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于他们消耗,长久下去,这些部落只能渐渐南移,融入到大明的疆土中去,北方将再无战事……。
对于朱允炆的说法,虽然涉及行商兴盛,但是还是要有官府主导,朝廷主持,那样的话,朱元璋对于商贾纵然有些厌恶,但要是由自己来做庄家,还有什么抵制的呢。
此策可行,虽然有很多地方仍未听懂,但是凭借老朱拿敏锐的****嗅觉,仍是让皇太孙写一份详细的策论来仔细参详。
这一切都归功于朱允炆参与修订《大明律》后的了解。由此可以推测的很多内容。
大明定的各项制度,大都是借鉴了唐制,宋制,也借鉴了元朝的种种不利,其实都源于秦,秦迁九鼎,分郡县,基本上就订下了这样的框架。历经汉唐,不过是修修补补,儒家根据帝王喜好的增增减减。从来没有大的变化。
朱元璋从来未曾满意过,要不,也不会将《大明律》几次修改近三十年仍未定论,不管是基于唐制、宋制……。都有前车可鉴,作为开国君主,谁不想创下万世基业,但所借鉴的全部都是亡国的制度,这一点让皇帝心中最有芥蒂。
怎么才能找到稳固万世基业的柱石,这应该是徘徊在朱元璋脑海中几十年的问题,为此,他大举分封藩王,是沿用周制,因为不管怎么说,周朝也延续了八百年,又吸取了唐代藩镇的教训,藩王只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样的话,可以使国祚更加稳固。
在朝廷的统治中,仍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万世基业将依靠在那里?朱元璋不知道,但是突然听到这样新奇的言论,虽然和儒家的治国之道有些悖逆,但是他不在乎,因为他是穷苦人家出身,儒家没有给他带来半分好处。
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可以看出,他对于文人要是没有统治上的需要,根本没有半分的好感,因为大明是朱家的大明,而这些文人是来分属于自己这杯羹的……。
朱允炆坐在那里静静边等着铁铉被传召过来,边揣摩着朱元璋的心思,单凭今天老朱的表现上看,对自己所提出的建议已经有所心动,只是没有前例可循,不敢轻易行动罢了,而朱允炆也从未想过,朱元璋能对自己言听计从。
饭,总要慢慢吃的,由此以来,朱元璋的心里已经被自己扎了这根刺,只要自己利用铁铉在山东稍微有些成绩,那么先例一开,就会一发而不可收。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铁铉去山东布政的力度,和皇庄内花生试验田的建设。
没有想到自己穿越成大明储君,还是要和种田打交道,难道在后世中种田文看多了的报应?
心情愉快的和自己开着玩笑,朱允炆突然听到殿外传来宦官那尖锐的嗓音:“铁铉奉召参见太孙殿下!!!”
“让他进来吧!!”由于心情不错,说话很随意,也没有用那个“宣”字,扫眼看去,铁铉那高硕的身形后面,居然还跟着一个瘦削的身影,仔细看,朱允炆的心不争气的跳动几下,此刻他最不想见的,就是此人。
竟然是小维,装扮成侍卫的模样,大摇大摆走进了文华殿。
正文第六十九章蛰伏(五)
铁铉得知自己即将赶赴山东上任的消息,竟然没有掩饰满心的喜悦,虽然素来稳重,却也没有能制止脸上的眉飞色舞,让朱允炆本来郁闷的心里更加觉得堵得慌。
随手将装满花生的袋子给他,然后布置了一个自己临时想到的任务,那就是根据花生的模样,在京师附近寻找还有没有类似的种子。另外,就是收集各种稀奇的作物或者种子来让自己甄别,希望能够再有惊喜。
本来还想让他快马去杭州或者广州、福州等沿海地区转一圈呢,不过想想时间上来不及,铁铉还要去山东赴任,所以只好作罢。
想着浩大的京师,铁铉的脸上不由露出苦意,这样,朱允炆的心才平衡下来。让他下去立刻执行,然后才去面对小维那英姿飒爽的侍卫装扮。
此刻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小维和杨蝶,因为今天老朱还提了一件事情,就是关于纳妃,朱元璋已经帮他选定了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作为正妃,还有常氏、岳氏作为侧妃,丝毫不容朱允炆反对。
今天心情大好的之下,老朱当场拍板,在春闱之前,让钦天监择个吉ri给办了。并提醒朱允炆,在此之前,要将他从外边带来的那两个女子处理好。
朱允炆不知道处理代表什么含义,没有出他所料的是,老朱对于张定边孙女的身份还是十分介意,特别突出了他对于杨蝶时安排,表示赞同。但提及小维,口气就严厉了很多。
虽然没有什么承诺,可是一个男人的自私心作祟,俨然已经将二人当成自己的猎物,只想拖延一段时ri向老朱求情的,但是现在自己纳妃在即,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比较好了。心里也颇为纠结。
看到小维气鼓鼓的样子,朱允炆心里暗道不妙,难道这丫头能掐会算,已经知道自己纳妃在即了不成。不可能啊,现在连自己还不知道婚期,这丫头能有天大的本事。
朱允炆悲哀的发现,受到后世中女权主义者的影响,自己穿越回明朝两年了,竟然没有融入伟大的封建大男子主义,依旧很在意女人们的心思,难道自己大学几年上傻了不成。
转过头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又转回头来,脸上已经布满了那种狼外婆般的和蔼笑容。说:
“小维,是想无暇大师了?还是想和铁铉一起去山东啊,那离海边近,说不定无暇大师会去经常看你?”说着这些话,心里狂希望小维立即承认。
但随即梦想就破灭了,听小维否认道:“你才想去山东呢?我爷爷说让我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城里,不要乱跑,他会来看我的。”
失望,但是不甘心,朱允炆继续引诱道:“其实山东很好玩的,刚才铁铉拿走那物事叫长生果,你不想去那里找一点给爷爷,让无暇大师也长生不老吗?你要是真想去,我可以让你像蝶儿一样,带个面具当官,管几百号人,多威风啊!!!”
