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科论坛(第八讲)
荣辱观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
主讲:侯惠勤、葛晨虹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它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期间提出的,马上在国内各个方面、甚至在国外华人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先来看一下相关报道。(屏幕出现海内外关于胡总书记讲话的报道集萃,突出其被新华社评为2006国内“十大新闻”之首)首先我想请二位教授谈谈,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
侯:我想,首先是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荣辱观是道德精神、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核心。它的重要性我想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个人修身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精髓、以德治国之基础。(大字字幕:荣辱观:个人修身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精髓、以德治国之基础。)首先,中国历来强调立德修身方可为人,而荣辱观则是立德修身之本。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故“无恻隐之心(仁之端),非人也;无羞恶之心(义之端),非人也;无辞让之心(礼之端),非人也;无是非之心(智之端),非人也”。荀子也提出:“不知荣辱则不能成人”。这可以说形成了我们民族的世代共识,因此,尽管不同时代都推出了自己的道德典范,但真正的中国人的道德精神却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出现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管鲍之交、孔融让梨等背景资料)
葛:的确如此。虽然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道德观、荣辱观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但在把立德修身看作做人的根本这点上,没有异义。毛泽东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就是要每一个共产党员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提出培育“四有新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也是把思想道德的要求摆到了首位。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更是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立德修身的主张。(出现相关毛泽东、邓小平和刘少奇的镜头及其代表作的背景资料)因此,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战士,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同时还是具有完备人格的人。(出现雷锋、张思德、焦裕禄、王铁人、孔繁森、郑培民等人物画像)
主持人:二位的谈话集中到一个意思,就是做事先做人,做人要修身。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中自我塑造、自我学习的结果,因此,能否成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作为和前途,还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安危。我们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个意思。能否请二位再就这一话题谈谈。
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和社会(环境)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于大多数个人的荣辱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无数个人的荣辱观又会通过历史积淀在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国家制度、国家核心利益和价值取向对于个人的荣辱观起着导引的作用,而个人的荣辱观又可以影响国家制度的变革,尤其在国家危难之际是这样。纵观人类历史,各种文明千姿百态,但是能够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却并不多,中华文明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古老文明之一。所以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虽然断言所有文明都不能避免“生命周期”(即必然要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四阶段),但他在其所归纳的26个人类文明类型中对“中国文明”却另眼相看,甚至在晚年寄希望于“中国文明拯救世界”。为什么?中华民族可以说是世界各民族中最为灾难深重的民族,然而历尽劫难却每每凤凰涅槃般再生。在我看来,爱憎分明、知荣明耻的民族精神是重要原因,它使得国家危难时总有志士仁人、总有万众一心,使得无论世风如何吹,总有公道在人间、总有良知在人心。(背景:屈原投江、苏武牧羊、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画面和绝句。)
主持人:但是,中国也经历过许多人妖颠倒、黑白混淆的年代,也出现过不少民族败类,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荣辱观特别分明的民族呢?(大字字幕:中华民族是一个荣辱观特别分明的民族)
葛:您说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的荣辱观,是千百年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层价值取向,短暂的社会风气和一时的价值缺失不会改变民众的是非标准。比如如何评价岳飞和秦桧就是很好的例证。虽然不同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总有人要翻案,但中国老百姓却始终心中有数。(背景:杭州西湖岳飞庙,历代游人对岳飞膜拜,对秦桧夫妇鄙夷的画面。画外音:岳飞被万众敬仰、秦桧为百姓唾骂,扎根于中国人民心中的这一历史铁案之所以无法撼动,就在于我们民族把善恶、正邪不可颠倒视为最高价值。)
侯:刚才谈的这个方面就涉及了荣辱观的作用方式,它不仅表现为大多数民众所信奉的善恶、是非标准,而且表现为一旦它受到强烈的冲击,就会引起广泛的忧虑、发自内心的呐喊并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关注。这样,我想就可以从另一方面回应主持人的问题,胡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讲话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把社会本来就强烈关注的问题做了透彻的阐发,这不仅是针对不良的社会风气,更是针对党要管党、如何确保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确实是顺乎民心,大得人心。
主持人:是的。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有些还相当突出,荣辱观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时期以来,社会道德观、荣辱观的混乱、扭曲甚至颠倒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人寡廉鲜耻、颠倒是非,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判断力,一些人公然鼓吹卖国有功、勤劳无用、无知无畏、个人第一、能骗是本事、奢华是身份,已经丧失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下面请二位谈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大字字幕:为什么会出现荣辱观混乱的现象?)
葛:我觉得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原来大家是明确的,但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使原来的认识模糊了、困惑了。比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一个“扩大内需”,这本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驱动,却被一些人作为鼓吹“消费主义”乃至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依据;一个“各有各的活法”,这本来是倡导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却被一些人当成了混淆是非善恶界限的托词,许多原则界限就被搞乱了。大量事实表明,“过度消费”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之一。请看相关资料:(在7月4日至7月7日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的专题讨论中,“过度消费”成为许多政协委员关注的高频词。统计显示,2000年到2006年,中国轿车产量增加6.5倍,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私人汽车拥有国,而购买的劳斯莱斯数量超过了日本。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豪华办公楼和楼堂馆所处处可见,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在住房方面,对40个重点城市调查的数据表明,2006年1月至6月,预售商品房平均套内面积达115平方米,在全部可销售住房中,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超过50%的有24个城市。比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户均住宅面积:2002年新建住宅的平均面积,瑞典是99.7平方米,德国是85.1平方米,日本是91.3平方米。)
侯:实际上,这个“过度消费”后面也有三种心态,一是盲目攀比的过高心理预期,二是好大喜功的错误“政绩观”,三是腐化奢侈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前面两种主要是教育引导问题,而后一种则主要是预防和惩治腐败问题。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干部群体是重点。这就充分说明,荣辱观问题,首先是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正如海外一些媒体指出的,现在群众满意的是中共的路线对、政策好,不满意的是一些干部的作风和腐败现象。中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对中共构成最大危害的是人民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而正是不良风气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气候和环境。(背景资料,中纪委关于腐败官员的生活方式的结论性分析)
葛:第二种情况是我国道德传统的弱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强烈地扩大了、突出了,比如法纪问题。我们今天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问题十分突出、各种利益矛盾十分复杂,需要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才能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有深厚德治传统的国度,法治意识却相当欠缺。一旦利益撕裂了道德的缺口,缺乏法治精神护驾的社会,道德失范就会象瘟疫一样地迅速蔓延。(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的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说,我了解的贪官,走向犯罪都是从道德败坏开始的,都是从行为操守不检点开始的,都具有法律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