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哲学象征·txt-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非就是后来所吐露的“度驴度马” 的“石桥”心境。’”《一日一禅》第154~155页师徒两人的对答如同在长安大道上闲游,固然从容自如,但回到故乡更为重要。因为长安虽乐,不可久居。途路虽好,不如归家。雪窦认为,赵州安履头上,是归家见性之举。众人妄生争执,无异本末倒置。赵州将颠倒的世界再颠倒过来,也就将南泉的杀人刀变成了活人剑。满眼的烟尘于是乎荡然无存,晴天丽日遂皎然现前。 
    表达截断意路禅机之不二法门,还有“对一说”、“倒一说”公案及颂古。《碧岩录》第14则: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 
    释迦牟尼传教四十九年,举办了无数的法会,开谈顿渐权实,这就是一代时教。学人以一代时教来问云门,云门没有详尽解说,只是回答“对一说”,超出言筌,直指心性,涵盖乾坤,而将显、密、禅、净的一代时教包含无遗。但如果仅从语言文字来揣测,绝不能探知云门的真意。云门平常一句中具有三句,收放自如,斩钉截铁,义解难卜。很多人将云门的话臆解为是对一时机宜之事而说,如“‘对一说’就是‘面对着面而一说’,意即释尊一生的教示恒以‘对症下药’ 与‘对机说法’为则,都是视对方的机根素质、潜能而说的话”《一日一禅》第161~162页, 或臆解为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或臆解为只是说那个一法,都毫不沾边。对此只有直下领悟,方可归家稳坐。雪窦颂云: 
    对一说,太孤绝,无孔铁锤重下楔。阎浮树下笑呵呵,昨夜骊龙拗角折。别别,韶阳老人得一橛! 
    “对一说,太孤绝,无孔铁锤重下楔。”雪窦对云门的答语赞赏不已。“对一说”是如此的光前绝后,孤危险峻,如万丈悬崖,无你立足之处;似百万军阵,无你突入之处。这僧的问话固然奇特,云门的回答更是孤危险峻,其手段之高超,好比是对无孔铁锤重新打进一个楔子。 
    “阎浮树下笑呵呵,昨夜骊龙拗角折。”此二句宕开一笔,说云门站在南阎浮州佛教世界观认为,世界中心须弥山最外侧的咸海中四方各有一岛,四个岛屿中的南岛便是南阎浮州,传说人类就居住在那里。  中心的一棵大树下回想起这场法战的时候,不由得开怀大笑。试想夜来其僧是何等气焰,来势汹汹,如同苍龙挥动利角横冲直撞。但在云门的大机大用发动后,顿时拗折了一只锐角。 
    “别别,韶阳老人得一橛。”雪窦在最后又翻出新意,说云门大师只是折断了骊龙的一角,这便自然而然地逗起遐思:它的另一只角到哪里去了?雪窦引而不发,将无穷的疑问和思索留给了读者。如果死死追究那另一只角的下落,就永远跳不出雪窦的陷阱。 
    此诗重在赞叹云门答语的孤绝风格。无孔之锤,并且是铁锤,云门还能打进一楔,其手段之凌厉、机锋之孤峭,令人叹为观止。阎浮树下回想法战时的开怀大笑,表现了云门拗折锐角的盖世雄风。雪窦在诗的最后,句意陡转,又将云门的作略予以拂除,以引导读者进入更为孤绝的禅悟之境。 
    《碧岩录》第15则是与“对一说”相呼应的另一则公案: 
    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云:“倒一说。” 
    学人的这种问法叫“呈解问”,也叫做“藏锋问”,一般人很难应付。云门有大机大用,故能应付裕如,如明镜临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云门前头道 “对一说”,这里却说“倒一说”,只异一字,却有千差万别。问处既奇,答处更险。其实云门用的是骑贼马赶贼人的手段。云门之答,旨在剿绝学人的情解妄识。雪窦颂云: 
    倒一说,分一节,同死同生为君诀。八万四千非凤毛,三十三人入虎穴。别别,扰扰匆匆水里月。 
    “倒一说,分一节”,雪窦是有机用的宗师,与云门把手共行,能透彻地知道云门的旨意。诗意谓凡有语言,即与本来面目相距万里,因此云门“倒一说” 之答,分明是放过一着。不得已说个“倒一说”,也是好肉上剜疮。云门向来有放行的手段,敢与你入泥入水,同死同生。岩头曾说:“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如果不是全机透脱得大自在的宗师,不可能与人同死同生。云门没有得失是非,全机大用,所以能够与人同生同死。 
    “八万四千非凤毛,三十三人入虎穴。”昔日灵山会上八万四千圣众云集,世尊拈花,迦叶破颜,其余大众都不知是何宗旨,非凤毛麟角之才。言外之意,此僧亦非能够继承心法之才。世尊将禅法传付给迦叶后,祖祖相传,西天此土,三十三人,皆有入虎穴的手段,云门也是敢入虎穴的大师。云门已臻彻悟之境,能够同死同生,在禅床上坐舍得被你打破,允许你捋虎须骑虎头。接机之时,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不足者与之。在孤峰者,救令入荒草;落荒草者,救令处孤峰。为人解粘去缚,抽钉拔楔,脱笼头,卸角驮。 
