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人生-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善益顺着楚琛的目光看了过去,就笑道表示没问题。
  楚琛走上前把印章小心的拿到手中,这枚印章呈规矩的正方形,脩长精巧,比例完美。石中纹路清晰,丝缕如锦,因全素无工,而更显其质地之通灵。素壁一面刻有一行铭文,书尾落“昌硕吴俊”的印章款。
  另外,印面印文为篆书“积跬小筑”四字。
  看到楚琛对这方田黄印章很感兴趣,其他人也都围了上来,当他们看到落款的时候,全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居然是吴昌硕刻的印章。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杰出代表,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其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让之的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来治印。
  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在不经意中见功力。其作品也备受世人追捧。
  楚琛一开始也对这方印象有些爱不释手,有一种想买下来的冲动,但细心的他一看印面周围,发现好像有磨损的痕迹,这让他有些疑惑起来。
  许多刚刚入门的寿山石收藏爱好者都会有过这样的举动,一枚老印章到了自己的手中,就会把上面的刻印磨掉,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名字,留着没什么意义。其实,如果真得到古印,建议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磨掉印文和边款,以免事后后悔。
  当然,除了因为上面不是自己的名字之外,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上面的内容,从而把印面给磨掉再刻上自己想要的内容,但这可是吴昌硕刻的印章,又何必磨掉呢?而且,这还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有问题的印章(续)

  既然这方印章的底面已经磨掉了,那现在印面的印文还会是吴昌硕所刻吗?显然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
  随后,楚琛仔细观察下来,发现印文看起来虽然能够以假乱真,但在气韵方面就要比侧面的正文差一点了。
  别看只是印文有问题,光是这一点,对印章的价值影响就不小,而且不光光是这,这就好像画蛇添足一般,还比不上印文单单被磨掉时的价值。
  至于黄善益有没有买亏,那就要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情了,如果知道,那应该亏不了。但就看他买东西喜欢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看,楚琛觉得他不知道的可能性比较大。
  等楚琛把印章让给别人鉴赏,黄善益就笑着问道:“楚老师,你觉得这方印章怎么样?”
  楚琛有些委婉的说道:“印章的材质和侧面的铭文那都不用说,只是有些可惜的是,这方印章以前被打磨过。”
  “打磨过?”黄善益一开始还挺高兴,听到后面的时候,就有些愣了愣神。
  其他人也都听到了这句话,连忙凑过去看了起来,由于打磨的人水平比较高,他们看了好一会,才发现印面确实被打磨过。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吴昌硕觉得刻的不好,故意如此,还是后人打磨掉的?
  大家想了想,觉得后面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一点,首先就以这方田黄的品质而言,吴昌硕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雕刻。而且,从铭文上的日期来看。当时吴昌硕刻这方印章的时候,已经是篆刻大师了。肯定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那结果也就不用多说,现在的印文十之**是后人重新雕刻上的。
  这时。姜家畅开口问道:“楚少,这印文是重刻的吗?”
  楚琛回道:“我觉得应该是后刻的,因为印文的神气不对,这一点,咱们对比侧面的铭文,就能感觉出来了。”
  对于这一点,除了书画造诣不高的应鸣信之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看出来了。
  得知了这个结果,黄善益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事情摆在这里,由不得他不信,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说道:“这事我还真没注意,如果不是现在发现的话,估计我就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不过,这种情况,以前我还真没遇到过。”
  楚琛说道:“其实,印章是名家所制。印文被磨掉,而印款尚存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对于这种印章,有些人会刻上自己想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就有一些好事者补上与原作相同的印文。这种印款真而印文假的印章,在市场上非常容易鱼目混珠。”
  赵齐瑞点头道:“这种事情我多年前也听说过,有人得到一对齐白石的印章。可惜印文被磨去,但印款却真真切切地保存着。于是。此人便仿齐白石的风格在原石上刻上印文,出售给文物商店。文物商店未能识破。竞当作真品收购下来。最后,还是被一位专家看出来的。”
  听了楚琛和赵齐瑞所言,黄善益摇头一叹道:“这种事情还真得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着了道。不过,原先的印文也不知道被谁给磨掉的,真是暴殄天物!”
