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那是劝我们。他说「吾尝终日不食」,我这一天不吃,一天不睡觉,我想,想来想去没有益处,无益,「不如学也」。这个境界,你读他的书你想不到,你自己要做,你就会体会到,真的,「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朋是志同道合,用现在话讲,学生,真正的学生,想来学的,过去世的缘现在又遇到了,这多快乐!这个快乐是外面境界来的。自己读书那个乐,那是从内心的喜悦。
  所以离不平是大根大本,离不平就是正念、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没有法子。离不平就是我们常讲的清净平等,务必要在清净平等上下功夫。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四首偈颂。前面我们讲到:
  【乐於解脱离不平。】
  这一句意思深广无尽,不要说是二个小时,二百个小时、二千个小时、二万个小时都说不完,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如果心地没有真正达到清净平等觉,这句话很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它不是凡夫境界,用凡夫,用我们的想法、看法来解释,不是佛的意思,与佛的意思恰恰是相违背。可是我们今天是凡夫不是菩萨,好在佛法确确实实是没有边际的,可以深说、可以浅说,可以长说、可以短说,在我们现前境界应该怎么解释,现在讲解读,如何解读对我们现前修行有利,这一点非常重要。
  首先,爱好这是真正的修学根源,你学佛,你对佛法不欢喜、不喜欢,你怎么会有成就?你怎么肯去学?这不是说别人,已经受过三皈、五戒、菩萨戒的,甚至於很多出家的,受过三坛大戒的,对佛法喜不喜欢?不喜欢。从什么地方看他不喜欢?他不读经,他不能够依照经教去修行。我们换句话说,他不能依照经教所说的去过生活、去工作、去处事待人接物,完全与经里面所说的相反、相违背。他没有爱好的心!心里面确确实实是不平,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不平。
  不平就是没有正念、就是没有清净心。我们知道没有清净心,就决定没有平等,就决定没有真诚、没有正觉、没有慈悲,那反过来是什么?真诚反过来是虚伪,清净反面是染污,平等反面就是不平,正觉反面是愚痴,慈悲反面是自私自利,我们有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有没有多去想一想?如果我们心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虚伪、还是染污、还是不平、还是愚痴、还是自私自利,怎么办?每天混日子,这样混下去之后麻烦可大了。
  古人说的话我们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不但自己知道也会说,怎么样?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没有把它当作回事情。以为什么?说说而已,劝劝人的话,不是真的,哪里有什么披毛戴角,不相信,不信因果。这样知见的人,真大有人在,只要你细心去观察,时时刻刻你都会见到。我们见到了怎么样?要提升高度的警觉。看到了,要想到我有没有?所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去批评人。为什么不要去批评人?也许那个人是真菩萨,他示现给我看的。他这种示现就是叫我反省、就是提醒我,我要是批评他,那我就有罪了。
  这个社会依然是龙蛇混杂,我们这个社会处处都有佛、都有菩萨,只是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你知道哪个是?所以,我们对一切人、造恶的人恭敬心,或许那是菩萨假装的,他装给我看的,帮助我提高警觉。我们能常常存这个心,心地厚道!真正作恶,我们也没有一念瞋恚之心、懊恼之心、责备之心,没有,我们跟他相处,他真的是凡夫,久而久之他会受感动,他会回头,回头是岸。如果我们处处看他不顺眼,处处责备他、批评他,他心里起反抗,不但不接受你,还怨恨你。
  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不说,老师的教诲。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教我东西多,时间长。李老师对於不如法的人责不责备?不责备,不但不责备,特别礼敬。我们做学生的看了奇怪,对真正好学的学生,一天到晚板著面孔,看到你有错就骂,甚至於还打人。老师打人用扇子,他手上扇子不离手的,用扇子打人。对於那些不听话的、阳奉阴违的人,很客气,我们看了疑惑,也不敢问。
  但是这种疑惑被老师看出来了,李老师有一天跟我讲,真正好学的人要教,严格的管教,他能出来。为什么?他能接受。他被老师骂了,骂了感谢老师;被老师打了,也感谢老师,老师教我。打什么?打记性,这个地方被打过的,一辈子不会忘记。他说:不肯听话的人、阳奉阴违的人,不可以,为什么?你要是责备他,他记恨在心,就跟他结冤仇了。所以能教的教,不能教的不结冤仇,对他怎么?和颜悦色。这可不容易!谁肯接受你教诲?你打他、你骂他,他还感谢你,这个人可教,孺子可教。如果你讲他,他不服气,千万不要教,你要教那你这冤仇愈结愈深,你自找苦吃。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观察老师,我跟老师十年,观察他处事待人接物,他教导学生,教一般同修、信徒,我们看得多了。我们要学习。
