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受影响。我说了一句,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是依教奉行,你要问为什么?老师传给我的,我有师承,你们不是我的老师,我不能听你们的话。做学生,做个好学生,只有听老师的话。
  这个本子是李老师传给我的,我要是改变,我怎么能对得起老师?那我的罪名昭彰,背师叛道,这个受不了。天下人毁谤、侮辱、谩骂,没有关系,背师叛道这个问题严重。所以,至少我在这个风暴当中,我能够如如不动,我坚定遵守著老师的传授,师生的大道从这个地方建立起来。老师对学生信得过,学生对老师也信得过,决定没有疑惑,世出世间法,师生的关系跟父母一样,没有差别。你要问我修学的成就,这就是成就,这就是成就的表现。没有这个冲击,这个表现还显不出来,这么大的一个冲击,成绩就显示出来,如如不动。我天天还是读诵,天天还是在讲解,不受丝毫影响。
  这是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世尊留给我们的「四依法」,我们依教奉行,等於没有离开世尊。四句第一句,「依法不依人」。人说的靠不住,法是经典,经是佛说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一句,好!佛知道将来经典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流传,一定有很多的译本,译本译的不一定是跟原本完全相同,没有关系,意思对了就行。所以讲经亦复如是,长讲、短讲,深讲、浅讲都可以,只要意思没有讲错,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最契我根机的就是了义,不契我根机的,我学起来很困难,这对我就不是了义。我要学得很容易、很快乐,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这了义。这是教给我们这么多经典里头,你去选哪一部经,你去选哪一个法门,那就是对自己决定有利的。第四,教我们「依智不依识」,这句话重要。智是什么?现在讲理智,识是感情,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依理智,不可以依感情。依感情就坏了,依感情就起烦恼,依理智生智慧,不生烦恼,这佛教的,我们要守。
  至於人与人之间往来,我这些年来,在许多国家地区跟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往来,关系都不错,都很好。就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用什么方法跟这些人相处得这么好?我说方法是佛教的。佛教的什么方法?四摄法。我讲过多次,四摄法要用现在世间人的话来讲,就是交际法、公共关系法(公关法)。你怎么样跟大家往来,你怎样、用什么方式来交际,佛跟我们讲四个原则。第一个布施,这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不是一个意思,名词相同,意义不相同。六度里面的布施,主要是度悭贪,那是属於正行;四摄法是助行,不是正行。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是我们中国俗话常讲的请客、送礼,中国人常讲礼多人不怪,跟人一定是礼尚往来。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主动的援手,要去帮助他,这是四摄法里面的布施。
  第二个是爱语,爱语你就想想看,无论在他面前或者在他背后,决定不能以言语伤害。即使他有过失,我们听清凉大师的教诲,「不说人过」。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他的过失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知道。有许多真的是佛菩萨来示现,你看到好像他做的是过失,实际上呢,实际上他在救人。所以清凉大师讲,现在在道场里面、社会里头叫龙蛇混杂,我们是肉眼凡夫,没有能力辨别。像我刚才举的例子,赌场里面的赌王是菩萨,他在那里干什么?他在那里度那些迷在赌场里头的赌徒,他有他的善巧方法让他觉悟,再不进赌场,这是菩萨!看他的行为上不善,是作恶,实际上他心地清净、慈悲,在那里度那一类的众生,就像《华严经》上示现贪瞋痴的这三位佛菩萨,我们凡夫不认识。
  所以,哪一道里面都有佛菩萨示现在其中,我们不认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都把一切众生当佛菩萨看待就对了,就没有过失。你作恶,你是在示现,你是来提醒我,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人,善人我看他行善,我要学他;恶人造恶,提醒我,我有没有这个恶行,有改则之,无则嘉勉。所以,善人、恶人都是我的善知识,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断恶修善,这就对了,这样就没有过失,这是爱语。他可以毁谤我,我不能毁谤他,这个道理要懂,决定要给这个社会做最好的榜样。别人毁谤我,我也毁谤他,这是好样子吗?这不是好样子。别人毁谤我,我不毁谤他,这才是好样子。社会大众都能有这种包容,我们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就能化解冲突。
