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a5的好人系列6极端自我就是王简体中文-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相衡。
星象学老师就解释这两颗星是敌人,不过在古印度的传说,他们本是一体的,后来头和身体分开了。而罗侯是代表回教,计都是代表基督教,「911」当天就是回教攻击基督教的美国。
当时课室中有不少同学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但江老师却质疑这是星象学算出来的,还是马后炮找证据出来分析呢?
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更迷的试验
心理学界曾做过一个很过瘾的试验,试验目的就是要看人如何做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挑战「旁观者清」的理论。
一般旁观者觉得执行失败,不论原因是甚么,最大的那个原因一定在执行人身上。而在试验时,心理学家们还发现自己要有忍笑的功夫才行。
心理学家邀请A与B来领导一个模型火车运输工程,而这运输工程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归A与B管辖。
心理学家另外在邀请两位受试者做「旁观者」,要这两位受试者评估A和B领导的工作队伍好不好,分析他们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因为旁观者清嘛!
真相是:A、B及他们的队伍都是心理学家事先安排好的棋子。
A领导人的执行工作就像一间物流运输公司,比如怎样将货物由F点运送到G点,其中的细节像在哪个车站停车、货车的速度操作、每次载多少货物,总之A需要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执行心理学家指派的任务。
第一次实验中,A成功地执行了心理学家指派的任务,并比预估的时间快了一倍,两个旁观者就滔滔不绝分析A的成功领导方法—他们两个还分析出A的X项标准,并且很条理分明地列出成功者如何需要A的强势领导,极端自我不听旁人意见的作风云云。
接着心理学家在第二回合中,给模型火车的电力与轨道做了手脚,B用A第一次实验的X项标准、同样的领导作风,可是因为电力被做手脚,火车变得忽快忽慢,所以不但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还导致火车出轨,以失败告终—其实心理学家是将客观因素加入,这个客观因素并非B个人的领导有问题。
A与B这两位领导人在两项行动中,都用了相同的方法,只是在第二项实验「作弊」。意思是说,第一次的成功与第二次的惨败根本就与X项标准与强势领导作风完全无关。
结果,心理学家们需要以冷面来访问两位旁观者,因为旁观者更滔滔不绝的评估与分析B失败的因素,而且全都变成了人为因素,比如B的急躁性格、领导作风太强势、不听工作人员的意见、没有做A的X项成功标准。(问题是,A也是一个极端自我不听旁人意见的领导者啊!)
人人都喜欢事后孔明般指点江山,对失败与成功都给予一个「合理化的理论」来解释,然后给你很多意见,事实上这个「合理化的理论」是真相吗?
权谋法则
「自我」行者不随便听人意见,就算全知的上帝提供宝贵意见给你,你还要有改良祂建议的气魄,才能堪称—「自我」。
「抨击他人」比「引起他人抨击」更容易
曾经有一次,我的好朋友拿了我们的《勾魂夺心洗脑催眠》给他的经理看,向他介绍说是朋友写的。当经理看完之后,朋友就问他有甚么意见。
这个大公司的经理说:「你看这两个人在介绍自己时,没有附上任何学术衔头,又非博士或硕士,也没有告诉人他们是甚么身份,为甚么我要看他们的书?」
(当我推出《有钱人的偏方》时,有读者对我讲,这本教人赚钱的书,为甚么没有专人推荐,也没有找人写代序,更加不长篇大论介绍自己的学术头衔,这个读者心想:他妈的,这作者岂不是很有料?接着不假思索的就买了回家。)
朋友说:「但这本书是二零零六年,全马最畅销的华文书,还打败了华文版的《蓝海策略》。」
经理说:「在华文书的市场可能还可以畅销,不过在英文书的世界,作家没有学术身份的话,不可能畅销的。」
朋友告诉我他经理的看法后,我和江老师谈起这个话题,江老师是个看很多英文书的人,他第一个反应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不是大学毕业的,没有学术背景,但还不是照样的畅销。」
当我们的书成为马来西亚二零零六年的第一畅销书时,马来西亚的一个文人部落格就批评道:「能在马来西亚畅销,但能否在国外畅销呢?」(答案:我们的书现在在国外已经是长销书了。)
当我们的书在二零零七年登陆台湾时,同样也有人在网上分析说:「书中的技巧很特别,但在马来西亚行得通,不代表在台湾能,因为文化不同……」(答案:据台湾读者和学员的回馈,已证实行得通。)
权谋法则
破论容易立论难,每个人都有办法抨击一个理论的漏洞,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办法建立一个有人要抨击的理论。
这也是为甚么很多著名的报章专栏作家,如果没有灵感的时候,最简单的策略就是找一些主题来批评、来骂,因为一骂人就可以很快的写好一篇文章了。
不过,这些评论家往往对一些事件的看法,给一种我叫做「早知道」的无脑评论。
评论家的「早知道」分析法
曾经有一次,马来西亚的报章以渲染式手法来报导一则新闻:一家「肉骨茶」(马来西亚著名的华人美食:药材肥猪肉汤)小餐厅被匪徒持鎗打劫。老板娘在被劫时,怀疑劫匪所持的鎗可能是假的,于是她觑准时机,忽然提起热水壶,当头泼向劫匪。岂知劫匪被沸水荡伤的同时,也对老板娘开了一鎗,最后老板娘不治身亡。
一时之间,这个报导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成了很多专栏作家和评论家所探讨的话题。
基本上大家都很同情老板娘,但在同情过后就顺便给予「不听老人言」的训话。他们大部份都这样说:「为甚么要这样笨?人家要钱,给就是了,何必拿热水来泼他们呢?钱没有还可以赚回来,命呢?命只有一条,没有了就永远拿不回来……」
这些话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分析,但却是很不公平,因为人们都在「事后」才来分析事前。
权谋法则
事后分析一个人的「错」比事后分析他的「对」更容易。
这种无脑分析法叫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但我不禁的想问回评论家:「他妈的,你早知道,你不早讲?!」
事后孔明还算是孔明吗?
