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后勤组:组长1名,卢**, 组员4人。仓库的打扫及整理、活动前物资的运输及活动中现场的卫生,活动当天场地布置和人员吃饭住宿安排。
(5)财务组:组长1名,赵**,组员2人。负责本次活动现金流动的记录,活动剩余资金的保管及账目的公开。
(6)文艺组:组长1名,文**,组员3人。负责文艺演出节目的征集、排练和演出。
(7)活动组:组长1名,周**,组员6人。负责具体兑换活动的开展,并协助宣传组。
(8)安全及应急组:组长1名,李**,组员3人。与社区保安、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就进的派出所建立密切的联系。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如活动中出现意外情况,该小组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应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天活动结束需确定每位队员的去向及安全。
注:以上分组分工只为了是志愿者的责任更明确,并非绝对的活动范围,如哪个小组需要帮忙,其他小组须无条件的帮助该小组完成工作。
2。志愿者招募
A。招募志愿者条件
(1)热心公益事业,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及较强的吃苦能力。
(2)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身体健康。
(3)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法规及规章制度。
(4)具备创意项目“垃圾可食”提供志愿者服务所需要的技能和时间。
B。志愿者招募程序
(1)填写申请表
(2)申请人需带本人学生证或身份证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面试。
(3)在面试过后两个工作日内对各位申请者做出回复。
注意事项:志愿者团队需服从“垃圾可食”创意团队的管理及调配。
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1、2009。2。14 2009。2。28,前期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选址)。
(1)制作调查问卷,对涪陵区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收回450份其中有问卷449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利用率为99。78%。之后统计分析问卷、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90%以上的居民表示愿意将自家的垃圾分类后拿来与我们兑换。(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详见项目博客)
(2)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基本情况,选择确定实施地点。具体地点有杨家湾社区(中档)、明瑜国际社区(高档)、群沱子移民小区(低档)等。根据近期调查发现,低端社区居民大部分希望能兑换到比较实用的物品(其中生活用品居多);高端社区居民希望能提供一些诸如“冠名权”等精神方面的兑换或提供一些服务;中端社区的居民要求兑换实物和兑换精神方面或服务的比例大体相当。
2、2009。3。12009。4。9,联系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讨论合作事宜。
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寻求相关指导和支持。如:重庆市涪陵区环保局、重庆市涪陵区市政局、重庆市涪陵区环卫处、重庆市涪陵区敦仁城市管理所、杨家湾社区居委会、明瑜国际社区居委会和群沱子移民小区社区居委会等。联系相关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如:重庆市涪陵哇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等。以上单位部门均表示会大力支持此项目活动,并且涪陵区市政局“创建山水园林城区”领导小组表示会考虑将我们的创意活动融入涪陵区创建山水园林城区的申请之中。
3、2009。4。102009。5。5,制定活动预算。
分3组分别调查相关废品的回收价格、相关物品的价格和当地消费情况。第一组:深入到各垃圾站询问相关废品的回收价格,深入社区随机抽问居民当地废品回收价格,通过比较选择最佳的合作垃圾站,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兑换标准,让居民最大程度的获益;第二组:深入各超市和各批发市场,了解相关物品的市场价格(主要调查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食品的价格),通过比较选择物品质量好、价格低的最佳合作对象,让居民最大程度上获益;第三组:调查与活动有关相关消费情况,如:宣传材料、餐费、交通费、运输费、场地租用等等。调查之后综合3组的情况,制定出一份较合理、较精确的活动预算。
4、2009。5。62009。6。9,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
通过海报、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招募志愿者(主要是本校学生和社区志愿者),要求能吃苦耐劳,热心公益事业,服务态度好。随后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将前阶段挑选出的24名志愿者,聚集在临时培训室进行培训。随后向各志愿者详细讲解垃圾分类,并确保每名志愿者都以熟练掌握垃圾分类。向各志愿者介绍团队事先已规划的在应对一些紧急情况时的措施。最后检验各志愿者在前几天的培训情况,原点环保队将模拟“垃圾可‘食’”兑换活动中的某些情景让志愿者们处理。(详见博客志愿者招募流程及培训。)
5、2009。6。102009。7。10,制作宣传材料及准备、购买所需物品。
