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收藏系统-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起一个彩瓷的碗后,刘彦昌看了看款识,顿时皱起了眉头,“居仁堂制?什么玩意,居仁堂是什么年代的啊,我怎么没听说过?”

王宋微笑着,并没有说话,也没有给刘彦昌解释,因为他已经看到桌上的三位老人以及袁平已经坐不住,冲上来了。

他们也没有理会一脸迷茫的刘彦昌,而是一人拿起一件瓷器,小心的鉴赏了起来。

或是皱眉,或是微笑的看了几分钟后,齐老点点头道,“的确是居仁堂的瓷器,不过保存的如此完好的,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是啊,不光是完好,这么多居仁堂的瓷器一起出现,真是让人意外”,楚老也鉴赏完了手中的瓷器,感叹道。

“跟着王兄混,有好东西看,这点我可不会怀疑”,袁平呵呵一笑,将手中的瓷器放回了原位,再次拿起另外一个,鉴赏了起来。

“小王,你又再次让我惊讶了,好东西啊,国博也没几个,你这里这么多”,李紫玉也感叹着道。

“不足百年的瓷器,难道还会是什么好东西?”,刘彦昌有些疑惑道,“还有,这居仁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

“叫你多看书你不看,天天就知道找小伊,这下不知道了吧?”,楚老白了刘彦昌一眼,道。

“咳咳”,刘彦昌有些不好意思的咳嗽两声,有些委屈道,“书那么多,怎么看的完啊,而且我也老大不小了……”

“嗯?还顶嘴?”,楚老直接双眼一瞪,将刘彦昌接下来的话给瞪了回去,他现在可是知道这位老人的背景了,就是他爷爷看到,都得叫声楚兄,他哪敢顶嘴,只得缩了缩脖子。

见刘彦昌不说话后,楚老才对他解释了起来,在他口中被称为什么东西的居仁堂。

……

居仁堂制瓷器,其实就是华夏国最后一个皇帝,袁世恺登基之后,烧纸的,而烧制这些瓷器的地方便被称之为居仁堂。

而烧制这批瓷器的主要负责人,名叫郭葆昌,他与众人在景德镇督烧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

郭葆昌利用江西瓷业公司的雄厚实力,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等要求下烧制的居仁堂制瓷器,其工艺水准达到清官窑的水平;可谓是景德镇瓷业在衰退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而袁世恺在位时间的年号,叫做洪宪,所以居仁堂制瓷器,又被大家叫做是洪宪瓷。

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只做了八十三天天皇帝的袁世恺被迫宣布撤销帝制,郭葆昌的职务也就此被撤除,“居仁堂制”款识瓷器的烧造也从此停止。

这也造成了“居仁堂制”的瓷器数量非常少见,许多人都只是只闻其名,不见其面。

当然,物以稀为贵,所以虽然居仁堂制瓷器年代并不久远,但相比其他年代的一些瓷器,价格也相差不大。

“现在你该知道了吧?居仁堂制瓷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楚老喝了口茶水,一脸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对刘彦昌道。

刘彦昌汗颜,尴尬的挠着头道,“楚老,我明白了,你我不要再笑话我了,人大面大的,万一被小伊看到了可不好。”

“想不被说啊?,那就多看书,多学习”,再次白了刘彦昌一眼后,楚老便拿起一旁的另一件居仁堂制彩瓷看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现场都陷入了寂静中,只是偶尔会有瓷器置放时的碰撞声,以及王宋和刘彦昌品茶的声音。

齐老第一个看完所有的瓷器,坐回了桌前,品了口茶后,淡淡的对王宋道,“没错,以我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都是真的。”

王宋将茶给齐老掺满,笑道,“这个我倒是能确定,不过就是不知道,小鬼子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一批瓷器。”

“管他们哪来的,反正现在是我们的了”,刘彦昌嘻笑着道,“说起来,你还得感谢他们喃,不是他们保存了这么久,这批瓷器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

“哈哈”,齐老与王宋大笑,只觉得刘彦昌说的没错,他还真得谢谢那些太阳国人。

如果不是他们保存,这批瓷器肯定没有他的份,而且在那动乱的年代,这些瓷器肯定也会有所损坏,不可能保存的如此完好。

这时,其他三人也看完了瓷器,凑了上来,楚老一脸期待的看着王宋道,“快把其他箱子打开吧,看看到底还有些什么东西。”

王宋笑了笑,不慌不忙道,“不急,我们一个箱子一个箱子的看,这批瓷器只是开胃菜而已。”

就在众人的期待中,王宋走上前去,将第二个箱子给打开,里面摆放的古玩,赫然正是……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兽首再现

  

