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我相信这四条戒是一切诸佛共同的戒律,放诸宇宙都是最好的标准。不学佛的人很难遇到,学佛的人遇到要真正理解懂得,依教奉行。它的落实,那落实真的就是《弟子规》,孝悌、谨信、爱人,最后讲到亲仁,就是亲近有道德的好人。佛菩萨是智慧德行圆满的仁人,我们应该要亲近,每天读诵就是亲近佛菩萨,听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境界,先从这里扎根,先把这里扎稳。
你看佛陀的教诲。佛陀这四句的教诲是我们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那我们学戒、学定、学慧为什么不成就?不知不觉犯了这几条,把你的功德全漏掉了,所以你不能成就。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戒的重要。今天戒律的根坏掉了,所以学戒学不成,连个五戒十善我们都做不到,根坏了。所以这几年来我们特别提倡《弟子规》,来学这个课程,为什么?救根,这可以培养根。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一切是从头来起,从根来培植起,我们才有救。如果把这个根丧失掉,那就一切都完了,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这么多年来总结世间所有宗教神圣的教诲,我总结一个「爱」字。修行证果是什么?自爱。你想想,我们要是伤害团体、伤害别人,你就是国贼。国贼是不是自爱?不自爱。我们毁谤国主,毁谤国家领导人,或者毁谤我们团体领导人,不知道自爱;漏税,想占别人一点便宜,不知道自爱;做犯法的事情,不自爱,自爱的人绝对不会犯这个过失。
所以我说诸佛菩萨修行证果,他证的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自爱。这个话古人没有说过,你们细心想一想我有没有说错?真正懂得自爱。我们心里不善就是不自爱,心里面有嫉妒心不自爱,心里面有自私的心不自爱,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不知道自爱。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都是不自爱!自爱的人没有,自爱的人心地纯净纯善,具足圆满智慧,无量功德,那是真正自爱的人。佛菩萨教化众生是爱他,是教导他觉悟,教导他懂得自爱。自爱一定会念念替别人想,念念替团体想、替家庭想,像出家人一定念念为道场想、为佛教想,乃至於再扩大为整个世界一切宗教想,这自爱爱他。自爱跟爱他分不开家的,在佛法讲「自行化他」。现在我们对於自行化他这个术语真正意思体会不到,我们换句话说,自爱爱他比较好懂。
自爱绝对不会害自己。诸位要晓得,我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不自爱,我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自爱。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正懂得自爱,那是真正圆满的自爱。你看六祖在《坛经》里面记载得多么谦虚、谦卑,处处尊重别人,处处抬举别人、称赞别人;对自己天天反省,找自己的过失,「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非」,真正懂得自爱。天天在做改过自新的工作,你说这是不是自爱?
所以,佛这个经上一字一句含无量义,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努力把它落实。今天实在讲这是一门大学问,让我们来做,我们依旧是茫然无知落实在哪里?最具体的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十善业道」。《弟子规》不能够做到,十善业你就不能做,你没办法做到;十善业做不到,五戒你不能持。所以我们要想持五戒,先修十善业;要想修十善业,先学《弟子规》。这个程序不能颠倒,像盖房子一样,《弟子规》是第一层,「十善业道」是第二层,「五戒」是第三层,你总得从下面一层一层往上盖。希望诸位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我们才知道如来真实慈悲,在「颠倒不如实」这个状况之下教导我们怎样减少苦难。
请看「菩萨问明品」偈颂第八首。在这首偈颂里面讲到能现能变的心,所现所变的一切法。能现永恒不变,这里头没有觉迷;能变的心、识,这个心是八识,也叫八识,也叫八心,这是能变。能变它有觉有迷,迷是它,觉也是它。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是识心不是真心,真心里面没有想。诸位要知道,真心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那才叫真心;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心,那就不是真心。像阿赖耶,说实在的话,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阿赖耶有起心动念,这是自性的本能。分别是第六识,执著是第七识,这里面就有善、恶、非善非恶叫无记。善就是觉!觉,它能够回复到一真法界,我们讲修行证果是它,破无明证法身是它,是觉的用处;那要是迷的作用,迷的作用就变成六道三途。所以识心有觉有迷、有善有恶,真心没有。真心没有觉迷,真心没有善恶,真心所现的这个境界就是法界,法界也叫法身。法界也好,法身也好,法界、法身有没有善恶?没有,有没有觉迷?没有。十法界里头有觉迷、有善恶,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
