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诚的交际大多数都会伴随着自然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不要交叉双臂。要落落大方,面向您的调情伙伴。这些都标志了好感和人与人之间的引力。
#3我的光芒:好感的起因
为什么我们能容忍某种人,而别人却不行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吸引往我们,而有些人则会引起我们的厌恶?答案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并不存在简单的格式可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引力,是好感还是反感。卡内基在他的畅销书《人们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中给出了一些简单的纲要,销路自然不错。它们是:“当你想要某人喜欢你,对你友好,你就要表现对他的事情备感兴趣,要落落大方地赞赏他,展示出你最好的一面。”正如心理学家格诺尔·特米库拉所定义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是一种可以学会的行为,也就是,对特定的他人提出中肯的建议,付出正面的情感,而且态度或行为意图要端正。
为什么我们和一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而和另一些人一见面就想拒他于千里之外?答案也有很多,在对吸引和拒绝做评判时,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位陌生人长得和我们所尊重的那个人非常相似,可以让我们回忆起一段美好的往事,那么我们对他就会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一个人让我们回忆起来一个我们曾经和他有过反目经历,或者曾经拒绝过他的人,我们就会拒绝这个人,并且觉得没有什么好感。
优势赢得好感
“你长得大漂亮了,简直是绝代佳人,请允许我呈上一朵玫瑰!”
如果一个男人在一家酒馆向一个女人献殷勤,或递给她一件礼物,而这个女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男人,这并不是一种崭新的魅力,而是一种信号,说明他喜欢她。但是这个女人会自动地对他产生好感吗?献殷勤或递礼物都意指他对这个女人的赞扬值,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应该用“是”来回答这个问题。但调情相遇场合却不是如此简单。假定这个陌生人的举动是带有一定意图的:
为了更轻而易举地把她勾引到床上来,他要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如果这个女人觉察出他的意图,并认识到这个男人其实是别有用心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再是心理上的赞赏。如果这个女人后来才觉察出他的意图或者猜出他的意图,那她更有可能拒绝他而不是倾心于他。
对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人形成一种看法,存在两种途径,人们可以了解他人的正面或反面事实,或者同她一起经历一些正面或反面的事情。你想像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您的上司叫您去谈话,还有另外一位男同事也参与会谈。他当着同事的面对您的工作表示感谢并且表扬了您为公司所做的一切,对此您当然会高兴,说明您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有趣的是这种反映也会转移到这位同事身上由于您是在他在场的情况下受到了积极的评价,顿时他可能对您产生好感。
如果您的上司每次都当着同事的面指责您,贬低您的工作业绩,那样这个同事会对您产生反感,尤其是在您进入办公大楼偶然与他邂逅时,他曾经目击过您受到指责或挨惩罚,这使得他对您更加没有什么好感。
分开付款——好朋友
似乎听起来并不浪漫,当蒂巴乌特和凯丽这样表述道:只有这种关系才对所有参与者都提供一个满意的结果,这种关系才能长期维持下去。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注意,伙伴也要分摊到他的账单。让我们根据下面这个在酒吧里发生的故事来领会一下这个繁琐的论点:
一位男人在一家酒吧里和一位女人邂逅,晚上的消费都是他买的单。这算是为了双方的交际进行的一笔投资,他的“比较水平”——过去相似场景下的经历——决定了他的经历水准。以前光顾酒吧时,有女人陪吃陪喝,调情作乐,他知道,女人如果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别人的资助,她们就准备以性行为作为报酬。我们来看下面这种情况,女人的性欲反应会很谨慎,虽然这个男人又点了一瓶香摈,他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她的“薪水价”。如果偶然还有一个更加艳丽动人的女人也坐在这家酒吧里,对他非常友好,时而嫣然一笑,并不时通过眉目传情给他以勇气,这个男人就会将目前相互活动的结果同“选择性比较水平”相比较。不管怎么说,这种虽已存在的调情关系没有什么进展,或进展得令人不快,他当然会结束这种关系,而后努力去追求那位更值得追求的酒吧女。
根据蒂巴乌特和凯丽的观点,应该根据成本和报酬的比例来分析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如果人与人之间交际相互平衡而且公平,那么,这样的关系才算比较和谐。在交际中,男女都进行了一定的投资,从而显示出对对方的兴趣,这会在调情关系中营造一种好感。
如果只有男人竭力去恭雏女人,邀请她,谈话时也一直是他一个人在单枪匹马,只能是自娱自乐。他会对这种确定感很不满意.而且会认为这个伙伴的态度冷淡,对她毫无好感。
女人在起初时就会对男性伙伴的态度进行确切的分析:
他的投入和我一样多吗?准备是单方面的吗?别人充分利用我了吗?我是否均衡地经历这个场景?
