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什么要用金色来做比喻?金色是比喻,是表法的。诸位要晓得,五金里面只有金不变,不管在什么场合当中,它的颜色不变。像银,银氧化会变成黑色。我们用银器用得很多,一个月(至少是一个月)一定要把银器重新擦一擦,它才会亮,否则的话,慢慢就变黑了。只有金不变,所以金在五金里头最贵重,就这个道理。
  你就想到佛身真金色,就是佛的身体永恒不变,这就是真金色,取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学佛读佛经决定要懂得经里面表法的意思,你才真正开智慧,才真正得受用。说明佛的身相永恒不变,这个道理我们懂得,为什么?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变,会变得衰老,体质有变化?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佛没有。佛没有执著,佛没有分别,佛没有妄想,无论在顺境、逆境,他都能不起心、不动念,那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永恒保持,不会起变化,不会衰老,不会生病。这就用真金色来代表,取这个意思。
  「一身之上,色各不同」。这我们很容易理解,四种不同的佛不一样,一层比一层殊胜,那是什么?修行功夫不相同。藏教佛的清净,我们六道众生比不上;通教佛的清净,那藏教佛比不上;别教佛的清净,那是通教佛比不上;圆教佛的清净,那别教也比不上。在《华严经》里面,别教佛只相当於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你就晓得二行上面,除了自分就是二行,他上面还有八个位次,行位上面是回向,回向上面是十地,这就二十八个位次,再加上等觉二十九个位次。别教佛跟圆教佛相差二十九个位次,那个相好光明当然不相同。
  「华藏世界,庄严万异」。这个万异,异是不同,千差万别;万是个形容词,不是数字,不止一万,无量无边不一样。这是讲法相,法相是无量无边。「总明法性理智中具有,以法性理智中,本具无量功德故」。这是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念得很多,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相好。这无量里面包括一真法界,包括诸佛刹土,也包括十法界,包括三途六道。下面这是给我们说明,「有随行报得庄严者」,他举例子说,「如如来身,有九十七种大人之相」。我们一般在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佛如来这四个字。时间到了,我都忘掉了,好,这几句我们下一个钟点再接著讲。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长者《论》文里面,「有随行报得庄严者,如如来身,有九十七种大人之相,是法身智体自具故」。我们先看这段文,这段文里面的意思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心应量。要知道法身菩萨就没有身相,确确实实如《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在佛法里面讲心法、色法,它都不是。心法、色法都是从法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法性就是法身,所以没有相,能现一切相。
  相是怎么现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太多太多,每个众生心想都不相同,所以佛菩萨现的相就不一样。《普门品》里面说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这是凭什么?凭众生的心想,众生心里想佛菩萨是什么一个形相,佛菩萨就现那个形相,不可思议!佛菩萨有没有心去现相?没有。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就说明这桩事情。我们以善心对这杯水,或者起个恶念对这杯水,这杯水现的相不一样。它是不是有心?它没有心,那就是感应,众生有感它就有应,那是什么?那是法性。法性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能够与九法界众生感应道交,这才现相;众生没有感,它不现相,它没有相。佛经里面形容法性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在中国道家把它称之为「太极」,用什么来表示?画一个圆来表示,圆是代表什么?圆满,不是真的有一个圆相,不是的,大圆满。
  无相能现一切相,法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它变现的。那为什么不能变现像佛菩萨一样的这样的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什么变不出来?不是变不出来,不是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吗?法性是真佛,你看看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法性变的?离了法性,哪有法?法性好比是金,现相好比是器,同是一个金,现种种不同的相。所现的相,这是众生的念(意念),随众生心想而现相。这个道理实在说并不难懂,我们心地清净、心地慈悲,一看你这个相就是很慈悲的相;心地很窄狭,恶念很多,妄想很多,你一看这个人相貌很凶。这就是现相!我们的面相,你看算命看相的人说相随心转。所以你修行有没有功夫,人家不必问,看你的相貌就看出来了。看你的相貌,听你的音声,看你的举止,你的功夫完全露出来了。你懂得这个道理,你读这一段、这一句经文,你就会感觉得很有味道,佛说的话没错,一切法从心想生。
