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说受西医学理论影响,首先由陆渊雷提出﹕“太阳、阳明等六经之名,……指热病之证候群,为汤液家所宗,(伤寒论)及(素问?热肋是也。”50年代黄文东、金寿山、盛国荣、昌敦厚、何云鹤、孙宝楚等皆执此说。如黄文东曰﹕“所谓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就这六个病型的症候群,利用分经辨症,及其诊断方法,以鉴别表、里、寒、热、虚、实等种种轻重不同的情况,来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涩,以及针灸等种种不同的治法,这就是中医治疗伤寒的基本法则。”何云鹤追溯了(灵枢)、(素
问)六经之含义,与(伤寒论)比较,认为其各有不同。而六经“在(伤寒肋,指热病侵袭人体后发生的各类型症候群。……症候群的名称沿用了当时的流行术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由此掌握了一般热病的临床规例和传变,更由此创立了执简驭繁的药治方法”。
15。综合体说
姜春华?‘到指出﹕“(伤寒论)六经之名来自(内经),但其内容实质已非经络之旧,作者融会(内经)全部阴阳概念,包括了表里寒热虚实经络脏腑营卫气血邪正消长等,成为一个多种概念的高度综合体。它不是单纯的经络,也不是单纯的地区和病程划分,更不是简单的症候群。后人不从六经全部精神与(内经)的全部阴阳概念来联系体会,而拘于(伤寒)六经中某些符合于(内经)的经络途径的证状为说,因此不能阐明仲景六经的实质。吾人欲认识仲景六经,必须从(内经)的全部阴阳概念(包括经络脏腑气血营卫等)来理解,决不可单纯地用某些观点来理解,否则就会陷干片面。”
16。治法说
伤寒六经,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因此一些医家对其研究侧重于治法方面。钱演认为﹕“大约六经证治中,无非是法,无一字一句非法也。” 又如尤在径释《伤寒论)强调治法,认为太阳的治法,不外乎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明辨、杂治七种,其它诸经亦各有法,诸法如珠之贯通于全论,故名其着为(伤寒贯珠集)。俞长余‘到亦云﹕“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点应该转移,不要在条文辨释上花费过多精力,而应该去研究它的精华所在——诊治大法。”并指出“再过几十年或百余年,(伤寒论)必将改写。那时也许‘伤寒’、‘六经’等名称将被改换﹒但本论的诊治大法精神将与祖国医学永远共存。”
17。六界说
恽铁樵认为﹕“六经者,就人体所著之病状,为之六界说者也。是故病然后有六经可言。不病直无其物。”又曰﹕“(伤寒论)之六经所言甚简,苟知其为病后之界说由属易解。不必多为曲说,使人坠五里雾中也。”刘渡舟?“?指出﹕“六经辨证……不是空中楼阁。‘经者,径也’,据经则知邪气来去之路﹔‘经者,界也’,据经则知病有范围,彼此不相混淆。有了范围,有了界限,就能使我们在辨证时一目了然。”如此界、经结合,以释
六经之“经”字含义,不仅概念明了,而且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18。六病说
刘绍武?‘刊认为﹕“在(伤寒论)的原著中找不到‘六经’立论的有力依据。相反地倒有137个条文在谈‘病’,这些条文明白地指出为‘太阳病’、 ‘阳明病’,……况且各篇之标题就是称‘病’而非‘经’的,依照原著,称作‘六病’在学习中反倒觉得明白畅晓,应用上敏捷方便。”并强调“经”与“病”的概念有本质区别﹕“六经是生理的,其循
行有固定的线路,虽无病,其存在依然﹔(伤寒论)的六病是病理的,是人为的划分证候类型的方法,无病则‘六病’不复存在。”
19。环节说
孙泽先认为﹕“六经不是六个独立的病,也不是六个独立的症候群,它是疾病变化之中具有不同性质的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分别标志着正邪力量对比的不同情况,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疾病由量变到质变、由开始到终结的全部过程,从而概括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太阳病的主要矛盾在于相对阳虚 ﹔阳明病的主要矛盾在干过度阳盛﹔少阳病的主要矛盾在干气郁不伸﹔太阴病的主要矛盾在于中阳虚衰﹔少阴病的主要矛盾在于元阳衰微﹔厥阴病的主要矛盾在于气机阻滞。
20。时空说
岳美中曰﹕“时间和空间,纵横地交织在一起,才形成宇宙。人在其间,生存下去,繁殖下去,是须臾不能离开它的。”认为“仲景之(伤寒论),在总的辨病上,既审查到病在空间上的客观存在,又抓住时问上的发展变化”。因此,伤寒六经把外感病分成三阴三阳,旨在空间和时间,不仅明辨了空间上客观存在的 “证”,而且又认识了在变化发展时间上的“候”。因此各方治的运用亦“都是既掌握了空间,又抓住时间,针对病惰,很仔细地随机以应付之”。同时指出,(伤寒杂病论)对于急性热病和慢性杂病“掌握了空间和时间的辨证规律,给我们不少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挖掘祖国医学的精华”。
21。阴阳离合说
