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酢>跏鞘裁矗磕悴幻粤恕<派悴黄鹛安_痴,贪瞋痴有没有?有。见色闻声的时候,你的知见正,佛知佛见,自自然然控制住,贪瞋痴慢不起现行,这叫功夫成片。
  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不起贪心;逆境、恶缘在你面前不生瞋恚,这个好处得到了,这就是你观照得力,你知道一切法刹那生灭,皆无所有。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皆无所有,刹那生灭,你还生什么气?你要接触这个恶缘,心里还要生好几天气,你是凡夫,你一点功夫都没有,你还在造业。造什么业?你有瞋恚心,就是造业,你有报复的心,就是造业,这就错了。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人,遇到这些事情,别人毁谤我,我要听到了,阿弥陀佛!不起念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有瞋恚?为什么没有报复?为什么没有辩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都平了,心是平等的。
  这就跟没有学佛的时候不一样,没有学佛的时候,如果听到别人毁谤,没有这个事情,胡造谣言,决定要去跟他评理,决定有瞋恚心,你心里会不平,甚至於等待机缘还要报复,这是世间人之常情,六道众生!六道里头搞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搞冤冤相报。你要把六道看清楚了,就这么一桩事情,一语道破,「冤冤相报」,后头是「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迷!迷而不觉。一觉悟就了了,不再放在心上,他在六道里头跟别人冤冤相报,跟我没有了,我们在这里解脱。解脱,这暂时的,不是永恒的。怎样才是永恒的解脱?求生净土,永远脱离六道,这才叫真解脱;没脱离六道轮回,不算真的解脱。这一世虽然没事,来生后世碰到了,你还有没有智慧,还有没有定力,能控制自己烦恼习气。如果一投胎,智慧、功夫都失掉,来世还是个凡夫,没有继续修行,还是凡夫,遇到了报复的念头自自然然会生起,这个事情可麻烦!
  你学佛学什么?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白,了解事实真相。「问明品」里面就是给我们讲诸法实相,总离不开《般若经》上讲的原则,「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刹那生灭,并皆速灭」,总不离开这个原则。你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用这个来观照,你去核对核对,你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不是佛所说的!你愈是在对照你就发现愈真实,佛所讲的一点都不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如此。你还会有执著吗?你还会有分别吗?你还会跟别人起争执吗?没有了!我面前这些东西,别人要要,欢欢喜喜,随便拿。为什么?身尚且不是我,身外之物哪里是我?这才叫放下,真的放下了。
  五欲六尘,你受用跟我受用无二无别,心开意解,把自己的身心自自然然,不需要去想,不需要去作意,跟大宇宙自自然然融成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个心量跟虚空法界没有两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自然的,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众生心量之变小了,都是因为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心量变小,不知道事实真相,妄想分别执著很坚固。我们常常受这些大乘经教的薰陶,坚固的执著逐渐逐渐就淡了,这就是功夫进步,功夫得力。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段,「唯所依者,推起灭之焰,体用俱无,无焰之理,挺然显现」。这个意思更深了,一般人看不到这么深,这确实有点像所谓的微密观照,事实真相确实看清楚了。推,我们一般讲推理、推断,火焰在起灭,体、用都没有。前焰没有体,不知道后面的火焰,后焰没有体,不知道前面,彼此不相知。前灭后起,不但没有体,用也没有,体用俱无,无焰之理就显现了。焰是什么?妄想;法是妄法,理从这里显现出来。
  下面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是则无妄法之有,有妄法之无,湛然显现」。这几句话要多念几遍,你才能够体会到清凉大师所讲的义趣,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少分这首偈里面所显出的义理。「无妄法之有,有妄法之无」,这两句话反覆去念。妄法之有,到底有没有?这两句话的意思在哪里?有无是一不是二,有中有无,无中有有。有是妄法的相,无是妄法的理;有是妄法的事,无是妄法的性,所谓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看到一层深度了。
  再往下面去看,这一句重要,「遂令缘起之相,相无不尽,无性之理,理无不现」。宗门里面讲见性,在哪里见?在相上见。缘起之相就像什么?像火焰,前焰灭,后焰生,刹那生灭。所以缘起的相,相会不会断?不会,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为什么说不常?你看像前面讲的,前焰灭,不常;后焰就生,不断。这是缘起之相,相无不尽。可是这里头你一定要知道,前焰不是后焰,缘起之相,前面的相决不是后面的相。我们在前面,用电影影片来做比喻,电影的影片是幻灯片,前一张决定不是后面一张,在放映机里面快速度的转动,就是个生灭的相,刹那生灭。我们在银幕里面看的相,就是此地讲的缘起之相,相无不尽。
