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庙东轶事》作者:垂钓老人
书名拟为《庙东轶事》,从构思到初稿写完,大约历时四年之久,也可算是颇费苦心,煞耗时日,现已基本成形,共计约69万余字,分32章,竭力以现实主义笔法再现我年青时期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诉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约半个世纪)我们村子所发生的那些是是非非。书中所涉猎的那些事情不是历史,但在我来说,也全都是些以前曾深深打动过我心扉,使我感慨万端,得以明理喻世,且刻骨铭心,至死难以忘怀的情节。我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希冀让看我小说的人得以了解。
第一章 庙会情缘(上)
举世文明的西岳华山,它的脚下有座西岳庙,号称天下五岳第一庙。这庙据说汉代就有,只是不叫西岳庙,而是叫做雪映宫。传说那是在偶然一次铺天盖地的大雪过后,原野到处一片银白。早晨,就在这银白的雪地里,人们发现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一只白鹿,绕着这个地方跑了一圈。这一圈圈住的地方,正好在华山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的连线上。有个世外高人见此情形,说这是华山神少昊显灵。人们于是相信,就按着白鹿跑过的脚印筑起一道围墙,盖起了青堂瓦舍,取名为雪映宫。并在雪映宫通往华山的道路两旁栽植了两行郁郁葱葱的柏树,希望它万古长青,与世长存,鉴证历史。后来,历代帝王都大兴祭奠名山大川之风,想以之乞求上苍风调雨顺、福佑万民。华山自然也被列入帝王所祭名山之列,雪映宫随之就应运改建成了帝王祭奠西岳华山落脚下榻之所,更名为西岳庙。至此西岳庙就成了帝王祭山封禅的一座行宫。这样以后,西岳庙的每次修建也就理所当然地模仿帝王宫殿的布局、格式修建起来,什么寝宫、灏灵殿、御书房、金水桥、午门、五凤楼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应有尽有。随着年代的久远,庙里栽植的那些柏树也越长越雄伟,越长越苍劲,遮天蔽日,气势非凡;又随着一次次的扩建,西岳庙琼楼玉宇,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美轮美奂,让人一进庙就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神秘莫测之感,敬畏之情自不待言。只可惜人们为帝王修建了一座这样华丽典雅的住所,而历代帝王却从未亲自到西岳庙来进过香,下过榻,更不要说是祭奠华山了。每次祭山封禅,帝王们大都不辞劳苦、不远前千里、舍近求远,去泰山一行。总认为泰山是五岳之尊,不可不祭,而轮到祭华山了,就说不来为什么,而大多只派一名太监来替代皇帝行事。这不免让人在有点兴致索然之余,同时又想为华山鸣不平。不过华山神却是无比宽宏大度的,他不仅并不以此问罪,而且仍然恪尽职守,护佑黎民,赐福百姓,非常灵验。
据说皇帝中只有唐玄宗李隆基来过一次华阴,就梦见了华山神前来热情迎驾。为了昭示神明,唐玄宗就在西岳庙里就修建了一座石碑。这石碑高达十七余米,人称天下第一碑。黄巢起义,带兵进入关中,为显示其反唐的坚定性,就放火焚烧这座石碑的碑楼,瞬息西岳庙内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人不可救。就在这大火眼看就要殃及整个西岳庙、可怜一炬将成焦土的十分危急时刻,天空突然从华山上风驰电掣地涌来了一朵乌云,俄顷布满西岳庙上空。周围天空还是一片蓝天,而西岳庙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作,眨眼工夫,平地就积水三尺,长涧河惊涛骇浪。这场大雨顷刻间就浇灭了燃烧西岳庙碑楼的熊熊大火。西岳庙在遭了一场虚惊后却得以幸免,安然无恙,但唐玄宗李隆基在西岳庙内所建的那座天下第一碑却由于火烧温度骤然增高,紧接着又暴雨急剧浇灌浸击,温度突降,热涨冷缩,铮的一声巨响,给炸裂开来,成为碎块了-----直到现在,残迹尚存,上面有字依稀可辨。
又传说明朝年间在关中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死人之多史无前例。要说这事,确实还有点儿怪,当时震中就在离华山不远的华县莲花寺。而莲花寺西边离震中尚远的临潼骊山一带,房屋建筑因震波冲击,几乎都全部倒塌,无一幸存,然而莲花寺东面离震中很近的华山一带,房屋建筑却毛发无损,依然如故。人们都说这是华山神显灵,在庇佑着的,黎民百姓才得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随着时间的星转斗移,关于华山、西岳庙神明灵验的传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奇,同时也越来越优美动人。人们把那些奇闻轶事你传我,我传你,传来传去,传得有有根有梢、鼻子有眼,甚至把一些明明是无稽之谈的事情也说得比真的还真,有口皆碑,不由你不信。其中传遍九州,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劈山救母”一事了。
