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战期间,三年失学,尝到失学的那个痛苦的滋味,所以培养出好学,这一生好学这个志趣都在患难当中启发培养成的。遇到佛法之后,体会很深刻,感到人生苦短,一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释迦牟尼佛这条路好!真的是自利利他,自他不二。所以佛能够一切放下,真的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了。自己成就之后,全心全意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破迷就是帮助别人离苦,帮助别人觉悟就是帮助别人得乐。这个事情,好事,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好了。这个事情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纯善而不夹杂一点罪过,这个遇到了之后,生大欢喜心。
所以人要发心,发心它真的有感应。我在台湾遇到这三个老师,是感应,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能成就。方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使我认识佛法;多年对它的误会,以前也认为它迷信,这个化解了,对佛法生起尊重的心,敬仰的心。章嘉大师给我奠定基础,接受他老人家三年的基础教育,以后亲近李老师才会有成就,没有章嘉大师那个三年基础,我到李老师那里还是不会成就。这种际遇可遇不可求,总在发心纯正,不能为自己的利益,有为自己利益著想,你不可能有成就。为什么?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不能突破,你怎么能入佛门?
所以佛成就之后,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在十法界、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众生有感你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身,都是从事於教学工作,这个肯定是佛菩萨。所以说无论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肯定他所示现的是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这是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的应化身,不是菩萨,是佛。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这些人,看他的形相,这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细细观察,一个原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永恒不变,那就是舍己为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个最好的榜样与道德完全相应。
这个地方顺行,顺行就是顺著道而行,顺道而行是德。道是讲的自性,决定没有违背自性。现在我们讲自性,一般人很难理解,我们换一句话来讲,大自然运作的法则,这个大家比较好懂。自然运作的法则是道,是性德,不可以违背自然运作的法则,这就对了。所以我们学,学佛的行那就是修行,以佛为标准,你就得佛的果位,得佛的果位就是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我们现在人所讲的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功名利禄,我们世间人讲这个,佛的这三句圆满具足,你没有一样得不到。所以「令物行之,亦得斯果」,希望十法界众生都能够学佛,都能够得到如佛一样的果报。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学习第五首偈:
【十方求法情无异。为修功德令满足。有无二相悉灭除。此人於佛为真见。】
第一句是「离过」。清凉大师在这个前面有简单的交代,第五首偈是「求法行」,求法。第六首是「说法行」,第七首是「听法行」;下面是「破相行」,破相行有三首,第八、第九、第十,这三首。所以这六首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确实是修学大乘佛法重要的指导纲领。这一首这是求法,求法第一句离过,「初句离过」,清凉说「胜他名利,名为异情」,大师给我们点出来字句行间的真实义,文字虽然不多,非常重要。
『十方求法』,这是先把求法的范围给我们说出来。『情无异』,这就是大师跟我们说,求法这桩事情胜过一切名利。世间人一生他求什么?总不外乎名利二字。你要是冷眼观察,你现在看看我们香港,马路上真的是车水马龙,来来去去奔波忙碌,他为什么?除了名利,他还有什么?现在不是忙於求名求利,现在是忙著争名夺利,你说怎么得了!忙著求名求利,这个社会是安定的、是和平的,日子还好过;忙著争名夺利那就不得了,日子不好过。
所以现在的社会,从小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竞争。上幼稚园就要竞争,这从哪里来的?从外国来的,这不是中国文化。诸位如果真的念过中国书,中国人教儿童让,礼让,还不是忍让,礼貌,让是美德。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他的学生们,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我们老师的德行,结论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公认的夫子之德,温和(没有暴躁)、善良、恭敬、节俭、礼让,夫子这个五德以后就变成中国人童蒙养正教学的宗旨,教儿童教什么?就教这五样东西,从小教他。所以从小就懂得礼让,哪有竞争的。人人都懂得礼让,这个社会多么祥和,这个世间多么美好,真的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没有竞争,只有礼让。绝对没有竞争,哪来的斗争?哪里来的战争?没有这个事情。真的是风调雨顺,没有天灾,没有人祸,这是教育的功德。我们今天,你家里要有小孩,你怎么教他?你是不是也教他竞争?好像不跟人竞争,你将来在这个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了。
前年,亚视何守信来访问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法师,中国谚语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自私自利,好像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我给他的回答:这句话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这话错的,不是正确的。这句话能成立,在西方应该是可以,但是最后的归宿是世界末日。竞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现在再要爆发战争,是核武战争、生化战争,是整个人类毁灭的战争。这个战争没有胜负,同归於尽,大灾难,不是小事。如何能化解?人人懂得礼让,这问题解决了,不要争!
