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a5的好人系列6极端自我就是王简体中文-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不是那些从小就上台演讲的人,小学中学都没有上台的经验,直到大学先修班才第一次上台表演魔术(此故事记录于《印象洗脑术》)。之后在加拿大,最多只是跟一班佛教中人讲讲修行方法。从加拿大回到马来西亚后,就直接的出来当职业讲师。
我不知道这是天生,还是我父母将我养大时,不小心灌输了些甚么奇怪信念给我,由我出来当职业讲师上台的第一天,我就没紧张过,一直到现在。
若有人问我:「你在台上面对这么多人时,你不会怕吗?」
我的答案可能会让你迷茫:「不会怕。相反的,我在中学时的人际关系,如果跟朋友一对一相处,我反而会有点怯,但对着一班朋友甚至是一群新朋友,我却没半点怯意,而且还很自在的跟他们谈笑风生。」
群体与个体的交换游戏
其实,我在台上看着所有的观众时,观众的个别「人格」就消失了、不存在了,使我觉得这些人非真实的。我就似看着「云云众生」般,你说我会否有怕的感觉?
但如果观众中的人,个别来见我的话,他们个别的「人格」就回复存在了。换句话说,阿猫、阿狗、阿花、阿草、张三、李四等,他们个别来见我时,我还可以看到个别「阿猫」、「阿狗」、「阿花」、「阿草」、「张三」和「李四」的存在。
权谋法则
「人格」有其独特性,但一个大「群体」是没有独特性的。
换句话说,一人对多人时,我对着的「不是人」(即没有人格),所以我的情绪反应反而少了;一人对一人时,我对着的就是人了。
但是,若阿猫阿花等人全部一齐来听我演讲,我在台上时,阿猫阿花等的「人格」又消失、不存在了,他们变成了一个大群体—「观众」、「云云众生」。
这不只是我这个「奸的好人」的体验,有个很著名的「好的好人」都分享过与我一样的看法。
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不能用群体来触动同情心
九十年代有两个女人很出名,她们两个都热心于慈善,一个是英国的黛安娜,另一个是德兰修女。
若是论风采的话,黛安娜肯定是个又漂亮又善心的女人,而德兰修女就只是拥有善心而已。黛安娜去世时,很多人都觉得婉惜,不过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我记得德兰修女过世的消息一传出,我虽然没有流泪,但却有很大的伤感。
可能我很主观的觉得她才是真心的奉献吧,而我始终觉得黛安娜是个明星。
德兰修女一生奉献给穷人,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十年,她一直都怀疑上帝是否真正存在,但她还是不断的帮助穷人。台湾作家施寄青就质疑过,若德兰修女不属天主教的话,其奉献会不会更大?天主教是不允许避孕的,但很多落后国家恰恰需要避孕,而且艾滋病在落后国家也很猖獗,天主教的传教士,若教这些人用避孕套,就是跟上帝过意不去。
德兰修女曾说过:「If I look at the mass; I will never act。 If I look at the one; I will。」(假如我看大群体,我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假如我只看着一个,我会。)
如果给她看宏观的贫穷数据,比如多少个孩子死于饥饿,她感受不到数据的痛苦。不过,假如她看到一个人的痛苦,她才有办法感受到,她才会主动帮人。
德兰修女的这个宏观微观的感受,美国的经济学家曾将之做过实验,经济学家认为人要有明确化的指示,内心的情绪才会被「定锚」下来,如果没有明确化的界线,再悲惨的故事(死更多的人)都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人。后来,心理学家也根据此理论研究军队杀人时是数字不是人,因为他们头脑的明确界线已模糊掉。最后,这个研究也变成了经济学家如何写文案煽动情绪的一种营销策略。
权谋法则
越宏观的描述就越抽离,越微观的描述就越投入。
文字描述的魔力
所以,我每每听到宗教界人士开口闭口讲要「渡众生」,我就会摇头,因为他们想救的是一个宏观「大群体」的概念,不是一个实体的「某某人」!
美国的某位经济学家说过拯救「大群体」,没有明确界线的慈善,很可能会蒸发掉慈善的资源!而捐助者也需要有明确的界线才不会浪费慈善资源。
你想拯救整个宇宙的众生是伟大的,但「众生」这宏观概念,未必能够触动到你的慈悲心,反而让你的情绪不投入。
所以,当一个上台的人想「这么多人看着我,我会怕」,他是将群体描述成很多个「人」。
「人」就是一个微观个体,每一个「人」都会触动情绪,你说他现在的情绪反应大不大?