  是法身智体自具故。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是法身;智体,智就是般若智慧,法身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显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就如同我们做水结晶实验的道理完全相同。法性的本能有见闻觉知,这是智体,它有见闻觉知,法性能现色声香味,智体是能现,色声香味所现。
  「如来有无量随好功德庄严,是随行报得故」。行是行业,自己修行的功德,能应、能现一切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就是法性它自然就有应,这叫报得,叫随行报得。「如外边依正报中,金刚地,是法性身报得,是正报」。金刚地跟前面讲的金色身是一个意思。金刚是比喻永恒不坏、永恒不变,是什么?法性。体不变,体不坏,体是什么?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无处不在。它不是物质,所以它不会坏,它不会改变,它能现一切相。相有生有灭,所现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有生有灭,能现的性没有生灭。不生灭的把它比作金,不生灭的把它比作金刚,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不是真的有一块金刚在那里,你要这么看法,那你全看错了。这叫正报。
  「宝树庄严世界,是法性随行报得,是依报」。这是讲世界、讲环境,报身佛。「宫殿楼阁,是法性大智随大慈悲含育众生业上报得」。宫殿楼阁是一切众生居住的所在,生活的所在,在我们佛法里面是教学的所在。这也是法性大智随众生感应变现出来的,所以它不是人制造的,不需要营造。「师子座,是法性随智转法轮报得」。师子座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讲台。诸位要记住,佛法是师道,佛法是教学,教学不能没有讲堂,讲堂不能没有讲台,老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学习。
  「莲华藏世界,是法性随行教化众生无染性报得」。莲花是比喻,这不难懂,你看莲花根生在泥里面,花开在水上面,表法的意思,正是表著我们的根是凡夫,完全被污泥染污了。我们修行学教就好比这个根生出芽了,慢慢长,在水里面长,水里面长就像在接受佛陀慈悲、清净的教诲;花开在水上面,比喻你通过学习,你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成就了,你完全脱离。水就好比是佛陀的教育,那个污泥就好比是六道三途,我们今天堕落在这里。通过佛法的学习,佛法是清水,也要摆脱的,这《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是污泥,法是清水,一定要超越。池塘里面池底的泥浆,那就是六道;清水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头。出头怎么样?超越十法界。花长在水的上面是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叫一真法界。这是你修学、学习有了成就,表这个意思,所以叫莲华藏世界。
  莲华藏世界就是十法界之外的,就称为莲华藏世界,不是真的有一个莲花。真的有个莲花,那你还是著了相,你还没有超越。但是在教学,我们讲变相图里画西方极乐世界,画《华严》的华藏世界,我们会画一个大莲花,用这个来做比喻。莲花比喻清净无染,没有染污。正是经上面给我们讲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没有染污了。执著是见思烦恼,六道轮回的真因,於一切法都不执著,你就超越六道。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你要时时刻刻觉悟,我们现在生在世间,不能不跟世间人打交道。世间人很执著,我们也很执著,我们的执著是破世间人的执著,你要懂这个道理,不是真的执著;真的执著,我们就错了,我们跟他没有两样。这个意思《坛经》里面讲得非常明白,六祖能大师跟大家说法,说出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有三十六个原则。这三十六个就是三十六对,世间人执著有,佛就跟他说空,说空,破他有的,世间人执著有,佛法说空;世间人执著空,佛就说有。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说法,破他的执著。你执著空是错误,你执著有也是错误,你执著亦空亦有也是错误,只要有执著就是错误。无非是把你执著打掉,让你豁然大悟把执著放下,那这个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佛菩萨也真的执著,那错了,执著有错,执著空也错。所以佛说他一生教学没说过一个字,没有说过一句话,你从这里体会他的意思。三十六对无非都是破执著、破分别、破妄想而已。
  离一切分别妄想,一切众生本来是如如佛。《华严》、《圆觉》都说得很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是不是佛?是佛,佛眼睛里看是佛,不过你是个糊涂佛而已。为什么?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真的,你的自性里头没有。儒家实在讲也懂这个道理,不过没有说得这么清楚,没讲得这么明白。儒家讲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