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人,你也通了大道。如果你要是问我:法师,《弟子规》不是佛经也能通吗?法确实有正有邪,正能通一切法,邪就不通了,《弟子规》是正法,是世出世间伦理道德基础的基础,它怎么会不通?像一棵大树,《弟子规》是它的深根,根在地底下也有浅深,浮在上面的浅,埋在地底下深根,《弟子规》是深根。
  诸佛菩萨的教诲,诸位都晓得经有四种:教经、理经、行经、果经,教理行果四种。四种最重要的是行,我们今天讲的落实,你能把这个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你就能证。证什么?证前面你所信的,证前面你所解的,证前面你所行的,全是大道,全是不思议法。何况佛讲得这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懂得平等的意思吗?平等没有大小、没有浅深,浅深大小是人的程度不是法。《弟子规》在诸佛如来眼目当中是菩萨行、是佛行,这就深了;在我们儿童五、六岁学了这个,他也学了这些规矩,这个浅。由此可知,浅深是从人上说的不是从法上说的,法没有浅深,法确实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里面的义趣要证入方知,你没有证入不知道,证入之后你才晓得。
  总的来说《金刚经》、《心经》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无论是从理上、从事上讲,深广都没有边际,我们讲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部都包罗尽了,真相了解之后有没有作用?有,有体、有相、有用。这个体相作用在《华严经》里面讲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具体给你说就是《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普贤菩萨的示现,也就是诸佛如来的示现,得大自在!这些到后面还有多次重复,细心去玩味,义趣无有穷尽,只要你能体会得,肯定是法喜充满。读书乐,读佛经更乐。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二段别观,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小段。「别观者,以初二对结趣善恶,趣善恶者,正由业熏,受总报故」。前面初是第一对,二是第二对。第一对我们要记住「业不知心,心不知业」,这第一对,第二对「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初二对,这是总结趣善恶。这个善恶如果是讲六道,三善道是善,三恶道是恶;如果在十法界里面讲,四圣法界是善,六道是恶。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在唯识论里面讲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受生。
  前面跟诸位说过了,佛法不怕麻烦、不怕重复,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记不住,纵然记住了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提不起来。你自己想想看,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什么时候想到这个问题?十法界的业因,你什么时候想到过?除非有人问你,没有人问你想不起来。想不起来就不管用,你还是随顺妄想分别执著在造业。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轮回业。不但是轮回业,三恶道的业,贪瞋痴,还有一个傲慢,这怎么得了!
  所以佛在经上多次的教导我们,我们总是要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这个念头能浮得起来。什么样的业引导我们到佛法界去受生?佛给我们讲平等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用平等心?给诸位说平等心就是大菩提心,这我们讲过很多次。平等心里面一定有真诚,一定有清净,一定有正觉,一定有慈悲,我们把大菩提心说成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一个统统具足,绝对不会缺少一个,所以平等心就是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用这个心他怎么不成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用这个心?果然是用这个心,好!那我们今天所造的是成佛的引业,这个业引导我们去作佛,十法界里头佛法界。
  这么多年来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在提醒同学们,我们要走成佛之道,清净平等觉是成佛之道!这五个字在《大乘无量寿经》经题当中。念《无量寿经》的同修很多,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这个心现前,你的《无量寿经》是真念进去了;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虚伪、还是不平、还是染污,你这《无量寿经》白念了。怎么说白念?像我们吃东西一样,东西是吃下去了,不能够吸收它的养分,不是它没有养分,它有养分,我们这个身体有毛病不能吸收,白吃了。那再问到底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吸收?我们心不清净,愚痴没有智慧,天天读佛经、天天听佛法没有吸收,自己没有得到滋养,毛病在这里。我们要能够吸收养分,先要把身体搞好,先把病治好。病是什么?我常讲十六个字,病!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病。你想想你日常在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是不是落在这十六个字上?这十六个字如果字字你都具足,你的病不轻。所以你读诵大乘、称念弥陀圣号都得不到滋润,好像吃东西一样都不能够吸收养分,这个道理不难懂。
