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域。
为了继续在这个领域生存下去,他们开始专门转进到了数控设备整合加工,和提供给中后继服务这一块。
众所周知这数控机床,最主要的几个部件,就是电控伺服马达,和滚珠丝杠轴承,以及刀具,换刀盘等等部件。
可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数控机床最关键也是最核心,最灵魂的一个部件,那就是这台机床的数控系统。
而这数控系统往往就是一台机床的核心之所在,他对于这样的高精密的复杂的机床而言,就相当于是一台汽车的行车电脑,对于这台车的重要性一样。
他就是这台机器的大脑,他将电控伺服马达和滚珠丝杠轴承,以及刀具,等部件的工作方式系统的整合到一起。
当你在这套数控系统中设定好了工作程序之后,他就会控制马达,推进或者将家具上的加工件进退自如的控制起来,然后同时控制这刀具,在这个加工件上走刀刻画,来进行加工。
可以说没有了他,整台数控机床,你都玩不转。
而在这行业的这一块领域,一直就是美国人的一大特长,就和新型的电脑领域一样,他们在电控方面一直是领先世界的专家。
就连一贯高傲的德国人,有时候都不能不从美国人哪里采购数控面板来装在自己的机床上,而日本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他们自己的电控系统也不差,可是毕竟excellon是这个领域的老祖宗,所以他们每年也是需要大量的从excellon那边下订单。
excellon的数控程序,还有数控板,几乎是被所有的行业从业者,认定为是行业标准,这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后来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大力发展自己国内的机床行业的时候,在数控编程这一块,还不是以excellon的数据为基础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们有时候所编纂出来的程序,还是没有excellon的好用,所以他们依旧是不得不在这个领域,依靠excellon。
只是可惜的是。这年头的美国人实在是被美国政府给惯坏了。三天两头的玩罢工要求涨工资。尤其是那些有一手绝活,自命不凡的电脑工程师们。
这年头硅谷那边可是热闹异常,虽然才刚刚从经济危机当中走出来,可是硅谷那边已经很快就恢复了活力。
所以对于很多电控数码工程师而言,硅谷就是他们的天堂,至于像excellon这样的企业,要么你就给我涨工资,要么老子就跳槽走人。
于是excellon这边为了留得住人。不得不连年的给这些工程师们涨工资,最后 导致自己公司的生产运营成本一直是高居不下。
但是说实话,因为他们在这个行业领域里的地位,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每年能够接到的订单也不再少数。
可是最可笑家可悲的是,别的公司倒闭的时候,一般都是经营不善,最后被饿死的。
而这家公司倒闭的原因,则是截然相反,他们的生意一直做的很红火。而最后却是因为接订单接的太多,以至于生产都跟不上进度。最后人手不够,要经常加班,最后连自己公司的工程师都撑不下去,导致人工费用过高,最后公司竟然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倒闭了。
别的公司是饿死的,而这家公司竟然是撑死的,这就不能不说,这绝对是这家公司的可悲之处了。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啊!
可是如果你想要留下人才,那你就必须开得出让人有理由为你卖命的薪资,可是这样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就比如这急啊excellon。
明明是一家订单接到手软的公司,可是却因为开出的工资太高,留住了很多高精尖的人才,可是另外一方面,因为硅谷那边工资更高,还有他们这个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确实是高,最后竟然导致他们在新招聘的时候,竟然找不到足够的新工程师。
而连续的加班, 再加上工人们的薪水也不低,最后竟然导致很多订单生产不及,最后不断的被订单方催货,甚至因为订单生产不及,而被对方索赔,最后恶性循环,因为被索赔的数额巨大,最后不得不面临倒闭的局面。
而李逸帆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到美国去捡个便宜。
原本他还没想过去收购这家公司,可是那天胡斌在介绍他的3d打印机的时候,无意间说的一句话,这才让他突然想起了这家倒霉催的公司来。
在后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3d打印技术,其实都是无法迅速的取代现在大行其道的数控机床的,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发展3d打印技术的同时,在数控机床领域,他也不能放弃。
而在无论是数控机床,还是3d打印技术领域,这数控这一块都是共同的,现在胡斌所使用的3d打印机的数控板,和里面的程序就来至于美国的excellion公司。
而在数控领域,其实也一直是咱们国内的短板,想要在今后的高科技的现代化加工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在数控领域你就绝对不能落后。
所以这时候趁着这家美国公司面临困局的时候,过去站点便宜,则是在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而当海蒂听明白了李逸帆的意思之后,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我明白该怎么做了?反正咱们只要等着他们破产倒闭就行了,也许都不用等到他们破产倒闭,咱们就已经可以拿到你想要的东西了不是?”
