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胡杨林一时发愣,跪了下来:“臣听命。”
“这是谁上的?”陈昂的表情恢复了平静。
“御史给事中卫青峰,举人出身,在此之前本是云南的县令,去年才调回京城的。”
“举人当着好好的县令,为何会调回京城?”陈昂看了胡杨林一眼。
胡杨林没有抬头:“先帝看他是魏大人的学生,便将他调了上来。”
“哦,”陈昂把奏折放到了一旁:“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件小事,交给刑部处理吧。”
“皇上!”胡杨林跪在了地上:“这件事情本就莫须有,臣认为这是内事,应当由锦衣卫处理。”
“胡大人的意思朕明白,不过既然对方是个御史,想来就不是宫里人压得住的,与其落人把柄,不如正大光明的来查,魏大人不怕查。”陈昂把奏折重新拿在手里:“去吧,亲自交给刑部,让他们查清楚。既然魏池牵扯其中,就让他回避。”
胡杨林思考了片刻,接过了奏疏。
“对了,”陈昂突然又开了口:“这是个大事情,你们镇抚司盯紧点,一有情况立刻来报。”
半个时辰之后,刑部尚书郑储郑大人坐到了北镇抚司的上堂。郑储面色不善,因为近年来北镇抚司不温不火的,早就不复能把一品大员找来“喝茶”的风光了。
胡杨林拿出那本奏疏,推到了郑储面前:“郑大人不急,请慢慢看。”
郑储才看了一半,手便颤抖了起来:“这,这?”
“皇上的意思是,查清楚。”胡杨林拿手指扣了扣桌面:“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查清楚。当然,有需要帮得上忙的地方,随时吩咐镇抚司才是。”
郑储唯唯诺诺的点了点头,把奏疏塞进了袖子:“无论如何,请先彻查卫青峰。”
“这个是自然。”胡杨林做了个送客的手势。
与此同时,一群锦衣卫到了大理寺,魏池正拿着一本案卷和林宣讨论。
“哪位是魏大人?”
“下官就是。”魏池放下卷宗。
“从今日起,不必再来衙门当值了,请回吧。”
林宣要开口,魏池做了个手势:“好的。”
大理寺的众人呆呆的看着这一幕,魏池没有任何反抗或者质疑,简单的收拾了东西,走了出去。锦衣卫的人则简单的交代了主事的几句便离开了。
林宣拿起魏池刚才放下的卷宗,猜测了许多的可能,但没想到以为讳莫如深的事情,当天下午便满朝传开了。
卫青峰,这位魏池在当国子监祭酒时的监生上书揭发了他的老师,罪名惊人——他质疑陈熵的死因,并将矛头直指魏池。
对于陈熵的死,许多人当然心存怀疑,特别是陈昂继位后,曾经理不透的头绪仿佛连成了一张可以解读的网。很多人都还记得当年魏池和陈昂的交情,细细想来,如此皆有可能。不是没有人怀疑过魏池,只是这一切迷雾太深,看不透的太多。
卫青峰找到的证据颇为令人寻味,他在魏池的书房里发现了一张信封,这张信封的地址正好写的是陈昂所在之地。大家当然都还记得陈鍄把陈昂贬到了哪里,魏池并不是贵州人,没听说他有任何亲眷在贵州,如果不是要写给陈昂,那他要写给谁?他和一位被贬黜的藩王联系,是要表达怎样的信息?
虽然陈昂已经坐稳皇位,陈熵早已是明日黄花,但这件事关乎弑君之罪,满朝顿时哗然。
陈昂的态度倒没有暧昧不清,整件事情并没有交由锦衣卫,而直接交给了刑部,看来是要撇清关系,让大家放心的查,甚至由周阁老出来发话,表示绝不干预此事,全权由内阁代理。
林宣从衙门到家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早已知道了,林家有些长辈虽然和魏池有些书画上的来往,但官场上的几位都不是太看得上他,特别是林孝一脉更是言辞之间有些想要落井下石的意思,林宣听着他们的问话便有些心烦。
“晚辈认为这件事情还不宜太过喧哗,毕竟只是一个信封,算作存疑就得作罢。如果真是魏大人所为,那么是用何方法作案的?这个要从何查起?开棺验尸?谁敢?谁愿?”
“这是弑君的大案,何为太多喧哗??”说话的是林孝的儿子,如今任职鸿胪寺:“就是存疑就够了,要彻查案件,谁敢不开棺验尸?”
“晚辈有一事不明,”林宣耐着性子:“如今天下已定,做这些猜测有何意义?”
“天下已定?”有人便冷笑了:“你的意思是这天下已经定了是姓魏的了?那如今不能扳倒他,要等他翅膀长硬了真把我们都一起做了?”
林宣叹了一口气:“此言差矣,如果魏大人真有这个心,那他不止和当今皇上有私交,他更是先皇的老师!晚辈认为他若真有不臣之心,何必不学做曹操?犯了如此大险,要谋得的就是现在的局势?”
你们想证明什么?证明魏池是燕王的死士?宁可背上弑君之罪都要帮燕王上位?
