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大人,我们应该考虑下英国人的建议了。”德川家治建议道。
“英国人?”德川家重阴阴地笑了一声,“家治,莫非你认为英国人是可信的?”
“如今日落国欺人太甚,如若不将他们的商船赶出去,只怕是明年我们连吃饭的银子都没有了。”
“家治,若是跟大清国撕破面皮,怕是会来征讨我等啊!”对于清朝,德川家重还是心存敬畏。几年前,清国人驾驶着这样的大船来到横滨的时候,倭国人几乎以为是天神降临。德川家重不是没有想过抗拒,但是面对着骁勇的清国士兵跟那些可怕的武器,德川家重妥协了。他将江户城旁边的横滨给了清国的商队,在他们几年的经营下,一个小小的渔港居然成了比江户更繁华的城市。
“父亲大人,您又不是不知道樱町天皇跟清国私下勾勾搭搭,而且居然承诺永不征讨冲绳,还将长崎、鹿儿岛两地给了清国做港口。”德川家治在英国人的鼓动下,对清国的船队是十分觊觎。
“天皇陛下的心思岂是你我做臣子可以揣测的?”德川家重低低地吼了德川家治一句。“况且现在的桃园天皇对你我并不亏待。”
“不亏待?”德川家治冷冷地说,“父亲大人莫非忘了熊本、神户的大名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了吗?如果没有桃园天皇的支持,他们有那么大的胆子吗?英国人说了,他们的船比清国人的快,火炮威力也比清国人厉害,有他们的支持,清国没有胆量与我们一战的。”
此时的倭国人还是比较闭塞,由于永璇故意推行的“技术封锁”有关。而且永璇派出的护航军舰都是海军衙门早期的军舰,而且这些军舰大部分时候都不会出现在近海,所以造成了倭国人以为清朝海军其实很弱的假象。
而这个假象,正好是永璇需要的。
德川幕府在思考了许久之后,终于颁布了一项命令:即日起,倭国关闭所有通商口岸,禁止任何大清国的船队在日本本土靠岸。
这条命令在长崎以及鹿儿岛执行还算温和,这两地的大名与清朝商队关系交好,只是很抱歉地将商队请走。但是作为日本国第一个开放的口岸,横滨就没那么幸运了。
倭国人是一个很奇怪的民族,短视且不顾后果。德川家重并不像彻底与大清国撕破脸,所以下达的命令只是驱逐,但是德川家治却在横滨执行的是抢掠。大清皇家航海贸易局以及其他商行在横滨都有常驻办事处,这些办事处里堆放了都是让倭国人垂涎三尺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金银。德川家治决定将这些财富据为己有,于是驱逐令就变成了灭口令。
横滨作为清国人在日本的主要定居点,永璇也尽力安排的雇佣兵保护这里的安全。但是由于“武器禁运令”的限制,这里雇佣兵的无力并不占据太大优势。而且在倭国的要求下,雇佣兵的数量也是被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基本上是用于保护大清皇家航海贸易局驻横滨办事处。
是夜,一万余名幕府士兵突袭横滨港,清朝商队猝不及防。在雇佣兵的拼死保护下,终于逃出不少人上了大船。但由于夜深雾重,再加上港口出海口狭小,不少船只在仓促之间互相碰撞,又沉没了不少商船。事后统计,整个清朝商队损失大船三艘,中小船只十余艘,商队伤亡人数高达两千余人。逃出生天的船队迅速向济州岛撤退,这里驻扎这大清朝唯一一支海外驻兵,也就是皓祥率领的东瀛远征军。
济州岛乃是清朝商队进行日本贸易的重要中转口岸,这里虽然名义上是朝鲜国土,但实际上已经成了清朝的一块实际控制下的海外飞地。在清朝的政治体制里,这块飞地的主人是海关司,主管此处民政的为海关司济州岛衙门通判——多隆。
“此话当真?”多隆对于小小的倭国居然突袭清朝商队还是感到异常震惊。
“下官不敢虚报,如今皓祥统领已经率领船队去接应从倭国撤离的横滨商队,并试图联系鹿儿岛、长崎两地的商队。”
多隆没有再纠缠,而是看着手下呈上来的损失报告。随后多隆冷冷地道:“既如此,本官即刻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发兵剿灭这不臣之国。”
几日后,乾隆跟永璇都接到了济州岛的奏章。永璇将多隆的迷信烧掉后,对着金镛道:“先生,我们的时机到了。”
金镛也很兴奋,这个对倭国的战略部署是二人计划多时的。当时两人的想法是,倭国打下来可以作为清朝对外的屏障,而且若是乾隆对永璇又不满或猜忌的话,倭国也是永璇日后避难的去处。所以说,倭国对永璇来说,是志在必得。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备战。朝堂斗。战争债券。
“横滨事变”事发半个月后,京城里收到了消息。四九城里的老少爷们都愤怒了,丫的,你一小小倭国,我不嫌弃你,跟你做生意,养活你家老小,你居然将爷的全部家当一锅端了!这也亏得永璇,在东洋商线稳定之后,便陆续想普通商行开放经营权。对于永璇来说,皇家航海商贸局的主要收入是西洋航线,东洋航线基本上就是去应景,大部分的东洋航线被京城里权臣归戚给把持了。这横滨事变最大的损失不是朝廷,而是这些宗亲大臣们。
由于在海关司的宣传下,东洋贸易的巨大利润已经让京城百姓疯了。就算自己开不起商行经营海外航线,也要借贷或集资弄,一时间京城的信贷业和股份制都有了成熟的趋势。这倒是出乎永璇的意料,但是伴随这次事变,不少京城的百姓家可能就要破产了。于是朝堂上下都是要求“出兵”。
“臣有本启奏。”礼部尚书纪晓岚出列道,“倭国者,化外之民也。不思教化,不念上恩,居然妄图对我朝用武。虽兵为国之大凶,但此时臣不得不叩请圣上发兵海外,扬我天威!”