  所以前面这两对,「业不知心,受不知报」,这两对是属於引业,引导你到善道,引导你到恶道。善恶没有一定的标准,这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是比较的。在十法界里面佛是善道,佛以下都是恶道。那在菩萨?菩萨以上是善道,佛菩萨是善道,菩萨以下是恶道,所以善恶是比较显示出来的。在六道里面人道以上是善道,人道以下三恶道;如果在三恶道里面,畜生是善道,饿鬼、堕地狱这恶道;饿鬼跟地狱两个相比,那饿鬼还是善道,地狱才是恶道。比较的说法,这是引导你到善还是到恶。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很好「趣善恶者,正由业熏,受总报故」。业是业力,业力在薰习,你受的是善业,你就得善报,你是有恶业,那你就得恶报。十法界你到哪里去,不是别人给你作主,是你自己作主,这个道理要懂。你真正明白了,你才不会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用大菩提心来薰习,将来果报那是至善,佛道!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下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十几年之前,至少有十五年了,我们在美国弘法的时候提出来的,作为我们自己修学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把这么多年修学落实到我们起心动念、落实到我们言语造作。无论怎么修,别说我们现在还是凡夫没成佛,就是真正成佛了,在这个世间应化教化众生有没有苦难?给诸位说苦难在所不免。果然是法身菩萨,你不管怎么样糟蹋他,他无所谓。为什么?没起心、没动念。你毁谤他也好、侮辱他也好、陷害他也好,像那个拳头打出去落空了,没反应。如果不是法身菩萨,他还没见性,那么世间人这是肯定的,你做得再好,这个社会上有人赞叹你,也有人嫉妒你、有人毁谤你、有人侮辱你,肯定的!释迦世尊,这个社会上学佛的人赞叹他,对他顶礼膜拜;不信佛的人糟蹋他,说他迷信,说他消极,他还要受,他不能不受。
  从这些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的伟大,佛菩萨的大德、大慈大悲。为什么?众生在迷没悟,不知道善恶,邪正是非更不必谈,善恶都不晓得。什么原因?没人教!古时候有人教,特别是在东方,亚洲这个地区出圣贤,有人教,所以这个地区的人善人多恶人少。现在特别是最近这一个世纪没人教了,时间久了都忘失,虽然没人教,虽然是忘掉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在!儒家讲人性本善,他的本性本善在,怎么知道?有很多人造作恶业、作恶多端,有个人跟他一讲,他听了就明白,他就回头了。这样的人我看过不少。在这个社会上虽然不是大多数,确实不少,证明本性本善,证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起。
  还有常常提起依然不觉悟的,那我们晓得业障太重了。虽然好像没有做什么大的恶业,无明太重,烦恼障重,所知障更重,这是两种障碍,使他的本善、使他的觉性不容易现前。那还有办法吗?有,不是没有办法,长时薰修。这就要讲到缘了,他如果有这么好的缘分,遇到好的善知识、好的同参道友,长年累月,有时候这都是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过。有人学佛十年觉悟了,有人学佛二十年、三十年觉悟了,有人差不多到临终的那个时候才觉悟,行!觉悟不论早迟,只要觉悟功德都一样。
  业障消除没有别的,忏悔。人要顾全自己的面子,不肯说出自己的过失,这个过失就最大,这业障很难消。真正业障消得速度快、消得力量强,没有别的,发露忏悔,我做我有勇气敢在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消得快。别人无故加给我们的侮辱、毁谤,能够心平气和,不生瞋恚,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这个消得快,业障消得快。如果能发菩提心,发什么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发这个心教别人。什么时候教别人?我学一句就教人一句,我学两句就教人两句,不要认为等我学通了我再教人,永远没指望,我学多少教多少。我经教没有学,我今天只学会念一句阿弥陀佛,行,我就把这一句阿弥陀佛教人。这种心消业障也消得快,自行化他。我自己念佛求生净土是自行,我教别人念佛是化他,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接不接受,不拘任何形式。我们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著阿弥陀佛,人家听到了、看到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教他,不拘形式!讲经亦复如是,你要懂得善巧方便,广利众生,消业障消得快,总报才善,不会堕恶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下面第二。
  「二复以第二及第三对结受生同异」。下面这几段给我们讲的是「受生同异,诸根满缺,端正丑陋,苦乐不同」,这些全都属於满业。我们在此地跟诸位先总说一句,这对於我们关系太大了。前面别观第一条就是前面的两对说「趣善恶」,我们就要懂得人生在世间,现在人常讲价值观,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