若「肉骨茶」老板娘被匪徒鎗击时,她在向匪徒泼了沸水后,踢桃插目、三拳两脚的将坏人制伏,众人又会有另外一套说词—「老板娘『智取』劫匪」。
之前与现在的情况有何不同?同样是反抗,为甚么第二个情况我们就说老板妨是「智取」而第一个则说她是「笨蛋」?
两种评价会有天壤之别,是因为大家都以事后的成败来论英雄。打败了匪徒就是匪徒活该、事主厉害;抗匪失败,被匪徒杀害,事主就是傻瓜。
不需要用脑(分析),只是负责将实情描述就叫做「报导」。反之,「评论」就要用脑分析,给予意见等。但这些大部份所谓的评论家,以为自己有用脑,但最后还是给你「报导」。
权谋法则
用结果来判断过程的对错,不叫「评论」,叫「报导」。
不要告诉我,第二个案例的反抗,事主在反抗的那一瞬间的决定,就已经知道能将匪徒制伏。同样的,我们又怎样来判断老板娘决定反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一定会被杀?
事前要批评当然不难,而事后的评论就更加的理直气壮。而且大部份时候,评论家要讲人家的「对」,或许只能讲出两三个理由。但要讲一个人哪里不对时,却可能讲出一千个理由。
当评论家遇上了自己的偶像,此时情况就会倒转过来,要讲偶像的「对」,可以讲一千个理由,甚至还会将偶像的「错」,讲成「错中有对」。
「门外汉」比「内行人」更厉害的原因
世界棋王在苦战前任棋王取得胜利后,有位希腊作家出版了一本分析他俩对拼的棋谱,当棋王买下该书来看时,他看得目瞪口呆,甚至汗颜。
他在书中发现他跟前任棋王对奕时,原来走的每一步棋,竟然是一举手皆有其预设伏笔,一投足皆隐藏着天罗地网的布局,就算一些看起来是败的棋步,其实都是为了布下一个不知多少步之后的局。换言之,他没想过原来自己是如此厉害的棋手。
权谋法则
事后分析也叫做「创意分析法」。
从结果做的分析,绝对可以分析得超级精彩绝伦和博大精深,甚至可以分析得连原版者也汗颜。棋王坦白的讲,在战场的时候,自己有考虑,也有做分析。但不可能做得像书中所描述的这么详尽,就算他比赛后想马后炮而写一本书,也未必能写得比这位希腊作家好。(棋王也承认在某程度上,这棋谱确实有其价值。)
希腊作家能够分析得如此入微,是因为在比赛后,所有的「形态」已经定型下来,所以,才能够抽丝剥茧的宏观微观的分析每一步棋的动机、理论、技巧等。
影评人比导演更了解导演
我相信很多影评人,若遇上自己喜欢的导演所拍的电影,也会胡乱的分析一番。我曾在电台上听过一个影评人分析一位很另类的韩国导演的新片。这部电影中,有一个不断出现的年轻女生角色,但此角色却跟这电影的故事完全没关系,她只是纯粹出现而已。
电台的影评人说:「这部电影的题材是复仇,而且还是很极端的复仇,这女生是复仇者的女儿,但她象征着纯洁,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和故事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关连的角色,就像人家说的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我当时心想:「是吗?连这样抽象的象征你也看得出来?」
(我们所有《奸的好人》系列书中也有一个角色是每本书都有出现,而且也都是和文章内容毫无关连的,这角色的名字就是—「他妈的」。不知道有人可以看出这个角色代表甚么吗?)
欧洲一个著名的诗人在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后,就有各方的文人给予评语。其中一位文人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而且还给予很详尽的分析,从用词到布局,从技巧到意义,甚至讨论到诗集所带出不同层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