
的支出,另一些人的收入,那么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
是不变的。单从数量理论等式上看,假设速度不变则更方便
一些。这时,等式中货币供给就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
素。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这种假设是荒谬的。他们认为在不同
时期,出于对现实的恐慌或一时的欣喜,货币流通速度是变
化的。例如在萧条时期,人们担心下月的收入可能就没了,
所以会节省每一个铜板。
你也许会想,从等式中看,钞票多印一些,政府不就会
使经济走上高速发展的正轨了吗?实事上,名义。。 GNP的总量
虽然可被提高,但经调整通货膨胀之后,实际。。 GNP仍维持原
状或有所下降。
货币主义学派最关注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的变化,因为
如果物价升高造成货币贬值,经济产出实际是减少的。怎样
在华盛顿找到个有本事的聪明人,让他恰到好处地做到把货
币供给总量控制在既可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能将通货膨胀控
制在低水平,那才是大家求之不得的呢。
凯恩斯学派认为,存在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
英国伦敦经济学研究所(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菲
利普(A。W。Phillips)先生所做的调研证实了这一点。菲利普
发现高通货膨胀伴随着低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变业的关系可
用菲利普曲线(Phillips Curve)表示。然而,货币学派并不
买账,他们认为经济的低通货膨同样能保持低失业率。美国
以往的经济数据表明,凯恩斯学派的这一理论确有实际根据,
特别是在。。 1950年至。。 1985年间,该理论显得极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