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指挥使,孤王这已经是第二次亲自到诏狱了,事不过三,你总要给孤王一个说法吧。否则,传将出去,岂不是让东宫很没有颜面?”

蒋瓛闻听此言,心中大恨。你第二次来!上一次是四天前,来了就说了一句:“都招了吧,孤王满意了可以饶过你的家人。”

自己不过刚刚喊了一句冤枉,你转身就走,可知道我这四天来过的是什么ri子,不眠不休的被折磨了四天,我早就想招了,可是你什么都不问,我招供什么啊!

于是哑着嗓子,像只被踩了脖子的公鸭一样嘶声大叫道:“老臣身犯何罪,劳太孙殿下如此牵挂,还望明示,老臣无不承认,只求速死!!”

朱允炆大怒,“腾”的站起身来,说道:“难道蒋指挥使暗示是孤王冤枉你不成?”

冷笑,蒋瓛此时已经豁出去了,最好是能把皇太孙激怒,直接杀了自己是最好,忍住脸上抽搐的疼痛,嘲讽道:“老臣冤枉不冤枉,难道太孙殿下不清楚吗?也不知道老臣是怎么进来的!”

“老臣没有什么好招的,那ri在玄武湖畔,天下人都看着,总有一天会还我清白。要杀就杀,本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要蒋瓛的命,太孙殿下只用请圣上一纸诏书就可以了,何必找这些埋汰祖宗的事污辱蒋某名声。”

没有想到年近五十的蒋瓛还是如此硬气,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想不到一向用于烈士身上的话,也会出现在被称为奸臣的蒋瓛身上,朱允炆不由感慨YY小说害死人啊,不是说坏人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让蒋瓛这么正义凌然的一说,自己倒成了奸妄小人了。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多年,刑讯之事光是亲手为之也不计其数,心知这次必死无疑,还不如光棍一些,待到自己暗中支持之人成事,说不定还可以帮自己平反昭雪,成就死后的名声,而如今若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全招供出来,自己全家还是会死,而蒋家也将永无翻身之时。

铁铉听到这些话心里更加不是滋味,明明自己这边是行正义之事,为国除奸、为民泄愤,可是现在怎么越听越不是滋味了呢?一时冲动,忘了太孙殿下的交代,站出叱喝道:“你清白,那岳翎呢,高……。。”

朱允炆一时没有拦住,怒喝到:“住嘴……。”由于年纪只有十七岁,嗓子还正在变声期间,显得异常尖锐,把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包括蒋瓛在内。

但还是晚了,蒋瓛的眼角已经露出一丝狡黠,本来如死鱼般的眼睛也不住的转了起来,朱允炆暗叹了一声,铁铉一向冷静,办事也十分稳重,唯一的死穴就是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明明这蒋瓛用的是激将之法,要么自己杀了他,要么自己不理会这些话,蒋瓛还是无计可施,而如今,他马上就明白自己是何事被捕。

像他这样具有反侦察能力的原刑侦人事,刑讯逼供根本就不管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熬,熬到他精神崩溃,熬到他受不了。他才会一五一十的说出所有的事情,但如果让他知道一些脉络,这种人的精神上就会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会拼命的抓住不放。

在后世的书上说,甚至有的人会因此而催眠自己,让自己也相信除了这个罪状之外,就全是清白的了。想不到最后关头,让铁铉一时口快坏了大事。

心里不由大恨,看到蒋瓛正欲开口,厉声喝道:“去堵上这厮的嘴,现在孤王不想听他招供了……。”

蒋瓛大急,刚刚喊了一句“殿下……。呜……。”

嘴就被牢牢的用一团破布给塞上,急的“呜呜”直叫。朱允炆继续说道:“继续,每半个小时打一鞭子,不能太重,让他保持清醒就好,千万不要打死了。孤王三天后再来。”

听到皇太孙说三天后再来,蒋瓛不由急怒攻心,“咯噔”一下竟然晕了过去。在旁边等候的医官连忙奔上前去救治,看见今天又白来了一趟,朱允炆脸色阴沉,转身就往外走,诏狱的空气污浊,充满了****味,要不是他想得到第一手资料用来分析今后的动作,绝对不会踏足这个地方。

铁铉被他喝斥,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不敢出声,只是绷着嘴跟在太孙殿下的后面,觉得有些委屈。

到了诏狱院内,朱允炆把自己刚才想的向他解释了一下,听到什么催眠、自我意识等等名词,铁铉还是一脸的茫然。

看到这个情况,朱允炆也有些无奈,叹道:“算了,给你说也没有用,你又没有学过心理学?”

“心理学?”铁铉疑惑道:“不知道是哪位大家所著,铁铉回去以后定会好好拜读一番。”

又好气,又好笑,正不知说些什么的时候,从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抬头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经跪在了自己面前。

“奴婢德阳,叩见太孙殿下!”

