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0-金针秘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人气血亦空,不可迎也。古圣有云∶针刺之法大禁,一月之内,晦朔弦望四日,谓之四忌。) 
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源,免投针而失其位。(位者胃也。) 
(灸不当其穴,损伤荣血,肝也。刺不中其法,丧败卫气,胃也。) 
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 ,二十有二。 

八、针法秘传
(二)禁针穴歌
属性:禁灸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息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 
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并青灵,更加臂上三阳络,二十二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 
同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令闷倒,三里急补命还平。 

八、针法秘传
(三)禁灸穴歌
属性: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并风府,天柱素 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 颧 丝竹空,头维下关与 
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同,经渠天府中冲位,阳关阳池地 
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并阴市,伏兔髀关及委中,殷门申脉承扶忌。 

八、针法秘传
(四)古针法歌
属性: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 
至人,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 
更熨温,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吸时须右转,根据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 
根据法要停针,出针吹出气,摇动大其门。 

八、针法秘传
(五)古穴法歌、论晕针吸针解救法
属性:汪绍达先生曰∶穴法歌传世已数百年,并未帮助何用,但云相应而已。昔尝举 
以问老友濮云根据,据转述其师陆九芝先生云∶此针灸家一大秘密也。凡救晕针及拔 
针不出种种危险,皆于此相应诸穴下针,但从未有注明何穴救晕针,何穴救吸针, 
致后人无从措手。然果能明于各经脉中之气机,某经与某经互相贯通,此穴法歌中 
所云某穴与某穴互相为应者,有如何关系,自不难由此例彼,推类而知也。愚按∶ 
吾师石屏先生于救晕针各穴,多至十余处,皆与此歌所云之各穴相符。盖吾师之针 
法,传于异人聂君,聂君又传于济宁州之高僧,除传授针法外,尚须授以炼气运气 
诸法,故能于极柔之金针,运以刚劲之真气,由孔穴以入经络,济危救急,指挥如意,又不仅在穴道之相应已也。 
汪先生又云∶古法救晕针者,但取夺命穴救之。其穴在手膊上侧筋骨陷中,从 
肩至肘正在当中,即是虾蟆儿上边也。今各穴相应之法,既经发明,救急之法益 
广。愚按∶吾师石屏先生于百会、人中、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皆能随时 
取以救治晕针之危急。信乎吾师门之所发明者,于古歌若合符节,尤足征渊源之有自矣。 
承浆应风府,风池应合谷,迎香应上星,翳风应合谷,听会应合谷,哑门应人中,攒竹应大阳,大阴应 
合谷、睛明,内迎香应合谷,人中应委中,肾 应委中,髋骨应风市,足三里应膏肓,肩井应足三里,阳陵泉 
应支沟,昆仑应命门,昆仑应行间,申脉应合谷,太冲应昆仑,髋骨应曲池,肩井应支沟,尺泽应曲 
池,肩 应髋骨,间使应百劳,关冲应支沟,中渚应人中,少冲应上星,后溪应百劳,神门应后溪,通里应心 
,百劳应肺 ,膏肓应足三里,风门应列缺,照海应昆仑,鸠尾应神门,中极应 
白环 ,天枢应脾 。 

八、针法秘传
(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属性:《内经》、《难经》所传之针法,通乎造化之理者也。今世所传之针法,率多无稽之言,岂可相提并论。 
然古经文意深奥,必须沉潜玩味,乃能得其精微。今人喜简厌繁,贪求浅近。其于 
圣经视同虚文,孰肯留心于此。兹为普及针法计,取今世针法之近理,而为历代所传习,施之病患确有实效 
者,择要论列,以便入门。所论各法,虽多为他书所同有,然于他书传讹之处,概行 
订正。故针法之名称虽同,而所述之方法多异,学人幸勿以其近而忽之。 