陈治恒认为﹕“(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本于阴阳离合的理论。张仲景撰述的(伤寒杂病论》,在论述外感病部分,以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论治准则,正是他根据(内经》阴阳离合理论,结合实践的具体运用。”如果“只将三阴三阳局限在经络、脏腑形态结构上看问题,不但与仲景立论不符,而且有刻舟求剑之弊”。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保持着相对的平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察见阴阳所属的络络、脏腑及其气化的不同表现。当人体感受外邪之后,阴阳的相对平衙和协调统一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的离而失和,根据所呈现的脉证,本‘以常测变’的原则,就可辨其病之所在”。并强调“在研习(伤寒论)时,对三阴三阳开阖枢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22。周易太极说
王梅竹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体系的形成,是以仲师的平脉辨证之医疗实践为基础,遵循(内)(难)之医理,深究(周易)之哲理,在周易之阴阳的思想指导下而创立起来的。”刘联群迸一步指出﹕“六经是概括人体阴阳气血变化规律的纲领,这个纲领本干(周易》太极阴阳。三阳臼属在太极阳端,三阴归属在太极的阴端,但为一个整体,并把人体十二经脉纳入六经之中,构成了一个人体与大气相合的整体循环模式,体现了以阴阳为纲的基本原理。在病理方面,六经是用来观察、分析和认识疾病的说理工具。…?从总体讲,太阳是一切阳性疾病的始发期,阳明是一切阳性疾病的最明显期,少阳是一切阳性疾病的衰减期,太阴是一切阴性疾病的始发期,少阴是一切阴性疾病的最深重期,厥阴是一切阴性疾病的衰减期。”
23。体质说
郑元让认为﹕“病发于阳、病发于阴是仲景对体质的划分。”并以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为依据提出六经人假设﹕认为气血充盛,脏腑健和者为太阳人﹕胃阳素盛,津液偏欠者为阳明人﹔胆火偏盛,三焦枢机不利者为少阳人﹔脾阳不足,不耐寒湿者为太阴人﹔气血不足,心肾阳虚者为少阴人﹔肝肾阴虚,相火偏亢者为厥阴人。同时指出﹕“伤寒六经人之假说归纳了人体千差万别的索质。虽然尚存在介于这些类型之间的体质,但提翠此六种体质,基本上可以驾驭对所有人的辨证论治。”
24。系统说
张长恩谓﹕“人体是自然界里的一个系统,而六经是人体六个相互联系的于系统。”肖德馨【‘’俭一步提出﹕“(素问?热论)就已把六经做为系统栅念,用来概括外感疾病的发展过程。
(伤寒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前人及汉代医家治疗一切外感病的经验、方法,以六经系统概念做为理论支架,形成了理法方药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整个六经系统,是代表整个病人是由六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和疾病是有六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的总体过程。”而“每个子系统由哪些要素(成分)组成,要视各要素在外感病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来决定”。并对六经各系统的要素组成(经络、脏腑、体形、皮部及官窍)进行了逐一归纳。
25。集论说
杨培坤等认为﹕“仲景学说中的六经一体观,就是把人体的总体系统视为一个集合,而六经中的每一经视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就六经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而言,其所属的脏腑。经络、官窍等等,又均为一个集合,因而我们也可以用集合的表示法予以描述。”同时“结合集合的有关运算,就可以通过集论的数学模型对仲景学说中的辨证与论治的思维过程予以描述”。
26。病理神经动态说
朱式夷从现代神经病理学的观点,探讨伤寒辨证论治规律,认力六经为不同“病理神经动态”的六个病理阶段。太阳即先有抑制转向兴奋﹔阳明即兴奋期﹔ 少阳即兴奋抑制交替期﹔太阴即抑制期﹔少阴即机能衰竭期﹔厥阴即中枢衰败期。并指出﹕“为什么伤寒论有这样高的评价,丰富的内容呢﹖主要是,它充分地说明 ‘伤寒’病的各种不同体质、不同病灶、不同证候的复杂情况,归纳出其中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反映的不仅具有伤寒的特征,而且实际L讨论了其它疾病都可遇到的神经动态。”
27。高级神经活动说
50年代全国曾掀起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学习热潮,因此不少中医学者,试图运用这一学说阐释六经证治原理。如王慎轩提出﹕“中医学术的理论和经验,有很多部分,可以用巴甫洛夫的学说来解释它的原理,伤寒论的六经证治法,也可以用他的学说来证明。”认为“大脑皮质内经常发生着两种精神活动过程,即兴奋与抑制。兴奋和抑制,调节适当,就是生理健康的现象,兴奋和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