“你就想着蝶姐姐,把人家扔在公主府不理会……。”
谁知道朱允炆这次真的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触痛了小维的伤心处,回到京师之后,接受驸马梅殷等人的劝解,他有意无意的有些疏远小维,纵然是在宁国公主府,为了对皇太孙负责,梅殷也专门找人盯着小维的一举一动。
也不知道这小维今天是怎么和铁铉一起进来的,等回头一定要问个明白。不过那是后事,现场看见小维的嘴唇一掀,像是要哭出来的样子。
心道不好,让那些宦官们看见在文华殿上一个侍卫对着自己瘪着嘴哭,成什么体统,心思急转,不过还未想出对策,那边已经是多云转晴了。
“是你自己说的啊,要把我像蝶姐姐那样封个官做,你是太孙殿下,说话不许不算数…。。。”小维的眼睛露出狡黠的笑意。
朱允炆被这个急转弯拐的鼻子差点没有气歪,堂堂后世一个大学生,思想竟然跟不上一个古代的小丫头。
不由有些气急败坏,努力让脸色阴沉下来,冷声道:“你还知道孤王是太孙殿下啊?信不信孤王把你发配到辽东,让你永远也见不到爷爷!!!”
“呃!”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被吓着了,小维此时竟然打了一个嗝,朱允炆刻意营造的紧张气氛,也随着这个嗝消散了不少,而小维却是静了下来,一双凤目紧盯着朱允炆,看了片刻,突然轻笑道:
“我不信……。”
血管差点没有爆,朱允炆方才还以为自己吓住了小维,而紧盯着自己的感觉是有些害怕的意思。心里正在自我感觉良好,谁知道半天来了那么一句。
正在十分之没脾气时,又听见小维说:“知道刚才是吓我的,不过不去山东对太孙殿下…。。你有好处啊。”
“什么好处?”没声好气的问道,朱允炆心里发誓要学习大明男儿风范,坚决不再犯低级错误。
“好处就是…。。,”仍旧是狡黠的笑容,小维故意拖长声音,用眼瞄着朱允炆的反应,看到其刚要发作,马上接着说下去,好像要把这个皇太孙给噎死一般。
“好处就是,你刚才给铁铉的那东西,我吃过,而且在泉州的时候,还帮助山下的老爷爷种过,在泉州不叫长生果,叫做番豆,听说是一些商人从海外带回来的。不过爷爷说,番豆在大明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原产就是在山东那里。”
七十多岁老而成精的人,说话应该是有些谱的,看来花生的普及是可以的。朱允炆长吁了一口气,不过听到小维说她种过,心里一动,忙说:“那你说说,我看是不是真的。”
“我说了,你可不能让我去山东!”小维歪着头和朱允炆讲着条件,脸颊紧绷,酒窝又现了出来。
“嗯……!!”有些累了,很随意的答道。
“种番豆那老爷爷就在我们清源山下,姓田,对我可好了,小时候路过他那里,田爷爷就给我番豆吃,最后我经常趁爷爷不注意,下山去偷着吃,田爷爷捉到我也不生气,还教我怎么种……。”
“捡重要的讲……。”朱允炆的头开始剧烈的痛起来,虽然只有一个女人,但是五百只鸭子在耳朵边叫的滋味也不好受,任由小维在这里自由发挥,估计到明天也说不到正题上。
“我讲的就很重要啊!!”小维拖长嗓音讶然的说道。
伤害力绝大的天真无邪,朱允炆真的是没有脾气,索性闭上眼睛养神,全当听故事了。
正文第七十章蛰伏(六)
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最后的收获。
小维虽然耗了近半个时辰,倒也说的头头是道。其实朱允炆也没有听进去多少,但凭小维知道花生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这一条,就能判断出其所言非虚。因为光靠臆测,那白晶晶、珍珠般的物事,谁会想到是长在土里面呢。
如果是臆测那么准,也不会有“北人食菱”中,“山前山后长菱角”那种笑话了。想到这里,不禁的又笑了一下,心中有了一些计较。
小维说的是口干舌燥,眼巴巴的看着对面的皇太孙朱允炆,希望自己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