你们想证明什么?证明燕王为了上位宁可弑君?
屋内的几个人沉默了。
“魏大人不是这样的人,”林宣恭敬的抱了一个拳:“各位长辈请想一想,魏大人学子出身,并非三六九教的人,他要如何才能在宫禁之中谋杀皇帝?如果真的拥护朝中的言官要求开棺验尸,验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又当如何?言官要求彻查可以是是为了公平道义,我们林家如果要求,那就是与皇上对着干,这对林家有何好处?”
“如果没有铁证,他自己的学生为何要揭发他?”林孝的儿子还不死心。
“谁知道呢?”林宣冷冷的摇摇头:“与其争做先锋,不若相时而动,如真的查出了些有用的事情,咱们林家再动不迟。”
至少先看看秦王和王家有何动静才是啊!林宣内心有些无奈,林孝一家似乎将自家的落魄全权归罪到了魏池头上,这是因为惹不起内阁?还是真认为魏池是未来最大的敌人?
谁知道呢?
激愤的群臣几乎都和林家一样,抓住了这个信封的线索紧紧不放,但真做司法的人却和林宣一样态度保守。郑储郑大人显然要归为不喜欢魏池的一派,当年江南弊案的事情他还没忘呢,但回归现实,他作为刑部的人可不能起哄,他要拿出真凭实据才行。
而且他所处的位置比林家艰难多了。他当然想明白了林宣想的那些,如今查不出还好,若真的查出来些不该看到的,自己要怎样做?审秦王还是审,审皇上?
郑储愁白了头发。
第二天恰逢朝会,郑储当朝要求三司会审,既然魏池已经回避了,陈鍄答应了郑储的要求,即日开始三司会审。
审谁?
还不能审魏池,因为一个空信封证明不了问题,更何况按照卫青峰的说法,收信的人是皇上,要审魏池那还不得把皇上一起抓来审?
使不得,那只能审卫青峰了。
为了公正起见,御史台的所有给事中全都到场旁听。
郑储左思右想,觉得比当年的弊案还令人为难,对于卫青峰,他略知一二,这个人可比当年的徐汝能难缠多了。
卫青峰的科考成绩并不好,他在贡院读了贡生便到京外去做县令了,说起来这一切还得感谢魏池,若不是有魏池这个老师,不知道他哪年才能轮的上做官呢。虽说他科考成绩一般,但做县令还真是做的不错,在当地颇有了一番名望,不过他真的出名却是因为周文元的孙子,这位孙子和周文元的儿子可大为不同,算是一顶一的纨绔子弟,游玩路过卫青峰所在的县,因为点小事杖打了个衙门的小吏而被卫青峰强行押到了大堂上。这位周公子并没有功名,而且他竟然殴打了朝廷官吏!依照齐律,应杖打三十!
可这并非是普通的“周公子”,谁会和他较劲呢?偏卫青峰就不认这个理,愣是冲破了省里人的阻拦,把周公子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
为此周文元并没有真的生气,他虽然心疼孙子,但还是被这个人的耿直打动了。专门向省里的学生打了招呼,让不要为难卫青峰。周文元这么多年来整了不少的人,但官品还是有的,许多为卫青峰捏了一把汗的清流们都松了一口气。卫青峰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感谢或要亲近周阁老的意思,依旧我行我素的干着他自己的活,谁都不愿搭理。
京城保卫战后,魏池把他调回了京城,在魏池因为奏疏被众人攻击的时候,这个卫青峰倒是站出来为他老师说了不少的话,这一次的事件估计别说魏池想不到,论谁都想不到。
大堂里的官员们议论纷纷,屋顶发出了嗡嗡的响声,郑储清了清思路,拍了拍惊堂木:“带卫青峰上来。”
官吏的传话声盖过了大家的议论,大堂终于逐渐安静了,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瞧着门口,想见见卫青峰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黑且瘦的中年人表情淡然的走了进来:“臣参见郑大人。”
郑储指了指放在正中的条凳:“卫大人请坐。”
卫青峰行了一个礼,坐了下来。
“这是你呈给皇上的奏疏,你看还有要改的么?”
卫青峰摇摇头。
“给大家传阅。”郑储把卫青峰递给皇上的那封奏疏交给文书,文书将它放在屋中桌案上,在堂的官员逐一过来观看。
众人都听说了一二,但还没见过这道奏疏,还是一一过来仔细看了。众人落座之后,郑储表示开审。
“卫青峰,昨天我已经问过你的话了,今天是三法司会审,我希望你能一一如实回答。”
“请问。”
“在这封奏疏里,你揭发大理寺官员魏池有谋害先皇之嫌疑,你有何证据。”
“回大人的话,先皇年少力壮却突然病逝,下官认为朝中不止在下,怕是许多人都对此存疑。魏大人是先皇唯一的近臣,如果先皇并非病逝,那么他理应成为怀疑的对象。下官是魏大人的学生,得以进入魏宅借阅书籍,只是偶然,在借阅书籍时发现了一枚空信封,信封的地名却是黔南,关于此事,下官亲自和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