  “这种事情比较多见吧。”
  姜家畅说道:“就像我一位朋友,他十年前曾以一个比较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方田黄印章,钮头雕的是凤,边款落的是‘文左’两字。这方印章是随形章,不太规整,印文名字是一个他没有听说过的名字。”
  “而且,边款所注‘文左’虽与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字号相似,但从别人口中得知,上官周所用的字是‘文佐’,从未见其用过文左,就认为可能是一个普通文人所有印章,没多大价值。于是,我那位朋友就自己磨成四四方方的印章,并且将印文也磨掉了,只留下边款。”
  “前年我正好和一位印章方面的鉴定专家到他家去做客,于是他就拿出那方印章出来想要鉴定石质,专家问他为什么要磨掉部分钮头,并说钮头所雕为凤,雕刻工艺高超,应该是大家之作,就这么磨掉了觉得非常可惜。”
  “于是,我那朋友就把个中原因说了出来。专家听了遗憾不已,他说,上官周的后人整理其史迹,介绍说上官周字文佐,也作文左,并称上官周曾在多次为人治印时落款‘文左’,我那朋友印章边款上文左二字和史料中的记载是相同的,应该正是上官周给朋友制作的印章。”
  “我那朋友听了后悔莫及,好在还留了边款上的‘文左’二字,算是聊以自。慰……”
  姜家畅说的例子,楚琛也听说过许多,而且许多人也因此而后悔。
  其实,收藏印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材质、雕刻、文字(包括印文和款识)。这三者有一个方面是好的,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两者或三者俱佳,则更好。
  另外,收藏到老印章,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轻易磨掉印文和边款。因为不管怎么样,收藏总是原汁原味比较好,如果把印文磨掉了,除了会破坏印章的整体性之外,上面所表现的历史价值也会荡然无存。
  姜家畅接着说道:“这方印章除了印文方面,其它都比较完美,大不了黄总你也可以把印文给磨掉,重新刻上自己喜欢的内容。只要做的人手艺高,整体方面应该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算了。”
  黄善益摇了摇头,笑道:“其实这方印章是我前几天到朋友那作客,觉得不错抢来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管家走了进来,对着他轻声说了几句。
  黄善益对着管家吩咐了几句,就对着大家说道:“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我那朋友现在已经过来了。自从我抢了他这方印章之后,他一直想方设法要把这方印章拿回去,如果他知道这方印章有问题,也不知道得有多郁闷。”
  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家也都感叹黄善益好运,至于他朋友郁闷那是肯定的,换作是谁,发现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问题,心情都不会好。
  闲聊之中,黄善益的那位朋友就匆匆走了进来,此人年纪和身材都和香江的那位曾姓明星差不多,经过黄善益的介绍,楚琛得知他名叫何利航。
  其实,何利航和姜家畅以及应鸣信也都认识,说到底和京城一样,古玩的圈子并不大,再加上濠境的面积也比较小,一般有名有姓的基本都熟悉。
  寒暄了几句,何利航看到桌子上的那方印章,眼睛看起来就好像要发光一样,随后,他就三两步跑到桌前,一把抓起印章,接着就好像是在对待一位心爱之人那样,用脸在印章上温柔地摩挲着,看得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过了片刻,见何利航还不停,黄善益就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我说老何,不就是一方印章嘛,你也不用这么夸张吧?”
  何利航对此毫不在意:“这种感觉跟你这种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家是说不明白的。”
  说到这,他到有些反应过来了:“嗳,你今天有些奇怪的嘛,这两天我一直打电话给你,你就是不同意把印章还给我,怎么今天居然放心让我拿到手里了?”
  看到何利航对这方印章的感情这么深,黄善益也不知道该不该把印章有问题的事情告诉他。
  看到黄善益显得有些犹豫,何利航觉得很奇怪,不过他并没有多想,更别提会想他印章有问题了。
  接着,他先是把印章小心的放好,随后就拿出他带来的一只箱子,边打开边说道:“喏,这次给你带来了几方印章,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名家雕刻的,你看看怎么样,觉得可以的话,就当这方印章的赎金了。”
  说话间,楚琛他们就向皮箱里看了过去,只见里面的印章有不少,而且材质多样,有铜印、木印、石印、玉印等等,另外形状也各式各样,有兽形印纽、随形印、方形印、圆形印等等。
  黄善益看着挺好奇,拿起了一方兽形印纽,此印为铜质,表面斑驳,局部有绿色铜绣斑,古意甚浓。
  印纽为瑞兽,其挺胸昂首,双目圆睁,双耳后摆,胡须卷曲,口部紧闭,神态肃穆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