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时候所谓的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然在那个时候不能普遍,有少数地方真的是这样的。六、七十年前,我们在农村里面长大,这个小村庄里头居民都非常守本分,确确实实有这个样子。我们一些东西在路上丢掉了,这个小村庄不大,有人捡起来之后找到你,这是不是你的?是的,你在哪里捡到的?真的,他不侵占人;夜晚睡觉,真的大门可以不必关,没有小偷,更没有抢劫,有这么好的民风。可是三十年后不一样,这种风气没有了;再过三十年,六十年之后更没有了。你看现在人活得多辛苦,时时刻刻要保护自己,要防窃盗,居住在都市里面门窗都要加铁条,就好像监狱一样,我们看得很伤心!人为什么过得这么苦?虽然看到他居住的房子很豪华,你看看四周围那个围墙、铁栏栅,看起来就像监狱,高级监狱,防盗防偷,甚至於还要请警察来保护,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再往前,这是愈往古时候人心愈淳朴,愈是接近大自然,过大自然的生活。现在我们是完全背弃了大自然,细心观察都在面前。
菩萨一定是随著众生的心,随著众生造作,随著众生的业力来示现教化。所以教化的方式,在佛法里面讲仪式,教化的方法千变万化,随心应量。仪式尽管不同,方法不一样,原理原则没有两样,就是目标方向决定是相同的,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在从前这个事情好做、容易做,譬如讲经,点到为止,哪里需要这么罗嗦。唐朝时候,清凉大师讲《华严经》一年一部圆满。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他老人家每天二时讲经。印度把一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古印度是这样分法的,白天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晚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他把一天分成六个时辰。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中国是把昼夜分做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大家都知道)、申、酉、戍、亥,十二个时辰。西洋人把昼夜分做二十四个时辰,所以我们称它作小时。西方人并没有说小时,我们称它作小时。为什么?它比中国小。中国的一个时辰等於现在两个时辰,两小时。印度时辰比我们中国又大,所以印度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你才晓得经上讲的世尊当年在世每天二时讲经,那就是现在的八小时,我们比不上!你才晓得释迦牟尼佛那个智慧,神通不必说了,体力好,身体好。
三十岁出来讲经,讲到七十九岁,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每天八小时,这经书上记载的。可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他是不是每天八小时,四十九年不间断?不能这样说法,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也经常在外面旅行,哪个地方请他,他就哪里去。可是绝大多数的时间他讲经不中断,一天八个小时不中断。我跟佛陀就打了对折,我们一天四小时,四小时是佛经里面讲的一时不是二时,一时。我们也有的时候出国旅行,从事於其他的活动,这个经就暂停。所以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也是这样的。但是他住在一个地方,那肯定是正常的,每天八个小时讲经是正常的,随心化现。
这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他方世界时差不一样,现在我们懂得有时差,他方世界不一样。不要说诸佛刹土不一样,娑婆世界这个刹土里面,各个星球居住的众生也不一样,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就是在地球上,地球现在是五大洲,五大洲里面的居民生活状况、历史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佛菩萨应化在其中一定要随众生的心。众生喜欢佛菩萨是什么样子,他就现什么样子;喜欢听什么法,佛就说什么法,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定法可说,一切随缘。何以能够教化众生教得那么圆满、那么殊胜?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关键是在见性,你不见性没有法子。
在中国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我们看了之后渐渐能够体会,有人一生只念一部经,有人一生只念一句佛号,或是念阿弥陀佛,或是念观世音菩萨,一生都不改变;他也不读经,他也不听经,真正念到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他没有学,没有一样他不通,真正是《金刚经》上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也有的大德阅藏,《大藏经》读三部,就是三遍。还有一位法师,我名字记不清楚,他一生读《大藏经》读七遍,十几年不下山,每天看《大藏经》,《大藏经》看七遍!有人一部经,一部《法华经》、一部《楞严经》,还有人是一部《普门品》、一句观世音菩萨,诚心诚意,虔诚恭敬,念到自己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了。这个时候相应,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流露出来。就像六祖惠能一样,二十四岁,他不认识字,通了,世出世间法没学过,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通了!到通了的时候才「随心化现靡不周」。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学习第七首偈,这首偈的第三句:
