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色彩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是个对下毒很有研究的国家。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尼禄喜欢用氰化物来毒杀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亲属们。这种毒药非常有效,可瞬间死亡,数千年来一直是一些达官显赫们居家旅行的常备重药,纳粹头子赫尔曼?戈林以及阿道夫?希特勒都是吞服这种毒药自杀的。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它粘在胃壁上,长期摩擦产生溃疡,导致胃出血而死。意大利最出名的下毒家族博尔吉亚家族善用砒霜和尼古丁。砒霜,我国古代称之为鹤顶红,学名叫三氧化二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上面提到的氰化物的作用机理类似。该家族在意大利的地位俨然相当于我国的唐门,15世纪一个名叫凯瑟琳的意大利公主曾带着该家族的一员嫁往法国(电影《玛戈儿皇后》里面的母后),从此神秘的死亡开始出现,在法国引起恐慌,亨丽埃塔?安妮公主因十二指肠溃疡演变为腹膜炎时她的第一反应竟是被人下毒,亨利四世参观卢浮宫时也只敢碰自己煮的鸡蛋和倒的水。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谈毒色变,以至于法语中的“意大利”一词还另有“下毒”的意思。谁曾料想几百年后,迪奥的设计师却从这一事件中得到灵感,开发了一款叫做“毒药”的香水并大卖,不由得令人感慨一句沧海桑田。

有人研究下毒就有人研究解毒,毒理学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开始,19世纪中期各种分析化学成分及有机生物碱的方法就已经建立,但解毒绝不是书中描写的那么简单,以让人心情沉重的“铊”中毒为例,对于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来说06克就可以致命,而要想解毒光活性碳就需要吃25克,此外每天还要吃125克的普鲁士蓝,并辅以洗胃化疗。毕竟吃下去立竿见影的九花玉露丸、通犀地龙丸或者通天草都只是传说。

当我们谈论起那些传统的毒药和毒杀事件时,大可以当成奇闻轶事一笑了之,但如今各种各样的毒药随处可见且极易取得,说起来就不是那么轻松了,所以,虽然通篇我们都在谈论毒药,但主旨仍然是要奉劝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药”。



兰花的智慧
史军 程瑾

没有什么花比兰花更有智慧。迫使蜜蜂或蝴蝶在规定的形式和时间中,按照它所希望的方式传粉。就这一点而言,兰花是无与伦比的。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它们走遍世界,不仅凭借美丽的外表,还有那诡计多端的生存手段。

当初,达尔文在《兰花的授粉》一书中就记叙了它们生命中的英雄行为,而如今,兰花的IQ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漂泊的种子

兰科植物的果实都不大,但小小的果荚中却藏着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颗种子。这些种子细如尘土,长度一般在005~6毫米,宽度在001~09毫米,很多比人的头发丝(008毫米)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搭上风这趟免费班车,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为了具有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种子的外围包被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在从“风力班车”下来之后,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走”到更远的地方。

虽然兰花种子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力。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如此一来,种子们只能自谋生路。它们施展手段,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这种共生关系几乎存在于所有兰科植物中,不同种类的兰花对不同种类的真菌有着特殊喜好,甚至在兰花的不同生长阶段喜好也不尽相同。

险中求生

当兰科植物的小苗最终在真菌的帮助下萌发后,它们来不及喘气就被迫卷入下一轮生存大挑战中。兰科植物多生长在其他植物很少涉足的地方,比如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这样一来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的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不过有利自然有弊,这些环境大多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腐殖质和水分。

此时,兰花又和真菌联手打起了擂台。真菌在大多数植物眼中都是致命杀手,但却与兰科植物的根系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被称为“菌根”。生长于兰花根系细胞间的真菌可以从环境中吸收矿物质,而兰科植物的根则将部分真菌菌丝分解消化得到所需的营养。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真菌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没有得到半点好处,那它们为什么还要为兰花任劳任怨地工作呢?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猜测是栖息地假说:兰科植物一般是多年生植物,真菌在兰花的根中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真菌繁衍。