我们一定要把觉迷、善恶统统放下,所谓说两边不著,觉跟迷是两边,善跟恶是两边,两边都要放下。中道有没有?中道也没有,也放下,你就回到法性。回到法性,那就是大乘教里面讲明心见性,那就恭喜你,你就圆满菩提了。如果你把迷放下,执著在觉的这边,见不到法性,你最高的果报在哪里?最高果报在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彻底放下,没有别的,真正觉悟的人告诉我们修行是什么?放下,放下再放下,放到什么都没有了,把那什么都没有也放下,你才成就。一丝毫的分别执著都不能有,不但分别执著不能有,起心动念不能有,起心动念是妄想、是无明,这是最难最难的。极其微细的那个起心动念,也许就是科学家讲的宇宙的原点,极其微细,我们不能不晓得。所以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这一句真是了不起,一句话五个字把法性、法界、法身就显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来无一物,真不容易。
前面,我们前一个小时所讲的很重要,这是在「颠倒不如实」的状况之下,佛教我们真的转识成智修行从哪里下手?要从持戒,真的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决定是戒定慧,这是次第,次第不能颠倒,颠倒之后决定没有成就。我们自己学佛这么多年来功夫不得力,就是因为顺序颠倒,没有从戒修定,从定开慧,没有。我们学教的人只知道把精神、时间都用在经典上,戒律疏忽了,所以搞了几十年没根,几十年的功夫一无所成。时间空过了,精神体力也都浪费,没有根!
我们今天要从根上做,那根上做,《梵网》、《璎珞》里面这四句偈可了不起。我们细心去观察、去思惟,我们有没有犯这个毛病?四句都犯。这才知道为什么修行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得功夫成片,学教不能大开圆解,修禅不能得定,学密不能得三密相应。这个话是什么?黄念祖老居士给我讲的,讲现代学佛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提到了)为什么都不能成就?没有在戒学上留意,没有在根上用功夫。我们今天真的是把根找到了,找到了就要救,我这是八十老翁了也不例外,还是从根救起!如果再能活个三、五年,我还是会成就。
在我这个年龄彻底放下,为什么?该走的年龄。中国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都八十了,还要是不放下,那就大错特错!我们这几十年的佛就白学了。彻底放下,三界六道十法界一丝毫不沾染。我活一天,对有缘的同修我都会尽力帮助一天,时时刻刻提醒大家、勉励大家。这就是先我们在这法相里面把真心、妄心搞清楚,真心是本来无一物,没有觉迷,没有凡圣,没有善恶,也没有祸福,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那就都有,这我们就好懂了。
现在看这相宗的修学纲领,转识成智,你能有这个认知,那你就不颠倒了,你的知见正。知见正了还不行,不能解决问题,要心正、行正,三业都要正。三业都要正,那就是戒律圆满了;戒律就是修正我们身口意三业的。这个话我讲了几十年,我讲这个三藏,经论是修正我们知见的,戒律是修正我们行为的。你说知见重要还是行为重要?都重要!但是在初学的时候,行重要;已入境界的人,行为里头没有过失了,知重要。就好像我们念书一样,小学里头是行重要,大学里头是知重要。那行已经成就,他不会越轨了,要提升他的智慧,提升他的德行;小学生是要著重他的行为、德行,要在这上下功夫。
我们采取《六祖坛经》里面能大师的这两首偈,就把转识成智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难得!第一句「大圆镜智性清净」,这个昨天我们跟诸位谈过了,今天我刚才说的这些话,这大圆镜智就是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法性、真性,或者说是法界、法身。法界我们通常讲法界性,法界性现的相就叫法身,都是清净的。刚才讲了,没有觉迷、没有善恶、没有祸福,什么都没有,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但是具足无量的智慧德相。世尊在《华严经》上赞叹「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大圆镜智性清净。
现在我们看第二句「平等性智心无病」,这个重要!转识成智就是在第六识跟第七识。平等性智是什么转的?第七识转的。第七识是什么?执著。那我们就知道了,执著就不平等,自性清净心本来是平等的,这一有执著,平等性智没有了、失掉了。现在我们要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八识是什么?八识是妄想。智是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四智菩提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不是学来的,不是修来的,是自性本来就有的。
我们现在这平等性智为什么失掉?就是你有执著,第七末那识,相宗里面讲的「四大烦恼常相随」。你为什么会有执著?因为你有这四大烦恼。四大烦恼头一个是「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