“书画?”,看着箱中那一卷一卷的纸张,众人瞬间便明白了过来,这第二箱中装的都是书画之类的古玩。

拿出一卷画卷后,楚老开始了鉴赏,不一会后,他点头道,“这幅是石涛的作品,的确是在战争年代遗失的,我记得被当时的某个藏家收藏,没想到被小鬼子拿去了。”

这时,齐老也看完手中的古画,点头道,“这幅画也是那个年代遗失的,当时那家人全死光了,估计就是小鬼子干的吧。”

每翻出一副字画,众人都会在脑海中回想着他的来历,其中大多数都是战争年代遗失的。

当然也有一些早就失传的古画,不知道被哪位藏家收藏着,一直没说出来,但也被小鬼子给找了出来,放到了箱中。

可以这样说,这箱中的东西,每一件的背后都代表可一桩血案,每一副字画背后,都充满了血腥。

当初的小鬼子中,肯定有着一位汉奸,他带领着那些军官们,专杀有钱的地主财阀之类的人,收集了这么些东西。

想到这里后,每个人心中都是沉甸甸的,楚老更是气的有些吹胡子瞪眼,道,“可恶的小鬼子,真想把他们那个破小岛给炸沉了。”

听到这里后,王宋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楚凌风不给自己这位兄弟安排一个官位了。

就他这暴脾气,如果真的拿军队给他管着,说不定要不了多久,他还真带着打小鬼子去了。

这年头讲究的是以和为贵。如果真的打起来,华夏固然有很大的胜算。可也架不住其他的国家介入啊。

而楚老又是他的亲兄弟,犯错的话。你罚也不是,不罚也不是,所以楚凌风才会出如此下策了吧。

匆匆看完这些东西后,众人也都失去了兴趣,毕竟每每想到它们背后所代表的血案,心头都会不舒服。

“接着看下一箱吧”,楚老有些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让王宋将下一箱古玩给打开,好让惊喜驱散自己心中的忧郁。

“嘎吱”。王宋将第三个箱子打开,里面装的东西都是一些玉石,以及文房四宝中的东西。

一看到玉石,小胖便迫不及待的扑了上去,毕竟这些东西,可是他的最爱。

看到将玉石给护得死死的小胖,众人也都无语,只得摇头,先看起了那些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当中。又以砚台最多,毕竟其他的东西保存不易,而且价值也不是太高。

不过其中的一块墨,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他的身份,赫然正是大名鼎鼎的李墨,又称李廷珪墨。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对于制墨的工人来说,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

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奚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殊荣。

所以他们所制的墨又被称之为李墨,在后世一位诗人的诗中有着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而众人眼前,居然就出现了这么一块同体积,价格比黄金还贵很多的李墨,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欢喜。

不过他们也都没有说出分润一点的想法,毕竟一个整体分开了,那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的。

大家轮换着看完玉石以及文房四宝后,时间也到了中午,杨妈也已经将午餐做好,等着众人吃午饭了。

看着众人依旧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王宋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人是铁,饭是钢,我们吃过午饭再看吧,我都饿了。”

“你不说,还真没感觉,你一说,我一下就饿了,吃饭吃饭,吃完继续看”,楚老替大家说出了心声。

既然如此,大家便叫着开饭,准备吃过午饭,再继续看那两箱最为贵重的古玩。

……

吃过午饭后,袁平便迫不及待的拍着王宋肩膀道,“快走快走,我真心好奇,那两箱中的东西,到底会是什么东西。”

楚老也附和道,“走吧,走吧,就连我这个老头子也忍不住了,吃个饭都一直在想着那两个箱子。”

“瞧你那点出息,一把年纪了,还一点都不淡定,看看李兄和我,怎么没你那么焦急”,齐老有些不屑的对楚老道。

“哎,我说老齐啊”,楚老顿时有些不乐意了,反驳道,“你就敢说你心里不想看那两箱古玩?”

“想看那是一定的,但我没有你那么着急,那么没出息”,齐老也不否认,直接承认了想看,只不过嘴上依旧不放过。

“好了好了,您二老也别吵了,我们马上就过去,算我的错,好不?”,王宋有些哭笑不得,这二老钻到一起,总是会突然就吵起来,好像天生就犯冲一样。

“哼”,二老同时冷哼了一声,然后又同时站起身来,向着一旁的客厅走去,坐在凳子上后,一言不发。

王宋早已经是习以为常,面色不变的对剩下的几人道,“走吧,他们闹闹又和好了的。”

“好吧”,众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也没多说,跟着王宋便来到了客厅中。

当王宋走到了箱子前方后,两位老人也都转过了头来,双眼紧紧的盯着箱子,好像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箱中只有两件古玩,李老,如果你猜中了的话,我就捐给国博”,王宋神色调侃的看着李紫玉。

李紫玉一听要捐给国博顿时来了兴趣,一件一件的东西猜了起来,可通通都被王宋给否定。

“好了,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而已,也不逗李老您了,自己看吧”,王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