我举很简单的例子,孔老夫子不争,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孟子讲仁义,不讲竞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还是活得很快乐,哪有天诛地灭这种道理?释迦牟尼佛、耶稣都是念念为别人,没有替自己想,不但天没有诛他,地没有灭他,反而得到千万年之后,这么多人尊敬他,这么多人还纪念他,还有不少人来学习他。话错了!何先生的访问有录相,电视台曾经播出来,他问的一些问题,现在的话说都是非常尖锐的,我都给他解答了。实在讲,这样的访问可以重复的播讲,希望能把社会这一般错误观念唤醒。
「十方求法」,你看这范围多大,可是十方求法比世间人求名求利还要恳切。世间人求名求利为自己;读书人、明理的人,求法是为救度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所以超过世间人求名求利,这个叫「情无异」。清凉在这个注子里面点了两个字:离过。过是过失,说明世间人求名求利是有过失,佛法里面求法没有过失。何以说世间人求名求利是过失?这个要以佛法来解释,不能用世俗这个知见来解释。佛法的目的是要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是要证得佛菩萨这个果位,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你要是以这个为目标,用求世间名利、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是决定达不到的,那是错误的。
为自己的名利,我们在讲席里常讲,你这个生活范围出不了欲界。六道里面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天人欲念没有断,但是完全控制住,也就是他不求名利,才能离开欲界到色界;欲界这个圈子很小,生活范围很小,这就是过失。这个过失可大了,生生世世在这个里头轮回,你都轮不到色界去,你都轮不到无色界去,你说你可不可怜?清凉大师这两个字说得好,离过。唯有离过,你所求得的福慧,你才会圆满,你才能得到真的东西,真的东西是自性本具的。
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从哪里来的?从我执来的,执著身是我。你们想想看,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是为了这个身,为它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满足这个身的需要,不惜损人利己,造作极重的罪业,造杀盗淫妄,违背了伦理道德。在佛法讲,违背了五戒十善,所造的是十恶业,那么你的果报,现在也许你还得一点甜头,那是什么原因?你过去生中修的福。人在这一生当中享受的,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你这一生没有修福,你这一生造罪业;你这一生造罪业,你来生要受苦报。
宇宙间事情虽然很复杂,实在讲六个字就包括尽,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性相、理事、因果」,统统包括尽了,任何一事一物都具足这六个字。现在人迷,迷什么?这六个字都迷了,性相不晓得,理事不知道,因果也不知道,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胡作妄为,怎么得了?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很能干,有方法、有手段,能够夺取名闻利养。你要是把《了凡四训》念通了,你会恍然大悟,你这一生所享受的全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这些手段,你还是得到,不但得到,比你现前得到的还要多,这肯定的。因为你用的手段是罪业,不正当的手段,把你命里面那个福德亏折,打折扣了。打折扣你还有这么大的福报,你就晓得你过去生中所修积的福报之大。譬如你命里头有亿万财富,因为你所用的手段都是不正常的,都是想害别人,想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你这一生能够得到的可能只有三千万、五千万,命里本来是一亿,由於你造作罪业亏折了,现在讲是打折扣了。
如果你能够行仁义道德,正常的这个方法去经营,你做生意买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真诚、诚恳心,那么你所得的财富会增长,命里头有一亿,可能你得到是两亿,为什么?你有道德,你生生世世你的财富都不会缺乏。人有德,你发财,发财你又积德,这是有道理的。命里没有,你做小偷偷不到,还没有出手,被警察抓去了,你做强盗抢不到,命里没有。无论做什么,偷来的、抢来的、骗来的,所得到的全是命里有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