【此依无相而为相。】
这句话非常重要。『无相』是体,性体没有相,所以见性之后才能够随缘现相。这在佛菩萨(就是见性的人)随缘现相,不能说随心,如果说随心,那心就有了。这个意思很深,境界很微细,要很细心去体会。通常我们常说的,就是无执著、无分别、无妄想,无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相,就能够随缘现相。缘是什么?缘是众生心,十法界的众生是缘,不但十法界众生,一真法界众生也是缘。
一真法界哪些众生?那都是法身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佛位,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你看看诸佛如来还是随他们的心现相。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是有念,这个念就是我们讲起心动念。这四十一个阶级,给诸位说,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他们所有的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为什么有四十一个阶级?起心动念的频率不相同。这位置低的像十住、十行,他的频率比较高,波动比较明显;到十地菩萨,他这个频率很微细;到等觉菩萨差不多已经接近水平,极其微细的频率;到如来果地上才没有了。这个理事,我们都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修行真正用功用什么功?无非是在根尘相接的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在这个里头就炼,真正去炼去学习,先学最粗的,最粗的是执著,放下一切执著。
我们常说,这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修行用功在哪里?处事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学放下执著。具体的来讲,我们只举几个例子,因为它这个境界太复杂了,我们只举几个例子。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我常常讲这十六个字,从这个地方入门,在生活上炼,在工作上炼,在处众、跟大众相处的时候炼,在物质环境里头炼,从这里入门。你要不肯放下,还是贪恋,那你这一生没指望了。纵然你经教学得很多,你也能够有好的记忆力,能说得天花乱坠,没用处,你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有断,念佛都不能往生。这一点要知道。
念佛,虽然讲你这些烦恼习气没有断,断太难太难了,但是你能够伏住,虽有不起作用。有贪爱的习气,有瞋恚的习气,但是对事对人对物,我这个贪瞋痴能控制得住,它不会发作。顺自己意思的境缘不起贪恋,违背自己意思的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要在这里下功夫。这个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你就能成就的,初学总是会起来,顺境里面会有爱心,逆境里头还有瞋恚,你必须要一年比一年轻,你修行的功夫有进步。如果今年跟去年还一样,完了,你这一年白过了,一点进步都没有。如果说是今年比去年还严重,贪心、瞋恚心还在继续不断增长,那你完全是倒退了。你要晓得,这三种东西增长,结果是什么?是三途果报在增长,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这三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连带的关系,只要是堕三恶道,堕一道其他两道都不能避免。
三恶道进去容易,出来可难!你想想看,不但你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所造的一切恶业要在这里头消尽,消尽就是你所有一切果报你统统都要受,你要受尽,你才能出离。出离之后,你一定还带著余业,《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还带著这个习气,恶道的习气,你纵然是离开三恶道,得到人天了,但是在人天依旧造恶业。天上有造恶业的吗?有,天阿修罗就是。这一点福报享尽,你的恶业又现前了,又再堕下去,很麻烦。所以《地藏经》不能不读,熟读深思你自己就明白了。
因此,我们要向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齐,向他们学习,他们「依无相而为相」,依无相就是第一句所说的「恒住涅盘」,这是无相。而为相是随心化现,有体有用。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注解里面讲得很好,这是「无住涅盘,凡小难到」,凡夫小乘他达不到这个境界。什么叫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生死就是十法界,不住生死,恒住涅盘,不住涅盘,随心化现;随心化现,不住涅盘。虽然随心化现,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涅盘,这个说法容易懂得多了。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住生死;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住涅盘。但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过去发的愿要兑现,不能那个愿也失掉了。发的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证得涅盘了,众生也不要了,你违背你的誓愿。你曾经发过这个愿,那怎么办?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那么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给你说,决定没有。决定没有,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经教?这经教是不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