  所以,第一决定不可以跟人结冤仇。跟人结冤仇,我们佛门里常讲的魔障,魔障哪里来?都是你过去今生跟他结的冤仇,你想成就的时候、你想往生的时候,他就来找麻烦了。不但是这个时候找麻烦,你真正用功的时候,他都找你麻烦,他都来做障碍。古语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一句话说错了、一个不好的态度,那个怨恨生生世世,很难化解,为什么干这种傻事?不能教的、不听教的,善言安慰,要用自己的道德、德行长时间的感化。长到什么时候?很难讲。有的人善根福德深厚的,二年、三年、五年、十年他觉悟了、回头了;有的人三十年、五十年才回头,真的是到老死才回头;有的人这一生都回不了头,来生;来生回不了头,后生。佛教化众生真有耐心,可以等到无量劫之后看你回头,有耐心,决不是一时。所以人修行、开悟、证果、得道、往生都有时节因缘。能不能提早?不能。提早也有提早的条件,他条件不具足,没有法子帮助他,条件具足了,行。所以修行,在这一句,在现前这个社会当中我的感触非常深。
  现在我参与联合国的和平运动,我有很深的感触。我们自己的家不和,我们的小道场住众只有二十多个人,里头还有小团体、还有勾心斗角,这是违背如来的教诲。佛是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修,修六和敬。佛法是团体生活,不是一个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这是僧团。佛给僧团制定的规约就是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大家都知道,你做到了没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是违背佛陀教诲,你是佛的罪人,你在这里破坏僧团,你的果报照佛法上来说堕阿鼻地狱。
  因为你不能够遵照六和敬,违背六和敬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五逆罪之一,你怎么干这个事情?所以印光大师慈悲,慈悲在哪里?一生不给人剃度。印光大师没有出家弟子,为什么?剃一个送一个到阿鼻地狱,剃两个送两个到阿鼻地狱,不忍心!你要再问,何以故?不能真正依教奉行。真正依教奉行,祖师常说用不著出家,在家一样成佛、一样成菩萨,何必出家?你去看看《文钞》,真有道理。真正明白通达,知道出家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今天社会提倡的是竞争、斗争,希求的不是道,涅盘是无上道。今天所追求的是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还得了!我们知道,不要说是无上菩提,菩萨道、声闻道,我们想想这一生做不到;幸亏遇到带业往生这个法门,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我们今天所追求的是极乐世界,不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统统放下、舍干净了;我们对於这个世界的众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我们是一个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看待。
  佛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些人都是为我示现的,示现恶缘、逆境,帮助我断烦恼、帮助我断瞋恚。这个境界给我示现的是顺境、是善缘,也是来帮助我,帮助我不生贪爱、不起留恋。哪个人不是我的善知识?哪一个处所、哪一个时候不是我修行道场?统统都是,大道场,无比殊胜,永远存著真诚、感恩。无论哪个人对我都有恩,为什么?他在我面前示现,他就是帮助我,不是帮助我远离贪恋,就是帮助我远离瞋恚。我们在这个环境,真的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提升自己的灵性。所以关键就是你好不好学?你会不会学?宗门大德常说「你会么」,果然好学、果然会学,你跟善财童子没有两样。善财童子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们从早到晚所遇到善知识比善财还多,我们修学的环境比善财还殊胜。问题是你会、你爱好,决定有成就。
  从什么地方做起?放下你的不平、放下你的染污、放下你的虚伪,从这里做起。放下虚伪,真诚现前,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善人、对恶人,对有恩於我的,或者有怨於我的,一片真诚,不去计较别人用什么心对我,我用诚心对人。放下染污,清净心现前,清净不染;放下一切不平,平等心现前;放下愚痴,智慧现前;放下自私自利,慈悲现前。这个「离不平」里头,至少我们看到这一个名词就要知道五桩事情,一即是五,五即是一,菩提心现前,菩提心是真心。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你看看相宗所讲的同生性、异生性,什么叫同生性?菩萨,菩萨跟佛是同心,都是用真心。凡夫跟菩萨不同,异生性,为什么?佛菩萨用真心,凡夫用妄心。我们现在从哪里做起?首先要把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