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候,一旦我们哭闹,妈妈就会抱起我们喂奶,或者把假奶嘴塞入我们口中,因此我们从小就把口腔活动和安全感联想到一起。大多数人(请注意,我不是说所有人)之所以进食过量,是因为感觉没人爱他们,没人欣赏他们,没人体谅他们。而在潜意识中,爱和进食是被联想到一起的,于是冰箱就成了替代妈妈的角色。这正是你的写照吗?如果是,你有吃个不停的欲望就是因为想要得到爱,想要有人照顾。你可以从这个心理层面着手,看看怎样才能真正使自己有安全感。
我们过去派发过的一本小册子里写道:〃如果心灵是充实的,就不需要去猛填你的胃。〃当今社会处处讲究成功,而不注重幸福,以至成功的人多于幸福的人。追求高度经济效率的结果是,大家没有时间处理好人际关系,少了轻松的沟通与真诚的互动。
心中由此常常生出一种空虚感,不知道该怎样去填补,所以就试图以填饱肚子来替代。肚子有很大的伸缩性,我们拼命往里面装食物,结果肚子满了,心却还是空的。更何况心理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即使暂时满足了生理欲望,然后又如何呢?不妨纵容吃的欲望,但是在吃之前,心里要明白:我是无法借此得到满足的。
假如明白,暴食的真正的原因是缺少爱,需要有人照顾,是内在的不安全感引起进食的欲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你依然会问:〃然后呢?就算少吃一点,我还不是一样寂寞?怎么办?〃答案是爱。我也曾经在面对该不该再多吃一点食物这个问题时,做过一番心理斗争。
我的结论是,爱别人的人,自己不会胖。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印度哲学的古书,其中有一段故事,讲的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丈夫出了事要坐二十年牢。妻子发愿,要丈夫出狱后仍然能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所以每天早晚就站在镜子前面几分钟,看着自己,不许容貌有所改变。在这样自我暗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下,她真的没有变老。我相信这是有可能的。
有人还会说:〃我同意我确实需要爱,可是得不到爱,我又能怎么办?〃我的答案或许会让人觉得老生常谈。但世界上所有宗教、哲学、心理学的道理都是老生常谈。可是老套和道理的区别何在?那就是照着去做是道理。如果不做,即是老套。
我的答案是:如果觉得没有人爱你,就主动去爱别人。这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自尊心、自我意识太强烈。〃不论我怎么做,他也不会改变的,我已经试过太多次了。〃〃难道叫我强忍住怒气,忍住所受的伤害,让内心饱受侵蚀,而去主动爱他吗?〃
要克服爱的挫折是很困难的。我们在一生中会对许多人不满,不论是妻子对丈夫,丈夫对妻子,还是儿女对父母,父母对儿女。可我还是要说,主动去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才能去除孤寂感。
暴食是因缺乏爱:学会享受…
s学会享受食物
以上这些好像有点偏离进食的主题,其实二者是紧密关联的。在人类的文明史中,食物都是传递爱的工具。为所爱的人准备饭菜,请自己所关心的人来家里吃晚饭,想跟人进一步熟识,就找他来共享茶点,不想跟某人继续交往,就不再请他来用餐。把进食和爱联结在一起,已经成为我们不自觉的文化习惯。如果觉得孤单,我们就会为了压抑孤寂感带来的空虚而欲进食。
然而,用这种替代方式去排解孤寂感是不可取的,而且最好不要单独进食。和别人分享食物,才会得到更多的满足感。我从小就吃很多甜食,也知道现在这年纪不应该多吃,但内心常有挣扎。于是,想吃甜食时,我就叫我的孩子过来,喂他们吃甜食,他们的新陈代谢快,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此,自己想吃的欲望也得到了满足。
印度有个关于吃的古老的寓言故事。故事说上帝有两群儿子,一群是善良的天神,另一群是邪恶的阿修罗。有一次上帝要考验他们,就让他们一起用餐,但是上帝把他们的手臂缠上木条,让他们的双手不能弯曲。吃饭时间到了,上帝让阿修罗先吃,阿修罗们伸直手去抓食物,但是没法放进口中,怎么都吃不到,个个气急败坏。上帝就让他们离座,然后叫天神进来吃,天神们都吃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拿起食物相互喂对方,不只享受到美食,还享受到彼此的爱。
应把过剩(不是吃剩)的食物送给别人享用,比如送给邻居。要养成一种习惯:除非有人和我一起吃,否则我就不吃。当然,关于进食还有其他技巧,在此不多做介绍。常常有人问:〃我懂了,但是你可以讲得更具体一点吗?〃再具体讲,就是要享受食物。也许有人会说,我当然享受食物,否则我就不会吃。其实不然,很多人正因为不懂得享受食物而引发暴食症。