(1)准备、制作宣传材料——在校征集制作卡通形象的创意点子,设计并制作卡通形象。制作少量的废物改造样品(用于在小区宣传时向居民展示便于后期“垃圾改造大赛”活动的开展)。制作横幅、海报、宣传单和展板等宣传资料,清点并整理各宣传资料,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后面的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2)准备、购买活动中所需物品——设计积分卡样式,将积分卡的设计样本交给已联系的印刷厂。罗列购物清单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队员的工作任务,务必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实行权责对等。再次进行市场价格调研,尽量使所购物品的价格低廉(质量有所保证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使居民最大程度的获益。将垃圾桶加工制作成“五彩垃圾桶”(详见博客中名词解释)。将所有购买物品进行清点、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下一轮工作顺利实施。
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垃圾可“食”项目活动计划的运行模式为:公益——环保——公益。原点——环保队以提高城乡居民环保意识为宗旨,推广公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引导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垃圾改造,进而提高人们垃圾分类意识,使人们主动投入并带动其他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并最终回归到“人人参与环保,大家都来公益”这一主题上。
第一轮实施:
一、前期工作:
1、7月11日7月12日,团队成员和志愿者通过拉横幅、布置黑板报、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内附垃圾分类知识)的形式,到杨家湾社区以及周边地区向社区居民进行活动宣传。主要是为了让居民们清楚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建议居民提前将垃圾进行分类。到杨家湾周边农村进行宣传,建议村民们提前将农产品准备好,以便志愿者收购。
2、7月13日7月14日,购买活动现场所需兑换的物品,把物品搬运入库(社区内固定仓库)。
3、7月14日,联系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媒体,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本次活动。
4、7月15日,在涪陵易家坝广场开展公益文艺汇演——“垃圾可‘食’”开幕式,邀请相关部门代表和热心公益人士出席本次开幕式。
二、具体活动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三大手段、五项指标:一个原则是指效益最优化原则,即资金花费少,人力成本省,社会效益大;三大手段指的是垃圾分类,垃圾兑换,垃圾处理;五项指标指的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体现公益性、环保性、可行性、可推广性和社会效益性。
基于各社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身所存在的差异化,我们在保证活动整体模式不变的前提下,立足于单个社区,逐步扩散到其他社区开展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7月16日——7月31日在杨家湾社区进行试点,正式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过程我们大致分为垃圾分类、垃圾兑换和垃圾处理三个部分。
(一)垃圾分类:活动前期主要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让居民熟悉此收购环节并做好准备,为避免少数居民因不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对活动带来一定影响,我们将到各社区内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咨询点,以指导社区居民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将每天5:30到6:30乘坐装运车进村收购农产品,并运至兑换点,上午7:00~10:00由志愿者在社区内定点摆设“五彩垃圾桶”(详见博客中的名词解释)、部分兑换物、桌椅等活动必备物品,并以宣传栏或展板的形式说明和解释“积分兑换制”(详见附件:积分兑换制),搭建遮阴篷,播放音乐, 随时等待居民将分好类的垃圾拿来兑换。我们会在社区活动现场穿插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诸如垃圾分类大赛),以强化分类意识、增进环保观念,共创社区和谐。(具体活动方案详见博客)
(二)垃圾兑换: “定点兑换”和“流动兑换”相结合
1、定点兑换——居民将已在自家分类好的垃圾交给志愿者,志愿者将垃圾按类称重计量,放进分类桶,按照已定的积分制标准给予居民相应数值积分卡(根据兑换人需要,可领取“环保积分卡”或“爱心积分卡”)。居民以户为单位注册登记并建立居民积分数据库,志愿者负责将居民相应积分存入数据库,积分多少作为“清洁家庭”、“爱心家庭”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活动现场还会提供一条横幅供居民、热心公益人和广大青少年进行环保签名、环保涂鸦。
①环保积分卡——志愿者将居民们拿来的垃圾称重计量后,按已定的积分标准,根据居民意愿,给居民相应的环保积分卡,居民们可以现场凭卡兑换相应价值的自己需要的物品,也可以等积累到一定的分数后再来换物。兑换物品主要有:小装饰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食品(其中食品以进村收购的农产品为主)。
②爱心积分卡——志愿者将居民们拿来的垃圾称重计量后,按已定的积分标准,根据居民意愿,给居民相应的爱心积分卡,积分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凭爱心积分卡,兑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