而我在台上时,则像那些想「渡众生」的宗教人士般,把能触动情绪的「人」纳入一个更广、更宏观的群体—「观众」。
所以,我看着这些云云众生时,不觉其「实」,进而可以在台上得心应手的「游戏人间」。
权谋法则
「自我」行者选择性把环境的人、事、物纳入抽离的宏观,降低外在世界的真实性,我们称这人生境界为「游戏人间」。
训练和比赛的分别
在职业运动员的生涯中,有分「训练」(Train)和「比赛」(pete)两个部份。
俗语有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运动员大部份时候,就是在做「训练」动作,然后到了收割成果之日,就是他们去参加「比赛」的日子。所有的付出、辛劳、学习,就在比赛当天,兑换成名气、荣耀(奖牌)、奖金(国家给的)、钱财(广告商给的),甚至女人。
理论上,训练得好就比赛得好,但事实上比赛和训练最关键的分别就在于「环境」的不同。
强者的游戏人间心法
环境分成两种—内在和外在。
外在的环境就如在训练时只有你的教练、队友、朋友和那个负责扫地的清洁工人在场。但一上到比赛的战场时,你发现整个环境跟你训练时不同了,特别是如果你到敌国的赛场,所有的观众都嘘你,一旦你的对手稍占上风,整个赛场就欢呼,给你带来很多很多的干扰。
内在的环境就是心态上的。有些运动员在训练时,有特别好的表现,容易进入状态,不过,一到赛场却发挥不出来。训练时得失心弱,而比赛时得失心、压力、责任感都强,就会干扰一个人进入状态。
一个运动员如果能不把比赛当真,甚至视比赛为另一场「训练」,放下得失心、不执着,就能挥洒自如。这种不执着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游戏人间」。
权谋法则
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比赛这回事,全部都是训练,所以极端者的行事才够放、够狠、够胆、够力。
最极端的强者可能到了面对死亡时,都当作是训练。
很多人看到我在台上好像在自己客厅般自在,是因为我台上的时候,就会自然进入「游戏人间」的状态,视整个讲堂和观众为一场游戏,而这游戏的主角就是我,其他人都是配角,只有我的角色是真的,其他角色全是虚拟的,因为我把这些观众都描述为宏观的「云云众生」。
这种描述归纳法,也可在多方面派上用场。
狗心理学的秘密
美国有一个很出名的训狗师,专门训练名人的狗。再凶的狗,见到这个狗心理学家出现时,大概十来二十分钟内,凶狗就会开始听话。有些狗还会对他一见如故,马上听话。
他说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就是在跟狗取了一个名字很,如Buddy、Jenny、Lulu、Coco等,就开始将狗当成是「人」(person),然后用人的心理学来对狗,结果「把活马当成死马医,越医越惨痛」,越训练就越不听话。
狗是群体动物,在群体里必定有领袖,而狗之所以能被你训练得听话,就是因为牠认为你也是狗:只不过你长得很像人而已,牠视你为他们群体中的领袖。
他也说在狗的心理学中,狗就是需要你将牠当成狗,而非当成人来看,这样才能领导牠。口头上是叫牠Jenny,但你的心态和行为上,首先要把Jenny归纳入更宏观的「狗」。然后将自己定位为牠的「领袖」去领导牠。
情场常失意的好男人,也要好好的向这个训狗师学习,因为好男人也犯上同样的一个错。
把女生变成「超真实」的惨局
很多男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验:你越喜欢的女生,就越难追到手;但你不是特别喜欢(但还有兴趣)的,却轻易的就把上。
若你看过我们之前的书,应该知道你越喜欢对方时,你的举止就告诉对方「你很需要她」,最后的结果就是她完全掌握主控权,你则要等待她给你「开恩」。
反之,你不是特别喜欢对方的话,她不觉得她拥有主控权,而你的价值就会提高。
但你的问题是:「难道我他妈的一生人就只能跟我有兴趣但又不是太喜欢的女人在一齐吗?」
其实,当一个人很喜欢一样东西或一个人时,情绪一大动,就会将那样东西或那个人变得越来越真实,甚至变成「超真实」,所以才会迷失本性、丧失理性思考,被对方或幻想中的对方所牵着走。
而且,你这外在对象很无辜(被你喜欢的人),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人当成比真实世界更真实的人来看待。
权谋法则
心中的真假,取决于你注入的情绪的多寡。
男人面对美女或心仪对象时,会将她当成阿花、阿妹、阿怡等微观个体。若他们又将这女生视为「真命天子」或「正妹天女」的话,渴求、压力就大了,然后所有好男人的「毒素」开始浮现:不断打电话给对方、每天十五通问候短讯。
当女方觉得很烦而不回短讯时,好男人就紧张得决定要「破釜沉舟」—传肉麻短讯。
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把妹王的心态……降低美女的真实性
相反,一个男士面对一个只有一点喜欢的女性,得失心就自然弱,对方在自己的脑海中的真实性就下降了,自己会比较理性,也比较容易放松。
有些人说,追求异性要做回自己,若你喜欢对方已经喜欢到接近疯狂的境界,已经迷失了自己,又焉能做回自己呢?
其实做回自己,就应该像身处于自家的客厅般自在。在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