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 

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 

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 

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 

怎么办?” 

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 

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 
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他的朋 

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 

之后,不以为然,他笑着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 
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 

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 

是积块,你怎么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 

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 

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 
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然而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 

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 

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么能不担心呢?” 

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他认为:“说天与地会 

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 
前尚不知道。不过,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 

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 

去,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究竟会不会坏,我又何必放在心 

上呢?” 

毫无疑问,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我们完全可以断言, 
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 

但这则故事仍然说明: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该 

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 

造父学驾车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 

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 

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 

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 
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 

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 

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 

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 

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 
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 

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 

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 

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 

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 
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 

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 

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 

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 

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 
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 

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 

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商丘开 

晋国范某有个名叫子华的儿子,他在一群门客的拥戴下,成为远近闻名 

且受晋王垂爱的人物。他虽不为官,其影响几乎比三卿大夫还大。 

禾生和子伯是范家的上客。他们有一次外出在老农商丘开家借宿,半夜 
谈起子华在京城里名噪一时的作为。商丘开从窗外听见后,眼前顿时闪过一 

线光明。既然范子华能把死的说话、穷的说富,干脆找他求个古祥。第二天, 

他用草袋装着借来的干粮,进城去找子华。 

子华家的门客都是些富家子弟。他们衣着绸缎、举止轻浮、出门车轿、 

目空一切。当商丘开这个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的穷老头走来时,他们都投以 
轻蔑的目光。商丘开没见过大世面,说了声来找子华就往里走。没想到被门 

客拽住、又推又撞、肆意侮辱。但他毫无怒容,门客只好带他去找子华。说 

明来意后,商丘开被暂时收留下来。可是门客们仍然使着各种花样戏弄他, 

直到招式用尽,兴味索然。 

有一次,商丘开随众人登上一个高台。不知是谁喊道:“如果有人能安 
然跳下去,赏他100斤黄金。”商丘开信以为真,抢先跳了下去。他身轻如 

燕,翩然着地,没伤着一点身体。门客们知道这是偶然,并不惊奇。事过不 

久,有人指着小河深处说:“这水底有珍珠,谁拾到了归谁。”商丘开又当是 

真。他潜入水底果然拾到了珍珠。此后,门客们再也不敢小看他;子华也给 

了他同别的门客一样游乐、吃酒肉和穿绸缎的资格。 

有一天,范家起了火。子华说:“谁能抢救出锦缎,我将依数重赏。”商 

丘开毫无难色,在火中钻出钻进,安然无恙。范家的门客看傻了眼,连声谢 

罪说:“您原来是个神人。就当我们是一群瞎子、聋子和蠢人,宽恕我们的 
过去吧!”商丘开说:“我不是神人。过去我听说你们本领大,要富贵必须按 

你们的要求说一不二地去做。现在才知道我是在你们的蒙骗下莽撞干成了那 

些冒险事。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 

从此以后,范家门客再不敢侵犯他人,见了乞丐、巫医也作揖拱手,害 

怕真会遇到神人。 
这则寓言通过对商丘开在范子华家经历的描述,揭露了以子华和门客为 

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奢华、蛮横、虚伪和无能;反映了商丘开虽然贫穷卑 

贱却有着诚实和耐劳的品质。 

两小儿辩日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 

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 

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 
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 

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 

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 

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 

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 
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 

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 

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 
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 

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兰子献技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宋国有一个走江 

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 

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 

手里还耍弄着 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 

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 

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 
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 

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 

人金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