我们感之为公平的状况,经常同我们的生活状况有密切联系。在我的伙伴关系培训班上,不少女人经常将自己在家庭中的境况评价为平衡的,虽然她们的工作几乎得不到伴侣的支持,做家务还要抚养孩子,而且她们自己的消费也是很高的。然而,她们觉得自己生活得很舒适,也很安逸,因为孩了的状况(笑,欢喜,温柔可爱)是一种很高的报酬价值,从而补偿了她们的一切。
正如艾里希·弗罗姆所表达的那样:“超越于社会交流,并不期待或希望得到回报的爱情才是世间最真挚,最强烈,最美好的爱情。”
公平理论家布莱乌看得更为客观:“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决定于他被人看待的平衡程度。”
意气相投和观点相似
“您是托马斯·慕斯特的歌迷吗?啊,太巧了!那咱们可是英雄所见略同。”
有些人拥有和我们自身相似或相同的价值观点,而有些人的观点则和我们的观点迥然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前者往往往让我们产生好感。为什么我们喜欢那些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观点的人呢?
一方面,双方观点相似证明了自己的立足点,别人传达给我们一种感觉,我们的观点和意见代表了一个正确的立场;另一方面,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如果双方有一致的观点,那么,今后彼此间的交往就会和谐,不会出现什么冲突。
一旦发现共同点,就好似找到了联系两者的元素,从而产生同感。如果我们遇上一个人,我们之间没有相同的“波长”,谈话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冲突,争议甚至是攻击。
这种情况肯定会造成相互间的反感。
在我的讲授课上我经常遇到一些成对男女,他们非常自豪地跟我说,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出生地相同,学历也相似。当然,单单这些因素并不对两者关系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初次相识经常是在共同的居住上,在工作单位或者在业余休闲时间里。
统计数据表明,居住在同一个环境圈里的人更容易维持他们的调情关系和伙伴关系。相比之下,这对于那些居住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人来说就困难了。空间上的接近使得调情关系的发展和升讳得更加容易。有一个谚语叫“相同,相同才能相融”,它就很明显地体现出寻求伙伴时的特征。
吸引力是好感的导线
漂亮的人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就拥有优势,这种情况甚至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存在。1972年,迪翁和贝尔谢尔特就已经证实,3一6岁的小孩就已经把和自己一起做游戏的伙伴分成不同等级,漂亮的较受欢迎,而那些长相一般的小孩经常被视为好斗型,不讨人喜欢。
魅力无比的外表往往对人际间的吸引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别人对他的评价。这一点在迪斯科吧台里可以得到特别好的体现。对调情伙伴是否有好感,很容易根据形体的吸引力得到预示:
男人或女人长得越帅越靓,进一步交际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女人的魅力在调情场合对于评价的好感,相对男人的魅力来说,更为重要。
心理学家布尔纳、爱尔霎以及拉姆贝尔特曾经和学生们进行了下面这个实验:参与实验的人事先获得有关未来谈话伙伴的一些信息之后,在一家咖啡馆同他们进行了30分钟的谈话。随机抽出谈话的双方,问卷评价表现出双方观点极大的相似性或者毫无相似之处。
▲如果双方有相似的观点,他们会更加喜欢对方。
▲充满魅力的伙伴比毫无魅力的伙伴受到更好的评价。
▲男人更注重伙伴的外貌,而不太注重双方是否有相似的观点。
▲女人则更看重双方是否有相似的观点,而不太看重男人的长相。
虽然调情场合下的好感是自发产生的,但是男人和女人产生好感的起因常常是不同的。女人认为好感来自于相同的“波长”,而男人则将其溯源于女人靓丽的外貌。
单单魅力不是产生好感的充足条件。如果一位美艳动人的女人在别人谈话时表现得极不友好,极其冷淡,那么,别人对她的好感自然会下降;如果一个男人同一个女人交际时,虽第一印象感觉她不够有魅力,但后来发现两人有共同的兴趣,而且有相似的观点,他就会改变自己的观点,继而也对这个女人产生好感。
我们对一个陌生人产生好感,并没有固定的规律。
在同别人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对同感的评价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如果调情伙伴总是用阻碍性的行为方式来对待我们,对他的同感评价肯定会下降,相反人们也可以通过谈话赢得别人的好感。我们发现彼此之间意气相投,就会形成一副积极的调情伙伴形象。
微笑也是一根重要的导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