上次去见朱元璋的时候,这个老太监不在,现在怎么突然出现在诏狱之中呢?朱允炆有些奇怪,说:“起来吧,你来这里做什么?是皇祖父召见我吗?”

“奴婢并不知道太孙殿下在此,这次来,是皇上让奴婢提蒋瓛进宫,要亲自御审的。”

闻听此话,朱允炆和铁铉惊异不定的对视一眼,心内巨震。

正文第五十七章驸马梅殷

皇上要亲自御审蒋瓛,那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也没有让皇太孙陪审,也不知道把蒋瓛带到那个地方,总之,从那一天起,世间就没有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皇上这次出奇的开恩,不但没有祸及九族,而且只是诏命皇太孙把蒋瓛的家人发配琼州,就不允许再过问此事了。

对于朱元璋的出尔反尔,朱允炆也有些习惯,反正老朱没有阻止他接收锦衣卫,所以也只能对于皇帝的出口成宪视而不见了。

心里明白,朱元璋做为开国皇帝,威信那可是无与伦比的。单凭着那些元勋功臣们排着队让他杀就可以看出来,只要老朱在位一天,自己就不要想有什么决定权,还是他在书中看朱元璋教训自己那个短命便宜老子的话比较正确,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胡惟庸案中宋濂获罪,太子为他的恩师哭救,朱元璋发怒说:“等你今后做皇帝再赦他吧!”

这句话经过穿越回明朝一年多的时间,经过那么多事,才又浮上朱允炆的心头。

唯今之计,只有韬光养晦,暗自壮大自己的势力才是比较实在。论威信、论手段等等,无论什么他都远远不是朱元璋的对手,说一句实话,真的要把自己空降到元末的时候,空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经验。自己也未必有朱元璋做的好。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后能不能坐上皇位,还是要靠朱元璋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和他对着干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杨杰等人并没有猜到,朱允炆不择手段的想要完全得到锦衣卫的控制权,是因为他从蒋瓛的所做作为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突然发觉皇帝也不是万能的,成年累月生活在深宫大院的紫禁城中,几乎是与世隔绝。他所知道的国家大事,是靠朝臣们的奏章。而传说中的无事不晓,也是源于自己亲卫们的暗中打探。

他只要能把持住锦衣卫,然后交好朝臣的话,那么指鹿为马未必不能做到,如果是这样,他就可以提前准备自己的力量,也不用像他后世历史中的建文帝一样,匆匆登基,pi股还没暖热,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

交好朝臣,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太子朱标累积下来的深厚人脉,自己又有六艺学院作为后备力量,朝堂上的官员,在不欺瞒皇上的同时交好自己,想来是任何人也不会有心理负担的,因为自己现在毕竟是大明储君,未来的皇帝,为自己效劳,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把持锦衣卫,就是为了隐瞒一些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比如蝶儿和小维,自从来到京师后,朱元璋见到自己的第一面,就指出了不能容忍两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进入东宫,特别是小维,身为张定边的孙女,在朱元璋的眼里更加是个危险的人。

最后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朱元璋才松口,不过让二女在宁国公主府中居住,并且警告朱允炆说:“此二女身份与皇家悬殊,若要入宫,想也休想。”

朱允炆心里大为不忿,虽然暂时还没有将二人收入帐下的打算,可是朱元璋一向说话不容反驳,竟然不顾他的感受,诏命郭宁妃为皇太孙选妃。现在已经在京城掀起了惊天的浪潮。

再有,自己从苏州带回的新式印刷机,老朱竟然连声谢谢都没有就笑纳了,到了现在,连印刷作坊搬到哪里都自己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所要办所谓的报纸,朱元璋想了一会,说了一声“再议”就放哪里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不过报纸虽然没有消息,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倒是利用新式印刷的快捷,将《逆臣录》印制了上万份,传发到各省布政司以警后人。

传媒作为朝廷的口舌,朱允炆并不反对,可是把自己的工匠都没收走了,要不是在苏州还留了一些种子,恐怕自己连印点东西还要东奔西跑的去找印刷作坊,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之下,朱元璋说已经交与礼部管理,用于印刷大明教化的书籍。

对于报纸一事,再次搁置,让朱允炆有些后悔不应该那么快的献宝,而应该在京城内先用宫门抄将其稳定发展成型后,再提出报纸的事情,现在什么都晚了。

这让他无比的担忧,今后再有此类的事情怎么办,飞机大炮他早不出来,但是凭借着后世发达的资讯,诸如改良火药、改良火枪、杂交稻种……。。等等很多东西,他相信自己提出设想,在大明是有机会实现的,可是实现了又能如何呢?

武器改良了,大批的装备给诸藩王,让他们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但是朱元璋知道之后,肯定会这么干,怎么办?

只有隐瞒,而隐瞒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住他最得力的锦衣卫。不排除朱元璋还有其他神秘的力量,可是控制住锦衣卫足于让他老眼昏花、失去大部分的判断力,那样自己才能放心的去做每一件事。

正在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