永璇嘴角一抽搐,这纪晓岚是乾隆最近新提上去的礼部尚书,相对于以往礼部尚书的刻板,这纪晓岚倒是有趣了许多,也难怪乾隆会喜欢他。不过永璇对一个礼部尚书居然主动请兵还是觉得有些意外,不过想到这纪晓岚乃是乾隆宠臣,莫非是乾隆授意的?
果不其然,纪晓岚抛出“砖”来,立马就有了一堆玉出来了。朝臣们,有因为横滨事变损失惨重而痛恨倭国;有因为想借着出兵倭国捞些军功。须知大清朝的军功是可以世袭的,而且不是大罪,皇帝是不会轻易掳去爵位的。最好的说明就是那端王还是保留了一个郡王的爵位,而硕王则是被一掳到底,原因就是端王可是有军功在身的。
乾隆自然是想要打这仗,乾隆很清楚,没有倭国就没有银子。起初乾隆还为找不到开战理由而纠结,如今打瞌睡碰到了好枕头,乾隆要是还含蓄就是有问题了。
“儿臣有本启奏。”永琪忽然站了出来,“儿臣以为,户部银钱有数,皇阿玛不宜妄开战端。”
永琪这泼冷水的说法惹得朝臣们不满,几位老王爷直接将白眼丢了过去,而没有爵位的朝臣只能暗自腹诽。永璇也觉得永琪有点太不知道变通了,打战要耗银子不假,但是在一场必战之战前说没钱,不能打战,这不是打击士气么?
永琪话音一落,永琪头号门人福伦也启奏道:“如今户部银两主要用于黄河的河工,以及永定河河工。且八阿哥推行的‘基础义务教育’也需要银子支持,再加上山西大旱,户部还需筹措银子赈灾,故奴才以为此战不能开。”
永璇在一旁把鼻子都气歪了,自己的基础义务教育项目压根就没问户部要一分银子。只是乾隆看不下去,特命户部拨十几万两银子下来,但大部分的资金可是自己向商户筹措的。这一说,好像基础义务教育是户部在做,我就一讨钱的。
乾隆对福伦转移话题有些不满,不过看到永璇在下面生闷气就有些暗自高兴。乾隆现在算是弄明白了,永璇平素看起来是个不生气的主,但是如果碰到他的底线,这就跟点着火药桶差不多了。而教育则是永璇的一个底线。
没有出乎乾隆的意料,平素不动如山的永璇出列了,“儿臣以为福大人说错了。”
“说说看。”一直没有表态的乾隆示意永璇继续说下去。
“儿臣认为这战要打,但是也不能打。”
“为何?”乾隆问道。
“倭国为我朝臣国,随意征讨只怕有损皇阿玛的脸面。”永璇故意停顿了一下,乾隆气得在吹胡子,你小子再不说呆会下朝有你好看。永璇看着乾隆吹胡子瞪眼的表情,故意慢悠悠地说,“儿臣以为,正是因为倭国的不善之举,引发我朝百姓的不满。故而我朝百姓‘志愿’成兵去征讨倭国,为自己讨一个公道。儿臣认为,这样的‘志愿兵’是不能问户部要钱的。”
乾隆一听,心中大乐。果然还是永璇这臭小子有用,这战朕不能打,朕还要脸面呢。可这战又不能不打,若是朕软下去,别的国家怎么看朕?那些宗亲老王爷们还不得捧着《圣祖训》来烦朕?看着永璇胸有成竹的样子,乾隆猜着永璇应该有法子筹措军费了。但乾隆面上没有喜色,只是板着脸道:“那军费该如何?”
“让倭国出。”永璇淡淡地说。
“继续说下去。”
“儿臣决定以海关司一年的税银为抵押,发行‘战争债券’。每张债券面值一百两白银,合计发行五百万两。每张债券年利率为五厘银子,三年后返本付息。”
“儿臣认为八阿哥所说大为不妥。”永琪连忙反对,“如何能向百姓借钱去打仗?还有这利息钱该怎么付?”
“战争赔款。”永璇一字一顿地说,“战胜倭国之后,儿臣会向倭国所要银钱以及银矿开采权,除此之外,还有土地以及渔业开发。这些儿臣都会在事后向百姓出售。全部所得扣除前期欠款之后,儿臣相信国库还是有大大的盈余。”
“我朝乃上国,征讨之后岂能再收赔款?”永琪驳斥道。
“只需倭国抢我船只,就不许我讨要点赔偿?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
“你!”永琪被气得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