海蒂的笑容有些诡异,其实这些都是商场里明摆着的潜规则了。
像excellon这样的公司,一旦要是倒闭,很多行业内的同行,都会像食尸秃鹫一样的在边上等着,拉他一把肯定不会,只要他一倒下,大家就会一拥而上,把他给大卸八块…
1048章 墙倒众人推
其实这样的手段,在商业领域早就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正所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当你风光的时候,大家都不介意给你锦上添花,可是当你倒霉的时候,想要别人对你施加援手,那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一旦危机出现,被说大家伙给你雪中送炭了,到时候等你倒下了,人家不上来踩你几脚,都已经是够给你面子的了。
再加上这家公司,因为是美国背景,而且平时在这个行业里,又有着最早期的鼻祖的地位,所以对别的国家的数控公司,那可是颐指气使。
基本上大家的数控技术都是从这家公司里学来的,而且这家公司还藏着掖着,好东西不但不给你,再给你做技术指导的时候,还经常给别人挖坑,所以大家早就对这家美国公司是怨气冲天了。
这也是当他被撑到的时候,为什么会落得个墙倒众人推的结局,大家伙伸手帮忙的不但一个没有,反而是一拥而上,接二连三的催货,如果你误了工期,延误了合同,对不起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大家就是照章办事,到了规定的时间,你拿不出货来,那你就等着赔偿吧。
如果你赔偿不来,那你就等着被告上法庭吧。
就算美国法庭在护短,可是也不能这么明面上来护短吧。这可是有违商业契约精神的事情。你们美国号称是自由世界的老大。这世界自由贸易也是你们所主导的。
现在你们美国公司违背的商业合同,咋地?你们还敢不按照你们定下的规矩来执行?那好,那大家就谁也别按照规矩来办事算了。
这样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美国人可是不敢做的,于是这家曾经在行业里称霸一时的企业,就只能是这样眼睁睁的轰然倒地,最后落得个被众人分尸的下场。
而这次李逸帆要做的,不过就是趁火打劫。从中分一杯羹而已。
在原来的世界里,这家excellon公司也正是在2003年,一方面因为出货量太大,另外一方面又因为人工费太高,最后资金链断裂,又面临着不断的被其他公司索赔,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了事。
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则是一拥而上,瓜分了这家公司,有的拿到了这家公司的内部技术。而有的则是从这家公司招揽了不少专业的人才。
而这次李逸帆所冲着的就是这家公司的各种专利技术,毕竟在这方面这家excellon公司还是很有一套的。要不然人家也不至于能够在这个领域笑傲江湖这么多年。
如果说真的把这家公司收购下来,李逸帆开始也想过,不是后来和海蒂一商量,还是算了。
毕竟美国人的公司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收购的起的,而且收购美国人的公司,最后鲜有是没有被美国人给坑了的。
就比如当年的奔驰公司,在全世界范围也是赫赫有名了吧?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经济实力,还是在名气方面,都不小了吧?
可是在和克莱斯勒合作的过程中如何?还不是被美国人给坑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最后不但是配上了大几百亿的美元,而且还被耽误了大把的好时光,最后倒是宝马和奥迪捡了便宜,在豪车市场迅猛发展,最后把奔驰给打的是岌岌可危。
最后要不是奔驰公司壮士断腕,直接中断了和美国人的合作,估计等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搞不好他们都会被克莱斯勒给拖得直接破产了不可。
说起坑人来,世界上可没人比美国人还能坑的。
一来是美国人太娇气,毕竟人家现在是世界警察,美国在世界上一家独大,所以人家美国人可是傲气的很。
你想收购俺们可以,那你必须得按照咱们美国的规矩来,必须得给咱们的工程师足够的待遇,而且公司所在州的法律的各种条条框框可多了去了。
如果是美国人在运营公司的时候,那还好办,可是如果换了外国人你试试,人家的政府部门不三天两头来找你麻烦就不错了。
还有别看人家公司里养了不少废物,可是你敢随便裁员试试,到时候人家不告死你。
所以在李逸帆看来接手美国公司就是个大麻烦,这样的蠢事他可绝对不干,毕竟后世那些惨痛的教训可多了去了。
德国人,日本人,还有后来的华国人,为了进军美国市场,都曾经尝试着收购了一些美国公司来讨好美国人,结果咋样?
最后大多数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