  第三个是利行,利是利益,就是我们所作所为对社会大众决定有利益,决定没有损害,这是佛教的。第四叫同事,同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古大德常讲的,你要度众生一定要跟众生和光同尘,这是什么?法身菩萨,他行,他搞杀盗淫妄没有关系,他是示现。好像唱戏一样,表演,他的心地里头清净一尘不染,他是在这里头度这一类众生,行,这是同事。我们凡夫,学佛的,我们不能跟这些人同事,我又一个说法,我们要跟佛菩萨同事,那决定错不了。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他起的是什么心、什么念,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要学他。我们跟佛菩萨同事,跟祖师大德同事,跟真正善知识同事,哪里会有过失?所以,我的方法都是佛教的,我会用,我能够落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四摄法用在家庭,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用在你的公司行号,你的事业一定是一帆风顺。哪一个人会用,哪个团体会用,他就得利,用在国家,这个国家一定富强。佛只讲原理原则,我们要会用。
  所以,四摄是属於助行,前面正行,第八是「正助甚深」,正助里面特别著重在助。为什么?前面第七已经讲了正,此地正助这个正是陪衬的话,重点是在助。由这个地方你就明了,菩萨行正行是六度,其余的无量无边修行的原理原则、修行的方法,统统是属於助修。我们平常最普通的说法,三皈依,五戒、十善,刚才我讲的四摄,都是属於助修。正助甚深,正的意思深,助的意思也深。能够帮助自己,成就自己的正行,也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的正行,所以说甚深。
  第九,这是总结到了「一道甚深」,这是大乘圆教里面所说的。禅宗有句话说,「识得一,万事毕」,一道是什么?一心、一性。大乘教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个境界凡夫不懂。所以后面第九、第十,不是凡夫境界,二乘也不懂,权教菩萨也不懂。所以,这个经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学习的课程,这里头有一道甚深。那我们凡夫怎么样来学这个科目?凡夫里头有一种上根利智,烦恼轻的人,智慧长的人。前面讲这部经学习不一样,哪些人能有资格学这部经,清凉讲了十种,十种人,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大心,他能体会一道甚深,由此可知,心量小的人不行。什么叫心量小?分别、执著放不下的人,难了,他不容易。必须把分别、执著淡化,知道什么?整个宇宙之间只有一道。这一桩事情现在科学家好像也发现了,发现这种迹象,我们到经文的时候再跟诸位做详细报告。
  整个宇宙是一,一个体,不但体是一,相也是一,作用也是一,不可思议。一般人讲体是一,勉强还可以接受,你讲相是一,作用是一,没有人会接受的,这个意思深,真相。「般若经」上说得好,六百卷《大般若》我看过一遍,做了个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世尊讲了二十二年,说出宇宙诸法实相,实相是什么?真相!确实太深了,但是它是事实真相。
  末后第十,「佛境甚深」,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大乘教里面用四个字来说明,叫不可思议,这句话甚深。不但不能说,还不能想,想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是分别、执著。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佛境界就在眼前,你才能契入。你契入之后,你能够了解,你也说不出,也没有办法想像。这不能想的,所谓是「开口便错,动念皆乖」,你开口错了,你起心再动个念头,已经跟真相相违背,不是这个真相。这些理、事,我们都留在经文里面给诸位报告。
  我有另外一个方法来跟大家说明,那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说明一道甚深,来说明佛境甚深。现在科学的方法,我们是可以想、可以说。可以想、可以说,只是说到一个彷佛,这个一定要懂,说到一个彷佛。能不能说到真实?说不到。你要想契入真实,你要把这个放下,放下才能契入;不放下,用科学的方法,你只能探讨一个线索,有这个可能,你没有办法亲证。亲证、契入,一定要放下起心动念,这个就难了。我相信你也很想放下,我也很想放下,可是怎么样?偏偏放不下,妄念是一个接著一个,永远不停。这就是虚妄的,我们被这个东西害了,害得我们不能明心,不能见性,不能入佛的境界,不能入一道甚深,就被这害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总的原理原则是修定。绝对不是说只有禅宗才修禅定,只要是佛法,不管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修禅定,只是名称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式,统统修的是禅定,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平等,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们今天采取的方法,是用持名念佛修禅定,刚刚得禅定的时候,这很浅的,刚刚得的时候,叫功夫成片;真正得到禅定,那叫事一心不乱;到甚深禅定,就是这个地方,你能够契入一道,能够契入佛境,那样深的禅定,叫理一心不乱。所以在净宗,名称不叫禅定,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有功夫成片。你才晓得所有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