根据瑜珈的哲学,享受基于两个原则——自制和专注,真正的乐趣也源于此。要懂得适度的自我节制。外面的世界有太多诱惑,又都触手可及,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很难学会自制,想要的就去拿,非得到不可。〃是我的东西,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现代人的通病。
假如人们都完全不懂自我节制,社会就会解体。那么,自我节制与享受到底有什么关系?首先要知道,乐趣的频率与快乐的感受强度成反比。我们有很多乐趣,却又往往觉得不能享受到当中的快乐,问题出在我们太纵容自己深陷乐趣之中,乐趣太频繁,导致感官变得麻木。
暴食者的感官系统——从舌头到直肠这一段彼此相关的器官都麻木了,所以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体会饥饿。以做梦为例,大多数吃东西的梦不是起因于饥饿,而是因为太饱了。胃里的东西过多,就会刺激到食道底端的神经,继而反应到食道顶端,再到口,于是就会梦见自己在吃东西。如果器官麻木了,就不会有感觉。
一个很多人都避讳,甚至连医生都很少谈的话题,就是解大便的习惯。大多数人都没有定时如厕的习惯,其实,解大便的规律和食欲是相关的。如果不能控制进食,至少要控制食物的排出。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在早上定时如厕的习惯,也许要一两个星期才能养成,但这绝对是必要且最健康的习惯,也应同样地训练你的孩子。
早点起床,喝些热水热茶,冷的也行,有生气地大步走动,然后不论有没有便意,都去如厕。一两个星期后就会习惯。一旦如厕有规律,体内的韵律就会重新启动,胃口也会变得有规律。如果不愿意多作尝试,至少试试这个,预防胜于治疗,我们会发现,自身得到的收获将远远大于付出。
对于进食的自我节制,则可以在心中默默立誓:下次进食的时候,在填饱肚子之前,少吃五口就好。至于刚刚开始的人,少吃三口也行。如果觉得没饱,停不下来,就想想自己五分钟之后会是什么感觉,你会明白,即使不再继续吃,也真的不会饿。就这样慢慢尝试,自然就成了规律。有的人大吃大喝之后就过度节食,然后又大吃大喝。最健康的节食是有节制地进食,心中明明了了,用餐之前下个决心:我要少吃三口。这不是自虐,也不会太困难。
前文已提到,许多人之所以纵容自己追逐感官的乐趣,是因为不懂专注的艺术。譬如有些夫妇常行鱼水之欢,可是他们对彼此都不满意,于是就向婚外寻找刺激,婚姻也随之结束。他们再婚,仍然不能满足。性事对他们像是止痛剂,只用来止痛。因为他们没有学到享受乐趣的两个原则:自制和专注。
徜徉在对方的怀抱中,如果只管纵容自己,而心没有专注于对方,能享受到乐趣吗?其实,真正应该纵容的是这样的念头:愿我施与满足,愿我带来快乐,愿我带来满足。只要心态上能作如此微细的转换,性事就会更和谐。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对很多人而言,暴食是性事不满足的替代品。一对夫妻应该学习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给对方的礼物,对方在性方面的满足也是自己的满足。
快乐的感受来自于专注。还记得上次吃苹果的愉悦吗?抓过来囫囵吞咽下去不是吃,吃有吃的艺术。过去人们会在晚餐前先说一段祷文,大家围坐在桌旁,等人到齐了才开始吃。现代人住在公寓里,过着孤单的日子,下班回家自己随便吃点喝点。这样怎么能身体健康、精神富足呢?吃苹果时,拿起来咬一口,咀嚼几下就吞进肚里,大家都在急什么呢?
把苹果拿在手里,曾经享受过手指的触感吗?会把心放在指尖,体会那奇妙的触感吗?曾经体会过苹果带来的视觉享受吗?会细细端详它的色泽,像端详一朵娇艳的玫瑰吗?品尝的感觉有一半来自嗅觉,另一半要靠鼻子。咬苹果时,应该慢慢地感受它的气味。享受触觉、视觉、嗅觉,然后是味觉。这就需要节制的功夫,要有耐心。如此有条不紊享用吃苹果的滋味,比吃一整桶苹果所收获的快乐还更俱足。
暴食是因缺乏爱:厨房是个…
s厨房是个神圣的地方
吃东西时,不但色香味触的感觉都要体会到,还要注意一点。在印度,我们说〃固体用喝的,液体用吃的〃。比如,喝橙汁要像吃固体食物,在口中给它一点时间,让唾液和果汁混合后才咽下去。
消化有一半要靠唾液,如果食物没有充分和唾液混合就进入胃中,胃就要分担嘴的工作了。胃可没有牙齿,如果负担过重,受到过分刺激,功能就会紊乱,人就难以分辨胃的反应,不知道究竟是饥饿,是不饱,还是胃在抗议些什么。同理,固体要用喝的,经过充分咀嚼,成为液体一样的食物。
吃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在舌头的味蕾上。如果吃了东西却记不得它的滋味,怎能得到满足感呢?吃有吃的艺术和技巧。现代人很注重吃什么,可是很少有人谈怎么吃。
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