这一传闻讲的是不知哪朝哪代,有个姓刘名锡字彦昌的举子,在大比之年赶往长安参加春闱,以求取功名。三月十五这天,路过西岳庙,听说西岳庙内有一庙中庙,曰“圣母殿”。殿里供奉着一尊神灵——三圣母,特别灵验,问事无有不准,于是就想进去问一问自己的前程到底如何。他买了一些香蜡纸钱及供品,来到圣母殿,十分虔诚的烧香、化纸,随着一声声肃穆悠扬的钟磬之声,三叩九拜,默默地许下了自己的心愿后,就举手从供桌上取来了签筒,摇得哗啦哗啦山响,抽签问事。怎奈事不凑巧,三圣母这天偏偏不在,这时她去王母娘娘处赴蟠桃会尚未回来,只留侍女灵芝在殿里料理日常事务。灵芝身贱位卑,道行不深,对刘彦昌的问事不敢贸然作答,但又不能不予发签。为求得稳妥,以保万全,灵芝就给刘彦昌连发了三根中平签。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刘彦昌连抽三签,签签模棱两可,小伙子禁不住一时怒发冲冠,火冒三丈,一气之下就提笔在圣母殿雪白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抱怨三圣母态度暧昧、问事不明,随后拂袖忿然离去。
再说三圣母在王母娘娘处赴完蟠桃会,放心不下她殿中的那些需要日理万机的繁忙事务,惟恐灵芝年幼稚嫩,处事有所闪失,于是连忙匆匆就往回赶。谁料想她刚一进门,气喘吁吁,还未坐定,灵芝就上前给她禀报刘彦昌连抽三签、狂妄写诗,亵渎圣灵的无礼行为。三圣母不听还可,一听则马上柳眉倒竖,银牙紧咬,怒火中烧,恨之入骨,心想:“哪里来的无知狂徒,胆敢这样放肆无礼!这岂能轻饶?”马上驾起祥云,出门去追,决心要置刘彦昌于死地。
刘彦昌出得西岳庙来忿忿不平,急于赶路,行色匆匆,不觉红日已西,天色将晚,尚不见路旁有逆旅之所,顿时心里焦急,恨不得一步就能找到一所客栈投宿,以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晚上遭受风餐露宿之苦。不料天公偏不与人作美,霎时只见黑云压顶,来势汹汹,瞬息又雷霆乍惊,大雨倾盆,道路立马泥泞一片。雨大路滑,刘彦昌禁不住行走跌跌撞撞,一时狼狈不堪。他背的书箧、行囊,这时似乎也在和他过意不去,老从肩膀头上往下掉。然而一掉下来他就执拗地连忙把它们又了捡起来,再背上,凡此再三。他摔倒在泥水中,又奋力爬了起来,继续前进;他被暴雨击得晕头转向,认不出了东西南北,但还是顽强地坚持着,咬着牙、挺着身子,一步一步往前走;他胸无杂念,义无返顾,执着专一,一往无前。泥水湿透了他浑身的衣服,模糊了他清秀的面容,让人确实都一时难以分辨得出他到底是一个风雨交加中艰难跋涉的活人还是一块儿在路上不停滚动的泥团。
这场出奇的大暴雨原来是三圣母特意施法所为。她站立云头,怒而不息,呼风唤雨,一心要整死这个年轻无知的狂徒,以儆效尤。她在空中一边肆意施法,尽情发泄心中愤恨;一边看着刘彦昌在风雨中挣扎拼命,寻开心。不过,看着看着,时隔不久,不由得她却给心软了下来。她发现刘彦昌原来是一个温文尔雅、外柔内刚、百折不挠、志冲霄汉的赶考书生。不知怎的,她的心里忽地一下,竟然对他产生了一种怜悯恻隐之情,既而一种强烈的爱慕之心就犹如毒蛇猛兽般地向她猛烈袭来,让她一时乱了方寸,完全丧失了抵御能力,不免心慈手软起来,不要任何人劝阻就手下留起情来。她看看刘彦昌在暴风雨中实在支撑不住了,于是抬手轻轻一指,在刘彦昌前面不远的地方就出现了一座村庄-----这村庄名为“待贤庄”,然后又一挥手,招来了土地老儿,暗诉隐情,面授机宜。这土地老儿听后,手捋着胡须,“咯咯咯”一个劲儿狡黠地笑个不住,直笑得三圣母把脸一沉,“呃”了一声,才吓得连忙敛容打躬施礼,一叠声地说:“小老儿遵命!圣母娘娘尽管放心,卑职定当竭尽犬马,把此事办得天衣无缝,保您满意。”三圣母声色俱厉地说:“去吧!此事若有闪失半点,小心唯你是问!”土地神浑身像筛糠一样哆嗦不停,连连说:“小老不敢,小老不敢……”一转身就急忙依命办事去了。
刘彦昌被一场罕见而突如其来的倾盆暴雨淋得犹如落汤鸡一般,跟头爬扑,正叫苦不迭,无可奈何,猛一抬头,发现前面不远之处有座村庄,不由喜出望外,感谢上苍庇佑良善,暗中不住祷告再三。他慌不择路,也顾不上去细分哪家哪户,跌跌撞撞,急忙就近奔向一家人家,前去叩门。只见门开处从里面应声走出一位手拄拐杖、须发皆白的和善老头儿,不待他问话就连连点头,笑呵呵地直说:“小客官请进,小客官请进!”径直把他就引到客堂。刘彦昌连忙向老人施礼说:“小生行旅途中,偶遇天降大雨,路途泥泞,加之天色将晚,实在无法继续向前赶路,请借宝宅寄宿一晚,房资依例照付,明日天晴,即刻起程上路。”老头儿忙答应说:“小客官好说,好说。贵客倘不嫌寒舍简陋龌龊,能就此下榻一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