  无性之理无自性,一切万法无自性,就在相上见到了。无性之性就是真性,无性之性就是本无,无性之性就是法性,无性之性就是缘起,《肇论》里面讲的「缘会」,就是此地讲的缘起。法性你见到没有?觉悟的人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手拈来无一不是。他是不是真的契入?真的契入是证得,没有真的契入是解悟;证悟得受用,解悟不得受用。解悟可以帮助你,我们今天讲的智慧、辩才,怎么不得受用?与了生死、断烦恼不相干;证悟断烦恼。
  可是不少众生悟后起修,清凉大师给我们注解这部大经,将全经分成四分,「信、解、行、证」,解是解悟,要通过行才能达到证悟。你不能把所解的完全落实到你日常生活当中,经里面所说的理论、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那是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思想,正知正见;落实在生活当中,世出世间一切法样样放得下,你就得受用。放不下,你还是凡夫一个,在一切法里面你还是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著,虽然比从前轻,没断根,妄想分别执著还在;换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烦恼轻生人天,妄想分别执著重的生三途,出不了,果然於一切法都不执著了,你才能出得了六道;你还有分别,有分别出不了十法界。这个道理你要明了,你要相信。
  我们今天学佛,佛怎样?佛对这个事情真相明了,佛真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一丝毫牵挂,决定没有丝毫留恋,宗门常讲「身心放下,一丝不挂」,这是佛菩萨。我们今天听了经教上这么多的教诲,也明白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落实。有很多人:难!没有法子落实。没有法子落实原因在哪里?就是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佛法薰修的时间太少,力量很薄弱,所以境界现前立刻被境界转,自己在境界里头做不了主。逆境、恶缘肯定起瞋恚,顺境、善缘肯定起贪爱,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肯定起贪瞋痴慢。起这个东西不好,起这个东西将来到哪里去?到三途去!悭贪重的人,饿鬼道;事理、因果不明的人愚痴,畜生道;嫉妒重、瞋恚重,地狱道。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到哪里去,不能不知道。
  念佛求生净土有没有把握?说实在讲,谁敢说我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放不下!这个大乘经对我们看破、放下有大帮助,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没专心,听经的时候打妄想,你怎么能听懂?这个事情我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我是过来人。我在学佛最初十年是这样的,虽然听懂了,放不下;好在我读经、闻法、讲经没有中断,就是这么多年天天在薰习,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薰习才得力。我这是经验之谈,我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只有长时间的薰习。要把外缘断绝掉,非必要不接触,报纸不看、电视不看、广播不听,跟这个世间(世间统统都是染污)远离了,这样才能够得一点利益。这都是属於经验之谈,我们不能不知道。能这样学也要假以时日,有长时间的薰习能得一些利益,这个时候念佛往生有把握,凡圣同居土,品位并不高,不管怎么样,总算有收获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三卷)  2004/1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3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五首看起:
  【又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觉首菩萨这四首偈,从第二首开始这是比喻,这首是「依风有动作,喻妄用依真起」,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过。前面一首「依真妄起灭」,这一首「妄用依真起」,有点差别,不一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三义同前」,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疏》,「一唯动者,离所动之物,风之动相了不可得,无可相知」,这一句是唯就能依来说的。确实这种现象,现在人比较容易体会得多。
  许多人都曾经有过国外观光旅游的经验,观光旅游现在多半乘飞机,飞机在高空当中,高空当中风速很大,每个小时几十公里的风速,这在高空。我们坐在飞机上只听到报告,现在高度是多少,飞机速度是多少公里,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度,风速是多少公里,这是飞行的情报。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可是向窗外去看看,如果天气晴朗,云彩不多,你一丝毫都不能感触到,没有感触到飞机外面温度那么低,也没有感触到风速有那么大。什么原因?就是此地讲的,离所动之物,风之动相了不可得。如果空中有云,有云彩,我们能看到云彩在动,而实际上是风动,风吹著云彩才动,云动可以看到风的速度。
  宗门大德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