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
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
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
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
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
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
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
非常重要的。
贵在认真
封疆官吏出任长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学生子牢。三句话不
离本行,他与子牢探讨治理地方、管理长梧的方法。
古时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称为封人。封人和子牢谈得很投机。他讲到自己
的治理经验,认为处理政务绝不能鲁莽从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简单粗暴。
从治理之道又谈到种田之道。封人说自己曾种过庄稼。那时,耕地马马
虎虎,无所用心,果实结出来稀稀拉拉;锄草粗心大意,锄断了苗根和枝叶,
一年干下来,到了收获季节、收成无几。
听了封人的讲叙后,子牢很关心地打听他以后的状况。
封人吃一堑长一智,总结自己种田的教训,第二年便改变了粗枝大叶的
态度。他告诉子牢,从此开始深耕细作,认真除草,细心护理庄稼,想不到
当年获得好收成,一年下来丰衣足食。
有了种田的失败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条道理,做任何事都贵在认真。现
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这条做人的准则。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庄稼是这样,干其他任何事都是这样。
只有认真负责,通过艰苦细致的劳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认真是做好
任何事情的保证和前提。
造剑的人
大司马是楚国的官员,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有80来岁,但
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
马赞叹老匠人高超的技艺。
老工匠听了主人的夸奖,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诉大司马:“我造了一
辈子剑,我在20岁时就喜欢造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全然不顾,不是
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钦佩他的献身精神。虽然他没有谈造剑
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
日,执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
的精神,哪有造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湛的技艺,丰硕的
收获,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专心致志终身追求而取得的。
越石父
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以后,在返国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
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
在路边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
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伧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大停止前行,并亲自
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那人如实相告:“我是齐国的越石父,3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
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
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
道回到了齐国。
晏子到家以后,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
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来对
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3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
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
就要与我绝交呢?”
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
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识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
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
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晏子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
是他的好意。可是,他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
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他到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跟
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他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
仆好,请晏子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这番话,赶紧出来对越石父施礼道歉。他诚恳地说:
“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
高贵的内心。请您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
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晏子与越石父结交的过程说明: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
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
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
才有温暖与和谐。
燕人还国
有一个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至花甲之年还不曾回过家乡的燕国
人,因为思乡心切,不顾年事已高,气血衰退,居然独自一人不辞劳苦,千
里迢迢去寻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北上的人。两人自我介绍以后,很快结成了同伴。
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起居时互相照应,因此赶起路来不觉得寂寞,时间仿
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
可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一路风尘的同伴竟在这时使
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个同伴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
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一听,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
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脸上怆然失色。过
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
了以后,马上叹息起来。家乡的上神庙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辈在这块燕国的土
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
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
他的衣衫也弄湿了。祖居不仅是父母、祖辈生活过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
的摇篮。祖居该有多少动人的往事和令人怀念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呵!那
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已经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为这种骗人的诡计
自鸣得意。他为了进一步推波助澜,拿燕人取乐,没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静下
来,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土堆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燕人一听,更是
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
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
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
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
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燕人解嘲地说:
“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
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人知道上了当。他怀乡念旧的虔
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紧接着占据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
的过度冲动深感难堪。
当这个燕国人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
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
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晋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
渎。因此,当他真的到了故乡,不仅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
强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阴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
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一个狙(ju)公,十分喜爱猕猴。为了观赏这种似人非人、富有
灵性的动物,他专门喂养了一群猕猴。狙公与猕猴相处久了,人猴之间的信
息沟通就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不仅狙公可以从猕猴的一举一动和喜怒
哀乐中看出这种动物的欲望,而且猕猴也能从狙公的表情、话音和行为举止
中领会人的意图。
因为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粮食,所以他必须
节制家人的消费,把俭省下来的食物拿去给猕猴吃。然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哪
有财力物力满足一群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