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宏纲陈氏补泻针法
属性:取穴既正,用左手大指掐穴,右手置针穴上,令嗽一声,随嗽内针,至分寸候,针数穴毕。停少时,用 
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沉紧,却用泻法。 
令病患呼气一口,随呼转针,如针左边,以右手持针,大指推前,食指向后,轻提针头左转,如针数处,具根据 
此法。转毕,仍用右大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却轻提住针头左转,略退半分许,谓之三飞 
一退。根据此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住针头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 
针,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轻提针头右转,是针右边泻法。欲出针时,令咳一声,随咳出针,此谓之泻。 
补法则根据前法催气毕,觉针下气至,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 
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 
,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若针数穴,俱根据此法。 
行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 
飞。将针深入一二分,轻提针头,转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是 
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此谓之补。 

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三才法
属性: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号曰天才。少停进针,刺至肉内,号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号 
曰地才。得气补之,再停良久,退针人部,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泻者,吸 
气针至天部,少停直至地部,得气泻之。再停良久,退针人部,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施法同前。 
少停者,三息也。再停者,五吸也。 

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候气法
属性:病未退者,针下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未可出针,出则病复,再须补泻,停以 
待之,直候病势已退,针下微松,如鱼吞饵之状,乃真气至也,方可出针豆许,搓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 
急扪其穴,泻者呼之去徐,不闭其穴。 

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近世针家十四法
属性:(以下各法,诸家之书不同。兹从实验后考订改正,其紧要异同之处,识者自能辨之) 
x一切x 
凡欲下针之时,用两手大指甲,于穴旁上下、左右四围,掐而动之,如刀切割之状,令血气宣散。次用 
爪法,爪者掐也,用左手大指甲着力掐穴,右手持针,插穴有准,此下针之法也。 
x二摇x 
凡退针出穴时,必须摆撼而出之,所谓青龙摆尾者,即摇法也。故曰摇以行气,此出针法也。 
x三退x 
凡施补泻,出针豆许,补时出针,宜泻三吸,泻时出针,宜补三呼。再停少时,方可出针。又一泻法, 
一飞三退,邪气自退。其法一插至地部,三提至天部,插针宜速,提针作三次出, 
每一次停三吸,宜缓提时,亦宜吸气,故曰退以清气。飞者进也。 
x四动x 
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摇,按针左 
转,一吸一摇,提针右转,故曰动以运气。所谓白虎摇头者,亦用此法。又曰飞针引 
气,以大指次指拈针来去上下也。 
x五进x 
下针后气不至,男左女右,转而进之,外转为左,内转为右。春夏秋冬,各有浅深。又有补法,一退 
三飞,真气自归。其法一提至天部,三进入地部,提针宜速,进针三次,每停三息宜 
缓,进时亦宜吹气。故曰进以助气。 
x六循x 
下针后气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针手阳明合谷穴,气若 
不至,以三指平直,将指面于针边,至曲池上下往来抚摩,使气血循经而来。故曰循以至气。 
x七摄x 
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食中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血流行。故曰摄以行气。 
x八努x 
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拈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 
轻按之,四五息久,如拨努机之状。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气或行迟,两手各持其针, 
仍行前法,谓之龙虎升腾,自然气血搬运。故曰努以上气。 
一说∶用大指次指拈针,名曰飞针,引气至也。如气不至,令病患闭气一口,着力努之,外以飞针引之,则气至矣。 
x九搓x 
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 
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气。 
按《内经》云∶针入而肉着者,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兹谓转紧缠针,与经不同。 
x十弹x 
补泻之时,如气不行,将针轻轻弹之,使气速行。用大指弹 
之,象左补也;用次指弹之,象右泻也,每穴各弹七下。故曰弹以催气。 
x十一盘x 
如针腹部软肉去处,只用盘法,兼子午捣臼提按之诀。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运转五次。左 
盘按针为补,右盘提针为泻,故曰盘以和气。如针关元穴,先刺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