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玩笑开大了!听了孙双所言,王敦是又惊又气又急又好笑,差点儿直接背过气去。
事已至此,王敦哪能半途而废,只能强忍内心愤怒对孙双道:“回去之后,请告诉甘使君,敦此去建邺旨在铲除朝中奸佞,绝不会对天子有任何不敬。事成之后,我愿意保举他为做三公。”
孙双快马回去转达王敦的意思,结果甘卓纠结来纠结去,依然是举棋不定。
有部下劝谏甘卓站在朝廷一边,先假装同意王敦要求,然后等王敦主力离开武昌后,再起兵讨伐对方。
然而甘卓却担心事后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进而拒绝了部下建议。
后来又有人建议甘卓试探一下坐镇襄阳的郗鉴是什么态度,于是他又派参军孙双将王敦意思一字不落传给郗鉴。
郗鉴自然毫不犹豫表示了对天子的支持,同时又果断地劝说甘卓不要助纣为虐。
得知郗鉴的态度后,甘卓这下彻底不打算跟王敦一起叛乱了,但他同样拒绝了郗鉴邀其出兵讨伐王敦的请求。
原本王敦的如意算盘是向西邀请甘卓一同起兵东进;向北派兵阻拦郗鉴南下;向南则骗取司马承到王敦军中任职;如此武昌再无后顾之忧。
不料,这事一开始就出现了纰漏,先是甘卓言而无信,接着司马承拒绝到王敦军中,不但让王敦所谋落空,反而还在湘州高举勤王大旗,打出了反抗王敦的旗号。
面对后方不稳,王敦并未慌张,在与沈充、钱凤、周抚、邓岳等商议过后,他采取了果断措施。
一方面王敦再次派遣自己的参军乐道融去见甘卓,为说服犹豫中的甘卓做最后的努力,并再三表示此次东进,只为了家族的生存而除掉刘隗,别无他意。
二是派遣心腹南蛮校尉魏乂,带着将军李恒、田嵩等,率军二万转兵南下,去进攻湘州,试图在司马承初起之时迅速将其扑灭。
三则王敦继续指挥主力加快行军步伐,试图赶在各方之前拿下建邺。
不得不说王敦的应对措施十分得力,只要他能迅速攻破建邺,并控制住司马睿,他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王敦此举带有很大的冒险性,成功与否就在于自己与郗鉴等人比拼速度。
就看王敦能否在郗鉴等人攻下自己的老巢武昌之前,攻下司马睿的老巢建邺。
与此同时,面对来势汹汹的王敦,天子司马睿正式下诏:“王敦依靠宠信,却胆敢发狂,把朕比作昏庸的太甲,想要幽禁。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要亲率六军,诛杀此大逆不道之人!特此正告天下:有杀王敦者,封五千户侯。”
同时,司马睿征召戴渊、刘隗率兵到建康会师;加封周处之孙、周札侄儿周筵为冠军将军、都督会稽吴兴义兴晋陵东阳军事,率水军三千人去三吴讨伐沈充。
天子试图通过这样的举措告诉周札,朝廷很看重周家,你不要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这时郗鉴密信抵达了建邺,让天子看出甘卓很犹豫。
大喜过望之余,司马睿立即下诏加封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荆州牧、都督荆州梁州诸军事。
而各地接到天子勤王诏书后,部分忠于朝廷的地方将领纷纷起兵响应,其中广州刺史陶侃派参军高宝领军北上。
建邺当地百姓得知大将军起兵而来,恐慌之下纷纷向乡下躲避。而城内大小官员亦是神情慌张,生怕被战火波及。
……
王敦举兵叛乱彻底将琅琊王氏推上风口浪尖之上,同时也造成了王氏内部分裂。除了部分野心勃勃之辈早见机不妙已投靠了王敦外,如今留在城内的基本上都是反对王敦的族人,众人均以王导为首。
当王敦叛乱的消息刚刚传至建邺时,有不少人甚至包括刁协在内纷纷劝说天子司马睿尽诛王氏以绝后患。
结果就在此时,王导亲自带着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廙、侍中王侃、王彬等王氏家属二十多人,每天清晨跪在在皇宫门外等后朝廷处罚。
此时司马睿早已将王导引为心腹,怎么可能自断臂膀?
再加上王导平时人缘不错,又有刘隗、周顗、庾亮、郗鉴等一大批朝廷重臣纷纷表示不赞同处罚王导。
而且众人非常清楚,处罚王导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激发朝廷内部矛盾。
江左之所以会爆发这场冲突,说白了是司马皇族与琅琊王氏之间争权夺利导致的。双方对于“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有了不同利益诉求,皇族不再满足由琅琊王氏主导双方合作,甚至有继续尊奉‘王与马共天下’的意图。
众所周知,永嘉年间,司马睿代表的皇室力量极为薄弱。
为此皇族不得不让出主导地位,让王敦代表的琅琊王氏成为双方政治合作的领袖。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今天司马睿代表的皇室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他们已不满足继续让王氏占据主导地位。
性格温和的王导面对皇室紧逼选择了急流勇退,即便多次受到天子猜忌,但王导依旧不曾有谋反之心。
但是王敦就不同了,面对皇室步步紧逼,王敦为了继续掌控主导地位,不得不选择武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第536章 风云骤起
永昌元年,二月,大将军王敦举兵清君侧消息瞬间从江东传遍四方。
而石勒得知王敦叛乱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为他终于可以不用担心南线安全,可以全身心对付辽东。
与此同时,当王敦叛乱的消息传至蓟城时,辽东上下则为此感到分外失望。
之前辽东一直在极力避免江东爆发内乱,却没想到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辽东制定的战略是先北后南,即先平定北方胡患然后再举兵南下统一天下。
原本辽东绝不会轻易改变既定策略,但眼前情况有点儿特殊,王敦叛乱让辽东看到了以最小代价平定江东的良机。
若是错过眼前机会,谁知将来得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拿下江东?