有了矿物营养,如果没有水,还是无法开出美丽的花朵。兰科植物的菌根虽然发达,却几乎都扎在地表或浅层土壤中,无法像其他植物那样将根系深入地下寻找水源。为了生存在湿润环境中,大多数兰科植物都把家安在了背阴的山坡上,然而,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又会使菌根腐烂坏死。这真是一个棘手的事情,既需要水分充足,又需要良好的排水环境。如此一来,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自备“蓄水池”。

兰花的“蓄水池”真是千奇百怪,石斛兰枝条状的茎、密花石豆兰纺锤形的假鳞茎和芋兰圆圆的块茎都是储水的好工具。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根茎,兰科植物才在其他植物无法涉足的禁区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导读:正是有了特殊的根茎作为“蓄水池”,兰科植物才在其他植物无法涉足的禁区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骗术登峰造极

如果说人是最聪明的动物,那兰花一定是最聪明的植物了。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也就是说需要动物传粉者将一朵花的花粉传递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能结实。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传粉者当然不愿意无偿为植物传粉。因此,很多虫媒植物为了雇佣传粉者制造了大量的花蜜和花粉,付出了很大的传粉代价,花粉大部分都进了传粉者的肚皮。兰花不愿意给传粉者提供这份好处,于是它们煞费苦心另辟蹊径。

大多数兰科植物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的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花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虽然不提供花粉,有些兰花还是会给传粉者提供了花蜜或者蜡质等好处。然而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则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它们剥削“雇工”的方式千奇百怪,比起周扒皮来毫不逊色。

导读: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则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有些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比如国兰中的蕙兰。一般来说,花瓣上长有深色斑点就相当于告诉传粉者“此处有花蜜,请来为我传粉”,这种斑点被称为“蜜导”。虽然蕙兰花中空空如也,唇瓣上却长满了深色斑点,相当于打出了“此处供蜜”的招牌。如果有只可怜的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蕙兰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蕙兰无偿传粉了。除了假蜜导,蕙兰还会发出能够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果一株蕙兰开花,整个山头都弥漫着它的香气。如此之色香俱全,自然会有经不住诱惑的蜜蜂送上门来。

有些兰花还会利用昆虫爱子心切的弱点来蒙骗它们,这方面的高手莫过于长瓣兜兰。长瓣兜兰的传粉者是食蚜蝇,顾名思义就是吃蚜虫的蝇。其实食蚜蝇的成虫和蜜蜂一样以花蜜、花粉为食,只有部分种类食蚜蝇的幼虫以蚜虫为食,长瓣兜兰的传粉者黑带食蚜蝇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食蚜蝇幼虫没有远距离移动的能力,雌性黑带食蚜蝇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这样食蚜蝇幼虫一出世就有充足的食物。

长瓣兜兰在模拟繁殖场所上做足了文章,它的花瓣基部长了很多黑栗色的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在模拟大量蚜虫。这样一来,急于产卵的雌性食蚜蝇就会被这些假蚜虫吸引来,落入长瓣兜兰精心设计的陷阱,在产卵的同时替兰花完成了传粉。雌性食蚜蝇产卵之后会迅速从长瓣兜兰花上撤离,它们可能会觉得给子女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却不知孩子们将要面对一场厄运。从卵中孵化出来之后,幼虫会因为没有食物而不明不白地饿死。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有的兰花则善于利用昆虫的激情。它们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欧洲的眉兰属植物在这方面的造诣更是登峰造极,它们的花朵在颜色和形态上都与雌性胡蜂毫无二致,甚至连一副眉兰的油画都会吸引来不少胡蜂。不仅如此,它们还会散发吸引雄性胡蜂的气味。经过质谱分析,这些气味的主要成分竟然与雌性胡蜂的性外激素一模一样。更让人惊奇的是,不同种类的眉兰属植物可以依靠不同外形的花朵和气味吸引不同种类的胡蜂,避免了由于胡蜂的体型不适合兰花花朵不能完成授粉,或者由于携带不同种类的花粉的胡蜂来访而造成的错误授粉。
兰科植物将颜色和气味的骗术发展到了极致,这些形态各异,散发着不同香气的花朵对昆虫来说却是一个个美丽陷阱。然而,再高明的骗术总会有被拆穿的时候,很多传粉者在几次上当之后就再也不去光顾这些骗人的兰花。所以这些欺骗性传粉兰花的结实率都比较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