    “别别,扰扰匆匆水里月。”雪窦在诗的最后又将学人、读者向外攀援的心念拂除,意在使人亲自证悟,不要追随云门和雪窦的语句。因为你如果跟着这些语句走,正像动荡水面映出的月影,随波逐浪,摇摇闪闪,忽断忽裂,扰扰匆匆,而无法获得心国的安宁。 
    此诗重在吟咏云门分一节放行的大师气度,赞叹云门敢于同死同生、虎口横身的慈悲襟怀。而这种大勇又以大智作为基础。云门正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禅者。雪窦在诗的最后,再次将云门机语、自己的吟咏悉皆扫却,将读者导向前语言境域的超悟体验。不论是“对一说”还是“倒一说”,都不容凑泊,不容拟议。 
    表达截断意路禅机的,还有“坐久成劳”公案及颂古。《碧岩录》第17则: 
    举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 
    透得“坐久成劳”这句话,平常困扰你身心的一切障碍都会冰消瓦解。自古以来回答祖师西来意的人很多,只有香林的这一则可以坐断天下人舌头,让人没有思索的余地,可谓言无味句无味,无味之谈,塞断人口。《颂古》卷36佛鉴勤颂:“若知烦恼即菩提,坐久成劳亦安乐。”将坐久成劳作烦恼理解,拂迹成痕,粘皮着骨。《佛光》第2835页:“意在指示学人须照顾一己眼前之事,速见本来之心性,故托日常之言语动作,以讽刺性之言语道出,欲令学人醒悟。” 亦有寻言逐句之嫌。要悟直下便悟,切忌作推理求知解。香林曾参见过大宗师,所以有云门手段,一句中有三句体调。 
    对这句话也有人揣测说,祖师西来,九年面壁,岂不是“坐久成劳”?这种理解并没有根据。香林得大自在,脚踏实地,无许多佛法知见道理,只是随机运用。“坐久成劳”这句话,似乎自然而然地把人们一直担在肩膀上的所有问题统统放下,使烦恼、菩提一齐消泯,变成洒洒落落光风霁月的状态,它具有一切超越、一切脱落之境参《禅学讲话》第118页。 雪窦颂云: 
    一个两个千万个,脱却笼头卸角驮。左转右转随后来,紫胡要打刘铁磨。 
    “一个两个千万个,脱去笼头卸角驮。”两句正面叙写求禅问道者之众和香林答语敲枷打锁的功能。自古以来,求法问禅的人不计其数,风尘仆仆地行脚参禅,殊不知原无可求的法,也无可参的禅。雪窦当下如击石火、闪电光地逼拶出来让你看,如能一闻便悟,方是奇特。香林之语,旨在让人歇下负担,洒洒落落,契入纯明澄澈的彻悟之境。 
    “左转右转随后来,紫胡要打刘铁磨。”两句从反面着笔,说如果有人想在香林的言句中去思索,非要寻找出“坐久成劳”这句话的意思,便会像刘铁磨一样,左转右转,而不免遭到子湖紫胡禅师的痛打。子湖与赵州、长沙是同参。当时刘铁磨在山下建庵,傲视禅林,诸方都拿她没办法。一天,子湖来访,问: “汝莫是刘铁磨否?”刘铁磨说:“不敢。”子湖问:“左转右转?”刘铁磨说: “和尚莫颠倒。”子湖应声便打《传灯》卷10《利踪》。 雪窦借用这则典故说,如果想在“坐久成劳”的言句上求得解释,便好似鼻孔被别人牵着,随着言句左转右转,难免要遭到痛打了。 
    此诗重在吟咏坐久成劳对情尘意垢的涤除功效。前部分正写,以骡马戴笼头负角驮喻参学者背负妄念之重,形象生动;以脱笼头卸角驮比喻“坐久成劳”的涤荡妄尘,鲜明可感。后部分反形,借子湖打铁磨的禅门典故,比喻追逐言句者要遭到剿绝情念的棒打,借电光石火、疾雷破山式的机锋,收棒喝截流、剿绝情识的奇效。“一个两个千万个”、“左转右转随后来”的句法恣肆写意,也表现了彻悟者洒洒落落的风致情怀。 
    表达截断意路不二法门的,还有“镇州萝卜”公案及颂古。《碧岩录》第30则: 
    僧问赵州:“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州云:“镇州出大萝卜头。” 
    问话的僧人是久参禅客,提问很能抓住要点。赵州有大机大用,答以“镇州出大萝卜头”,可谓无味之谈,塞断人口。对本则公案自古以来存在着各种解释,多为一隅之见。僧问道诠:“承闻和尚亲见延寿来,是否?”峰云:“山前麦熟也未?”《禅林僧宝传》卷10《道诠》与赵州答语恰好相当,酷似两个无孔铁锤。《五灯》卷12《悟真》将“山前麦熟,庐陵米价,镇州萝卜”并列为三。  雪窦颂云: 
    镇州出大萝卜,天下衲僧取则。只知自古自今,争辨鹄白乌黑。贼贼,衲僧鼻孔曾拈得。 
    “镇州出大萝卜,天下衲僧取则。”赵州“镇州萝卜”之答,在于剿绝情识,正如宗杲所云:“参见南泉王老师,镇州萝卜更无私。拈来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