面对轻易夺取江东的诱惑,辽东上下很多人都心动了,连卫朔也不例外。
若非卫朔一直视胡虏为心腹大患,恐怕这会儿他已下令出兵江东。
过了许久,卫朔才算冷静下来,而且他也想清楚了,眼下绝不是辽东收复江东的时机。
因为在河北、中原还有数十万虎视眈眈的羯胡,卫朔宁愿将来在中原大战中与胡虏两败俱伤,给予江东入主中原的机会,也不愿在南下大战中被羯胡觅得翻盘良机。
“臣等参见主公。”在卫朔想着自己心事时,几位心腹重臣也来到议事厅内。
“几位先生不必多礼,这是刚刚传来的江东急报,王敦已正式起兵叛乱。”
“诸位,江东内乱必然会影响南征大计,石勒肯定会将南方兵力集中在河北一带,这对辽东而言十分不利。”
“因此,参军司建议暂时先放弃南征,在北方集中兵力固守,然后派出精锐剿灭王敦叛乱,进而拿下整个江东。”
“据参军司兵棋推演显示,别看辽东与江东之间隔着重重大海,但因辽东水师强大,又有夷洲、珠崖两岛为根基,只要一声下令,辽东军有八成把握一举突破长江防线,并顺利攻克建邺。”
听了卫朔所言,在场众人纷纷陷入沉思,都在思索参军司建议是否可行。参军司提出这样的建议,自然不想与强大的石勒硬碰硬,所有人都十分清楚,由于江东爆发内乱,石勒必然会集中全部兵力北上与辽东争锋。
裴嶷斟酌了一下问:“主公,参军司预计需要多久才能稳定江东?”
“不太好说,参军司预计至少得需要一、两年时间。尔等都清楚,江左世家林立,辽东若想立足,怕是得花大气力整顿不可。”
裴嶷一听立即摇摇头道:“一、两年?不行,不行,时间太长,中间变数又太多。因此臣还是坚持原计划不变,不管江东局势有何变化,辽东的首要目标还是以消灭胡虏为先。”
“主公,臣亦不赞同南下江东。以目前辽东水师之实力,再加上而今这天时地利人和,完全能一举突破长江防线,就是拿下建邺也不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辽东就能顺利平定江东。”
这时温峤站出来支持裴嶷的建议,他接着道:“大家都知道自从汉末以来,江东一直都游离在中央朝廷之外,就算当初武帝俘虏的吴主孙皓,可也没有完全消化掉江东。”
“这就造成了江东世家格外排斥外来势力,因此若辽东借助王敦叛乱契机进入江东,必将引起江左世家极大反弹,甚至有可能连累未来辽东平定胡虏的计划。”
“主公,臣相信以辽东军之强悍,自然可轻易拿下建邺,可是辽东拿下建邺之后呢?”
“谁能保证面对大举入侵的辽东军,原本不睦的王敦不会与江左世家合作?一旦世家团结起来,辽东在江左将会变得举步维艰,到时要平定江东的话恐怕不止两年,没有四五年时间,辽东别想将江东掌握在手中。”
“再加上南方多林地水泽,不利于骑军作战,万一对方跑到大山上与山越结盟,我们是不是又要长期陷入到平乱之战当中?大家不要忘记,在中原还有数十万胡人正不怀好意等机会图谋辽东。”
“届时面对数十万骁勇善战的胡族骑兵,在辽东精力被牵扯在江东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葬送辽东大好前途。因此臣建议辽东对江左局势作壁上观即可,绝对不能趁机南下。”
“温军师说的不错,臣也不赞同南下江东,眼下辽东与羯胡大战在即,哪里有时间与精力花费在江东身上?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江东打成一锅粥,只要辽东顺利灭掉胡虏,日后自有机会重整江东。”
莫含也明确表示不赞同调整战略,在他看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能顺利消灭胡虏就是值得的。石勒乃雄才,谁也不敢保证,四五年之后羯胡会不会在中原站稳脚跟。因此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解决胡虏的时间越早越好。
“太真、景前、世容说得很好,朔也是这么考虑的。对辽东而言,突破长江防线、拿下建邺容易,但并不意味着辽东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控辽东。因为江左世家一向敌视辽东,他们肯定不甘心臣服辽东。”
卫朔所言